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宝石山龙井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宝石山龙井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这次工程地质实习于6月22号到6月24号在杭州进行为期三天。指导老师a、b、c。小组成员:1、2、3、4、5、6、7、8、9。在大家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本次实习。

第一章  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3、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和裂隙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4、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5、理论联系实际

6、流水的地质作用

主要内容:

1、老和山,主要内容是通过老师讲解和实践下了解老和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的特征,以及此处泉水的成因。

2、九溪十八涧、钱塘江,了解河流地质作用以及与桥梁选址的关系。

3、宝石山,观察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的特征,初步学会罗盘的使用,基本会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具体实习地点介绍:

老和山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西邻西溪湿地,东临西湖,南面可到灵隐景区。山脚下坐落着百年名校——浙江大学,登上老和山,坐拥浙大,远眺西湖,钱塘江隐约可见,向北看还能清晰的看到浙大紫金港校区。

水乐洞,位于杭州烟霞岭东麓,烟霞洞与石屋洞之间,与烟霞、石屋两洞并称“烟霞三洞”。该洞洞内幽深,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有巨岩相隔。左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为两入口交汇处。往里走,空间逐渐狭窄,周围随处可见各式钟乳石。洞口石壁上满是前人题刻。该洞有山泉从洞中涌出,泉声琮琮,清新入耳。北宋熙宁二年(1069),杭州郡守郑獬将该洞命名为“水乐”。

在杭州西湖西南面,南高峰翁家岭南部的山腰,有一个天然溶蚀而成的石灰岩溶洞,叫“烟霞洞”。洞深约30米,洞壁顶部密布大小玉乳,阳光映入,宛如烟霞,故名烟霞洞。

宝石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北,这里的山岩呈赫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当朝阳或落日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山高78米,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含氧化铁,呈赭红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一般,因此取名宝石山。西湖新十景评选中,被命名为 宝石流霞 。

九溪十八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景点西湖之西的群山中,上自龙井起蜿蜒曲折7公里入钱塘江。九溪之水发源于杨梅岭,途中汇合了青湾、宏法、方家、佛石、百丈、唐家、小康、云栖、渚头的溪流,因称九溪,溪水一路上穿越青山翠谷,又汇集了无数细流,所以称九溪十八涧。古时候人们常喜欢用“九”字来表示数量的众多。其实,这条山区溪流一路上穿林绕麓,不知汇合了多少细流。十八涧,原是指这条山区溪流的源头----龙井一带的无数山涧泉流而说的。所以,十八涧也是古时人们用“九”的倍数来形容山涧泉流众多的意思,并非只有十八条山涧。

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

第2章 地层岩性

2.1 概 述

总结实习地点的地层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杭州市位于江南地层区,元古界由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组成;震旦系和古生界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中、新生界由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组成。累计厚度16000~38000米。早白垩世广泛发生串珠状中心式火山爆发及裂隙式脉状火山喷溢。

宝石山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位于上侏罗纪黄尖组(J3h),含氧化铁,呈赭红色。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

老和山岩层为西湖组(D3x)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

紫云洞,初阳台:劳村组命名地点建德劳村,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夹流纹质玻屑凝灰岩。产肩螺、中村蚌、延吉叶肢介、女星介、舌状耳羽叶、锥叶蕨等。厚度25~1236米。

棋盘山的地层为西湖组,岩性是石英砂砾岩。

龙井附近地层主要是石英系黄龙洞组(C2h),石炭系船山组(C 3c),岩性是石灰岩。

九溪十八涧地层为栖霞组(P1q),下而叠统丁家山组(P1d),其岩性为细砂岩。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西湖组D3x、黄龙组C2h、船山组C3c、黄尖组J3h、第四系Q。第四系合并描述。

在杭州市区,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奥陶系深灰色白云质或泥质灰岩,黄绿色粉砂岩、泥岩等分布留下、转塘、中村等地;志留—泥盆系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紫红色岩屑石英砂岩、白色含砾石英砂岩分布于北高峰、五云山、虎跑、半山等地;石炭—二叠系灰白色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深灰色含燧石条带灰岩分布于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石龙山等地,白垩系灰紫色流纹质—英安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和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等分布于葛岭、宝石山和梵村等地;第四系亚粘土、砂砾层等分布于钱塘江沿岸、西湖周围以及北部笕桥、上塘、祥符等地。

西湖组D3x 岩性为灰白色中至厚层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石英砂砾岩和泥质粉砂岩薄层组成的地层。厚279米。下与唐家坞组呈不整合接触;上与珠藏坞段整合接触。

