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一:岳阳楼说课稿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

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岳阳楼记说课稿)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下,掌握学习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坚持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构建开放课堂。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究、交流、合作的阵地。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这种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的课堂思维空间。

3、尊重个性体验。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美创造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

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展示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名楼”的图片,配以古典音乐。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合作交流::

尝试以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问题一: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范仲淹选择从那一角度为岳阳楼作记?问题二:文中哪些独到之处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思维的交锋,师生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课文本身,理解作者写景意图所在。

4、思维拓展:在对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对作者为情设景、缘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领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确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进而联及近现代的“今仁人”。评论之时充分给予学生言论的自由,让其从感性的体验上升的理性的分析,开拓课堂自由创造的空间。

5、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洞庭湖、岳阳楼烟波浩渺、雄伟壮观的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篇二:岳阳楼记说课——市一等奖

"txt">——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一览巴陵胜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有效地实施教学,我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主要采用诵读法、引导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着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主要采用了“摘录”、“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我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文”“言”并

重,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三部分。

(一) 课前学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加强了预习导学工作,对学生预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可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课前的预习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二) 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

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下列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由此自然入题。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为巩固预习成果,我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互助。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这里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学生背诵的机械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 )汤( )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观 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 以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呑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音韵和谐,非读毋以产生美感,所以下面引导学生吟读品文。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教生阅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概括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为了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感悟和个性的解读,针对教学难点,我在第四步中引导学生在局部赏读中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时我特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勉慰。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至此,学生已进入作者心灵深处,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可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 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

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

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叙 事: 缘 由

写 景: 阴 晴

抒 情: 悲 喜

议 论: 忧 乐 (卒章显志)

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介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篇三:《岳阳楼记》说课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融景、情、理于一炉,思想深邃,编入浙江省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单元要求除了感受积极有益的思想感情外,还着重要求学生了解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词法现象,以便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在前面四册中,已先后学过多篇文言文,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和文言基础,学习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自然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选读我国古代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了解文章的作者范仲淹及其写作背景及作。第二,了解辨析古今异义的词义变化。第三,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第四,感受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评论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现实意义。重点了解古今异义词,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学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外,品位文中精妙的语言,熟读成诵,亦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在读的基础上突破重难点。具体讲法主要有串讲法、导读法以及讨论法。《岳阳楼记》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名作,教学本文除了教师讲解、提问外,着重加强“读”,可齐读、范读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欲。然后以串讲法逐段疏通、理解课文,接着用导读法分析课文内容及写作特色,而后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心,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精神境界。同时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重点词句和板书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同时展示岳阳楼等相关图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同学们上课的兴趣。

考虑到课文有部分艰深的文字,课前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对照注释、工具书等基本读懂课文,减轻同学们上课时的压力。至于较难词句留到课堂上解决。圈点勾画文章重点字词句,反复朗读,品味精彩句子,以深入领会作者思想及政治抱负。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为主,第二课时以感知教材为主。第三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

第一步: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时可以先通过竞猜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然后放录像或者展示岳阳楼图片并附上文字介绍岳阳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一出,更使得岳阳楼名声大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第二步:感知教材,整体把握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时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教育下,发奋读书并胸怀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公元1043年,他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上任应好友藤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写作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范仲淹改革失败后,滕子京也被贬谪到巴陵,今岳阳。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正在邓州的范仲淹收到了滕子京的书信和《洞庭晚秋图》,要他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遭贬后,一直很担心豪迈自负的滕子京闯出祸端,但又苦于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劝勉他。范仲淹认为这是规劝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造贬中,亦有抒发自己报复的必要。于是范仲淹以抒发自己的胸襟抱负来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注: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很有必要,因为范仲淹和藤子京都是身处逆境,但仍胸怀天下,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是否疏通了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词句,然后读读议议,师生共同串讲全文,重点落实古今异义词。简要讲解古今词义变化的知识,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练习,和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记忆。

3.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教材。

提问:本文5段文字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每段写了什么?

(第1段简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2段描述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第3、4段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产生的不同感受,第5段“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的崇高情怀和政治抱负。)由此导入学习重点兼难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第三步:分段、整体讨论分析

分段讨论:1.读课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领略洞庭湖“气象万千”之“大观”;看录像,要求结合文字和录像,体味岳阳楼一晴一阴的景象及迁客骚人的一悲一喜,并分段提问讨论:

第一段:思考:为什么开头点明时间?为什么要从藤子京写起?(讨论后明确:这段是点明题意,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思考:(1)作者写岳阳楼远眺之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

(2)作者所述的登楼者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感受?(讨论后明确作者先从空间写了浩瀚的湖面,再从时间上写湖上变化万千的壮丽之景。岳阳楼地处交通要冲,南北东西,四通八达,“去国怀乡”的迁客,多愁善感的“骚人”很多均流连此地,这种人很容易触景生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之感,一个“异”字,启发下文思索。)

第三、四段:(1)思考:(1)这两段写景有何不同?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2)两种不同的景象使得前来“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这两段运用什么写法?起何作用?(讨论后明确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不同心情。)

第五段:思考:(1)作者议论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议论?

(2)最后一个感叹句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借用虚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迁客骚人”对照,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藤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规劝。进而,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又含蓄地表达对友人慰勉之情。)

整体讨论:(1)本文的写作特色。(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剪裁上的特色)

(2)讨论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评价要点: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第四步:学以致用

让学生思考《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在“记”的写法上的相同之处,意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外作业:

1.写一则短文,谈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的感受。

2.做课后练习,巩固重点词句。

3.熟读并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语文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观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板书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的,突出地反映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写作特点。

岳阳楼记:一、叙事:作记缘由

二、写景:阴 晴(情中之景) (迁客骚人)

抒情:悲 喜 (因景生情) |反衬

三、议论:高尚情怀崇高抱负(古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