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 300-500。)【单元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共选了五篇文章,编为五课。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学习这些课 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 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本单元与接下来的第四单元均为说明文单元, 相对于第四单元来说较为简单, 体现了教材编排由 浅入深的特点。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说明文单元,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文,对于说明文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先从文本入手, 给学生展示一些简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片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另外,本单元所选的五篇 文章结构均较为清晰, 可以让学生列出提纲, 以便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这 一点。但由于本单元说明文编排集中,理论性知识较多,教学易流于枯燥,因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创造欲和成就感就成为必要。

【单元专题设计】 专题一:领略建筑魅力,学习说明方法——以《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为例 、 、 《中国石拱桥》 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 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 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 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桥之美》 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

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 杂出, 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 也获得了美学常识。

而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 《中国石拱桥》 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 以全面、具体的印象。在文章中,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作者都没有用任何一处具体的园林 作例证,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各处园林所共有的特点。

专题二: “游孟子故里,沐千古儒风”——探寻邹城古代建筑,感受邹城地域文化 在专题一学习后对古建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探访邹城古代建筑,感受邹城地域文化”的研究 性学习活动,彰显邹城古代建筑的古老魅力,走进孟子故里的邹城,走近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邹城, 领略邹城古代建筑的风采,感悟邹城人的情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 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 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习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 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 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 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并加以整合进行创造性地运用的能力;学会从某一角度欣 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和解放后的新创造、新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 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和独特 风格,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 用恰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 要重视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 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 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5.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6. 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7.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8.围绕表达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主题单元问题 设计1 文章如何展示出建筑的魅力? 2 这些说明文有什么特点? 3 如何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积累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质的写作素材? 4 家乡古代建筑有什么特点? 专题一:领略建筑魅力,学习说明方法 ( ( 4 课时) 2 课时)专题二:探访邹城古代建筑,感受邹城地域文化 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 所需课时领略建筑魅力,学习说明方法 4 课时(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专题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5.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和独特风格,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 “桥之美”美在何处?专题问题设计3.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4. 几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有何异同? 5. 你从中学会了怎样的说明文写作方法?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 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 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 任务)第一课时:小桥流水人家——桥梁美 ——《中国石拱桥》活动一:了解作者,如见其人 有这样一个人 ,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 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 番大成就,让我们把他的成就齐读出来。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 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修建人民大会堂 时,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有他的签名来保证 。他就是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让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欣赏中国石拱桥。

(配 乐欣赏图片) 。一座座石拱桥就像是一个个精美绝伦 的艺术品。

而在这众多的艺术品当中, 有两座桥尤为 突出,它们就是——赵州桥和卢沟桥。

活动二:辩论比赛,如临其境 有人说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最佳代表;有人说卢沟桥才是中国石拱桥的真正典范。那么,谁才 是真正的霸主呢?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来一场辩论赛。

辩论赛安排: 辩论主题: 谁才是中国石拱桥的最佳代表?辩论双方: 甲方——赵州桥代表; 乙方: 卢沟桥代表。辩论准备: 4 分钟小组合作讨论。辩论流程:1)6 分钟自由辩论;2)主辩手作 1 分钟 总结陈词。辩论要求:紧密结合课本,找出本桥的特点和优势,以下面的方式进行表述“我方认为 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最佳代表,因为().”辩论赛裁判:中国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团团长——本人。辩论准 备之后,辩论开始。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为了我们更好的得出结论,让我们来找出它们的异同。

共同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不同点: 弓形独拱 赵州桥 拱上加拱 拱圈拼成 匀称和谐 侧重点:坚固 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独拱 卢沟桥 联拱 石板石栏 柱头狮子 联拱比较完它们的异同后,我这个评委更加为难了,哪位同学能为我做出一个公正客观 的评价?齐 声朗读辩论赛结果: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它们既具备中国石拱桥的 共同特点, 又各具特色, 它们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共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 量,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石拱桥的典范。

小结:通过前面的环节,我们发现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选取典型的实例,并采用恰当的说 明方法对事物进行介绍说明,这真是值得我们借鉴。

