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媒介读书笔记

新新媒介读书笔记

保罗莱文森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研究涉及到好几个领域,首先他是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是尼尔波兹曼的博士生,现为纽约福德汉姆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教授;他又是一名科幻小说家,曾任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会长,屡获世界级大奖和提名;另外,他的身份还包括在音乐领域小有成就的音乐人,社会批评家、以及教育公司的总裁。

就学术而言,保罗莱文森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媒介乐观主义、人类沙文主义、知识技术进化论等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媒介环境学思想,被称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其继承和发扬了麦克卢汉和波兹曼的思想,著作包括《思想无羁》、《软利器》、《数字麦克卢汉》、《真实空间》、《手机——挡不住的呼唤》、《学习赛博空间》等,《新新媒介》是其2010年的新作。

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传播媒介的结构冲击和形式影响,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性质

二、内容介绍

《新新媒介》全书包括13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新新媒介的产生及其原理,第二部分则包括第二到第十章,作者逐个介绍了各种新新媒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第三部分则是作者对新新媒介的冷静思考。那么我的读书报告的第二部分的思路也是按照作者的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新新媒介的主要原理,为什么要叫新新媒介?其特点是什么? 按我们以往的归类,其实将网络上的所有媒介归为了新媒介,而在第一章保罗莱文森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媒介可分为旧媒介、新媒介、以及本书研究的新新媒介。

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都是旧媒介,它们是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话、电影等。书籍里的知识锁死在一个地方,不去翻检就不能获取。报刊有周期,出版之前只能苦等。电影电视有节目表,不到时候你就看不到。旧媒介的突出特征是自上而下的控制、专业人士的生产。

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其界定特征是:一旦上传到互联网上,人们就可以使用、欣赏,并从中获益,而且是按照使用者方便的时间去使用,而不是按照媒介确定的时间表去使用。新媒介的例子有电子邮件、亚马逊网上书店、itunes播放器、报刊的网络版、留言板、聊天室等。

新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产生与20世纪末,兴盛与21世纪。其界定性特征和原理是:

1) 其消费者即生产者

2) 其生产者多半是非专业人士

3) 个人能选择适合自己才能和兴趣的新新媒介去表达和出版

4) 新新媒介一般免费,付钱是不是必需的

5) 新新媒介之间的关系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6) 新新媒介的服务功能胜过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

7) 新新媒介没有自上而下的控制

8) 新新媒介使人人成为出版人、制作人和促销人

其例子主要有博客、优视(youtube)、维基网、掘客网、聚友网、脸谱网(facebook)、推特网(twitter)、第二人生、博客网等。在第二部分,作者就是以这些网站作为章节为我们逐一分析各个新新媒介。

第二部分

1 博客网

本章作者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博客的主要特性、如何使用博客获取经济效益以及博客与旧媒介之间的紧张关系。

2优视网(youtube)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优视网的运作机制了,本章中作者对优视网在08年总统选举中发挥的作用、优视网造就的业余明星以及病毒式营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关注了优视网的发展的阿喀琉斯脚踵:版权问题。

3 维基网

我们已经习惯知识是必须得到专家的保证、授权和批准然后送到我们手里的过程,而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看见、听见、或者发现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事实、谬误,但是,没有专家的许可和批准,这些是不能被认为值得学习和进一步传播的。而维基百科则为这些信息提供传播的途径。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维基网上撰写词条。作者在对维基百科这种新新媒介进行研究的时候,着重解决一下几个问题,我想也是大家很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是维基百科的词条准确性到底有多少,怎样保证维基百科不被恶意篡改?

由于维基网管理参与的最大化,在维基网上不用注册就可以编辑词条,但维基网还是有一些机制来维持词条的准确性。首先,维基(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新新媒介读书笔记)网有通过公开讨论提名当选的网管,其权力包括查封有恶搞行为的账户、固定一些敏感词条不被修改等等。另外呢,维基网还有一种内置的防御恶搞的机制。即维基网的每一个网页或词条的编辑工作的全部历史都可以调阅。所以只要恶搞者对词条进行了恶意的编辑和修改,都会被记录在案。

其实《自然》杂志的专家组曾研究过《维基百科》和《不列颠百科全书》各42篇文章,结果专家们发现《维基百科》平均每篇文章有四处欠准确,《不列颠百科全书》平均每篇文章有三处欠准确,换言之,两者差异不大。这下《不列颠百科全书》不乐意了。要求科学杂志社收回报告,他们认为调查人员提出的是意见而不是专家判断。但《科学》以长篇的答复解释其研究方法和发现,并拒绝收回报告。其实这个案例无论结果如何都有利于维基百科,要么《科学》错了,要么《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科学》的批评错了。这都在说明专家的意见未必就像他们自己坚守的那样可靠。

