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 2万字

届2015届专 业 工商管理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班 级工商管理函授2012

姓 名 蔡彬彬学 号2012088063

成 绩指导老师 江航

2014 年12 月

厦门集美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 品牌建设对制鞋产业的发展综述

院( 系 ) 集美大学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班级学号 2012088063

学生姓名蔡彬彬

指导教师 江航

二O一四年 十一 月

品牌建设对制鞋产业的发展综述

[摘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在经融危机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的影响下,许多制鞋企业纷纷倒闭,研究者们就此进行了探究。本文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品牌、品牌建设等概念和典型运动鞋业品牌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的困难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品牌建设;制鞋产业;品牌战略

1 引言

制鞋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在全球鞋类贸易中,我国的出口额也达到了25%,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但是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原因,使我国许多中小制鞋企业纷纷倒闭,然而李宁、安踏、匹克等国内品牌制鞋企业营业额不降反升。对此现象,许多学者认为品牌建设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王锁明(2011)认为,品牌建设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扶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李艳平(2011)也认为,良好的品牌可以获得消费者忠诚度和美誉度,并且提升企业的附加值。因此,本文就什么是品牌,品牌建设,对品牌制鞋企业的品牌建设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对学者们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

2 品牌、品牌建设的几个概念

2.1 品牌的定义

学者们对品牌有相当成熟的研究,对品牌的定义百花齐放,而不同的定义反映了对品牌不同的诠释。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 Oliver)对品牌的描述: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是消费者因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欧阳红涛(2005)认为,品牌是多影响因素构成的,是通过为顾客创造的附加值而产生价值,其本质是“产品的人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市场营销(第三版)》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体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

对于品牌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对品牌做出了界定,品牌是企业的标志,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程度。

2.2 品牌的构成要素

Keller(2008)从构建品牌识别的角度认为,品牌要素是指那些用以识别和区别品牌的商标设计。

蒋塬萍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品牌是由品牌基础要素、品牌传播要素、品牌个性要素和品牌外部关系要素等四方面构成。品牌基础要素的内容包括了产品自身、产品外观与产品延伸;品牌个性要素决定着品牌的风格,并且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接纳;品牌传播要素的主要内容有广告传播计划、公共关系活动计划、营销推广计划和企业人际沟通计划等;品牌外部关系要素是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客户群体对品牌价值的认同程度,决定品牌生成的效果。

田云彦、郭正卫、宋永高(2010)认为,品牌要素构成应该是全面兼顾,既包括凯勒理论中的外部品牌要素,也应该包括彻纳东尼理论中的内部要素,两者需要相互协调,互相支持。其中凯勒对于品牌要素的界定是站在顾客角度,以顾客显而易见的图文,音乐等形式来阐述品牌。而彻纳东尼是从企业的角度认为,品牌要素是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能力和价值的载体,是品牌存在的基础。

因而品牌要素是由顾客和企业两方面构成的,包括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企业的品牌价值、品牌影响力等。

2.3 品牌建设

徐雅君(2008)指出:品牌建设是品牌建设拥有者对品牌进行的设计、宣传、维护的行为和努力。余岩、魏艳红(2008)认为,品牌建设应包括品牌资产建设、信息化建设、渠道建设、客户拓展、媒介管理、品牌搜索力管理、市场活动管理、口碑管理、品牌虚拟体验管理。然而,吴建松(2009)认为,品牌建设包含了品牌创建和品牌维护两个方面。其中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包括品牌资产管理、品牌战略规划。

对于品牌建设,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有其相似性。品牌建设是品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资产管理、品牌战略规划。

2.4 品牌定位

赵军(2004)指出:品牌定位是消费者对品牌特性的认识和印象,运用定位传播的方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感觉和认知,使消费者感觉或认识到品牌的独特意义。但是代碧波(2010)认为,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重要基础。品牌定位是一个关于品牌内涵诸多方面的定位,企业对品牌内涵的诸多方面应进行整体的定位设计,不能简单地

认为产品属性、利益等某一

万字读书笔记

点的定位。周鹍鹏(2010)认为品牌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品牌定位具有内在的文化逻辑,受到民族传统文化、当代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及产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孙乐增(2011)认为,品牌定位是指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的心理需求相统一的过程,同时通过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位置,从而锁定目标消费者。

