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打击乐说课稿

篇一:打击乐《大中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纲要>还指出:“音乐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和自主性。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那么,怎样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进行一个完美的结合呢?于是,我设计了打击乐<大中国>这个音乐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制造声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探索的乐趣。能分辨声音的差别,感受用乐器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把这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在复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新的节奏型,并看懂乐曲图谱。

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乐器,学习协调地演奏乐曲。

根据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于:学习协调地演奏乐曲,并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

在活动准备方面我做了以下几点:

1.打击乐器——大鼓一面,圆舞板、铃鼓和双响筒若干。

2.节奏卡片五张,分别是︱Ⅹ0Ⅹ0 ︳、︳ⅩⅩⅩ0 ︳、︳ⅩⅩⅩⅩ ︳、︳Ⅹ———︳、︳ⅩⅩ 0 ⅩⅩ 0︳,其中前三种节奏幼儿已在第一课时学习过。

3.音乐磁带,乐曲的节奏图谱。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中我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解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法加以整合、层层深入。

三、说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

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观察法、练习法等。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首先我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接着我幼儿听音乐感受乐曲并跟唱歌曲,在第二部分让幼儿熟悉节奏感,徒手拍节奏。在这里除了让幼儿复习原来学过的节奏型,还要学习新的节奏型。第三部分让幼儿观看图谱,尝试徒手连贯拍节奏。接着是让幼儿幼儿选择乐器,探索乐器合奏。然后就让幼儿学习完整演奏。最后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篇二:幼儿园教案-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概述

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大连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乔立君是该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一直致力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的研究。在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中总结出,面对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多种交互形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合作、体验、创新的机会,将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融入音乐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审美体验模式的教学案例。本案例就怎样有效运用音乐元素,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渗透于音乐课堂学习的环节之中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出:音乐审美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学应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中,有机地渗透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而注重聆听,感受音乐,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前提。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室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的应用是教学实现的重要工具,我设计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幼儿园打击乐说课稿)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乔丽君 单位: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 小学高级教师 学 生: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四年级二班,30人 教 材: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指导者:张惠敏单位: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音乐教研员 马 莹单位: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是歌曲《木瓜恰恰恰》。 本课选自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印尼的音乐,了解印尼

的地理风貌。同时通过学习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尤其是运用悠长的气息和热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木瓜恰恰恰》是印尼流传很久的一首歌,他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歌曲的歌词非常生活化,介绍各种水果的吆喝声富有情趣,衬词恰恰恰的运用使歌曲有舞蹈的韵律,富有动感。而第二乐段连续的切分节奏的运用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根据教材特点,我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设计了聆听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主动参与,进而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

本课学习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了叫卖歌曲,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歌词的创编,使学生了解到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认识并掌握切分节奏x x x ,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2)初步了解印尼的风土人情、叫卖歌曲和恰恰舞。

(3)用热情、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歌词,用节奏伴奏和动作表现等方式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2)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叫卖的声音,创编歌词,体验叫卖歌曲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并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引导学生热爱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xx | x.x xx xx | x- 0 ; x x x节奏

四、学习者分析

本课歌曲的学习者是四年级二班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培养和观察,我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音乐学习习惯较好,音乐表现力也很强,对老师的提问能很快做出反应,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切分节奏x x x学生以前学习过,但像本课中这样多个连续地出现还是首次出现,所以在掌握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具恰恰舞风格,第二部分才是叫卖歌曲的特点,而学生又没有接触过恰恰舞,因此在演唱风格上不宜把握。但也正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也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模仿力较强,有较强的探究的欲望 。因此,课前让学生借助网络等了解印尼及其音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究策略(基本理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学生聆听和体验之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学习; 2、音乐实践策略(基本理念: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学习。 3、直观感受策略(基本理念:面向全体,理解多元文化): 利用多媒体呈现画面和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日本、埃及、印尼的音画;印尼的地理位置;

Flash歌曲与伴奏;恰恰恰舞音像;叫卖声及歌曲《卖汤圆》

水果图片:木瓜、 芒果、 香蕉、 番石榴、菠萝、 榴莲、 苹果、 橘子 节奏卡片: xx | x.x xx xx | x- 0 ;x x x 磁力黑板:(水果图片与节奏卡片背面有磁扣) 打 击 乐:摇铃、碰钟、铃鼓、双响筒……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篇三:大班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

分析:

《土耳其进行曲》是一个的ABA段式结构的乐曲,它鲜明的节奏和进行曲风格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打击乐演活动。大班的孩子有了打击乐活动的经验,但是在过去的活动中,幼儿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的,每一个打击乐演奏活动都要经过好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学会,如果幼儿能够看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就会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各乐器声音的特点,将乐谱变化成为幼儿易懂的“图谱”。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掌握看谱演奏的技能,使打击乐演奏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的音乐风格。

2.认识三角铁和碰铃、木鱼和双响筒、铃鼓的图形符号,学习看节奏图谱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

2.铃鼓、三角铁、碰铃、木鱼、双响筒若干,大鼓、镲各一。

3.自制图形符号卡片。

4.节奏谱挂图。

5.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

1.(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播放《土耳其进行曲》的音乐录音,并带领幼儿在录音的伴奏下模仿士兵行进、开枪、打炮的声音及动作。

(评析:在活动之前,教师已经利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反复为幼儿播放过《土耳其进行曲》这首乐曲,应该说,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比较熟悉。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边行进边模仿士兵开枪、打炮的动作,旨在引领幼儿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特色。)