二是维基百科与旧媒介的关系如何,比如说,有了维基百科,我们是不是都不用图书馆了? 维基百科与传统百科全书的关系貌似不甚友好,其与报纸、广播、电视等旧媒介的新闻报道都处于竞争关系。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维基网在报道一些突发性新闻的时候比那些旧媒介更迅速及时。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把关,许多误传的新闻也常常出现在维基网上,虽然虚假新闻很快会被删掉,但是其造成的影响还是比较恶劣的。

4 掘客网

掘客网与韩国的ohmynews网站都是大家研究公民新闻网站必举的例子。其运作机制都是由用户提交新闻内容,博客啊文章啊,照片啊视频啊都可以,然后大家通过按文章下方的挖掘或埋葬按钮表示自己喜不喜欢该文,当挖掘的次数达到一定的标准,文章就可以被置于网站首页被更多人看到。

作者在本章主要研究了掘客网的一些弊端,包括推销新闻以赚取广告费用,以及在政治选举中,恶意埋葬竞争对手的新闻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等问题。

5 社交网络(聚友网与脸谱网)

社交网络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六度分割理论: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其实所有的新新媒介都是具有一定的社交性,但是社交网络的与众不同在于其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创建和发展社交网络。这两章作者集中探讨了社交网络的几个功能:

1)网络文化传播(音乐、诗歌等)作者发现社交网络为文化的传播与一些人才的成功提供了新的路径。如传统的唱片艺术家的成功之路就是引起唱片公司的注意,然后被大众所认知。而现在的音乐人可以不再依靠中间人,直接将自己的音乐上传到聚友网的音乐网页,给大众欣赏。诗歌也一样,作者的一位朋友就是典型的利用新新媒介的非专业生产者,最终还出版了纸质诗集。

2)互动的实时资源库

3)社会政治力量 社交网络上的小组应用是指用户的社群,在这个社群中兴趣相投的人们共享或讨论兴趣类似的链接、文本、照片和视频。作者提到奥巴马在大选过程中的脸谱网小组百万之众已超过1000万人,除此之外,各种涉及到政治活动的小组都让作者感觉像小型的政治酒吧。

6 微博

作为微博人的麦克卢汉

7 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的历史与运行机制

8 播客网

播客指记录和传播声音包括 音乐、访谈和独白的新新媒介。本章作者关注的问题包括播客的版权问题以及播客广告等问题。

第三部分

在本书的结尾,保罗莱文森单独辟出三章讨论新新媒介的三个问题,其分别是新新媒介的阴暗面、新新媒介与2008年的总统选举、新新媒介的硬件。

在新新媒介的阴暗面一章中, 作者在发掘新新媒介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之余,清醒地认知到新新媒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网络流言、网络欺凌、网络盯梢、网络恐怖主义、网络垃圾、网络招募犯罪同伙等大量实例的分析,作者在提醒读者也是各种新新媒介的使用者要提防新新媒介的滥用。

第十二章 新新媒介与2008年的总统选举,一共只有短短的六页文字,作者采取的依然是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阐述新新媒介在奥巴马2008年选举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第十三章 作者就这一小章研究了新新媒介的硬件,在作者看来,你能在自己选择的任何时间地点措施这些活动,这就是新新媒介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而实现这一特征的媒介的设备就是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媒介。本章着重研究两个问题。一是iphone手机和移动媒介出现的必然性,在这作者提及到他的著作《软利器》中的人性化趋势理论,即作者发现,在媒介的演化过程中,在一个接一个的发明中,媒介的功能越来越人性化。起初静态、黑白、无声的摄影技术变成有声有色的电影,变成我们很容易收发的静照,就像打电话一样容易。而iphone满足的是人类悠久的信息需求:我们需要任何信息和一切信息,无论何时何地都

需要,只要信息存在我们就要去寻求。Iphone使一句名言“你不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不再那么正确。二是移动性能的代价与软肋。移动媒介的缺憾在于两点:价格与电池。

3 总结与思考

总结

1. 媒介三分说

2. 媒介进化理论

思考

1. 新新媒介与旧媒介的共生与发展

新新媒介与旧媒介之间的关系除了相互竞争之外,最大的矛盾在于版权问题。并非所有的新新媒介内容都是用户原创,播客中的音乐、博客中的转帖、优视网中的视频大多都是从传统媒介中截取。文化产业高端论坛王辉编辑就说过网络上很多的新闻都是从报纸上偷过去的。