品牌定位在企业品牌建设的规划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品牌成功的重要基础。企业在品牌定位时不但要受企业文化和企业优势的影响,也应该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

2.5 品牌传播

李悦(2006)认为品牌传播,实际上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选择广告、公关、包装等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牛晓霞(2011)同样认为,品牌传播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显然,对于品牌传播学者们的认识都是相似的。

2.6 品牌资产

梁清(2010)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品牌资产的定义:品牌资产是企业的商品冠上品牌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从企业的角度看,品牌资产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对不同品牌所表现出得不同反应。莫水台,马正风,陈海良,陈涛(2011)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认知质量和品牌形象构成的。张辉,白长虹,郝胜宇(2011)认为品牌资产应该从财务、顾客和员工的视角进行整合从而构建了企业资产整体模型。

2.7 品牌战略

孟萍萍(2011)认为,品牌战略是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同样,冯蓉、刘娟、林灏(2011)认为,品牌战略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指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刘登清(2011)认为,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战略,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精心培养核心品牌产品,从而创立企业品牌形象,最终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一种战略。

2.8 品牌形象

关于品牌形象的定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辛晓渝(2007)认为,品牌形象是用来区别竞争者的品牌联想,满足目标顾客群与产品相关联的独特心理需求为主要目的,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陈文行(2011)对品牌形象的定义: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其某个品牌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它体现公众特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

篇二:《理想国》读书笔记(分卷合计1万字)

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开卷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开始,被问者是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一个爱上机智的清淡、清心寡欲的受人尊敬老者。他认为,一个人即使忍受贫困和年老,但做人要是遵循“中庸适度,心平气和,做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就是幸福的”。谈话中,他们谈到了正义,他倾向于把正义等同于讲真话和欠债还债。苏格拉底打个比方反驳了他,即“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时曾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还给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因此,“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接着,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起为其父的意见辩护,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对于这一点,苏格拉底指出,“朋友”和“敌人”的标准时难以定义的,况且如果“朋友”是坏人,而“敌人”是好人的话,那么,帮助朋友去伤害敌人就是不正义的。

这时,色拉叙马霍斯插上话,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在掌权的政府的利益”。苏格拉底不同意。他认为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但是,各国统治者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制定一些错误的法律;这些错误的法律对他们是不利的。认为服从统治者就是正义,照此说法,不但做对强者有利的事是正义,而且做对强者不利的事也是正义了,那么,“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强者的损害”。因此,所谓强者的利益事实上是“强者自认为对己有利的事;而弱者必须做这些事”。更进一步说,“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例如,“骑术不是为了骑术本身的利益,而是为了马的利益;医术寻求的不是医术自己的利益,而是对人体的利益;一个统治者,当他统治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接着,色拉叙马霍斯话锋一转,认为“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交往,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处处沾光,为非作歹,窃国篡政,过着快乐的生活”。苏格拉底反驳到:正义是心灵的美德,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所以正义的人生活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没有阐明究竟什么是正义。

第二卷

概要:本卷在于谈论“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哪些人”。

第二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格劳孔和他的弟弟阿德曼托斯接过色拉叙马霍斯的话题,论述种种不正义比正义更加优越的现象;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和他们试图从源头来构建一个城邦,主要谈了教育问题。接上一卷的谈话,格劳孔从三个方面说明一般人对于正义的否定态度。 首先是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来看。格劳孔的观点是人性有天生的利己性,因为“人人为恶”会导致社会无法存在下去。所以人们形成社会契约,把“守法践约”成为正义。 所以从正义的起源和本质来看,并不是所有人天生有正义的根基,倒是因为一种生存策略,才出现了法律和正义。 这种观点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扩展。 其次是“正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人的行为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人都会选择去作恶而不会去行善,这一点的理论基础和上一点一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最后一个观点是“不正义的人日子要比正义的人的日子好过多了”。不正义的人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正义的人,鞠躬殉道,死而后已,大多最后不得好死。这段话看起来很像北岛那句著名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格劳孔的观点最后归结为一句话,不正义的人的日子过得比正义的人滋润多了。

到此,阿得曼托斯又插了一句,“博得一个正义的好名声往往能得到很多好处,即使当事人并不是正义的”。到底正义是什么呢?问题似乎还是有疑惑。苏格拉底建议先考察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再在个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由于需要的不同反映在人的天性上就是各个人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就不同。因此,这种天性的禀赋决定了理想的城邦由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构成。

