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点知多少

高考数学考点知多少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解读考查五种能力和两个意识 纵观近几年高考卷主要对数列、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 何、 函数与导数等主干知识进行了重点考察, 同时覆盖了集合、 复数、 程序框图、 三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向量、常用逻辑用于、定积分等内容。考察内 容全面。五种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 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两种意识包括: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回顾往年的数学 试题,以能力立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理科的第 1、 2、8、9、13、20 题,文科的 1、2、5、9、13、14 题考察了学生的运算求解能 力;理(文)科的 6、18 题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科的第 3、4、7、10、 14、15、17 题,文科的 3、4、7、8、11、15、17 题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理(文)科的 19 题考察了数据处理能力。

数学知识要求联系实际 近几年高考注重考察数学品质,淡化特殊技巧,强调通法。比如数列的客观 题近几年不再考察性质了, 而是考察了基本量的运算。每年的试卷都体现了对数 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的考察。这意味着很多题 会出与实际相关的,计算数值可能会复杂,对审题的要求自然也提高了。第二部分 复习思路第一:整体复习思路 对照考纲复习课本 吃透基本定义定理 高三复习,首先要扎进课本,扫除知识盲点。其次要走出课本,切忌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知识点 在课本里,高考只是整合课本知识,通过新的试题材料设计试题情境,有的试题 还直接取材于课本。

事实上, 很多同学做错的题都是由于知识理解不准确导致的。

因此要对照考纲复习课本, 所有的考点逐个进行突破, 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基本方法重点掌握。重在理解透定义、定理,背熟公式并会推导重要 公式,以形成记忆。

按照“知识-题型-方法-思想”构建知识体系 用总结题型的方法来攻克知识点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需要,按照一 定主题或线索,归纳整合各章知识,形成专题知识或专题材料,不能让课本中的 知识“原生态”地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按照“知识-题型-方法-思想”在头脑中构建, 比如数列和三角属于比较有规律的知识,以数列举例,同学们要理解等差等比数 列定义性质,背熟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知识)。总结求通项的方法,求和的方 法(题型、方法),那么在求通项的方法里重点体现了构造的思想。这样一章的 内容就都印在了头脑中。

牢记四种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在复习中应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作用。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1)函 数思想方法: 根据问题的特点构建函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对构建函数的 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范围和图像的 交点个数等的研究;(2)方程思想方法:通过列方程(组)建立问题中的已知 数和未知数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实现化未知为已知,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 目的;(3)数形结合的思想: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相对应,使 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4)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思想方法在解答 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在解题中应明确分类原则:标准要统一,不重不 漏。

找准错题原因更重要 试卷关键字可做记号 错题本很多人都有, 但是更重要的是把做过的每套练习卷里错题导致的原因 分析清楚,整理到错题本上进行滚动式复习。错题原因分为以下几种:一、知识 理解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看书,把知识弄明白。二、方法思想的问题,学习中一 定要注意积累一些典型例题的典型解法, 比如在解析几何里的动点问可以考虑消 参法,数列中的构造法,函数中的转移法等等,在备考中通过掌握这一种方法就 可以很顺利做一类题目。三、计算失误,审题失误。在高考备考中,每次考试和 做题中一定要有始有终, 每次在做题时能一步一步算准确,才能提高运算的准确 度,避免计算失误!为了避免审题失误,在考试时一定要先把题仔细阅读一遍, 可以把试卷上关键字做上记号来提示你充分而准确地利用已知条件。

培养好的心理素质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高三期间有许多模拟考试,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复 习情况, 二是为了模拟高考情景, 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

有的同学题目难考不好, 题目容易还是考不好,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其实,应想到我难人难,我 易人易,沉着应战,一般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二:分时间段复习思路 寒假期间:抓住笔记和一轮练习卷 在寒假,各校的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最初复习前面的集合、函数、三角 函数、数列等已有所遗忘,其实主要是在复习新的知识时,没有反复去复习前面 的知识。在假期复习过程中,要抓好两样东西,笔记和一轮练习卷。每复习新的 一章时,都要把前面复习过的章节都复习一遍,进行滚动式复习,这样才不会忘 记旧知。