另一方面,传统媒介与新新媒介又相互促进 互相转化 。

首先:许多媒体不仅开设网络版,更在新新媒介上申请账户以扩大影响力。

其次:在新新媒介又影响力的内容结集在传统媒介出版。我们熟悉的包括韩寒的新书就是他的博客文集,还有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朋友出版的诗集。

此外,新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弥补。传统媒介拥有权威的话语权,但是其在播报新闻等信息的时候往往不如新新媒介及时有效,这就是公民新闻的优势所在。包括伦敦地铁站爆炸、911事件等突发事件中新新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介的缺位。而新新媒介的把关人缺失却容易导致虚假新闻以及舆论的混乱状态,传统媒介则可以在这时发挥权威话语的影响力,正确引导大众舆论。

2 政务微博

2011年12月12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超过200位政府代表出席论坛。论坛期间,正式发布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仅在新浪通过认证的各政府机构及官员的微博就已超过18500个。不过,政务微博虽然堪称海量,“质”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政务微博成为“僵尸”,几个月不更新或“三分钟热度”;政务微博标志体系目前没有统一,命名、认证和定位存在混乱模糊现象,很多政务微博分不清部门工作人员职务、私人身份与机构职能等的区别;沿用传统的“宣传思维”,互动性不足,对网民诉求敷衍,或者干脆直接关闭评论和私信功能,陷入形式主义;言辞不当,出现“雷语”、“悍语”和“官话套话”;决策者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利益冲突推卸责任;部门联动机制不畅通;运行制度不规范。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专业论文、新新媒介 读书笔记15等内容。