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见于龙井村等地,其岩性稳定,分下、上两部:下部,灰白色、浅红灰色厚层白云岩含燧石结核;上部灰白色、微红色厚层质纯灰岩,富含蜒类化石原小纺锤蜓、小纺锤蜓及珊瑚、腕足类化石黄龙多壁管珊瑚、莫斯科分喙贝等。厚约30—180米。

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分布于飞来峰等地,厚度142米,为灰、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及含燧石灰岩。下部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含“船山球”,上部含燧石条带,燧石小而圆。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黄尖组(J3h) 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质凝灰熔岩、角砾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产苏铁杉、布列亚锥叶蕨。厚度175~ 4390米。

第四系(Q) 以杭州市区为界,可分为东北、西南两个地层区东北地层区,位于钱塘江河口平原和东苕溪平原。更新统之江组、全塘组、嘉善组,为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棕红、灰黄、灰色亚粘土夹粘土、砂砾石。之江组命名地点六和塔附近。全新统滨海组为海湾、河口、湖沼相,黄褐色、灰黑色淤泥质粉砂粘土、亚粘土夹泥炭。西南地层区,位于西南山地、丘陵。更新统汤溪组、之江组、莲花组,为残坡积、冲洪积相,棕红色含砂砾亚粘土、网纹红土、黄棕色砾石、亚粘土等。

第3章 地质构造

3.1 概 述

总结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杭州地质含较多褶皱,主要是西湖复向斜,其中还有许多以西湖复向斜为主的次一级构造,例如棋盘山。与此同时,杭州的断裂也较发育,包括天马山断层、老和山断层等。

3.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断层的产状、两盘岩性与断层性质描述等。

栖霞岭断层走向NEl5°--25°,倾角∠55°--70°,均为逆断层。自岳坟起 沿栖霞岭北上,至葛岭,我们可以判断此处存在一条断层通过即为栖霞岭断层。

1.由火山喷发旋回知两盘岩性不连续,底层缺失,且产状不一致。

2.沿栖霞岭一带发现多处断层擦痕面,倾向均为北西,据其连续分布特点,可能即为断层面产状。

3.地貌为一低凹的鞍部。

4.沿断层带存在一系列串珠状的泉水出露(栖霞岭近岳坟处居民使用的井水。栖霞岭沿途出露的泉水,葛岭大擦痕面附近出露的泉水)

5.断层两盘节理交发育(紫云洞内)

推测该断层性质,紫云洞为上升盘,葛岭为下降盘,是一逆断层。紫云洞岩熔结凝灰岩,葛岭为沉积凝灰岩。

断层性质:断层面舒缓波状,断层规模大,破碎带较宽,断层造成了地层的缺失、重复、直立或倒转,破坏了褶皱两翼地层的完整性,位于背斜向斜交接处。断裂带中岩石均硅化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角砾形态复杂,大小不匀,见构造透镜体。

3.3 褶曲

西湖复向斜描述等。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4章 地质作用

4.1 西湖成因

总结西湖成因的不同看法,说明自己的认识。

西湖究竟怎样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多年勘测研究,“泻湖”说流传最广。这一假说认为,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沉积,使海湾变浅,钱塘江也带来泥沙,在入海口沉积。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泻湖”。起初,泻湖还随着潮水出没。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除泄湖说,还有筑塘、火山等说法。就目前发现证据来看,泄湖一说被普遍认同。

4.2 第四纪冰川

总结杭州地区第四纪冰川的不同看法,说明自己的认识。

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冰川的发生是因为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关于我国西部高山区的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作用,自建国以来曾做过不少工作,看法比较一致。但对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性质、规模和分布范围,近半世纪以来还是众说纷纭,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东北大兴安岭、北京西山、长江中下游都有很多有关古冰川的证据,甚至纬度相当低的两广,以及沿海地区600-700米的低山,也有古冰川遗迹发现。李四光在1921年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30年代,他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上的擦痕,在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所以发生过冰川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也有一些中外学者认为中国东部较低的山地未曾有过第四纪冰川作用。

争论结果到底如何,还有待考证。

第5章 其 它

5.1 罗盘使用方法

详细说明罗盘的使用方法。

(1) 走向:水平面和层面交线所指的方向。用罗盘仪长边紧靠层面,并使罗盘水平(即水准泡居中),此时罗盘上的N—S线和走向线平行,读指北针所指度数。

(2) 倾向:沿层面所作的走向线的垂线在水平方向上投影所指的方向。量倾向时要用罗盘的短边紧靠层面且与走向线平行或重合,并使罗盘水平,此时罗盘上的N-S线垂直走向线,读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必须注意,N端必须指向岩层倾斜方向。