转入到论述应该如何展开教育这个话题了。 古希腊的教育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这里所说的音乐,其实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文化教育的意思,有点像现在的德育课。从苏格拉底的标准来看,现今的这些德育素材,也就是那些用来教育年轻人的史诗大都不合格。苏格拉底主张对这些史诗进行审查。 原来进行舆论控制这套东西,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萌芽,看来人类在几千年当中,也没有进步到什么地方嘛。不过话说回来,苏格拉底本身就是反对民主制的典型。 苏格拉底主张要谴责那些把伟大的神说得丑恶不堪的史诗,禁止诗人宣称痛苦是由神造成的;而且神已经是尽善尽美的了,不应该将神描写成为能够变化多端,用荒唐的谎言来渎神。 最后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大家认可了两个关于史诗的标准,一是禁止宣扬神的秽迹,二是禁止将神说成是变化不定的幻像。总之,神代表正义,任何亵渎神的文字都不应该成为对城邦守护者的教育素材。 苏格拉底关于城邦正义更加恢宏的图景还没有完全展开,这些要留到后面的几卷了。

第三卷

概要:本卷讨论了城邦中谁当统治者、人们如何划分等级以及如何教育和培养统治者的问题。

苏格拉底阐述的中心思想是,为了教育和培养统治者和护卫者,在理想的城邦中,必须把诗歌和故事中的模仿限制在最狭窄的范围以内。对于准备成为军人(护卫者)的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和体育训练要互相配合,不能只顾一面而弃其它。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分粗暴,而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只有把音乐和体育配合恰当,以最优比例把两者应用到心灵上的人,才是最完美最和谐的人。

首先,不应该渲染对地狱的恐惧,因为这样会使战士们的勇气动摇;不应该渲染英雄的悲哀,因为使战士们懦弱;应该使教育素材中英雄们有节制的美德。 自我克制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这样说的:“对于一般人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服从统治者;对于统治者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控制饮食等肉体上快乐的欲望。”所以史诗之中,关于纵欲的描写都应该被删除。苏格拉底对于欲望的说法,最主要是指酒、色、财这三者。

接下来,苏格拉底讨论的话题是讲故事(教育)的风格问题。 应该教导人们尽可能地少去模仿他人,尽量使用叙述语言来进行教育。在这里苏格拉底存在着很严重的歧视女性和歧视奴隶的思想,他认为女性“与丈夫争吵,不敬鬼神,得意忘形;一旦遭遇不幸,便悲伤憔悴,终日哭泣。”至于奴隶,他也表示了极度的蔑视。 所以苏格拉底眼中的文体有两种,一种是叙述,一种是模仿,一种适合君子,一种适合小人。尽管后者在普通民众之中很有市场,但是它与一个理想城邦的建立不相一致,要极力剔除出去。

讨论完了故事的风格问题,苏格拉底讨论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 没有看过这本书,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探讨。其实不是,其实只是在寻找那种艺术形式更有利于现实政治。 曲调不能过于悲哀,也不能过于萎靡,所以好的曲调不外乎就是多利亚调或者佛里其亚调——两者一刚一柔,相得益彰。乐器也应该只留下七弦琴和短笛。

在心灵的教育方面,苏格拉底讲了很多,终于说完了,在身体的锻炼方面。

苏格拉底的观点倒是十分简洁:“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 人不应该守着病躯苟延残喘,“对于体质不合一般标准的病人,不值得去医治他,因为这种人对自己对国家都没有什么用处。” 这就是苏格拉底对于健康的看法,这也是苏格拉底对于优生学的看法,十分残忍,很有纳粹的风格。

在心灵和身体的教育方面,也还要注意爱智和激情这两者的和谐和平衡。只重心灵的教

育,会使人过度软弱,只重身体的教育,又会使人过度粗暴。

只有两者的和谐平衡,才能够更好地为城邦服务。 城邦的守卫者需要有首脑人物,也就是城邦的统治者。所谓城邦的统治者必须始终关心国家利益,任何时候都决不放弃为国尽力的信念。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说,也就是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还要反复考验,只有最终通过考察的人,才能够成为城邦的统治者。