开学之后:综合复习和专题复习结合 开学之后就进入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中一般有下面几个专题,即:函数与 导函数专题;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专题;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专题;空间向量与 立体几何专题;概率与统计专题;数列与不等式专题等,通过这几个版块复习, 目标在于提高解答高考解答题的能力。

此阶段不应沉迷于套卷演练,而应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灵 活运用为线索,讲求解题策略,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数学素质得以明 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应该结合《考试大纲》,针对前期的复习来查漏补缺。

最后冲刺:吃透高考真题,温习课本定义定理,重视错题本 专题复习的同时我们应该结合综合练习, 要做题先要选题,高考真题一定 是最好的练习题!因此建议一定要好好做一下最近十年以来的高考试卷,包括 全国卷和地方卷, 其次最好能找到近 5 年以来模拟考试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来巩 固前面复习过的考点。

同时, 最后的复习别忘了课本,特别是在考前应该再次翻开课本把里面公式 和定理再看看,把典型的例题再做做,因为书上的例题毕竟比较简单,在考前做 例题一是防止手生,便于高考正常发挥,一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这里, 还要强调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错题本,它应该在你复习的 最初阶段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的。要记你平时做题犯的所有错,包括你所谓粗心 大意所造成的失分。细节越详细越好,而且应该时常翻看。能够查漏补缺,并且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你在考场上的失分。 第三部分 近三年知识点分布统计表高考数学大纲2011 题号 集合与 简易逻 辑 复数 函数与 导数 (1) (2) (12 ) (21 ) 三角函 数、解 (5) (11 ) (16 ) 数列 (17 ) 12 (5) (16) 10 (7) (12) (14) 不等 式、线 性规划 算法与 框图 概率分 布、统 (4) (19 17 (15) (18) 17 (19) (3) 17 (6) (19) 17 (3) (18) 17 (3) (18) 17 (3) 5 (6) 5 (5) 5 (5) 5 (6) 5 (7) 5 (13 ) 5 (14) 5 (14) 5 15 (17) 12 15 (9) (17) 17 (15) (17) 17 (7) (11) (15) 15 ( 9) (16 ) (17 ) (12 (14 ) (5) 5 (14) 5 10 (6) (17) 17 22 (9) (10) (16) 15 5 22 (3) (10) (21) 5 17 (2) (11) (16) (21) 5 22 (2) (3) (10) (12) (21) 5 27 (3) (11 ) (13 ) (21) 5 22 (2) (12) (20) 5 17 分值 理科 2012 题号 (1) 分值 5 2013 题号 (1) 分值 5 2011 题号 (1) 分值 5 文科 2012 题号 (1) 分值 5 2013 题号 (1) (5) 分值 10代 数 部 分计数原 理二项 式定理 平面向 量 直线与 园 圆锥曲 线(10 )(15 )(7) (14 ) (20 )(4)(8) (20)(4) (10)(4) (9)( 4) (10 ) (20)(4) (8)几 何 部 分立体几 何初步(6) (15 )(7) (11)(6) (8)(8) (16)( 7) (8)(11) (15)立体几 何 定积分(18 ) (9)(19 )