活动三:初读课文,把握写作顺序 当然,一篇好的说明文还要有一个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逻辑顺序、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例如刚才我们由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个例,推断出中国石拱桥共同的特点,这种顺序 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顺序。

那么作者茅以升也是按照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吗? 指名读 1-3 自然段。

课文一开始就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了吗?分别读 1。2 自然段的第一句。文章一开始介绍的 是所有的石拱桥的特点。

直到第 3 自然段才开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然后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 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茅以升是个桥梁专家, 他写文章也像建桥一样严谨沉稳, 除了讲究整体的布局, 局部安排也颇见匠心。

可见,有时只是一字之差,就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能给人以科学的认识! 活动三:研读课文,体会民族自豪感 《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之所以受到欢迎,我想更重要的是它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一种情感,你们 说是什么情感?请带着对祖国的热爱, 对民族的自豪骄傲地朗读这些句子!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 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早在 13 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我国 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中国石拱桥》 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石拱桥的有关知识, 以及中国石拱桥辉煌的历史和令人 骄傲的成就, 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 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让我们爱上中国石拱桥的同时, 爱上说明文,更能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二课时:小桥流水人家——桥梁美 ——《桥之美》活动一:走近大师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现代画 家。曾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 北京艺术学院。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 《鲁 迅故乡》等;中国油画代表作有《春雪》 《狮子林》 《长城》等。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 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 搭配。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已出版 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本。

活动二:快速阅读,感知形象 思考:1、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用“这是一篇写 的课文”句式说话。2、在作者眼中,桥之美在何处?(“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作用。”)那么什么是绘画的形式美?(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 师: 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在阅读的过程中课文中划下以下词语: 看大屏幕, 这些字怎么读?(正音,释词,解答问题) 活动三:定向阅读,提取信息 思考:1、作者怎样写桥之美的?(文章结构)(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 者主要举了那些例子?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 ——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 河图》中的桥、乡间小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老师根据回答形成板书) 活动四:句段品读,体味语言 1、 江南乡间的石桥 作者将时间限定时间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 将桥限定为石桥,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 重坚硬的石块, 这里有形体上强与弱的对比, 轻与重的对比, 动与静的对比, 种种的对比,归结起来, 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对比,差距如此之大,仍能和谐统一,形成特殊的美感。

2、 长桥卧龙 这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 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 有了生命。文中说,“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史诗”是 什么意思? 3、 风雨廊桥 风雨桥的桥面上盖成遮面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为什么人们总要驻足呢? 桥外是飞瀑流泉,桥上是遮风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闲自在地欣赏着景色;桥外是飞瀑流泉,惊 险壮观。

桥上的安闲与桥外的惊险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师不禁想到卞之琳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 , 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的是飞瀑流泉,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是 因为你和桥已构成了一幅画。桥上、桥下各是一道风景,别有情趣,大家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齐读) 4、《清明上河图》的桥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课文上说,桥在图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再看看桥的部分。它的确是画卷的高潮。

他把桥上桥下,往返行人,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浓缩在一起,起到了相联的作用,是不 是呀? 活动五:总结与收获 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 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 用。

(课件展示小结板书结构)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 细柳拂桥 长桥卧龙 桥之美 风雨廊桥 虹桥 乡间小桥 索桥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第三课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园林美 ——《苏州园林》活动一:我们一起逛园林 人们常说: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可见苏杭的美丽。

今天, 大家一起来看看苏杭的美丽。

学习 《苏 州园林》 。欣赏视频: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周 庄 :/u68/v_NTU0NjA4NDc.html 比较两处园林的异同,谈如果让自己写的话,应该怎么构思。

【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识记字词、朗读课文的效果评价; 2.学习笔记的记录评价。

3. 勾画、注释的词句和质疑探究的内容。

4.对说明方法及技巧掌握情况的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 1.积极参与活动,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3.课堂参与度高,逐步熟悉说明文。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批注的数量和准确程度; 2.掌握说明方法的数量。

3.课下资料收集全面有效。

4、对桥梁及园林知识的了解程度。

探访邹城古代建筑,感受邹城地域文化专题二 所需课时(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专题学习目标“游孟子故里,沐千古儒风”, 探访邹城古代建筑,感受邹城地域文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 践活动中了解古代建筑特点,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1.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了解邹城孔孟文化,激发对邹城的归属感 自豪感。

