物理导学案

篇一:高中物理导学案()

class="txt">【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

一、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 。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三、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的特点有哪些?

四、空间 时间 时刻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 【小试身手】

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物理导学案))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

D.煤燃烧的过程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3.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高考理综考试的时间是150分钟

D.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合作探究】

【例1】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讨论交流】1、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例2】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4.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襄邑道中》的绝句: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

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19时开播

B.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跨栏决赛中,用12秒91夺得了冠军

C.某场足球赛15min时甲队攻入一球

D.由北京开往上海的Z1次列车,于19时28分从北京站开出

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阅读材料】

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把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的时候,由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0万公里)比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公里)大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场合,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在研究炮弹的飞行时,作为第一级近似,可以忽略其转动性能,把炮弹看成一个“质点”;作为第二级近似,可以忽略其弹性性能,把炮弹看成一个“刚体”。在研究一般的真实气体时,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可以把它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从而直接地运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来处理。第二,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

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种种的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相符合。这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与实际的气体并不符合,但经过适当修正后的范德瓦尔斯方程,就能够与实际气体较好地符合了。第三,由于在“理想模型”的抽象过程中,舍去了大量的具体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性,这就更便于发挥逻辑思维的力量,从而使得“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能够超越现有的条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学的预见。例如:在固体物理的理论研究中,常常以没有“缺陷”的“理想晶体”作为研究对象。但应用量子力学对这种“理想晶体”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其强度竟比普通金属材料的强度大一千倍。由此,人们想到:既然“理想晶体”的强度应比实际晶体的强度大一千倍,那就说明常用金属材料的强度之所以减弱,就是因为材料中有许多“缺陷”的缘故。如果能设法减少这种“缺陷”,就可能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后来,实践果然证实了这个预言。人们沿着这一思路制造出了若干极细的金属丝,其强度接近于“理想晶体”的强度,称之为“金胡须”。总之,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认识清楚。而采用理想化的客体(即“理想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就可以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它们。

【名师小结】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掌握质点的基本概念,理解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难点是辨别时间与时刻。学好本节有利于对运动学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科学思维方式。

【自我反思】

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学习目标】

1.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会选择参考系并建立坐标系,能判断什么是位移.会在坐标系中画出位移。

2.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实际现象,自行解释现象并从中提炼出知识,形成概念, 得出规律。

3.体验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学习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位置、位移、路程

1、什么叫物体的位置呢?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处于空间的某个点,这个点就叫物体

的 。可以先确定参考系,然后建立坐标系,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表示质点在这次运动中发生的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

3、路程

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路程只有,没有 。

【思考】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是什么?

二、标量和矢量

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代数方法)。

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小试身手】

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他

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2最小 B.沿3最大 C.一样大 D.虽一样大,但方向不同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合作探究】

【例1】一辆汽车从 A 点出发,向东行驶了 40km到达 C 点,又向南行驶了30km到达 B 点,此过程中它通过的路程有多少?它的位移大小、方向如何?

【讨论交流】出租车是按位移收费的吗?

【例2】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经B到C,则物体的位移等于____,方向______,物体的路程等于_______。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名师小结】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并能辨别标量与矢量。学好本节有利于对运动学规律的认识,掌握解决运动学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并养成学习物理的科学思维习惯。

【学习札记】

1.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由速度来描述的。

2.观看用光电门和传感器来测量瞬时速度的演示实验,进一步理解“瞬时速度”中“极限”的思想。

3.感受物理研究中严密推理的美感和体会从理论到实践的理想近似的思想。

【学习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

【学习过程】

一、速度

在物理学中,将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 ,用公式表示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是。

二、平均速度

篇二: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辽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监制

目 录

科学之旅??????????????????????????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 第1 节 运动的描述??????????????????????? 7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1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5

章末复习 ????????????????????????19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两端电压的关系??????????????23 第2节 声音的特性??????????????????????27 第3 节 声的利用??????????????????????31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5

章末复习??????????????????????????39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43 第2节 熔化和凝固?????????????????????????45 第3节 汽化和液化?????????????????????49

第4节 升华和凝华?????????????????????????53

章末复习??????????????????????????63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65 第2节 光的反射??????????????????????????69 第3节 平面镜成像?????????????????????????73 第4节 光的折射??????????????????????????77 第5节 光的色散????????????????????? 81

章末复习????????????????????????? 10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05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09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1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13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13

章末复习????????????????????????? 115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05 第2节 密度?????????????????????? 109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11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13

章末复习????????????????????????? 115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编号: 主备人:杨新梅 校对人:许颖 审批人:

篇三:2014--2015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于家庆)?????????????2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于家庆)????????????????6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于家庆)???????????9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于家庆)????????????????12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于家庆)?????????14

第三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王宇)????????????18

第三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王宇)???????????????22

第三章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王宇)???????????????25

第四章 第一节光的反射(曹秀全)????????????????27

第四章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曹秀全)??????????????30

第四章 第三节 光的折射(曹秀全)???????????????34

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色散(曹秀全)???????????????38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曹秀全)?????????42

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曹秀全)??????????????45

课题: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序号:1 编号:_1-1_______学习时间: 201__年____月____日 使用人: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主学习】

对教师和师友的要求:1.教师提问:教师通过提问、练习或其它方式引导师友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 2.师友释疑:师友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学习中的困惑,可向其他师友请教,仍有问题,标记向全班交流。

一、自读学习课文P3-11完成以下问题

1.体会“神奇无处不在 ”。 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2. 说一说远古先人们的一些科学思索方式,试总结出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 物理学就是研究 .

