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这要看你读的什么书.写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最简单的是摘录式,即抄录书中精彩的言论和片段(一定要注明出处、作者、页码、出版社等关键信息);稍难一点的是点评式,即就书中自己最认同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既可表明赞赏,也可表示质疑,字数可长可短);最难的是感评式,即读完整本书后,就全书或某个重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评论,要求具备整体性、逻辑性、深刻性,是完完整整的一篇论文,字数起码应该在千字以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形式来写,写读书笔记最忌讳面面俱到,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入门读书笔记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作为一种理论它必须不是一种常识 性的东西,被大多数人所理解,似乎它的意义就是在质疑常识的同时提供“非同寻常”的另类思 路和选择,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错综性。因为它必须不显而易见,所以它必须需要质疑,在无疑之 处提出疑问,需要对一切被视为合理和惯常的的东西提出挑战。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的某种永恒的 “普遍大法” , 放之四海皆准, 它的理论是鼓励持疑和批 判,这其实是鼓励读者参与理论建构,倡导在理论中展开对话并以此来构建新理论的独创精神。

然而一方面质疑的学术精神是必须的,然而又得把握好度,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需要辩证的 质疑,辩证的否定。另一方面由于卡勒过于强调理论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在读者心中有种先入 为主的观念 , 认为理论是复杂的, 是他们所不能够轻易触及的, 这有决定了读者参与理论建构效 能发挥的的有限性。

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评常识,所谓的常识是一种历史的建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论。这样 看来理论似乎是根据其效果定义的,帮助人们以一种新的方法考虑。

而福柯的理论似乎又只是说由于人们多以那些被视为疯狂的东西中期待可知性,并且从一直 不知被视为何物的欲望中期待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它如此重要。因为我们心中的敬畏 感所以它才会成为话语的聚焦点,因而怀疑理论是是一个议题在历史背景下如何被话语构建起来 的,当这种话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者成为指责和争议的焦点时,理论也慢慢完成了它的建构。

福柯其实是在强调知识话语巨大的创造性。

而德里达似乎是在强调写作是言语的补充而写作中的言语则是一种中介而言语也因写作的补 充性而完善,事物也因言语的补充性而新生。对符号再现的是先于其存在的真实提出了挑战。

其实对于作者提供的这两个例子,我个人更觉得他只不过是在过分强调一种质疑精神,多一 切合理之处提出质疑,以此来说明那些看似自然的东西其实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那么理论究竟 是什么,作者说: “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是分析和推测,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理论具有自 反性。

” 我个人觉得作者似乎只是在描述理论的特性, 他从具体入手把理论一步步完整的剖析在读 者面前,虽然这样易于读者参与理论建构,但好像有不可避免的缺乏一种整体性,缺乏一个宏观 角度的把控,缺乏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卡勒对于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一是因为理论的跨学科性,而是由于 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不过也由于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也正好说明了文学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 学是什么要求的不是一个界定而是一种分析,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将它视为文学而文学的程式又是 什么? 卡勒用五种理论作出回答: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3.文学是虚构 4.。

文学是审美对象,5.文学是互文性或者自反性的建构。文学强调的超保护原则其实是参加者间的 相互配合,可以让我们去忍受语言的晦涩去解读文本。

文学是一种语言,我们面对的语言是为了把读者的关注吸引到语言结构本身而组织和排列起 来的,而押韵等是一种程式化的文学标志。文学有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复杂关 系的语言中。而这有不可避免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文学是什么之前去分析的语言结构,而不是把它 看做作者的表述或者社会的产物。

文学的虚构性,是指言辞表述与真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关系。其实是另一种真实,其中有一种 隐含性, 通过构建一种语境区别于其他语言, 并使作品与真实世界中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文学作为审美对象,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沟通与共鸣,而审美对象又具有无目的的 目的性,无功利的功利性,其中是一种为了是各部分达到协调的蕴含在作品当中的愉悦。是整体 与部分的统一。

在回答文学是什么之后有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文学研究的问题,而在进行文学研究之前必须 弄清楚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化研究又涉及到两种张力,一种是大众文化,其 实质是意识形态的压力,人民多大程度上是文化力量塑造和操控的,人民能够多大程度上发挥自 己的能动性。另外一种张丽是复杂的通俗文化,其实大众文化本身就是在通俗文化中产生的,是 人们利用自己的能动作用从被动的文化素材中创造自己的文化,这两种文化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文化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在强调一种相对性,在与文学研究的比较中文化研究的方向与原则等 一步步明确。文化研究更倾向于从文学研究中汲取方法,以文本的方式去解读文化产物,这种方 法存在优势但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有时候仅仅局限于文学研究的框架下,仅仅是对文学研 究做了强化。

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论述让我想起了作者开篇讲到的,每一种论述在提供一种视角的 同时,又为另一视角留出余地。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争论被归结为三种反应,每一种反应都为 另一种反应留有余地。这两者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文化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在强调 一种整体性。而文学研究的本质有要求它必须进行细读和精读。文学研究为文化研究提供方法, 文化研究又为文学研究做了宏观视角下的补充。

而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很多时候不得不打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烙印,而文 学的真正价值是跨地域,跨意识形态的,它寻求改变,相信自可以改变现实。它所追求的效果就 是其意义的发挥,意义的发挥其实就是区别,掌握对比的差别和不同。

而文学有因为其语言特性,有语言生成自己的范畴,构建自己的语境,把读者带入其中。因 而对语言的分析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

研究的本质是为了提升读者的解读能力, 而不太注重效果。

文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理论也因其没有穷尽而令人畏惧,这本书中我更多地学到的是质疑 精神,敢于对被视为合理的东西提出挑战,这样无论是自己还是理论,文本都会迸发出旺盛的活 力。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王一川的《文学理论》,虽然是教科书,但和一般枯燥的教科书不一样,写得很有启发性。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萧统《文选》。

◇William Wordsworth,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我感受到汉语本身的魅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

再如《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世说新语·任诞》中王羲之之子王徽之(王子猷)的这则很多人都知道的轶事,现在想来仍然是天底下最浪漫的事,人是一种晶莹剔透的自在审美式存在: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维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招提:寺院的别称。源自梵文Caturde??a,意译为四方,指寺院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音译“佳拓斗提奢”,省称“拓提”。但在汉字传写过程中,因形近而误写为“招提”。

◇读罢《我来扬子江买一把莲蓬》,最深的感受便是:徐志摩你真的太娘了!

◇《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以上八字是一首完整的诗。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陶渊明的《移居》第二首

◇“凡作诗悲欢皆由乎兴,非兴则造语弗工。欢喜之意有限,悲感之意无穷。欢喜诗兴中得者虽佳,但宜乎短章;悲感诗兴中得者更佳。至于千言反覆,愈长愈健,熟读李杜全集方知无处无时而非兴也。”(谢榛《四溟诗话》)

◇我自己觉得,文字的节奏是很重要的。译文体之所以面目可憎,就是因为失去了汉语本身的节奏和韵味。而相比之下德语、英语等西语,虽然有很多长句却不失其节奏,因为它们在长句内本身就体现了很强的语法节奏,如果直接转译为中文,就好比一道美味的佛跳墙变成了一锅乱炖,也像《三体》中三维世界跌落到二维一样,细节虽然全部保留,但是完全失去了生命。这是现代汉语的问题所在。所以,汉语要复兴,必须尊重自己的节奏感。

◇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安仁:潘岳字安仁,谄事贾谧,望其车尘而拜,与其著作 闲情赋 表现的情操反差太大)

◇ 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中唐递减风神,晚唐大露筋骨,可并论乎! (胡应麟)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