高考数学考点知多少

2 0 1 4 高 考 数 学 考 前 知 识 点

用心教育加速育才2014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2014 高考数学考前知识点【集合部分】1、集合相关观念 (1)集合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n 个元素集合有 2 个子集,有 2 ? 1 个真子集,有 2 ? 2 个非空真子集 (3)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A (4)交集“ ” ;并集“ ” ;补集“ CU ”n n n交:A B ? {x | x ? A, 且x ? B}并:A B ? {x | x ? A或x ? B}补:CU A ? {x ?U , 且x ? A}【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 (1)设 x1、x2 ? [a, b], x1 ? x2 那么f ( x1 ) ? f ( x2 ) ? 0 ? f ( x)在[a, b] 上是增函数; f ( x1 ) ? f ( x2 ) ? 0 ? f ( x)在[a, b]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y ?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若 f ?( x) ? 0 ,则 f ( x) 为增函数;若 f ?( x) ? 0 ,则 f ( x) 为减函数. 2 、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x ,若 f (? x) ? f ( x) ,则 f ( x) 是偶函数;若 f (? x) ? ? f ( x) ,则 f ( x) 是奇函数。(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奇函数 f ( x) 在原点有定义,则 f (0) ? 0 3、函数的周期性:若 f ( x ? T ) ? f ( x) ,则 T 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差为定值想周期)(1)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 ; y ? tan?x : T ? ? |? | |? | 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为定值想对称) (1)如果函数 y ? f ?x ? 对于一切 x ? R ,都有 f ?a ? x ? ? f ?a ? x ? ,那么函数 y ? f ?x ? 的图 y ? A sin(?x ? ? ), y ? A cos(?x ? ? ) : T ?象关于直线 x ? a 对称? y ? f ? x ? a ? 是偶函数; (2)若都有 f ?a ? x ? ? f ?b ? x ? ,那么函数 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5、极值、最值(极值点处的导数值为零,最值只在极值点处或端点处)a?b 对称; 2求函数 y ? f ? x ?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 f ? ? x ? ? 0 .当 f ? ? x0 ? ? 0 时:(1) 如果在 x0 附近的左侧 f ? ? x ? ? 0 ,右侧 f ? ? x ? ? 0 ,那么 f ? x0 ?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 x0 附近的左侧 f ? ? x ? ? 0 ,右侧 f ? ? x ? ? 0 ,那么 f ? x0 ? 是极小值. 6、图象变换问题 (1)平移变换:ⅰ) y ? f ( x) ? y ? f ( x ? a) , (a ? 0) ———左“+”右“-”; ⅱ) y ? f ( x) ? y ? f ( x) ? k , (k ? 0) ———上“+”下“-”; (2)对称变换:?? y ? ? f (? x) ;ⅱ) y ? f ( x) ⅰ) y ? f ( x) ??( 0, 0 )x轴 ?? ? y ? ? f ( x) ;ⅲ) y ? f ( x) ??? y ? f (? x) ;ⅳ) y ? f ( x) ??? x ? f ( y ) ; (3)翻折变换: ⅰ) y ? f ( x) ? y ? f (| x |) ———(去左翻右)y 轴右不动,右向左翻( f ( x) 在 y 左侧图象去掉) ; 独家内部教材学习改变命运,携手名师,把握未来!ⅱ) y ? f ( x) ? y ?| f ( x) | ———(留上翻下)x 轴上不动,下向上翻(| f ( x) |在 x 下面无图象) ; (4)伸缩变换 ⅰ) y ? f ( x) ? y ? f (?x) , ( ? ? 0)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ⅱ) y ? f ( x) ? y ? Af ( x) , ( A ? 0)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 7、函数零点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 f ( x) ? 0 的根) ;⑵图象法;⑶二分法.(4)零点定理:若y ? f ( x) 在 [a, b] 上满足 f (a) ? f (b) ? 0 ,则 y ? f ( x) 在 ( 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m n m? n8、基本运算 (1)指数运算: a ? a ? a ; a m ? a n ? a m ? n ; (a ) ? am n mn; ambm ? (ab)mM ; loga M n ? n loga M ; N n log m N n ; log a m b ? log a b ; loga 1 ? 0 ; loga a ? 1 ; a loga b ? b ; log a N ? m log m a n n ?1 1 1 1 (3)导数运算:① C ? 0 ( C 为常数)② ( x ) ? nx ;特别地, ( x ) ? , ( ) ? ? 2 x x 2 x 1 x x s ? ) ? sxi n x ? ) cx o; s ( c ox ③ (e ) ? e ④; (ln x ) ? ⑤( s i n x log a M ? log a N ? log a (2) 对数运算: loga M ? loga N ? loga (MN ) ;u u ?v ? uv ?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u ? v)? ? u ? ? v ?; (uv )? ? u ?v ? uv ?; ( )? ? ; v v2 f ( x0 ? ?x) ? f ( x0 ) (5)导数定义:f(x)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作 y ? ? f ?( x ) ? limx ? x0 0 ?x ?0(6)函数 y ? f (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 y ? f (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是曲线 y ? f ( x) 在 P( x0 , f ( x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k= f ?( x0 )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y ? y0 ? f ?( x0 )(x ? x0 ) . 原函数图象只看升降判增减;导函数图象只看上下定正负 9、二次函数: (1)解析式:①一般式: f ( x) ? ax2 ? bx ? c ;②顶点式:f ( x) ? a( x ? h) 2 ? k , ( h, k ) 为顶点;③零点式: f ( x) ? a( x ? x1 )(x ? x2 ) y ? ax2 ? bx ?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x ? ? b(a≠0).(2)二次函数b 4ac ? b ? 。