(3) 倾角:是层面与水平面夹角。罗盘直立,长边靠真倾斜线,沿层面左移动罗盘,调整底部的活动扳手,测斜水准居中,读针尖所指度数。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说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的研究方法。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想要做好工程建筑就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做出认真的实地考察及判断。

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按工程建设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分为规划选点至选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或监测)等。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总结说明河流地质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① 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 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 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 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5.4其它(滑坡及其治理)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第6章 结束语

包括对实习的看法、意见、感想、建议等。教师将仔细阅读本章。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次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痛并快乐着”最贴切不过了。每天爬山、暴走、和蚊虫的抗争为工程地质实习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挥汗如雨的旅程中、在一片抱怨唏嘘声中,我们渐渐发现原来苦逼的实习日子也有那么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接下来就来盘点我眼中实习过程中的“七宗最”

最深刻的印象是林老师健步如飞翻山越岭,数十里山路对其来说不过小菜一碟,面不改色心不跳,体力之好令众人大跌眼镜。

最感动的瞬间发生在老和山半山腰处。当时队伍停下,老师讲解地层岩性。窄小的台阶因承载人数众多而更为拥挤。可能很多人没注意,老师和很多男生站在台阶旁的泥地上,把不容易滑倒更加安全的地方留给了女生。谁说我们土木系汉子整体质量不行,明明各个具有绅士气质,风度翩翩。

最痛苦的一天对我来说果断第二天。翻了两座山,下午又不知死活的逛了西湖。实在高估了自己的脚力。现在中国青少年体质整体不好,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最晴天霹雳的消息。有这么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最是西湖浪漫行。烟雨蒙蒙的杭州,一只油纸伞,一场流传千古的旷世奇缘。明知人妖殊途,就算生死一线间,让我如何与你说再见,千年修行不敌入你怀的瞬间。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实在太美,容不得任何东西的玷污。可是最初的传说却是这样的:白素贞小青姐妹共侍

杭州宝石山龙井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夫。白的儿子是文曲星下凡,青的儿子是武曲星转世。

最悲剧的罗盘使用。第一天下午,老和山裂隙发育情况的测量,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最后一个完成。充分论证上课听讲的重要性。

最纠结的心情。不知不觉三天结束,坐上回上海的火车,开心的是终于结束了,不舍的是怎么就结束了呢,纠结过后不得不承认好吧确实结束了。

最灿烂的风景。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确别有一番风情。但是最灿烂的风景却并非是单纯的景。当一鼓作气势如虎的爬上山顶,回眸山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成就感油然而生,最灿烂的风景便在脚下。

读了《杭州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的人还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杭州宝石山龙井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张文杰 实习日期:2013.06.17-06.21 2013 地层岩性……………………………………………………22.1 概述…………………………………………………………………… 2.2地层岩性描述………………………………………………………… 地质构造……………………………………………………43.1 概述…………………………………………………………………… 3.2节理与断层…………………………………………………………… 3.3褶曲…………………………………………………………………… 地质作用……………………………………………………44.1 西湖成因……………………………………………………………… 4.2第四纪冰川…………………………………………………………… 5.1罗盘使用方法………………………………………………………… 5.2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5.3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本次杭州地区地质实习全系共分为30个组,每班5 组个小组。

月18日上午乘坐G7335 高铁来到杭州,住宿安排在教工路130 号Motel 168 酒店。下午4 点于浙大玉泉校区集合,实习开始。攀上老和山,老师给我们讲解 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石产状的三大基本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以及 如何测量并记录岩石裂隙的产状,为绘制裂隙玫瑰图做准备。之后大家分工明确, 顺利地按要求完成了测量任务,并做了记录。第一天的基本功训练到此结束。

19日的路线为烟霞洞—龙井—九溪十八涧—钱塘江。我们观察了水烟 霞洞,了解了在裂隙发育较多的岩石中流水作用对岩石的侵蚀,同时也了解龙井 的形成,以及溪流的地质作用,九溪十八涧的形成,最后是钱塘江,老师讲解了 钱塘江被称为“之江”的原因,以及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的是九溪十八涧,步行在秀美的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受。

20日的路线为:黄龙洞—葛岭—宝云山—宝石山—栖霞岭—岳坟。从 黄龙洞一路拾阶而上,我们看到了白沙泉,了解了断层地下水是如何形成串珠状 泉的,在蝙蝠洞我们学习了断层的野外识别。之后在葛岭,宝石山上,老师给我 们讲解了什么叫球状风化以及西湖的成因,另外还一睹精巧别致的保俶塔,很有 一番风味。