第四卷

概要:本卷继续谈论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引出城邦和个人的正义。

苏格拉底阐述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城邦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在这样的城邦中最可能找到正义,等到把正义的和不正义的国家都找到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究竟在哪一种国家中生活最幸福了。

在整个理想城邦的缔造中,教育和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育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和平演变”,要防微杜渐。 苏格拉底重视教化的力量,而不应该形成逐一的法律条文。因为法律总是有不完善的地方。苏格拉底还嘲笑了一番孜孜不倦地试图以法治国的人,当然,苏格拉底认为关于祭祀之类的事情还是需要发挥律令的作用的。

苏格拉底的“善”的城邦建立起来了,它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因此它也是正义的。 城邦的智慧掌握在少数统治者之中,而其他具体知识不能称之为智慧。 城邦的勇敢,在苏格拉底的理解,是一种保持,就是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即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害怕——的信念。也就是有所畏惧,有所不惧。勇敢往往掌握在城邦的战士之中。 城邦的节制,表现在城邦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沦为自己的奴隶。(在151页的

第二段,柏拉图又再次祭出不平等的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 城邦的节制当然也存在于城邦的统治者之中。

绕了一大圈,卖了许多关子,苏格拉底终于谈到正义了——苏格拉底对于正义的理解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份内的事。” 原来曾经说过,苏格拉底建立起一个理想城邦的模型的目的是为了由大见小,从城邦的正义,发现个人的正义。那么个人的灵魂是否有城邦中的智慧、勇敢和节制呢? 城邦由个人组成,城邦的品质来自于个人的品质。 所以苏格拉底展开详细的关于公民个人品质的论述。 苏格拉底认为个人灵魂中存在着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同一事物以自己的同一部分在同一事情上不能同时有相反的行动。”。苏格拉底这一段很像宋明理学当中的关于“天理人欲”“饮食者,天理也;求美味,人欲也。”之类的论述。

正是因为这些品质能够按照一定的职能各司其职,所以,才有了正义。苏格拉底的所谓正义,不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人的角度论证,都是要让城邦或者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安守本分,惟其如此,方有正义。关于正义的研究暂时告一段落。

在第四卷的最后部分,苏格拉底讨论不正义。 正义可以被认为是心灵的健康状态,而不正义就相反,是心灵的不健康状态。 有意思的是苏格拉底所认为的健康是“合自然的”,而不健康是“自然的”。 也就是苏格拉底强调的需要进行后天教化,使人趋向于客观存在的“至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真是开创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先河。 在正义和不正义的界定清晰之后,关于原来讨论的正义者更能获利还是不正义者更能获利的讨论就显得十分可笑了,因为财富和权力不能代替身体本质的败坏。

第五卷

概要:本卷主要谈论了共妻共子的制度以及哲学王统治理想城邦的问题。

苏格拉底阐述的核心思想是,理想国中妇女和儿童的问题。妇女是不是可以在城邦中承担和男人一样的责任? 苏格拉底先从教育讲起,如果要求妇女也向男人一样的工作,那么妇女也应该接受像男人一样的训练,比如在健身房中赤身裸体地锻炼,当然这似乎在当时很难被接受。男人和女人在天然上有很大的差别,可是却要求他们有共同的职业,似乎这也是

不可取的。但是苏格拉底纠正了这个误区,苏格拉底认为所谓很大的差别,其实只是生理上的一些不同,并不影响妇女和男性一样从事各种职业,她们适合从事哪种职业,最主要还是看个人的禀赋不同。当然在这里,苏格拉底也仍然坚持她一贯的观点——妇女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弱于男子的。

接着苏格拉底又抛出了一个更加惊世骇俗的观点:女人归男人公有,儿童也是,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共产共妻”之类的东西,对于这个观点,不论是从可行性还是从合理性这两个角度都应该要进行辩论。 苏格拉底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证明这个观点。主张良种生育,主张计划生育,而且这个过程还应该是利用一些规则(阴谋)来进行。这和纳粹的思想是何其相似啊。如果妻子子女都可以共同拥有的话,社会会更加一致,而不存在私有观念,从而增益国家的管理效能。

在这样一个共妻共子女的国家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在这样一个城邦历,没有纷争,没有诉讼,没有私有观念。这就是对正义者的最大回报。苏格拉底主张妇女甚至儿童都应该参加战斗,在战争中惩罚逃兵,抛弃那些被俘虏的同袍,战争中军功多的人可以与更多的异性交配——似乎这和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有点相似。