新新媒介读书笔记

一、为什么要称为“新新”媒介新新媒介的界定性原理1.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生产者作者能掌握自己之所写,读者变成了作者,观看者变成了生产者(报纸主页是新媒介,但不是新新媒介)2.你无法冒充非专业人士获得相当程度的可靠性,但不为旧媒介效力,甚至不为报纸或者广播效力。3.你能挑选适合自己的媒介4.你得到不必付钱的服务5.新新媒介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6.新新媒介的服务功能胜过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1.1 新新媒介涵盖以前新媒介的原理1.2 为什么要称为“新新”媒介而不是社交媒介、银屏艺术或web2.0/3.0?1.3 新新媒介的分类1.4 新新媒介在硬件和软件里的演化速度1.5 首要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学习1.6 各章顺序与内容二、博客网2.1 电子书写简史作为人类表达的方式,书写总是有胜过说话的优势。与出口即逝的说话不同,书写不仅持久,而且发送者对文字有更大的掌控力。愤怒、高兴或悲痛的说话难以掩饰自己的情感。但诉诸文字以后,这些情感就不可能露面了,除非作者选择让那些感情显露无疑。但是印刷机大大推进了书面词的传播以后,媒介革命里书写进步的步伐却是缓慢的。电报(19世纪30年代)-传真/电子邮件(20世纪80年代)-博客(1999年定名)2.2 永久的博客,无所不写第一个特点:任何人的博客可以写任何东西;第二个特点:一帖博客的冲击力包括其巅峰的冲击力是难以预测的;第三个特点:永久性(永久链接;轻松使用且使用人群多;内容容易复制传播)2.3 对评论的控制博客人控制评论能够控制不尽如人意的评论,但同时也降低了博客传播的速度。2.4 评别人的博客在最佳情况下,评论不反映了人们的心声,而且传达了博客的真实性以及对它的矫正,这是典型的民主的、非专家推动的信息,是新新媒介的标志之一。2.5 用博客作纠正的评语原则上,世人不仅在读你的博客,而且就等在那里,做你的安全网,纠正你可能的错误。2.6 **在聚友网上给我来信我们都栖息在新新媒介的王国里,凡是看电视又用电脑的人,都容易与电视剧里的明星建立联系。2.7 博客发表后的修改博主对博客的绝对权威不仅表现在对评语的控制上,而且表现在对博文本身的控制上,不仅表现在发帖之前,而且表现在发帖之后,只要博文还在那里,你就可以一直修改下去。2.8 远程博客和链接博客发出维持了几个月或者几年以后,就获得另一种自我推销的功能。博主要跟踪他网上的博文,调整那个原始帖子的链接,以利用链接通向的新的评论。2.9 小组博客小组博客的出现进一步侵蚀了写作与说话的差异,这一差异的消融始于文字处理的到来,文字处理使写话几乎和说话一样容易,有时使写话更有效,因为数字手段修改的文字几乎不留下原文的痕迹,相比较而言,听者能记住别人说话的错误。2.10 用博客挣钱五种用博客挣钱的方法:谷歌广告圣、亚马逊广告、付费评论广告、贝宝捐赠和直接广告收入。这五种方式只适用于博主完全掌握的博客。但也要考虑用博客挣钱多大程度上与博客的交流理想和民主化理想可能不那么兼容。2.11 用博客挣钱与博客人的理想不能兼容吗广告和错误报道没有因果关系,造假来自人性的弱点,所有人包括记者都有这样的弱点;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付费评论博客用谎言欺骗了公众。2.12 用图像、视频和小配件装点你的博客小配件实际上像网络上的积木块,在你的网页上出现,给你提供一捆其他网站的链接。2.13 测算你博客的读者人数2.14 不同的博客平台2.15 博客人像旧媒体的新闻记者一样有权享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吗?博客人是否是真正的记者?看这件案子和类似问题的方式就是如何最好地应用马歇尔马克卢汉的警语:媒介即讯息。表面上看,我们很可能像检察官赖恩那样断定,博客媒介与印刷媒介和广播媒介不同,其差异大到足以否定记者在互联网上的地位。然而,更精确的分析显示,媒介中有媒介,作为一种交流形式的新闻可以报告新闻。正如加伯斯所言,新闻的媒介或时间就是“把新闻带给公众的人”。显然沃尔夫正在用新闻媒介工作,在视频播客的大包装里传播新闻。2.16 博客与说客为某一政治事业或候选人而写的有偿博客的人也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2.17 博客的匿名匿名博客的最大好处是使博主享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他可以尽情倾诉而不担心上司、老板、选民、朋友或家人的报复。但匿名和笔名不利于博客人培养自己成为专业作家的名气。2.18为他人写博客除了你自己的博客网址,其他的博客网无论多么进步,无论在多大程度上受读者推动,都可能在任何时候实行旧媒介那样的控制。