第二组组员:戴缘,李叶奇,孙孟楠,陈灵丰,孙希玉,韩亮凯。指导老师: 张文杰。

地层岩性2.1 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 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 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 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 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 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 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 飞来峰一带。

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 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 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 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地质构造3.1 总结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及其主要特点。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 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 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 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 二、断裂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 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 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 —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 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 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 70~80的两 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 向节理变得稀疏。

3.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 霞洞及泉水出露,如白沙泉,这些泉的发育都在一条断层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 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 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 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 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 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

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如白沙泉水清、池 底可见,无味无气泡,泉水渐流向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 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 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 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 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 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 节理,大 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 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 增加,X 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 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

3.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 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 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 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

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 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 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 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 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 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 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4.1西湖成因 目前对于杭州西湖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说法:火山口学说,泻湖说,构造盆 火山口学说。不难发现,西湖周边的山中,只有北边,也就是我们当时所处的宝石山是较为孤立纯在的,不像难免的群山,一直绵延可至钱塘江边。这是因 为宝石山的地质成因与其他山不同,他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其岩石属于侏罗 纪的黄尖组,成分主要是凝灰岩,也含有其他各种灰岩。据考证,当时火山口的 位置就处于今日的断桥附近,火山喷发之后,由于各类风化作用使得火山周边的 岩石消退不见,仅留下今天的宝石山。而火山口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发生了陷落, 从而导致了火山口处的地势骤然降低,于是便形成了今日的西湖。

另一种学说是“泻湖说”。此学说认为西湖为谈话泻湖。由于堆积的障壁沙 坝导致了泻湖水体与广海水体的连通性手足,另外由于降水等原因,泻湖的潭水 诸如量大于蒸发量,渐渐地是泻湖的盐度降低。其沉积物主要是暗色粉砂和粘土。

淡化泻湖具有特有的苔藓虫灰岩,以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为主,与今日西湖 的状况基本一致。这就是泻湖说的主要论据和内容。

第三种学说是构造盆地说。西湖复向斜的行程大约在古生代二叠纪,由于地 质作用,浙江东南沿海本部分上升形成陆地。到了三叠纪,今日中国及其周边地 区发生了“印支运动”。印支运动的地址活动较为复杂剧烈,是地面出现褶皱, 西湖正好处于某个向斜的核部。核部不仅地势较低,而且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如 页岩等属于粘土岩类,性质比较软弱,容易收到风化侵蚀,从而使得地势变得更 低。这样便为西湖的星辰奠定了最早的雏形。

我个人认为,由于西湖的平均水深不到2 米,出去淤泥等沉积物质不过3 如果形成之初就是这个深度,那应该是泻湖说比较令人信服。但由于长时间的地址运动,也不能排除原来西湖雏形有不整合接触,使得深度变浅,这得根据湖底 的岩石类型及时间顺序做出判断。

4.2 第四纪冰川 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 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 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季冰川,因为他在 这里发现了羊背石,但发现羊背石是冰川形成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根据,最重要 的根据是在冰川里面有一些生物--孢子植物,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 孢子植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 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觉得杭州出现第四季冰川的可能性很大。U 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 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U 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并且山东、福建都 发现了冰川遗迹。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所以发生过冰川的 可能性很大。

图4-2-1 此图为钱塘江的一处,为河流的侵蚀作用,途中堤坝为了减小水 流对河岸的侵蚀作用而修建 5.1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详细说明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主要是在具有刻度的底盘上立有一个在水平面内能自由转动的磁针,用 以指明方向。地质罗盘除用以测量方位外,还可以测量仰、俯角以及其它各种用 途,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仪器。实用方法步骤如下:(1)定向和基准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 的方向,则必须有一参照点(参照方向)——即基准点(基准方向)。测量方位 即是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

基准方向有二:一是真北方向,即地理北极方向,二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 磁北极方向。因地理北极与磁北极不相重合,而一般用地质罗盘测量方位且采用 真北方向作为基准,故测得角度要进行换算或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

(2)测量产状 地质体的任何平面在空间的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之。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 般为上层面),使罗盘水平,此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划数值即为走向方位角。

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者)贴于岩层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 倾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为倾向方位角。倾向只有一个方位, 切不可错读磁针,否则将使倾向方位角差180。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 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 角度数。