2.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合作,处理信息,学会多种形式整理信息,突出创新精神 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积极健康的人格 个性。

1.孟府、孟庙古建筑群有什么特点? 2.该古建筑群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3.邹城的古建筑群样式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你能选取一处做实地探访研究吗? 4.基于你对邹城古建筑文化的研究, 你能为邹城的城市发展提出几点具有创造性的合 理建议吗?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网络丰富的资源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纸质笔记本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邹城市区广阔的空间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 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 任务)【第一阶段:邹城—魅力古城是我家】 ——活动筹备自由组合 制定计划 具体目标:确定子课题,建立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准备实施。

1.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我们的家乡更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很多古建筑就在我们身边。

你知道有哪些吗?对于这些古老的建筑精粹你知道多少呢?那让我们就开展 “探访邹城古建筑” 研究 性学习活动,了解家乡古代建筑,为我们是邹城人而自豪吧。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1)邹城文化渊源等相关知识。

(2)调查研究邹城儒家文化与邹城人的性格的内在关系。

(3)古代建筑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3.建立子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根据途径的不同, 分成三大组:采访组、考察组、网络组。)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子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但以学生意愿为主, 不必过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课 题研究方案。师生共同评议,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探访邹城古建筑】 ——实施阶段分组活动 寻访古建筑 1.通过活动,研究古建筑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数据并分析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等能力,引导作好记录等工作。

研究形式 1.调查、访谈 2 统计、资料汇编 活动过程: 1.分组搜集,确定搜集的内容。各“研究小组”分头行动,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调查、访问 他人、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邹城古建筑知识,感受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请家长、老师一起探讨、研究。

采访组:了解泉的传统文化艺术情况。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 式,查找下载一些关于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2.作好活动记录和研究工作。设计表格如下,发给小组长,负责记录 填写。

3.活动指导: (1)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 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运用上网、访问、调查、观察等多种方 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调查研究要客观真实,不能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4.整理。各“研究小组”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及过程进行整理,并填写“走访记录”、“泉文 化介绍”。

5.活动交流:组长负责组织好组内交流,并及时总结小组活动,进行组间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1)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问题。课外外出活动,必须先征得教师和家长的同意,告知具体的 活动地点。

(2)引导学生克服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和技能障碍,提高学生交际、口语等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过程的碰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对。 【第三阶段:孟子故里,千古儒风】 ——总结展示阶段小组汇报 分享成果 (1)整理资料,提炼认识,撰写结题报告。

(2)交流活动,反思汲取经验,体验成功。

活动过程: (1)各小组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归类、汇总、筛选、整理、 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教师作相关指导(如资料有效性分析,剔除 无关材料,表述语言的斟酌,还需要补充调查的材料收集等)。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反思。

(3)撰 写结题报告和体会文章,教 师重点指导课题报告的撰 写。

(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以多元成果为主导,讨论各种表现的手段和形式,如展示小报、 表演小品、朗诵、图片课件展示等,鼓励创新展示。

《邹城古建筑》展示会 1.引出主题。

2.交流研究成果。

(1)介绍来历: 各组队员分别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各种古建筑的历史。

(各队可采用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还可就他方的交流做出适当的评价) (2)资料介绍: 各组队员介绍各自收集的资料来源及相关内容。

3.探索、创新。

你们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有没有发现或感受到古建筑保护还有什么不尽人意之处, 需要改造或完 善的吗? 各组畅所欲言,提建议(资料汇编、后续传人)、作宣传(倡议书) 【提出研究主题】 1.研究主题有新颖性、创造性。特别新颖的主题。

2.为提出主题查阅了资料,有比较多的资料。

3.找到了合适的协作者。

4.确立主题前与协作者充分协商。设计了初步研究计划。

【完成研究】 1.收集相关资料, 使用手段的多样性。

其中使用了网络、 图书、 电视等三种以上手段。

2.是否较多地、有效地了解了相关资料。

3.是否针对主题进行反复研讨。留有研讨记录。

4.是否根据研讨内容对研究的方向进行过合理的修改。

4.形成了研究成果或者新的观点。

5.与协作者分工合理,承担了主要任务,合作愉快。

6.能否根据实情合理地修订研究计划。

【主题成果交流】 1.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在媒体、班板报、校报发表与展示。利用网络或 在校外发表。

