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提纲

篇一:第三讲 论文的提纲、前言与结构

白兰地生产厂家把据说是贮藏767年的陈年美酒,送给了总统先生。事后,总统和法国客人在宴会上碰杯的照片和画面,频频出现在各种报刊和电视上。对美国大众来说,白兰地成了一种诱惑。但是,当时美国法律文明规定,禁止各种酒类进口,白兰地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美国人高呼着,“我们也要白兰地”的口号,向政府示威。当局无可奈何,只好给每人供应一瓶白兰地。这一瓶白兰地不仅没有把事件平息下去,反而更大地吊起了美国人的胃口,更多的美国人参加了游行。这一次,他们喊的口号是“我们还要喝白兰地”,最后美国政府被迫修改有关法律条文,开始允许酒类进口。法国白兰地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洋彼岸,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

结论:企业做广告,不能都像白兰地公司那样促使公众走上街头为自己产品“喝赞歌”,而要让他们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特点,从而购买、使用自己的产品。所以,实事求是,以具有艺术性、新奇性而不媚俗的广

告作为促销手段,打开、占领市场,是产品促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有可靠的质量作为坚强的后盾。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才有强大的竞争力。

第三讲 论文的提纲、前言与结构

一、论文提纲

1.提纲的作用

(1)有分清轻重缓急的作用

(2)提纲可以把作者初步形成的思路、观点、想法等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

(3)是一个思维的综合过程

(4)有了提纲,作者写作时就能树立全局观点,从整体出发,检验每一部分在论文中的位置、作用、相互之间的关系,使所有材料都能为主题服务

(5)对于大篇幅的论文,出于不可能一气呵成,有

了完整的提纲,就不怕因中断写作而影响思路

2.提纲的写法

(1)标题式(目录式)提纲

关于《长恨歌》的创作意图及客观意义

目 录

一、长期以来对《长恨歌》的评价

1.“讽刺说”

2.“爱情说”

3.“讽刺兼爱情说”

二、对《长恨歌》创作意图的研究

1.作者的恋爱悲剧

2.作者的经历与《长恨歌》创作的联系

三、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

四、结论

五、附;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从《毛诗传笺》看郑玄的训诂成就

目 录

一、前言

二、本论

(一)指出古声

(二)大明假借之例

(1)用“读如”表明假借

(2)用“读为”、“读曰”表明假借

(3)用“之言”、“之为言”表明假借

(三)指出古今字

(四)校勘文字

三、结束语

(2)论点式提纲

论点式提纲是不写各部分的标题、只把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列出来。这种提纲的格式是:

中心论点一

分论点1一

小论点1一

论据1——

论据2——

小论点2——

论据I——

论据2———

分论点2——

小论点1——

论据l——

论据2———

(3)提要式提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据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马克思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

(2)以自然科学史上一些发现及其斗争的历史事实作证

(3)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路线斗争的事实作证

(4)得出结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约原则

(1)批驳一种在当前有代表性的看法——坚持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指导意义

篇二:道德经期末论文提纲

="txt">提纲如下:

1、 道德经原本思想以及被后人的引申和发挥(具体化和深刻化)。 主要内容:在《道德经》的文本里,“道”和“术”是结合在一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纠缠在一块的。

2、 老子道德经中对军事理论的思维逻辑的体现以及阐述(辩证法思想)。

主要内容:在《道德经》中,老子对这种彼此对立而又相互消长的阴阳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美与丑、难与易、高与下、有与无,损与益、柔与刚、福与祸、智与愚、巧与拙、荣与辱、胜与败、进和退、静与燥、生与死……

3、 《孙子兵法》中对军事理论逻辑思维的更加细化的分析及引申。

主要内容:这种辩证法思想,在《孙子兵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战争的实质,不就是正确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关系吗?这就必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所了解。

4、 《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的比较和总结。

主要内容:从以上我们这些《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的比较来看,似乎可以断定,二者确实存在着师承关系。

5、 道德经所传达的反对战争的思想。

主要内容:道德经》尽管被后人称之为一部兵书,但老子本人其实是反对战争的,更确切地说,是化解战争,消解战争。

6、 孙子兵法所传达的战争谋略和技巧。

主要内容:孙子兵法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术”,发挥的是方法论,看重的并非是仁义道德和世界观和人生观。恰恰相反,要想把用兵如神,进入登峰造极之境,就必须摆脱仁义道德这些东西的束缚,做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7、 总结。

篇三: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对中国教育哲学意义论文

摘要: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

哲学论文提纲

纲》作为中国研究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其借鉴了德国新康德主义者纳托普的教育哲学体系,也深受康德“三大批判”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其对真、善、美的关系论述时,无不对我们当今教育中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教育哲学大纲;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97—01

范寿康先生深受德国哲学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尤其吸收了康德

(i.kant)的批判哲学和纳托普(p.natorp)的教育哲学,并试图进一步完善纳托普的教育哲学。受纳托普教育哲学的影响,范先生也主张教育是“将一个现实的人提高到理想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全目的实在于将一个人从‘是’的地位提高到‘应该是’的地位。”《教育哲学大纲》虽然深受康德、纳托普等人的西方教育哲学思想,但范寿康先生对两位哲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而非全然照搬。

一、对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形成的意义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 是与19 世纪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形成了“教育科学”密切相关的, 也可以说是在与“教育科学”的纷争中产生和形成的。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