实习第一天,我们在到浙大玉泉校区老和山,进行了裂隙发育程度的测量任 务。(图6-1) (图6-1)取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方块测出每一条裂隙的方向,得出数据如下: 条数 平均长 度(cm) 条数 平均长 度(cm) [270,280) [280,290)10 62.2 [10,20) 44.5[290,300) 18[20,30) 39[300,310) 62[60,70) 6-2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当进行工 程建设时,首先要去现场勘查、测量一下,看看大概的地质地貌,得到一些地质 数据。然后再查阅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然后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避开不利的地质条件。如果实在不能避开,就要根据地形条件研究一系列应对的 方法措施,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例如,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 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 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 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工程地质条件。例如在山边建楼时,就要考虑 是否有断层,建筑是否会诱发断层等问题。在上海修地铁四号线的时候就要考虑 第六层承压水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 的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成为工程地质问题。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总结说明河流地质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的侵 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蚀作用和河流的机械侵蚀。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 10 分布的地区内比较显著,它能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其结果使岩石结构 逐渐松散,加速了机械侵蚀作用。河流的机械侵蚀是河谷地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现象。对工程地质来说,由于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可使河床移动和河谷变 形,也可使河岸冲刷破坏,这就严重地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河谷的类型包括构造谷和侵蚀谷。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侵蚀谷是由于河流冲 刷而成。侵蚀谷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1)峡谷型:下切作用(2)河漫滩型: 侵蚀、堆积(3)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接地时被抬高了的河漫滩。

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乃造成洪河床浅滩。以后浅滩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 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是为河漫滩。

结束语为期三天的户外实习结束了,本次地质实习让我收获不少。

首先,我了解了杭州这座美丽如画的城市,其弹压的容颜在西湖的映衬下显 得更加清新宜人。在城市的喧嚣之中能够寻得一片优雅的净土,可以沉思遐想, 可以喝茶避暑,疑惑是什么都不想,放开身心全然投入到自然的怀抱,想必任何 人都会有所感悟吧。当心灵渐渐融入自然,灵魂回归本真只是,也许再次看待生 活的焦躁与不如意,又会是另一番心境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没错,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一座将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 城市,给人以向前追求梦想的空间与动力,又为疲惫的人们以回归自然的退路。

其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结识了不少有趣的朋友。我喜欢独处,所以并不 习惯很多人在一起的场景。但是在跟组员三天的相处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与大 家一起生活有时也是很开心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概 念。每天的行程安排出来后,小组中谁负责制定路线方案,谁负责收车费,老师 讲解是谁负责录音,谁负责拍照等等,一切都井然有序。实习不仅让我明白了团 队合作的意义,也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学到了不少地质知识,了解了一些野外作业的技巧。从 第一天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罗盘去测量岩石产状的三大基本要 素,走向,倾向,倾角,溶血也学习了如何去测量岩石裂隙的发育情况,为绘制 11 裂隙玫瑰图做准备。第二天的实习内容,我了解到了岩溶作用对岩体的侵蚀,同 时也明白了泉的形成,知道泉是地下水排泄的一种重要方式。之后还从地质与地 形两个方面了解了钱江大潮的形成原因。第三天的学习收获更为丰富,不仅学习 了如何在野外识别断层,而且攀登了秀美的宝石山,一睹精巧别致的保俶塔。另 外,我也明白了球状风化的主要内容。在出阳台上,张老师为我们细致讲解了西 湖成因,我也了解到泻湖说,构造盆地说和火山口学说是三种主要的学说。

另外,我提一些个人对本次地质实习的一些建议。首先,我觉得在实习之前, 老师应该制定一些预习任务,比如说课本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某些重要地质 现象等,这样同学在实习过程中不会觉得突兀,而是有备而来。其次,对于实习 的行程中,对于相对重要的地点应该多驻留一会,让同学多提一些问题,而不是 每个实习点都只是老师讲解一番,然后马上换到下一个地点,那样效果不深入。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该让同学花更长的时间去观察,并提出自己的问 题,老师加以解决,交互式的学习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三天的地质实习我学习了不少知识,结交了不少朋友,快乐远 多于烦闷。很多同学抱怨路途艰辛,天气炎热,但我想反问,如果这点苦都吃不 了,以后怎么能在工程建设中坚持下去?作为一名土木人,首先就需要一颗不怕 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心。因此,我认为本次地质实习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让我成长了不少。

