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导学案2o15-2o16

《核舟记》导学案2o15-2o16

一、目标导学 1.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 说明事物的方法。

2.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 、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作者、作品常识,熟 练的诵读课文; 二、自主预学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洢 ( . 八分有 奇( . ) ) 器皿 ( . 轩 . ( 衣褶 ( . ) ) ) 罔 ( . 箬 ( . 袒 ( . ) ) ) 贻 .( 糁 .( 诎 .( ) ) )髯 ( ) . (2)文献常识积累。

《核舟记》 是由 代作家撰写的一篇文章, 由同时代学者编选到 《虞初新志》 , 。《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 2.二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下列字词。

(1)重要词语解释: 明有奇巧 人( .. 石青糁 之 ( . 钩画了了 .. ( (3)通假字: 长约八分有奇( 诎右臂支船 ( (4)古今异义词: 古义: 可 今义: 古义: 尝 今义: 比 今义: 许 今义: 古义: 古义: ) ) ) ) ) 罔不 因势象形 .. 其两膝相比 者 . ( ( ) ) ) ) )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 . 左手倚一衡木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一词多义 为:为宫室、器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轩敞者为舱 通计一舟,为人五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文曰‘初平山人’ 奇:明有奇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明有奇巧人 为字共三十有四” 。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

3.三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第 1 页 共 6 页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的内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用“/”划分朗读的节奏) : 明/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为 东 坡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三)再读课文,疏通全文,初步探讨。

1.从本文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的什么特征?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深入探究,合作展示。

1.本文介绍核舟的哪些部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雕刻家是怎样表现奇巧、灵怪的? (五)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 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分析(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 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请选例评点:(六)拓展延伸。

本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时,篇幅虽短却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 致,令人惊叹,这对于我们写作有何启示?第 2 页 共 6 页 (七)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 方面靠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下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坡右手执卷(juàn)端 天启壬(r?n)戌秋日 若啸(xiào)呼状 石青糁(sǎn)之 B. 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明 有奇(qí)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 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C. 为(w?i)宫室、器皿、人 珠可历历数(shǔ)也 钩画了了(liǎoliǎo) 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D. 矫(jiāo)首昂视 居右者椎髻(jì)仰面 佛印绝类弥勒(l?) 舟尾横卧一楫(jí) 2.对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罔不因 势象形(根据) . 其两膝相比 者(比较) . B.高可二黍许 (上下) . 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 C.为 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 中轩敞者为 舱(做) . D. 明有奇 巧人(奇特) . 左手倚一衡 木(横) .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能以径寸之木 ( 闭之( ) ) 左臂挂念珠倚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第 3 页 共 6 页。篇幅虽短,却说 。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请问,这要靠什么?一 ;另一方面靠( 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还) . 尝 贻余核舟一(曾经) . 能以 径寸之木(用) .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于) . 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 . 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弯曲)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 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箬篷覆之 石青糁之)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二)课内阅读。

船头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苏东坡的外貌有什么特征? 3.这段文字的结构是 A.总——分——总 B.分——总 C.总——分 4.使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是 A.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五、拓展阅读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 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 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 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 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 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 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 )(2)适 父死( )(3)至懊恨不胜而去 ( ) . . .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 ( ) )六、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中的练习。第 4 页 共 6 页 核舟记 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洢(yī) 器皿(mǐn) 罔(wǎng) 贻 (yí) 八分有奇(jī ) 轩 ( xuān) 箬( ru?) 糁 (sǎn) 髯 (rán ) 衣褶( zhě) 袒 (tǎn) 诎 (qū ) 2、重要词语解释: 明有奇巧人( 特别手巧 ) 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 ) 石青糁之( 涂 ) 其两膝相比者 ( 靠近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珠可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 如“历历在目” ) 其船背稍夷 (平 “化险为夷” 的“夷”为“平安” ) 钩画了了 ( 清清楚楚 今有“清晰明了”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挑选 ) 4、古今异义词: 可 古义:大约 许 古义:左右 今义:许可、可能 今义:表许可 尝 古义: 曾经 比 古义:竟然,还 今义: 尝试、品尝 今义: 曾经 5.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

“为宫室、器皿”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是。

“中轩敞者为舱” , “中峨冠而 多髯者为东坡” 。③有。

“通计一舟,为人五” 。

木:①木头,木材。

“能以径寸之木” 。

②树。

“以至鸟兽、木石” 。

曰:①叫做。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是。

“文曰‘初平山人’ ” 。

奇:①奇异。

“明有奇巧人” 。②jī,零数,余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

“明有奇巧人” , “炉上有壶” 。

②y?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八分有奇”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端:①开头一边。

“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二)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 选到《虞初新志》 , 《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三)1、核舟 奇巧(灵怪) 2、 一 、 (1)概述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点出核舟主题(总说) 技艺:奇巧、罔不因势象形 主题:大苏泛赤壁 二 、 (2--5)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 三 、 (6)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名中心(总说) (五) 、1、由主到次,以空间方位为序。

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 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 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 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2、对比:核舟之小——容量之大(雕刻人、物之多) 、刀法精细;气韵生动。

.【核舟大小: (一尺 10 寸,一寸 10 分)比较“二黍许”即二市分多点,约合 0.9 厘米光景;"八分" 即八市分,约折合长度 2.667 厘米,"奇"即有零,"八分有奇"长度约合 3 厘米。

】第 5 页 共 6 页 (七)总结全文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 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一)同步反馈训练 1 D 2 D. 3 的 它(指船舱) 它(指船窗) 它(指窗上刻的字) 它(指左膝) 它(指核舟) (二)课内阅读1.介绍船头部分,着力描写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表现雕刻家高超 的技艺。2.峨冠而多髯。3.C 4.C四、拓展阅读 1. (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 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 ;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 ;在扇子上 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

课文译文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 人物物品,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 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并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 篛竹叶做成的船篷遮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 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凉的秋风 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 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画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 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鲁 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 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 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 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 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 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 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 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 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第 6 页 共 6 页

《核舟记》导学案2o15-2o16

23.《》导学案

编写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

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核舟记》导学案2o15-2o16)掌握“记”的知识: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自主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核舟记》选自( )编辑的《 》。作者是( )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罔 ( ) 贻 ( ) 有奇( ) 黍( ) 糁( )

髯( ) 椎髻( ) 膝( ) 楫( ) 不属( )

3、重点词语释义。

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 罔不:

因势象形: 尝: 贻:

高可二黍许: 峨冠: 其两膝相比者:

绝类: 诎: 若听茶声然:

钩画了了: 盖简桃核修狭:

4、下面句中有没有通假字,说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整理文中一字多义的例句。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中轩敞者为舱( )

(3)可: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

(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 其人视端容寂( )

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原材料是一个“ ”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 顺序写来,先写核舟的 面,次写它的 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 部分,次写 ,最后写 。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8、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祖国的文化艺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灿烂多姿(如:《口技》),在艺术的宝库中,有一朵奇葩,就是微雕艺术,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雕刻在长不盈寸、高只两黍的小船上究竟有多少人和物?学生回答,划出“通计”一词,雕刻家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的?

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核舟记》,看看作者是如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核舟的形状和描述舟中人物的状貌神情的?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自己读错的字词,

读好以下句子的停顿。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罔不因势象形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其人视端容寂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

[1]   

点此查看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