2.19用你的博客改变世界新新媒介的标志之一:你坐在电脑跟前录入文字,那些字可能会使世界指向更好的方向,至少是你认为最好的方向。2.20 一位镇长及其博客新新媒介在政务里的好处:预先的博客就是预先的警示和预先的通报(“foreblogged” is forewarned or “fore-informed”)2.21 “穿睡衣的博客人”睡衣和起居室是追求和发表真相的阻碍。博客本身不可能治疗社会的一切弊端,任何传播都不能。博客肯定不能克服经济危机,不能缔造世界和平。但它总比不说话好 ,博客的作用远不止是对你身边的人说话,相比完全依靠专业记者和评论家代表你说话,博客显然是前进了一大步。2.22 博客世界既非铁板一块,亦非无所不能报纸有社论版的观点,写社论的人不多。社论的观点可能类似,亦可能矛盾,但任何时候都可能予以归类,我们可以清点所有的报纸,略一浏览就知道他们持有的政治观点。但博客的世界不太像报界,更像是大脑,任何时候都有无数的思想在其中奔驰和变化。事实上,博客世界比大脑还更加难以预测,这是因为虽然任何个人的思想既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但博客世界海量的输入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至少其“头脑”的某一部分会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2.23 新新媒介与旧形式媒介的紧张进一步加剧2.24在新新媒介的新闻业时代,旧媒介的报道仍然是需要的媒介史和媒介演化显示,新媒介很难完全替代其前辈。如果媒介满足人类传播的独特需求,它们就能存活。2.25 旧媒介与新新媒介的共生:电视剧《迷失》与《危机边缘》的复活节彩蛋三、优视网3.1 “奥巴马女孩”3.2 优视网上的总统初选辩论3.3 电视上好看+优视网=网络上好看新新媒介里的成功是不够的;换言之,除非获得旧媒介的帮助和推动,除非成功反映在离线的真实世界里,否则在新新媒介里的成功是实在说不上成功的(候选人必须在电视上好看,才能在网络上好看)3.4优视网上永不磨灭的印记和民主政治 任何视听设备记录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在优视网上传遍世界——凡是19世纪80年代电影和摄影术发明以来用电影或摄影记录的东西都永不磨灭。3.5 优视网篡夺电视的功能,成为公共事件的信使在短期 、中期和长期运行的媒介中,电视日益沦为立即播放但短期运行的媒介;相反,优视网却成了永久记录的媒介。在新新媒介的信使功能中,博客快,优视网可靠,其信使功能都胜过旧媒介。3.6 优视网不仅使观者能随时看,而且对制作者免费(上传视频免费)3.7 奥巴马是新新媒介时代的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再现奥巴马在优视网上的讲演尤其利用了这一新新媒介的优势,这与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炉边谈话”利用广播的优势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送进美国人家庭的不再是罗斯福广播讲话的声音;奥巴马上优视网适合当代的世界,美国人想要和总统接触,至少想要在自己挑选的时间而不是在总统挑选的时间里听见、看见他说话。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关于资讯的最大安慰是,你知道它就在那里。3.8 优视网的业余明星和视频制作人(病毒营销)3.9 病毒视频当数以百万计的人让另外数以百万计的人了解一切与通俗文化相关的产品或活动时,它可能会大受欢迎。这样的传播一向称为“口传”,但病毒式传播不止于此,数字的“口传”能在刹那间到任何人、任何地方。相反,旧式的“口传”只能到达你身旁的人,在固定电话的岁月里只能到达打电话另一端的人。当病毒类比到通俗文化是,“病毒”未必意味着不好,只是其扩大趋势类似于病毒的感染力,而不一定是负面意义的感染。3.10 病毒视频的弊端一切开放系统都有难以避免的不足之处,他们向“坏蛋”开放,这就是一切新新媒介民主的好处换来的弊端。优视网和类似的视频库必然会带出一个问题:只要握有适当(即非常吸引人)的病毒视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明星,由此而创造的通俗文化是否太容易引诱心态失衡或伦理空白的人呢?(不明确,一方面可威慑,但另一方面会刺激)3.11 通俗文化里的优视网革命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都具有时间约束力或空间约束力。到了21世纪,一切新新媒介都具有时间约束力和空间约束力,这是因为在互联网上,一切信息都具有穿越空间的速度和穿越时间的可检索性。3.12 洛伊·欧比森的吉他优视网使死亡的某些意义荡然无存,至少就通俗文化而言是如此。在优视网上,视听通俗文化网线的末端是永生不死。