杭州宝石山龙井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3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撰写提纲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姓 学 年 班名: 号: 级: 级:张森 10124369 大三 5班指导老师: 张文杰 徐金明 李玉岐林永亮 黄婉璐实习日期:2013.06.17-06.212013 年 06 月 23 日第 1 章 概 述…………………………………………………………1 第 2 章 地层岩性……………………………………………………22.1 概述…………………………………………………………………… 2 2.2 地层岩性描述………………………………………………………… 2第 3 章 地质构造……………………………………………………33.1 概述…………………………………………………………………… 4 3.2 节理与断层…………………………………………………………… 4 3.3 褶曲…………………………………………………………………… 4第 4 章 地质作用……………………………………………………54.1 西湖成因……………………………………………………………… 5 4.2 第四纪冰川…………………………………………………………… 5第 5 章 其 它…………………………………………………………85.1 罗盘使用方法………………………………………………………… 8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8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8第 6 章 结束语………………………………………………………12 第1章 概 述简述杭州地区地质实习的分组情况、时间、地点、目的、主要内容,简述本 组同学名单,简述指导老师姓名,简述实习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夏季学期的地质实习终于到来了,这次到 杭州的地质实习时间为 6.18~6.20.此次地质实习 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杭州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老 师现场讲解,把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深 化,让我们对工程地质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同 时在进行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和 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这几天的实习地点地理 位置图如图所示: 1. 6 月 18 号上午我们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中午到达杭州,随后住入安排 的宾馆。负责此次实习的老师有张文杰、徐金明、李玉岐、林永亮、黄婉璐老师。

1、2 班以及我们 10 级由张文杰老师带队。我们组成员有商苏苏(组长) 、周锦 森、张耀国、王铭达、张森、贾怀龙。

18 号下午实习正式开始了。我们在张文杰老师的带队下到老和山进行实地 测量, 在山顶老师讲了长坡积物、 洪积物、 冲积物的相关知识和西湖组砂岩岩性, 然后我们自己找了一块岩石,进行节理裂隙的产状测量,测完记录好数据后按原 路返回。

19 号上午我们先是到了烟霞洞,老师做了有关讲解并让我们仔细观察后便 继续步行穿过龙井村,来到九溪十八涧,又经过钱塘江完成规划行程后便解散了 队伍。

20 号早晨我们办完退房手续后坐公交来到了黄龙洞,张文杰老师讲解了有 关黄龙洞的相关知识后让我们各自观察,随后解散了队伍,下午杭州地质实习结 束后大家一起返回了上海。 第 2 章 地层岩性2.1 概 述总结实习地点的地层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老和山的地层是西湖组五通组,其岩性是石英砂砾岩,并且此处的砂岩含有 极少的长石,石英含量更高。烟霞洞的岩石为侏罗系上统的火上凝灰岩(也称为 溶结凝灰岩) ,为岩性上最坚硬的非可溶性岩石,地下水的溶蚀对它们不起作用。

因此这类岩石中不可能发育成规模巨大的溶洞。

龙井附近的地层主要是石炭系黄 龙洞组(C2h) ,石炭系船山组(C3c) ,岩性是石灰岩。九溪十八涧的地层为栖 霞组(P1q) ,下二叠统丁家山组(P1d),其岩性为细砂岩,并不是石灰岩。宝石 山的地层岩性是火山凝灰岩, 是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喷发溶积形成的地层位于上侏 罗统黄尖组(J3h) 。2.2 地层岩性描述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 、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 有西湖组 D3x、黄龙组 C2h、船山组 C3c、黄尖组 J3h、第四系 Q。第四系合并描述。

杭州市位于江南地层区,元古界由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组成;震旦系和 古生界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中、新生界由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组成。

累计厚度 16000~38000 米。

杭州地区出露岩层最古老的是上奥陶文昌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 直至第四纪 地层都有出露。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D3x 属于泥盆系(D),为上统西湖组石 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强度最高。C2h 是中世石炭系黄龙组石灰岩 ,岩性稳定。