2.有完整的研究总结报告。

3.有继续研究计划。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 关注民俗,了解民生与民间文化,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的人性光辉 作者姓名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262700 学科领域 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册第四单元设计。本单元为关注民俗,了解民生与民间文化, 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的人性光辉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专 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歌会》为例。

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首先学习《端午的鸭蛋》 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端午习俗,把握层层推进的行文脉络,领略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品味文章平淡幽默亦庄亦谐 的语言,培养学生平淡为文的意识。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故土乡情的热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 从细微之处品咂生活的意识和态度。在通过学习《吆喝》了解旧北京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民俗民风,同作者一起关 注旧时北京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进而更广泛地关注这一文化现象,体味文章亲切幽默极具北京味的语言,进而体会 作者对旧北京生活的怀念。

专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歌会》为例。

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 思想感情,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专题一是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的文章,从民族的特色以及表现上出发,具有思维的梯度。专 题二是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要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 达到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的要求。

本单元学习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民俗风情及民间艺人的轶事,且映射出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 刻体悟,文笔生动,趣味盎然,语言运用及表现技巧极具个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要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达到 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过程中品味重点语句;2.通过展示和解说老照片和物品,体验民风、民俗; 3.讨论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情感。4.通过讨论交流,区分不同民俗的不同表现形式;5.从作者的选材 和情感表达中借鉴写作方法。6.学会运用网络搜集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中民俗民风;2.体验领会不同情境中的民俗。3. 对应课标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 2.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与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6.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7.能与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主题单元问题 设计 端午的鸭蛋之外还写了什么?重点了解“家乡的鸭蛋”。讨论: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哪些行业的吆喝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旧北京的吆喝?——内容 形式、声音变化、音韵节奏。

专题划分 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 (5课时) 专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 歌会》为例(3课时)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 (5课时)专题一 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 所需课时 课时专题一概述 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首先学习《端午的鸭蛋》 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端午习俗,把握层层推进的行文脉络,领略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品味文章平淡幽默亦庄亦谐 的语言,培养学生平淡为文的意识。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故土乡情的热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 从细微之处品咂生活的意识和态度。在通过学习《吆喝》了解旧北京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民俗民风,同作者一起关 注旧时北京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进而更广泛地关注这一文化现象,体味文章亲切幽默极具北京味的语言,进而体会 作者对旧北京生活的怀念。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端午习俗,把握层层推进的行文脉络,领略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2.品味文章平淡幽默亦庄亦谐的语言,培养学生平淡为文的意识。

3.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故土乡情的热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从细微之处品咂生活的意识和 态度。

4.了解旧北京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民俗民风,同作者一起关注旧时北京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进而更广泛地关 注这一文化现象。

5.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引——叙——议”的结构方式及时间顺序。

6.体味文章亲切幽默极具北京味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旧北京生活的怀念。

专题问题设计 1、文章哪些段落直接介绍端午的鸭蛋?怎样介绍?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端午的鸭蛋之外还写了什么?重点了解“家乡的鸭蛋”。讨论: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哪些行业的吆喝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旧北京的吆喝?——内容形式、声音变 化、音韵节奏。

4、从文中林林总总的吆喝声中,你听出旧北京劳苦民众怎样的生活境况和生活态度?文章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5.两篇文章带给我们写作上带来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 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学习活动设计 出。活动一:配乐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端午的鸭蛋》(共2 课时) 课时)活动一:小组自主互助识记字词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二:问题探讨(学生自主互助)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活动三:学习课文 学习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朗读文章第2、3 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三、研究性学习:(学生讨论、交流)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 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有些语段还应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四、拓展训练,感受家乡的风俗: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 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 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 的严谨与和谐。

《吆喝》 1.播放旧北京的吆喝声,引入教学。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文章介绍了哪些行业的吆喝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旧北京的吆喝?——内容形式、声音变化、 音韵节奏。

