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这一节课的小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简单,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媒体设计思想

 

学生通过访问教师网站,在线欣赏音乐,亲身感受音乐因为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听觉效果,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声音的不同特性。因此我设计了许多课外知识版块,加大信息容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延伸物理课堂教学的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六、教学过程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 声 音 的 特 性 》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较有兴趣,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 乏理性的认识。响度这个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 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所以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中,让学生正确 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 讲完这节课后, 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 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 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应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 探究活动紧绕 “响度和音调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 展开。

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强调实 验需要观察的现象。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进 行实验。然后,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最后,引导学生对“响度由什 么因素决定”和“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响度、音 调的概念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区别,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 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实 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响度、音调概念。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 观察、 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 共同得出 “振幅决定响度, 频率决定音调” 的结论。

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能力较弱。

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况。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 只是看其他同学做。

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 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沉着。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明确组内分工,使分工更细致,强调各角色间的相互配合,使每一 个人都能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在演示实验的时候, 应以实验小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组为单位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 演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给其足够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 适时的进行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今日推荐

78份文档

66份文档

20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