,顶点坐标是 ? ? ? ?? , ? ? 2a 4a ?(3)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判别式;④与坐标轴交点;⑤端点值10、指数函数图象 指数函数a ? 1 , y ? ax0 ? a ? 1, y ? ax图象 (1)定义域: R (2)值域: (0, ??) 性质 (3)过点 (0,1) ,即 x ? 0 时 y ? 1 (4)在 R 上是增函数 (5)x 0 时,0 y x 0 时,y 1 (4)在 R 上是减函数 (5)x 0 时,y x 0 时,0 y 1 用心教育加速育才 11、对数函数图象2014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0 ? a ?1y ? loga x(1, 0)(1)定义域: (0, ??) 性 质 (2)值域: R (3)过点 (1, 0) ,即当 x ? 1 时, y ? 0 (4)在(0,+∞)上是增函数 (5)0〈x 1 时 y x 1 时 y 0(1, 0)y ? loga x(4)在 (0, ??) 上是减函数 (5)0〈x 1 时 y x 1 时 y 012、几种幂函数 y ? x 的图象(分清 a ? 0 ; a ? 0 ; 0 ? a ? 1 ; a ? 1 ; a ? 1 )1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y ? sin xy ? cos xy ? tan x定义域 值域x ? 2 k? ?[-1,1]2 , k ? Z时,y max ? 1 , k ? Z时,y min ? ?1[-1,1]x ? 2k? , k ? Z时,ymax ? 1 x ? 2k? ? ? , k ? Z时,ymin ? ?1{x | x ?? k? , k ? Z }x ? 2 k? ?周期性 奇偶性 在T ? 2?T ? 2?在 [2k? ? ? , 2k? ] 上单调递增 在 [2k? , 2k?在 (k? ? ? , k? ? ? ) 上单调递增[2k? ?, 2 k? ?上单调递增3? 上单调递减 [2k? ? , 2k? ? ] 2 2? ? ] 上单调递减对称轴方程: x ? k