2)找出文中起承接作用的语句,树立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引入(1-3 段)——叙述(4-10)——议论(12-14)”的方式结构的,在叙述时又 按照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时间顺序进行的。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吆喝,凭借自己的理解表演,集体评议。

4.找出描写吆喝的精美语句模仿朗读,并作简要分析。(提示:可抓住关键词从措辞内容、声音 变化、音韵节奏或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 5.思考:从文中林林总总的吆喝声中,你听出旧北京劳苦民众怎样的生活境况和生活态度?文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6.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吆喝声,播放有关影音资料,选择一种吆喝自定角度评议,然后动笔描写下 7.教学总结。(略)8.布置作业。(略)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

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 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文章写作亲情的特点。

专题二 专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 歌会》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专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歌会》为例。

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 思想感情,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本专题设计活动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要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 来的启示,感受不同的民俗民风,领会不同的表发方式,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其次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 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 实生活的结合。第三,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读悟提炼出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题材的途径。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 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思想感情。

2.诵读品析,体味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境界,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层次,品析语言。

难点:领悟蕴含在民歌之中的生命之美。

创新点:拓展对民风的认识,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带来写作上的启示。

专题问题设计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中写了哪几种场合下的民歌?各自的形式和内容及作者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总的来看云南歌会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演唱会有何不同?有哪些特点?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欢云南的民歌?文章真正要歌颂什么?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 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看图片,听民歌,陶冶情操。熟读课文,记准字音字形。(1课时) 1、云南少数民族的图片 2、云南民歌的介绍:云南民歌〃猜调 3、读读写写 二、活动二:小组互助合作 探讨一下问题。(1 课时) 1、速读文章,明确: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在云南的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形式及其特点: 山野对歌山野漫歌 山寨传歌 2、文章描写了三种民歌形式的不同特点,每种形式描写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山野对歌山野漫歌 山寨传歌 3、小组讨论: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 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三、研究性学习: 1、多媒体展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 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 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启迪学生思考??? 2、拓展写作练习: 请使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描写方法为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做画像 五、小结 沈从文先生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为我们勾勒了云南特有的风景、风物、民情、民风,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 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以一种抒情诗所特有的含蓄与优美的笔调热情吟唱,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都源于沈从 文先生对生活、人生的挚爱。让我们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乡的山歌吧。

评价要点 评价项目 8~10 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不同服装以及不同的生活 习惯照片展示 PPT 制作图文并 茂,材料准备充 分,介绍有中心, 有条理,语言清 晰,自然大方。

PPT 制作较规范, 材料准备比较充 分,介绍有中心, 有条理,语言清 PPT制作简单,材 料准备比较充分, 介绍语言不够清 晰和条理。

搜集民俗民风类文章和 其他作品 搜集作品丰富,并 能介绍和表演,接 受师生的询问。

搜集作品较多,但 不很熟悉作品具 体内容。

搜集作品少,且和 他人雷同。

写作能够表现人物的文 章,至少学会用环境烘 托人物的品格 情感真挚,内容充 实,选材合理,层 次清楚,细节刻画 细腻生动,详略得 情感比较真挚,选材较合理,层次比 较清楚,注重细节 刻画。

内容空洞,情感不 够真挚,表达方式 比较单一。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小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优点及教学设计策略探讨

—在6月5日 利川教研UC平台 开展的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设计 研讨会上的发言

 

利川市教学研究室 徐光华 445400

 

根据 语文新课标 精神编写的小语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按 主题 组织教学内容,俗称为 主题单元式编写法 。一个 主题单元 一般由导读、主体课文(精读和略读课文各占一半)、读写例话和语文实践园地(低年级称 复习 ,中高年级称 积累 运用 )等内容组成,构成一个教学内容富有共同特色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相对完整的教学单位或语文学习园地。这种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的 文选式体例 对语文教学的束缚,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拓展性、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克服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 少、慢、差、费 弊端。

 

一、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

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主题单元组合,每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且课文类型基本相同。同类课文势必有颇多相同的思想点、情感点、能力点和知识点,如果采用传统单篇教学,不仅易产生重复现象,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不能产生一种新鲜感,而无新颖则无兴趣,这无意中会窒息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一)主题单元式教学从整体出发,可以使教学的各个方面得到有机的合理的调配。体现教学中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的最大优化的组合,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