2.教师再一次播放音乐录音,并带领幼儿做动作:A乐段--拍手、B乐段--拍腿、A’乐段--拍手,然后重复。

(评析:幼儿先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做动作,两边音乐之后,幼儿逐渐能够感受到乐段的变化和动作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主动地变化动作。通过动作帮助幼儿感知乐段的变化,这样比单纯由教师的讲解,更加直观、生动,更有助于幼儿感知音乐结构。)

(二)认识乐器符号,练习读谱

1.认读乐器符号 教师逐一出示乐器符号卡片

引导幼儿观看。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的卡片上有波浪线、小圆点、还有一个带着小尾巴的圆点,这三种不一样的卡片,分别代表三种乐器的声音,下面,你们听一听,它们都代表什么乐器。

教师先摇响铃鼓:哗啦啦啦 指向卡片

教师再敲击三角铁:叮—— 指,向了 卡片也有少数幼儿指向了卡片

教师请幼儿再一次听辨三角铁的声音,并请幼儿说一说三角铁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儿:叮——。

教师又敲击木鱼,请幼儿仔细听一听,木鱼和三角铁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甲:“三角铁是叮——,木鱼的是嗒!”

幼儿乙:“三角铁的声音长,木鱼的声音短。”

教师:“小朋友说得很好,三角铁的声音长,就像带着一个小尾巴,木鱼的声音短,没有小尾巴。那么,三角铁的声音应该用哪个卡片表示呢?”

全体幼儿用手指向

教师:

“那么,木鱼的声音呢?”

全体幼儿用手指向

教师敲响碰铃,问:“碰铃的声音用哪个符号表示?”

全体幼儿用手指向

教师敲响双响筒,问:“双响筒的声音用哪个符号表示?”

全体幼儿用手指向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老师把这三张卡片藏起来,‘变’出哪一张,小朋友们就说出它所代表的乐器的声音”

幼儿能够根据教师出示的卡片,快速反应说出卡片所代表的乐器的声音。

2.用乐器符号组成简单的乐句,引导幼儿徒手模仿乐器的节奏。

幼儿: 叮— 叮— 哗啦啦啦啦啦 嗒

幼儿: 叮— 叮—叮 叮叮 叮 幼儿: 叮— 叮— 哗啦啦啦啦啦 嗒 嗒嗒

幼儿: 哗啦啦啦啦啦 哗啦啦啦啦啦

哗啦啦啦啦啦幼儿: 叮— 叮— 哗啦啦啦啦啦嗒

(评析:幼儿在刚开始敲击的时候,掌握不好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练习,大多数幼儿能够掌握以上各条的节奏,这项练习,为下面的打击乐演奏奠定了基础。)

3、为乐曲配伴奏

—— 教师出示《土耳其进行曲》的图谱挂图,带领幼儿进行徒手齐奏练习。

教师播放音乐录音,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经过两遍练习,能够较整齐地进行徒手演奏。 ——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负责演奏 ?, 和~ ~~~ 的节奏。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进行合作演奏。

第一遍练习,教师没有播放音乐,而是指挥幼儿看图谱进行徒手演奏并根据幼儿的反应速度适当放慢节奏。

第二遍练习,教师播放《土耳其进行曲》的音乐,指挥幼儿看图谱进行徒手演奏。

第三遍练习,教师为幼儿发放打击乐器,指挥幼儿进行合作演奏。

(以上三遍练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渡,在第一编的练习中,为了避免幼儿因初次合奏所造成的手忙脚乱,教师没有播放音乐,并适当放慢了速度,以帮助幼儿从容地学习看图谱,并演奏好自己的那一部分节奏。

第二遍练习中,教师为幼儿播放了音乐,但没有发放乐器,仍然带领幼儿进行徒手练习。目的是帮助幼儿将节奏和旋律相匹配,并进一步熟悉自己所负责的那一部分节奏。经过以上两遍练习,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演奏的要领,所以在第三遍练习时,教师将乐器放给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大多数幼儿能够听音乐、看图谱进行演奏。)

——加进大鼓和镲(大鼓的节奏同三角铁和碰铃,镲的节奏同木鱼和双响筒),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看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教师出示大鼓和镲,说明了大鼓和镲的演奏方法和节奏型。并邀请了一名演奏三角铁的幼儿来演奏大鼓,邀请了一名演奏木鱼的幼儿来演奏镲。教师播放《土耳其进行曲》的音乐,请幼儿听音乐看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因为幼儿对自己所负责的节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这一次教师没有要求幼儿看图谱,而是看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奏,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演奏得非常认真,俨然一个专业的小乐队,样子非常可爱。)

活动反思:

《土耳其进行曲》的打击乐演奏教学活动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将抽象的音乐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帮助幼儿轻松地辨析了音乐的结构,掌握了演奏的方法。

首先,教师通过动作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ABA段式结构,这是将音乐可视化的第一

步。接下来,教师又通过3个小小的图形卡片将不同乐器的声音直观地展现在了幼儿面前,并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变出一个或一组图形卡片,帮助幼儿认识它们、熟悉它们、喜欢它们。

当《土耳其进行曲》的完整图谱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时候,幼儿并没有感到陌生,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分组演奏的三个递进式练习,顺利结束了此次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没有一遍遍枯燥的、重复的练习,孩子们学会了看图谱,能够在图谱的指引下,主动地配合同伴的演奏,使打击乐演奏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