高考数学考点知多少

? ? 对称中心 ( k? , 0)对称轴方程: x ? k? 对称中心 ( k?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 ( 独家内部教材学习改变命运,携手名师,把握未来!【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角度 uuuuuuuuuuuu ? ? ?1800r 角度 ?1800 ? ? r 弧度 uuuuuuuuuuu? (1) ? ? 180 , 1 ?180 ? l 1 (2)圆心角弧度: ? ? ;扇形面积公式: S ? l ? R R 2 2、三角函数定义:角 ? 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 ( x, y ) ,设 | OP |? r则: sin ? ? y , cos ? ? x , tan ? ? y 三角函数符号由才字(如右图) r r x, 3、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 弧度 ?) ? ? 57.30 ? 57o18 y sinα(+) x tanα(+) cosα(+)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 2 x ? cos 2 x ? 1; 6、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sin x ? tan x cos xtan ? ? t a?n ? (?? ? ) ?t a n? 1? t a ? n ta ?n ? ? t a n ? ? t a ? n ?t a n? (?? ? ) ? 1 ? t a ? n t a ? n ??cos(? ? ? ) ? cos ? cos ? ? sin ? sin ? sin(? ? ? ) ? sin ? cos ? ? cos ? sin ? ; ? ; ? ? ?cos(? ? ? ) ? cos ? cos ? ? sin ? sin ? ?sin(? ? ? ) ? sin ? cos ? ? cos ? sin ?7、倍角公式: sin 2? ? 2 sin ? cos ? ; tan 2? ?2 tan?1 ? tan2 ? cos 2? ? cos2 ? ? sin2 ? ? 2 cos2 ? ? 1 ? 1 ? 2 sin2 ? ;1 ? cos 2? 1 ? cos 2? ,sin 2 ? ? 2 2?(降幂公式) cos 2 ? ?, sin ?1 cos ? ? sin 2? 28、辅助角公式: a sin x ? b cos x ? a 2 ? b2 sin( x ? ? ) ,其中 tan ? ?b ? ( b ? 3 ? ? ? ? ; b ? 3 ?? ? ? ; ?1? ? ? ) a 4 a 3 a 3 69、正弦定理a b c ? ? ? 2 R ( 2 R 是 ?ABC 外接圆直径) sin A sin B sin C 边化角: a ? 2R sin A, b ? 2R sin B, c ? 2R sin C a b c 角化边: sin A ? , sin B ? , sin C ? 2R 2R 2R 2 2 2 11、余弦定理:在 ??? C 中, a ? b ? c ? 2bc cos ? , b2 ? a2 ? c2 ? 2ac cos ? , c2 ? a 2 ? b2 ? 2ab cos C .2 2 2 2 2 2 a 2 ? c 2 ? b2 推论: cos ? ? b ? c ? a , cos ? ? , cos C ? a ? b ? c 2ac 2bc 2ab12、三角形面积公式: S ?ABC ?1 1 1 ab sin C ? bc sin A ? ac sin B 2 2 2 用心教育加速育才2014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设 a = ( x1 , y1 ) , a = ( x2 , y2 ) , ① a + b = ( x1 ? x2 , y1 ? y2 ) .② a - b = ( x1 ? x2 , y1 ? y2 ) . ③ ? a = (? x, ? y ) . uu u r ④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则 AB ? OB ? OA ? ( x2 ? x1, y2 ? y1 ) , AB ? ( x1 ? x2 )2 ? ( y1 ? y2 )2 2、向量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⑴ AC ? CB ? AB (尾首接,首尾连) ⑵ OB ? OA ? AB (同起点,后向前) 3、 重要性质:设 a ? ? x1 ,y1 ?, b ? ? x2 ,y2 ? ①证明垂直: a ⊥b ? a? b ? 0 ? x1 ? x2 ? y1 ? y2 ? 0 ②证明平行: a ‖ b ? a ? ? b ? x1 y2 ? x2 y1 ? 0 ③求向量的模: a ?| a | ? x ? y2 2 1 ?2 ?④求夹角: c o ? s ?? | a |? b | |x1 x2 ? y1 y22 x ? y 12 ? x 2 ?y 2 1 2 2⑤ a ? b ? x1x2 ? y1 y2 ; a ? b ? a ? b cos ? ( ? 为 a 与 b 的夹角)【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相等) (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2 2 (1)若 a , b ? R ,则 a ? b ? 2ab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若 x , y ? R ? ,则 x ? y ? 2 xy (当且仅当 x ? y 时等号成立)2 2 2 (2)若 a , b ? R ,则 ab ? (a ? b) ? a ? b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4 2 2、目标函数的类型: (判断 Ax ? By ? C ? 