C3c 为上世石炭系船山组石灰岩。J3h 是中生代侏罗纪黄尖组,是由火山喷发 形成的喷出岩,杏仁状结构。Q 即为第四系,分为中更新统之江组、上更新组、 全新统。

杭州市山地和丘陵第四系分布广泛,地层齐全。该地层主要由 岩石碎 屑、矿物颗粒等沉积物构成,且沉积物松散、软弱、多孔。空隙中充满着水和气 体。 第 3 章 地质构造3.1 概 述总结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我们这次的实习地点在杭州的西南部, 。杭州西南地区的构造位置处于西湖 复向斜西南部位。西湖复向斜位于杭州西郊,向斜的各个褶皱构造形态,其两翼 共同特征是,背斜的西北翼稍微平缓,南东翼较陡,向斜反之。但他们的轴面倾 斜方向均相同,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 发育较为完全。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全。此外,杭州西南地区断裂众多、 相互交错。如:我们这次实习的地方有宝石山宝石流霞处的断层,烟霞洞处的断 层等。断层的节理发育,易风化。水易富集,泉水较多,在山区找水就可以沿着 断层找。水点和断层方向基本一致。泉水串珠状排列是判断断层的依据。断层交 界处岩石的种类会有变化。断层是由于挤压、褶曲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的,长江本 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断层。此外我们实习的内容还有岩石裂隙,裂隙形成的地方泉 水的开采量比较大。3.2 节理与断层栖霞岭断层的产状、两盘岩性与断层性质描述等。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 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 ,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 云洞相连, 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 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 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 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 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 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 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 ,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 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

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如白沙泉, 水清、 池底浑浊, 无味无气泡。 由于岩石在冷凝前曾由南西向北东发生过流动, 所以在岩石中我们可见假流 纹构造,玻屑,晶屑以及碧玉等都被拉长,长轴呈北东走向。此外假流纹构造和 被拉伸长的碧玉等都向北东倾斜。

碧玉非常致密, 硬度很大, 故抗风化能力很强, 因此在宝石山往往可见碧玉突兀于岩石之外,使游人登山非常便利。

接下来是烟霞洞,烟霞洞不是溶洞。主要是由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

由于凝灰岩中的 3 组解理面切割而形成的,与杭州解理面走向基本一致,倾 向不一样,断层不一样。与溶洞的区别: (1) :岩性不容; (2)成因不同:烟霞 洞是由于节理作用, 溶洞是由于化学反应; (3) 水本身的问题: 溶洞主要是地表、 地下水,烟霞洞是地下水。

从烟霞洞出来,开始下山,依然是断层。此处的岩性大部分是凝灰岩,又很 少的石英、砂岩、灰岩、长石。还有黄龙洞组主要是石灰岩和砂岩。一般人们在 研究山上的岩石时,都是从山沟里观察山上的岩石,然后我们也在这边的山沟里 找了一些岩石进行研究。凝灰岩覆盖在石灰岩和砂岩上。3.3 褶曲在杭州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 褶皱区。杭州市区断裂较多,相互错切。有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 以及南北向若干组。其中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层大多为冲断层,西湖复向斜 单体褶曲之间, 通常以这两种冲断层形式交接。

北西向断层常常切割北东向断层, 尤其是老东岳——留下——余杭闲林埠一带最为明显, 并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称为“杭州棋盘格式构造” 。南北向断层为冲断层,主要分布西南部的大清里、 梅家坞、天竺山一带。

西湖复向斜总形势: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 伏,最后倾没于西湖和市区的第四纪沉积层之下。依据钻探资料,复向斜倾没部 分为侏罗系上统的火山碎屑岩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所横 切。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 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好, 从北至南有:老东岳背斜 、飞来峰向斜 、天马山背斜 、南高峰向斜 、青龙山 背斜 、玉皇山向斜 、将台山向斜 、凤凰山背斜。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 整。 第 4 章 地质作用4.1 西湖成因总结西湖成因的不同看法,说明自己的认识。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杭州之所以能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这颗落在大地上的明珠。

2011 年 6 月 24 日, 杭州西湖正式列入 《世 界遗产名录》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 泊类文化遗产。西湖的可能成因有两个: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 的一个泻湖,即泻湖说。另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

泻湖说认为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 冲刷作用形成的泄洪形成 与钱塘江连在一起。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 个泻湖。火山爆发说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西湖就是火山口。认为 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 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 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我觉得西湖泻湖说最有可能。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即所谓 的“海西运动”时期。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 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群山为冲刷作 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泄洪与钱塘江连在一起。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很容易导 致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然后由浅海湾慢慢演变湖泊,地质 学上称之为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 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所以泻 湖说是非常有可能的。4.2 第四纪冰川总结杭州地区第四纪冰川的不同看法,说明自己的认识。

从 19 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 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 质学界, “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 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季冰川,因为他在 这里发现了羊背石,但发现羊背石是冰川形成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根据,最重要 的根据是在冰川里面有一些生物--孢子植物,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 孢子植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 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觉得杭州出现第四季冰川的可能性很大。