3.13 “我的吉他轻轻地哭泣”穿越千秋万代优视网可以展现同一真是生活时间略微不同的场景或者同一首歌、同一部作品许多不同的版本。3.14 优视网再现音乐电视一种新新媒介(优视网)对还有几分新颖的旧媒介(MTV或有线电视)起到了替代作用。3.15 优视网将使itune播放器关门大吉吗?新新媒介与新媒介共存,粉碎了旧媒介要收费并且由编辑控制的一切约束。3.16 优视网批驳刘易斯·芒福德,并把视频转化为文本优视网上的视频既容易被获取,又容易“阅读”。对观者而言,网上的视频就像网上的文本和手中的书籍一样,可以停顿、返回、向前、重复读某一段。(阅读屏幕上移动的形象)3.17 提姆·拉瑟特,1950~2008使刚刚过去的事情难以忘怀,人人都可以回头看。3.18 优视网的阿喀琉斯脚踵:版权优视网有一个瑕疵,它不保证,今天可以观赏的视频明天是否还在,也就意味着不保证其他网络接入以及嵌入的视频会继续保存;另一方面,在达成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互联网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胜过许多纸媒,这是我们通过“永久链接”而获得的可靠定位。但连“永久链接”的文本和视频都可以拿掉。版权的未来必然是接近某种“知识共享的领地”;在这里原创者明确宣告,他们把某些权利让渡给世人,比如复制的权利而不是商业经营的权利——如果版权真的能永世长存的话。这是对待知识产权的后谷腾堡、后马可尼、后大众媒介的路径,“网络中立”和“开放源码”系统与这一路径是一致的。3.19 优视网上的评论起矫正的作用:以福利特伍兹组合为例(评语提供纠错机制)3.20 教皇的频道3.21 优视网是国际信息解放者优视网是国际范围内可兹利用的资源,但是在新新媒介的时代,对政府当局或美界权威的抗拒不是轻松的问题(巴基斯坦曾禁止优视网)四、维基网传统要求知识必须要得到专家的许可或者批准,才能被认为是值得学习和进一步传播的。维基网颠覆了哲人·专家的统治,没有一篇文章是由受委任命的专家撰写的。决定文章取舍和寿命的是体现在其中的知识,而不是靠官方的专家身份。4.1 泡菜与伯里克利在专家驱动的系统中(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能写词条的人只能是已经被证明不带恶意的人,或者没有精神或能力缺陷的人。在大众驱动的系统中(维基百科),因为人人都可以撰稿,所有的读者/编辑都成了矫治感染即错误信息的抗体,他们与掠夺性病菌作斗争。4.2 包容主义者对阵排他主义者:维基网上英雄的厮杀一派是“排他主义”或叫“删除主义”,另一派叫“包容主义”。两派的争论主要围绕一个问题:应该允许什么真实的信息上维基网。他们的战斗不是围绕真理,而是围绕收录的信息是否切题,是否有价值。4.3 编辑的中立和利益的冲突评估中立性问题非常复杂4.4 身份问题维基网致力于鼓励参与 ,使参与最大化。正如一切参与性和民主性的事务一样,参与者越多,运行的过程就越好。但开户的后果是,设置“马甲”也容易。4.5 一切维基网用户都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能享受平等网管是维基网内部防御恶搞的机制。4.6 维基网页上的透明度每一个网页或词条的编辑工作的全部历史都可以调阅,所以,即使最勤快的恶搞者也处于不利地位。4.7 维基百科对阵不列颠百科全书与传统的、受信赖的参考文献相比,新新媒介的民主抗体是否非常有效。《科学》报道维基百科平均每篇文章有四处欠准确,《不列颠百科全书》平均每篇文章有三处欠准确。4.8 在报道提姆·拉瑟特死讯时的新旧媒介之争当公民有容易获取法律的可靠途径时,民主制度才能运行。同理,在民主制度下,法律和指针常常处于辩论之中,也越来越精细了。4.9 维基网误报泰德·肯尼迪和罗伯特·博德的死讯4.10新新媒介的原理是:新新媒介不仅使消费者成为生产者,而且使消费者(未必是相同的消费者,而是泛指的消费者)总是决定新新媒介被使用的方式,即决定“媒介是什么媒介”的因素。美国哲学家杜威会赞同我们的意见:真理最好是在使用和经验的过程中去感知到得和达成的,真理不是预先存在的思想和分析。4.11 维基百科会使图书馆不再是必需的吗?和图书相比,维基百科有两个缺点:首先,它缺乏书籍里的一些信息,无论国际政治、地理和任何主题的信息,它都有一些缺失。其二,可能会出现被删除、修正。毛毛虫批评:评估一种媒介在特定时刻所不具备的功能时,将其视为永远缺乏的功能,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变化的过程。4.12 联合王国对战维基百科五、掘客网越是向民意开放的程序、政府或新闻出版,越容易受到伤害,小群人可能会利用民主的杠杆使民主程序对自己有利。在政治活动中,我们称之为游说。在掘客网和新新媒介中,这叫做博弈。5.1 呼唤朋友,花钱买“挖掘”或“埋葬”原则上说,掘客网上的新闻应该根据读者个人的评估而被挖掘或者埋葬,但实际上,挖掘或埋葬常常是通过读者刻意的造势的集聚效应。5.2 新新媒介里的“朋友”网上朋友的真实性取决于他们离线时的真实性。