0 (或 ? 0) ,观察 B 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同上异下,或代点计算)①“截距”型: z ? Ax ? By;2 2 ③“距离”型: z ? x ? y 或 z ?②“斜率”型: z ?y y ?b ; 或z ? x x?ax 2 ? y 2 ; z ? ( x ? a)2 ? ( y ? b)2 或 z ? ( x ? a) 2 ? ( y ? b) 2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n ?1 ?s1 , ( 数列 {an } 的前 n 项的和为 sn ? a1 ? a2 ? an ? ? s ? s , n ? 2 ? n n?12、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 (1)定义: an ?1 ? an ? d (常数)? an )(2)通项公式: an? a1 ? (n ? 1)d = am ? (n ? m)d2an ? an?1 ? an?1(3)前 n 项和公式: S ? n(a1 ? an ) ? na ? n(n ? 1) d n 1 (4)若 m ? n ? p ? q ,那么 am ? an ? ap ? aq (5)等差中项:2A=a+b; (6)奎屯 新疆?an ?等差数列,则 S k , S 2k ? S k , S3k ? S 2k3、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定义: an ?1 ? q(常数) an(2)通项公式: an? a1q n?1 = am q 独家内部教材 (3)前 n 项和公式: (4)若 m ? n ? (6)等比数列q ?1 ?na1 ? S n ? ? a1 (1 ? q n ) a1 ? a n q ? 1? q ? 1- q ? q ?1学习改变命运,携手名师,把握未来!?an ?2 p ? q ,则 am an ? a p aq (5)等比中项:G 2= a b; an ? an?1an?1,则 S k , S 2k? S k , S3k ? S 2k 仍成等比数列 (q≠-1 或 k 为奇数)奎屯 新疆【立体几何】1、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利用长方体与正方体模板) 圆柱侧面积= 2?rl ,表面积= 2?rl ? 2?r 圆椎侧面积= ?rl ,表面积= ?rl ? ?r 1 1 V柱体 ? Sh ( S 是底面积、 h 是高) V锥体 ? Sh ( S 是锥体的底面积、 h 是锥体的高). 3 3 2 4 球的半径是 R ,则其体积 V ? ? R 3 ,其表面积 S ? 4? R .注意: S原图形 ? 2 2 ? S直观图 3 2、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3、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 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a ??? a ? b ? ? ? ? a P? b (3 a)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Pb ? ? ? 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 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a ?? ? a b ?? ? ? ? ? a ? b ? o? ? ? P ? a P? ? ? ? (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bP? ?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 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 a ? ? ? ? a Pb ? ? ? ? b? ?a ? b7、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 ?? ? b ?? ? ? ? a ? b ? o? ? m ? ? m?a ? ? m?b ? ?? P? ? ? ? ? ? ? a? ? a Pb ? ? ? ? b? ?? ? ? b(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m a ?m ??? ??? ? ? m? ??(8)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 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 ? a?? ? ? ?? a ?? ? ? ? ? b?a?b ? ?? ? a b(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 ??? ? ? a Pb b ??? 用心教育加速育才2014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解析几何】1、斜率公式:① k ?/ ②曲线 y ? f ? x ? 在点 P 0 ? x0 , y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k ? f ? x0 ? . 2、直线的五种方程(一般两点斜截距 ) .......y2 ? y1 ?? ? ? tan ? ? ? ? ? .(其中两点 P 1 ( x1 , y1 ) 、 P 2 ( x2 , y2 ) ) x2 ? x1 2? ?k (1)点斜式 y ? y1 ? k ( x ? x1 ) (直线 l 过点 P 1 ( x1 , y1 ) ,且斜率为 ).