U 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 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 U 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并且山东、福建 都发现了冰川遗迹。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所以发生过冰川 的可能性很大。 第5章 其5.1 罗盘使用方法详细说明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主要是在具有刻度的底盘上立有一个在水平面内能自由转动的磁针, 用 以指明方向。地质罗盘除用以测量方位外,还可以测量仰、俯角以及其它各种用 途,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仪器。实用方法步骤如下: (1)定向和基准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 的方向,则必须有一参照点(参照方向)——即基准点(基准方向) 。测量方位 即是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

基准方向有二:一是真北方向,即地理北极方向,二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 磁北极方向。因地理北极与磁北极不相重合,而一般用地质罗盘测量方位且采用 真北方向作为基准,故测得角度要进行换算或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

(2)测量产状 地质体的任何平面在空间的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之。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 般为上层面) ,使罗盘水平,此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划数值即为走向方位角。

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者)贴于岩层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 倾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为倾向方位角。倾向只有一个方位, 切不可错读磁针,否则将使倾向方位角差 180°。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 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 角度数。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说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的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当进行工 程建设时,首先要去现场勘查、测量一下,看看大概的地质地貌,得到一些地质 数据。然后再查阅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然后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避开不利的地质条件。如果实在不能避开,就要根据地形条件研究一系列应对的 方法措施,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例如,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 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 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 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工程地质条件。例如在山边建楼时,就要考虑 是否有断层,建筑是否会诱发断层等问题。在上海修地铁四号线的时候就要考虑 第六层承压水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 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 的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成为工程地质问题。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总结说明河流地质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蚀作用和河流的机械侵蚀。溶蚀作用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内比较显著,它能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其结 果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了机械侵蚀作用。河流的机械侵蚀是河谷地质发展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工程地质来说,由于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可使河床 移动和河谷变形,也可使河岸冲刷破坏,这就严重地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 筑物的安全。河谷的类型包括构造谷和侵蚀谷。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侵蚀谷 是由于河流冲刷而成。侵蚀谷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 (1)峡谷型:下切作用(2) 河漫滩型:侵蚀、堆积(3)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接地时被抬高 了的河漫滩。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乃造成洪河床浅滩。以后浅滩不断扩大 和固定,形成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是为河漫滩5.4 地质专题学习老师主要讲了地震学基础 一、地震成因类型: 按成因分: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人为地震:水库地震、采矿地震、爆破地震 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 60km) 、中源地震(60km h 300km) 、深源地震 ( 300km) 按震中距:地方震 100km 二、有关基本概念 地球圈构造、褶皱、火山、震级、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等基本概念。

震级是一次地震爆发出来的能量,烈度是指破坏程度。相同烈度的连起 来可形成等震线。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三、地震带分布 地震带分布和火山分布基本一致。中国有 5 个震区、23 个震带。

5 个震区是:台湾、西南、西北、华北、华南沿海。

四、地震预报预测 预报 3 要素:地点、时间、强度 种类:长期、中期、短期、临震 预测方法有地质、统计、物理等方法 近震 100—1000km 远震 1000km 第 6 章 结束语时间过的很快,不觉间杭州实习便以到了尾声,这三天过得有时漫长,又有 时非常短促,说不上意义重大,却也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理论永远是要联系实际的,而对于土木工程这门专业更是如此,闭门造车永 远是下下之策。

这三天的主要活动就是爬山和爬坡, 对于我这种标准的宅男来说完全是一种 严酷的考验,而每天太阳都很配合的火辣辣地挂在天上,晒得我汗流浃背,许久 不曾运动的身体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毫无悬念地垮掉,所幸的是我竟然坚持了下 来,看来以后还需加强身体锻炼。

经常会有人说在向目的地迈进时不要忘了沿途的风景, 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 的,三天的活动让我得以远离熙熙攘攘的嘈杂,远离繁华的车水马龙,远离电脑 手机的闪光屏幕,身旁的是参差树木,入眼的是蔚蓝苍穹,听到的林间鸟啼,真 真有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而在登上山顶眺望山下的风景时,胸中总会涌出一股 豪迈之情,这是电脑游戏所不能带来的,难怪有人说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其中的 道理,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会懂得。

杭州作为旅游胜地而名闻于天下,其风景之美也确实是名符其实,而能够亲 身参与到研究其地质形成原因的队伍中也确实挺有成就感的, 虽然只是短短的三 天,我们所研究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但这次宝贵的经历将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 门。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活动时间有些仓促, 仅仅三天的时间里可能连掌握个大概 轮廓都不行,建议可以将时间延长一些,这样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东西。另外 也可以在计划行程完成后让学生投票去些其他地方,由老师陪同讲解就更好了。

总之,这次实习将会是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大小:75.50KB

0财富值

免费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