4.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

5.你认为科学家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互助探究】

1.师友探究:一组师友展示发言,讲解自主学习内容,学友先讲,师傅补充,其他师友补充。

2.教师讲解:教师解疑释惑,师友再次互助交流,学友讲给师傅听,师傅教会学友。

【分层提高】

师友训练:师友进行分层次练习,基础性题目学友直接说给师傅听,拓展性题目师友自主完成。 基础性题目:

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 )

A.发生月偏食时,月亮的一角不见了

B.寒冷的冬季,北方清晨在窗户上发现了美丽的冰花

C.在小船上,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 D.秋天,北京香山上的枫叶会变红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是因为蝙蝠的眼睛可以在夜间看见物体

B.打雷时,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C.固态的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D.树上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而不会飞入空中

3. 图1中小女孩的头发为什么会竖起来( )

A.小女孩的头发用发胶固定了

B.小女孩的头发由于磁性相斥竖起来了

C.小女孩的头发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小女孩感到害怕,所以她的头发竖起来了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束平行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为七种色光B.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是因为有花纹更美观

C.载货汽车上陡坡时应该挂上低速挡 D.高压锅更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高压锅内水的沸点高,水可以达到较高的温度

5. 一栋六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

A.9米 B.18米 C.30米 D.36米

拓展性题目:

二、简答题

6. 你知道吗,公路边电杆上的电线都没有拉直,甚至有的电缆线在电杆处还留有很长一段,你知道为

什么没有拉直吗?

7. 学校里有一颗百年古树,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测出这棵大树的树干直径。你有什么办法?(写

出所需器材及实验步骤和相应表达式)

教师提升:引导师友订正答案并选择性讲解,错题中的基础性题目学友讲给师傅听,拓展性题目师傅要教会学友。

【总结归纳】

1.师友总结:师友交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易错点、重难点、解题思路以及蕴含的教学思想;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对本节课的互助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师傅要对学友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明确要求。

2.教师归纳: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再次强调重难点,指出易错点,归纳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师友笔记)

图1

【巩固反馈】

师友检测:师友自主检测,根据答案互评互讲。学友做错的题目,师傅负责讲解清楚,并找出错因。师傅还可结合学友情况再出变式题目进行巩固提高。

1. 下列各物体的质量接近1千克的是( )

A.20个鸡蛋的质量B.一支铅笔的质量

C.一张课桌的质量 D.一张纸的质量

2.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4s

C.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在150km/h~200km/h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1.3m/s之间

3. 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录音室内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应该

选择下列哪种特点的材料作墙板( )

A.坚硬光滑 B.坚硬多孔 C.松软光滑 D.松软多孔

4. 同学们对“电闪雷鸣”肯定不陌生,科学研究表明“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你平时观察

到的现象又是怎样的呢( ) A.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C.看到闪电的同时听到雷声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5.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6.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自然科学。

7. 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建立了

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定律。

8.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

有力地支持了_________的日心说。

9.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评

估、交流与合作。

教师评价:教师对师友的课堂进行全面评价,评选优秀师友表扬、激励。

学生自我评价: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 (分A、B、C、D四个等级) 作业:

(必做)1.阅读课本,记住课本介绍的科学家及成就,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尝试了解其中的物理

道理。

(选做)思考: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他在比萨大学读书的时候对

摆动规律的研究,是他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教室拱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伽利略被摆动的节奏性吸引住了。他发现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

他决定仔细的观察。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于是便按着脉搏注视着灯的摆动,发现每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都相同。这使他又冒出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每一次摆动的时间还相等吗?

他首先进行了猜想:可能摆动的角越大,摆球的质量越大、摆球的绳越长,摆动的时间越长。回到宿舍,他用长约1米的线绳和铁球制成一个摆(即单摆,如图3所示),在偏角小于5度的情况下,测出它振动多次(例如50次)所用的时间。然后再在更小的偏角下测定单摆振动相同次数所用的时间。比较两次的测定结果就会发现,单摆在 图3

不同偏角下振动相同的次数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说,幅度(即振幅)虽然改变了,单摆的周期(即: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却没有变。事实上,只要保持足够小的偏角,无论怎样改变单摆的幅度,它的振动周期都是不变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取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摆球,拴在两条等长的细线上,制成两个等长的单摆,再来测定它们的振动周期。可以看到,两个摆的摆球质量虽然不同,它们的振动周期却是相同的。取不同长度的单摆测

定它们的振动周期,发现摆长越长,振动周期也就越长。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后,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单摆振动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

单摆振动的周期与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一座摆钟走得慢了,要把它调准,应该怎样改变它的摆长?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