(2)斜截式 y ? kx ? b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 Ax ? By ? C ? 0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l1 : y ? k1 x ? b1 , l2 : y ? k2 x ? b2 ① l1 | | l2 ? k1 ? k2, b1? ; ② b ? 2 l1 ? l2 ? k1 k2 ? 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2))若 l1 : A 1x ? B 1 y ? C1 ? 0 , l2 : A 2 x ? B 2 y ? C2 ? 0 ,且 A1、A2、B1、B2 都不为零, ⑴ l1 / /l2 ? A 1B2 ? A 2B 1且B 1C2 ? B2C1 ; ⑵ l1 和 l 2 相交 ? A1 B2 ? A2 B1 ; ⑶ l1 和 l 2 重合 ? A 1 A2 ? B1 B2 ? 0 . 1B2 ? A 2B 1且B 1C2 ? B2C1 ; ⑷ l1 ? l 2 ? A 注:①与直线 l : Ax ? By ? C ? 0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Ax ? By ? C1 ? 0 ; ②与直线 l : Ax ? By ? C ? 0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 Bx ? Ay ? C1 ? 0 ; 4、距离公式 (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A, B ?( x2 ? x1 ) 2 ? ( y2 ? y1 ) 2 (A ( x1 , y1 ) ,B ( x2 , y2 ) ). | Ax0 ? By0 ? C | (2)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点 P( x0 , y0 ) ,直线 l : Ax ? By ? C ? 0 A2 ? B 2 (3) 平行线 Ax ? By ? C1 ? 0 和 Ax ? By ? C1 ? 0 的距离公式 d ? C1 ? C25、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 x ? a) ? ( y ? b) ? r ,圆心 ( a, b) ;半径 r2 2 22 2 (2) 一般方程: 圆心 ( D , E ) ; 半径 r ? D ? E ? 4 F x2 ? y2 ? Dx ? Ey ? F ? 0 ( D 2 ? E 2 ? 4 F >0), ?2 ?2 2 2 2 2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 Ax ? By ? C ? 0 与圆 ( x ? a) ? ( y ? b) ? rd ? r ? 相离 ? ? ? 0 ;d ? r ? 相切 ? ? ? 0 ;Aa ? Bb ? CA2 ? B 2 7、两圆位置关系:设两圆圆心分别为 O1,O2,半径分别为 r1,r2, O1O2 ? d① d ? r1 ? r2 ? 外离 ? 4条公切线; ⑤ 0 ? d ? r1 ? r2 ? 内含 ? 无公切线. 注:①圆的切线方程:过圆 x ? y ? r 上的 P 0 ( x0 , y0 ) 点的切线方程为 x0 x ? y0 y ? r ;2 2 2d ? r ? 相交 ? ? ? 0 . 弦长= 2 r 2 ? d 2 ,其中 d ?② d ? r1 ? r2 ? 外切 ? 3条公切线③ r1 ? r2 ? d ? r1 ? r2 ? 相交 ? 2条公切线; ④ d ? r1 ? r2 ? 内切 ? 1条公切线;②圆上的动点到圆外的点或直线的最长距离( d ? r )或最短距离( d ? r ) 8、椭圆的几何性质 独家内部教材学习改变命运,携手名师,把握未来!9、双曲线的几何性质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用心教育加速育才2014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注: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 (1 ? k 2 ) ? ?( x1 ? x2 ) 2 ? 4 x1 x2 ? ? 1 ? k 2 ? ? ? ? a? ②焦点三角形处理方法:定义+勾股定理+正余定理 p p ③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 AB ? x1 ? ? x 2 ? ? x1 ? x 2 ? p 2 2 2 2 2 2 b x y ④若双曲线方程为 2 ? 2 ? 1 ? 渐近线方程: x 2 ? y2 ? 0 ? y ? ? x . a a b a b 2 2 b ⑤若渐近线方程为 y ? ? x ? x ? y ? 0 ? 双曲线可设为 x ? y ? ? . a a b a2 b2【概率统计】1、看图注意纵轴标识 (1)频率分布直方图: (1)频率=频率 频率 频数 ×组距 (2) 是长方形的高 (3)频率= 组距 组距 总数(2)平均数=各长方形底边的中点坐标×各长方形的面积的和: x ? x1 p1 ? x2 p2 ? ... ? xn pn (3)众数在直方图中面积最大的长方形的中点的横坐标 (4)中位数在直方图中使左右两边面积相等处的点的横坐标 1 (5) 方差: S 2 ? ? x1 ? x ?2 ? ? x 2 ? x ?2 ? ?? ? ? x n ? x ?2 作用:衡量数据波动程度 n n ? xi y i ? n x ? y ? ? 1 n 1 n i ?1 ? b ? ? ? a ? bx 必过定点 ( x , y ) ? 2、回归方程 y ,其中 x ? x , y ? yi n i 2 2 ? n i ?1 n i ?1 xi ? n x ? ? i ?1 ? ?a ? y ? b x ?注:① R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 R 越接近于 1,则回归效果越好。