5.3 罗恩·保罗与巴拉克·奥巴马在掘客网上的对阵罗恩·保罗在初选中失败,并不是因为掘客网上的博弈没有转换为选票,而是因为掘客网的年龄特征与美国选民的年龄特征没有多少相关系数。5.4 罗恩·保罗与旧媒介5.5 雷迪网、发客网、响闪网与掘客网的选择六、聚友网6.1 “朋友”难以抗拒的诱惑6.2 聚友网上的网络欺凌6.3 新新媒介为网络欺凌疗伤的功能6.4 聚友网是一站式社交媒介的自助餐厅6.5 聚友网音乐与新媒介打破音乐事业在旧媒介里遭受的那种自上而下的束缚。6.6 聚友网诗歌新旧媒介混合的总体模式是:1.新新媒介兴起,成为替代旧媒介和新媒介的另一种媒介;2.新新媒介创建小组、产品和产业,其成果又回到旧媒介的离线世界并获得成功。6.7 聚友网上的电视剧《识骨寻踪》:旧媒介故事与新新媒介的合作七、脸谱网7.1 聚友网对阵脸谱网:主观感觉有差异原理一:我们多半喜欢我们首先接触的经验。原理二:无论其客观差异和优势如何,其终极价值在于它们对用户有什么好处。7.2 聚友网对阵脸谱网:客观存在的差异脸谱网里的真实生活朋友的比例远高于聚友网。因为脸谱网是一个直接扎根于真实世界的网上社群。聚友网允许用户用通过超文本表示语言的色彩、形象和声音都手段来装饰自己的履历网页;相比而言,脸谱网只允许纯粹的文本和履历网页上的链接。7.3 脸谱网朋友作为知识库资源7.4 脸谱网朋友作为实时知识资源库信息超载实际上是信息欠载7.5 脸谱网小组作为社会政治力量脸谱网已经把小组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精致的社交艺术和犀利的政治力量。7.6脸谱网宛如无数小型的政治酒吧除大型集会似的小组之外,还有许多小型的小组和讨论组,当其性质是政治活动时,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酒吧。7.7 在真实世界中会见网友脸谱网期初的双重逻辑是:进一步了解同班同学,注意你不认识但是在脸谱网上见过其面孔的人。其中含有一个假设、一种期待:人们喜欢从网上友谊和关系转入面对面的友谊和关系。7.8 在网上和老朋友恢复联系在21世纪社交媒介出现之前,赛博空间已经具有消除时空距离的力量,使我们与老友隔绝的时空距离不复存在。有了聚友网以后,与老友恢复联系的速度加快了。7.9 脸谱网禁止母亲的哺乳照新新媒介赋予我们生产和自我投射的非凡的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它们是我们的延伸,但无论我们这种感觉是多么强烈,新新媒介都不完全是我们的延伸。媒介既是我们的延伸,又是它自己。八、推特网8.1 典型的即时通讯微博不仅是历史上最迅捷的书面媒介,而且是有史以来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最好的结合。8.2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推特网人际传播是定点的双向传播,大众传播史广泛的单向传播。8.3 微博就像表情达意的T恤或珠宝微博用来表达感情比如“我厌烦”或“我感觉很好”时,其功能类似于虚拟的衣装或者首饰,就像我们“穿戴”的衣饰发出的讯息,宛若黑色的礼貌或艳丽的项链,显示我们的情绪。讯息还可以更加具体,比如“我刚才投票选奥巴马”,此时的讯息就从“珠宝”变成竞选会长或印着讯息的T恤。8.4 庞斯网和其他类似推特网的网站8.5 推特网的危险:微博写的太多的国会议员(危险)8.6 推特网对阵伊朗的毛拉们(民主)8.7 作为微博人的麦克卢汉微博的简短形式是政治追求效率、个人追求“酷”的必要工具。麦克卢汉为何能预见数字时代呢?那是因为他的脑子以我们数字时代的方式工作,尤其以新新媒介的方式工作。这反过来说明,微博这种简短的书写形式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力所能及的书写形式,只是我们的文化和教育限制或排除了这样的书写形式。用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解释微博:它放大了简短的书写形式,使长篇博客和电话交谈过时,它再现诗意的短语和麦克卢汉的文风,最后逆转为我们尚需拭目以待的东西。九、第二人生9.1 第二人生的历史和运行机制用任何国家的任何人的观点看问题,林登币与任何外币没有区别——或者说,唯一真正的区别是林登币在虚拟现实里使用,只要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Iphone手机,从任何国家都容易获得林登币,而且几乎是瞬间就可以得到。9.2 “第二人生”与真实生活的界面我们在网上做一切事情时,真实生活或闪亮在台前,或潜隐于后台。9.3 一次“第二人生”讨论会9.4 肯尼·哈勃,“第二人生”里的天文学家9.5 第二人生里的性爱9.6 “第二人生”网上的电视剧《迷失》讨论组与互联网的其余部分相比,“第二人生”有“全身心浸淫”的魅力。进入“第二人生”以后,你觉得,你真正融入了那个社群,比其他非仿真的网址更使人全情投入。