语文教学中,主题单元教学法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二)主题单元教学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多维思维能力。单元教学中比较法是其基本原则,在比较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主题单元教学一般采取以精读课文为主轴,把读、写、听、说、综合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所说,以读带知的良好效果,有效避免教学的孤立性和思维的单一性,这种思维发散训练不仅活跃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其更好地认知了阅读对象,使学生由过去的 学好一篇 过渡到 会这一类 并进而 能写此类 。

(三)主题教学法能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也使教师从繁重的填灌式讲解中解脱出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 学法 的指导,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主题单元教学采用 举一反三 的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旧的传统教学的偏颇。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讨法、综合实践法等,使学生能从教师示范的 举一 中去较好的 反三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语文的教学至少要精读课文作为 举一 的示范,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面。

总之,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能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实现自主阅读、教师点拨和积累运用的密切结合,最终实现主题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当然,主题单元教学法并不排斥单篇课文的教学,而是以单篇教学为基础的。因而我们要正确处理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二、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主题单元式教材的有效实施,必须改革传统的、虽面面俱到但对实际教学又无指导作用的 单课式备课法 ,注重根据某个 主题单元 的核心思想、训练重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进行全盘考虑、整体设计。这里,以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六册第6组为例,谈谈 主题单元式备课法 的具体步骤:

(一)高层建瓴,驾驭教材特征。也就是要求教师备课不能 就事论事 、孤立地分析设计某个单元或某篇的教材内容,而要根据课标理念、阶段教学的总目标,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分析教材、驾驶教材,找到本组教材的共同特征,为准确确立 三维目标 、设计 迁移型教学环节 奠定基础。如该组教材安排的4篇课文(精读2篇:《荷花》、《海底世界》;略读2篇:《雨中》、《在金色的沙滩上》),无论是写荷花、海底的景物,还是写雨中的一群小朋友和行人、沙滩上的小姑娘和画家,都没有离开一个字—— 美 ,它们赞扬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教师对教材把握的层次较高,教学设计和实施才可能有突破,有创新。

(二)整体入手,确立 三维目标 。传统的 单课式备课法 ,虽然对一个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往往只是 一维目标 (只关注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走向片面化,难以发挥语文教材的多重功能。根据课标理念,为真正落实语文素质教育,我们应从整体入手,确立单元教学 三维目标 (即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深挖教材,并提出多维教学目标)。如根据我们对该组课文的整体把握,可以确立单元教学的以下 三维目标 :在 知识与技能 目标方面,学习积累并练习运用本组课文中朴实而优美的词句;在 过程与方法 目标方面,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感悟 读文章、想画面 的基本方法;在 情意与价值观 目标方面,通过阅读实践,感受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教学中 三维目标 落实了,学科素质教育就到位了。

(三)步步迁移,设计教学环节。传统的 单课式备课法 ,虽课课都安排了详细的教学环节,但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大多是做 摆设 、应付检查。为了提高备课效率,发挥教案对教学的实际指导作用,我们可根据迁移原理,结合每组教学内容的训练重点和共同特点,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思路,循循渐进地设计教学环节,一步步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如该组课文中,2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环节安排,侧重点应放在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上,目的在于让学生在 读中感情读法 ,为学法迁移打牢基础;2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安排,侧重点则可放在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能力训练 上,目的在于 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实践 ,使所学知识(方法)得到运用,在运用中巩固和发展学生能力; 积累运用 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用来检测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是否实现,以利于及时反馈教学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下步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课内迁移到课外,推荐类似阅读材料,指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实践。

语文新教材的编排,一般是以课文体裁的相同或相近组成单元。教师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找出其中的 共性 ,即某种文体的基本常识及特征进行整体调控,然后再根据每篇课文的侧重点不同选出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来突破。立足知识点,讲清其中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创造,让学生从 学会 到 会学 ,达到更高层次的感悟和发现。

总之,相对于传统的 单课式备课法 , 主题单元式整体备课法 不仅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理念、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而且省时高效,真正发挥备课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结构、提高全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值得老师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

(本文原载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