n(ad ? bc) 2 卡方统计量: k 2 ? , 其中n ? a ? b ? c ? d (a ? b)(c ? d )(a ? c)(b ? d ) 随机变量 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积) 古典概型: P( A) ?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几何概型: P( A) ? 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基本事件的总数全部结果的区域长度( 面积或体积)【简易逻辑、复数】1、逻辑联结词:或( ? ) ,且( ? ) ,非( ? ) 若 p ? q 为真,当且仅当 p、 q 均为真;若 p ? q 为假,当且仅当 p、 q 均为假; 若 ? p 为真,当且仅当 p 为假; 全称命题 p: ?x ? M , p( x) ; 全称命题 p 的否定 ? p: ?x ? M , ?p( x) 。

特称命题 p: ?x ? M , p( x) ; 特称命题 p 的否定 ? p: ?x ? M , ?p( x) ; 2、原命题:若 A ,则 B ;逆否命题:若 ? B ,则 ? A 命题的否定(非 p ) :若 A ,则 ? B (命题的否定条件不否,结论否) 逆命题:若 B ,则 A ;否命题:若 ? A ,则 ? B (否命题是条件和结论全否) 3、充分与必要条件①若 ③若p ? q ,q ? p,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 p ? q ,q ? p,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 q ,q ? p,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④若 p ? q ,q ? p,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独家内部教材 4、复数部分: (1) i ? ?1 ,若 z ? a ? bi学习改变命运,携手名师,把握未来!① a 为实部, b 为虚部, z ?a 2 ? b 2 ,其共轭复数 z ? a ? bi② z ? a ? bi 且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a, b) (2)若 z1 ? a ? bi , z2 ? c ? di , ① z1 ? z2 ? (a ? c) ? (b ? d )i ; z1 ? z2 ? (a ? c) ? (b ? d )i ② z1 ? z2 ? (ac ? bd ) ? (ad ? bc)i ;z1 (a ? bi)(c ? di) ac ? bd bc ? ad ? ? ? i z2 (c ? di)(c ? di) c 2 ? d 2 c 2 ? d 2二次函数知识梳理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a, b, c是常数, a ? 0) a 0 a 0开 口 对称轴 顶 点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性 增减性 质b b 4ac ? b 2 对称轴是 x= ? , 顶点坐标是( ? , ) ; 2a 2a 4a b b 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 x ? 时, 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 x ? 时,y 随 x 2a 2a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 的 增 大 而 增大 ; 在对 称轴 的 右 侧 ,即 当b b 侧,即当 x ? 时,y 随 x 的增大 x ?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a 2a而增大,简记 左减右增; 简记 左增右减; 抛物线有最高点,当 x= ? y 有最大值, y 最大值b 抛物线有最低点,当 x= ? 时, 2a 4ac ? b 2 y 有最小值, y 最小值 ? 4ab 时, 2a 4ac ? b 2 ? 4a? ? b2 ? 4ac管与 x 轴交点b2- 4ac 0 时,有 2 个;b2- 4ac =0 时,有 1 个;b2- 4ac 0 时,没有x 轴两交点距离 图象平移M 1M 2 ? x1 ? x2 ?? b 2 ? 4ac ? a ax 管左右,左加右减; y 管上下,上加下减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对称轴 x ? ? b 在 2aa 开口方向 a , b 合管对y 轴左边则 ab ? 0 ,在 y 轴的右侧则 ab ? 0 ,概括“左同右异”c 管 与 y 轴 当 c ? 0 时,交点在 x 轴上方;当 c ? 0 时,交点为原点;的交点 当 c ? 0 时,交点在 x 轴下方 今日推荐

81份文档

67份文档

80份文档

高考数学考点知多少

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第七,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