动漫的图像和语音结合在一起,你通过“化身”在那个环境里移动,强有力的幻觉由此而生,你真的觉得全身心融入其间,而不是在观看、聆听或阅读了。十、播客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形象的记录和传播走在声音的记录和传播之前。播客是什么?有何益处?是一种音响节目或视听节目,可以到互联网上去免费获取。其优势是,播客节目直接来自播客人,不必满足广播电视制作商的任何要求。这就是说,播客节目可以更富有原创性,更具有个人色彩,其节目不必吸引到额定的人数就能继续搬下去——是否继续办完全取决于播客人自己。10.1 如何制作播客10.2 播客制作蓝图一例10.3 播客的储存于流通:播客播放器、Itunes播放器和RSS实时同步订阅图标10.4 播客成功案例:语法女王新新媒介对传统模式的出版发行有定调子的威力。10.5电话上、汽车里的听播客用车载收音机听播客是数字时代(播客)和广播时代(收音机)的整合或融合——也可以说是旧媒介(收音机)与新新媒介(播客)整合的又一例证。10.6 播客书10.7 播客与版权:播客音乐如今,ASCAP和BMI都向广播电视台收取音乐作品使用费。播客网站的一个解决方法:2004年,亚当·加利首创播客,被誉为“播客之父”,2005年,他创建了“播客音乐特区”网站。他的理念是,音乐家和歌曲作曲家自动将作品上传到他的“播客音乐特区”网上,既不放弃只是产权,又允许播客人免费使用,但免费使用仅限于播客。在这个共生关系里,音乐家得到宣传,播客人获得免费音乐。10.8 播客广告10.9 实时流动播送播客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出版形式,但它出版的是声音而不是文本。视频播客是音像出版。但声音在互联网上也可以“流动”,此时,播客就成了一种形式的广播,即互联网广播。一切新新媒介生产者有一个首要选择:实时博客还是“定期”博客,推特网上的实时会话还是简短的文字帖子,音频(和视频)的实时流动播送还是音频和视频的预制播客。10.10 在线讨论会与视频播客新新媒介的实时流动播送与旧媒介在网上的实时流动播送有另一个差异:新新媒介容易整合世界各地打进的电话,而且不收费。十一、新新媒介的阴暗面几十年来,我都在对历届学生作一个讲座:“枪械、刀子和枕头”意在回答一个问题:是否有些技术固有的属性就是好的或坏的,在应用和对人的影响上就非好即坏。刀子和任何技术是被用于好的宗旨还是被用于坏的目的,其决定因素不是技术,而是人,是使用技术的个体或群体。11.1 前新新媒介的滥用:欺凌、攻击和煽动用手指头敲击键盘时,从怒动于中过渡到怒形于外的导火索显然要短的多,怒火爆发要快得多;相比而言,面对面交谈时,怒形于色的表现就不那么容易了。当真名和真实身份不明时,动怒并攻击他人的导火索就更短了。真诚对话者试图邀请理性的回应,希望回应者用逻辑或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建议理性地回应不真实的煽动。11.2 网络流言与网络欺凌许多恶意的短信瞄准选定的对象,而受害者又认为他们有恶意时,或者一帮人联手有意无意地攻击一个人时,网络流言就恶化成网络欺凌。11.3 网络盯梢网络盯梢指的是,在网上对一个人死缠烂打,尤其是处于痴迷或错乱的纠缠。11.4 推特网与恐怖主义11.5 利用克雷格分类广告招募人打劫银行11.6 网络垃圾新新媒介里一种新形式的垃圾尤其难以绝杀,甚至难以有效地控制,这就是数字垃圾的入侵。这是因为,如果要真正有效地根绝垃圾,新新媒介就必须要接受严防死守的控制,如果控制到那一步,新新媒介就不成其为新新媒介了。11.7 旧媒介对新媒介的弊端反应过度:图书馆对阵博客人十二、新新媒介与2008年的总统选举12.1 奥巴马使互联网与社群组织联姻12.2 用新新媒介公告副总统候选人失策12.3 互联网上的总统就职典礼及政府工作12.4 总统与黑莓手机我们开始和继续使用任何新媒介或新新媒介时,我们会逐渐习惯依靠它,就像依靠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和手指一样。如果剥夺一个人非常习惯使用的电子邮件,那就相当于他的心理和交流行为被截除了。12.5 白宫从web2.0的“黑暗时代”走向新新媒介在拥抱新新媒介方面,法律总是速度最慢的要素。十三、硬件新新媒介的移动应用和移动性硬件相互促进,形成显著而强大的相互推进关系:新新媒介的移动应用功能越来越好,拥有“酷”型移动设备的刺激就越大;反过来,移动设备越好,开发新新媒介移动应用功能所受的刺激就越大。13.1 Iphone手机和移动媒介出现的必然性在媒介演化的过程中,在一个接一个的发明中,媒介的功能越来越人性化。13.2 移动性能的代价昂贵一直是电子媒介的“软肋”13.3 新新媒介使无用之地变得有用当我们陷入一个无用的地方时,我们有了很多选择。我们无所事事时,那是因为我们不想做事,而不是环境迫使我们不能做事。13.4 汽车内、公园里和卧床上的智能手机13.5 电池是新新媒介的软肋13.6 Iphone手机、黑莓手机、蓝牙和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