这时格劳孔不耐烦了,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个理想国如何如何好,问题是怎样实现这个理想国。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总是做到的比说到的要少。”这与柏拉图一贯的“理念论”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可能使之符合正义,而不要奢望与正义的理念别无二致。 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现有的城邦变成理想的城邦呢?——苏格拉底终于抛出了它著名的“哲人王”理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 苏格拉底是这样证明他的这个著名观点的:一个人爱好一件东西,是爱他的全部而不是部分,哲学家爱好的是智慧的全部而非部分。当然,是真正的哲学家。

在第五卷的最后一个部分中,柏拉图详细阐释了真理和意见的区别。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无”、表面现象的“有”和实质意义上的“有”。它们分别对应着“无知”、“意见”和“知识”。对这三者的爱好,将人分为愚蠢的人、普通的人和哲学家。 这个部分可以看做是柏拉图对他的“理念论”的再次贩卖。

第六卷

概要:本卷主要谈论理想的城邦的统治者——哲学家,要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必须使他们掌握最真正的知识——善的理念。

苏格拉底核心观点是,哲学家在世界上占少数,他们“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然而,存在这种现象:学哲学入迷的人最后不是成为了怪人,就是成为了对城邦无用的人。对此苏格拉底用了一个譬喻来说明:将国家比作是一艘船,作为统治者的船长应该是精通航海术的人,可是他们却往往被窃据高位的篡权水手称为怪人或者无用的人。这段话有点像老子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往往会被视为异端。 哲学家不会汲汲于名利,他之所以能处于高位,应该是有城邦公民去求贤,而不应该是他本人去邀名求利。 真正的哲学家不满足于现象和意见,终生追求本质和真理,可是哲学家也非常容易堕落。 哲学家天赋败坏的原因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因为那些勇敢、节制、美观、富裕、身体强壮、家世等等这些看上去耀眼的因素。 这里的原因套用一句中国的古话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部环境的喧扰,当权阶层的野心,国家机器的强制——会使一个人成为“社会”需要他成为的人,而不是他应该成为的人。

苏格拉底下一个讨论的话题是“一个受哲学家主宰的城邦怎样可以不腐败?” 苏格拉底认为终生研习哲学有益于现世甚至来生的幸福,苏格拉底对大众表示了适度的悲观:“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我们的话成为现世,他们看到过的是一种认为的、生硬的堆砌词语的哲

学。”哲学家治理城邦的程序是先将城邦和人“擦干净”,然后“制定政治制度草图”,进而建立起美好的城邦。 这种哲学家也许很难避免腐败,但是总会有成功的。所以说:“我们的计划如能实现,那是最善的;实现虽然有困难,但不是不可能的。”

苏格拉底的下一个讨论议题是:城邦的救星——哲学家,是如何通过学习和训练产生? 哲学家所要接受的教育,在要求上要高于城邦护卫者的水准,不仅仅只停留在正义、节制、勇敢和智慧,更要上升到善的理念。当然在这里,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善,有些人认为善是快乐,有些人认为善是知识,关于善的定义,都显得十分混乱。所以要对哲学家进行教育和训练,一定要厘清善的定义。

第七卷

概要:本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洞穴理论”,用这个例子说明哲学王的生活道路。

苏格拉底在这里用洞穴比喻可见世界,洞穴外的景象比喻可知世界。二者一切的来源则是“光”——“善的理念”。 一旦有人可以到达可知世界,把握善的理念,那么,当他再回到可见世界,他就能够洞明世事,更能够将事务处理得得心应手。 所以只有解开这些人灵魂上的束缚,让他们到达更高境界,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城邦服务。当然一旦到了上层,有些人会沉湎于更高的理性和知识,不愿意下来拯救下层世界的其他人。这类人也不能承担城邦统治者的重任,因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整体的幸福”,而不是“某个阶级特殊的幸福”。 那些勇于负责的哲学家能够成为城邦的统治者,而且必须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因为城邦对他们寄予重托,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 这种统治者,因为已经把握了真正的善的理念,所以摆脱了世俗名利的桎梏,并不热爱权力,又因为他们不热爱权力,恰恰使他们成为最理想的统治者——他们不会用权力谋私利。

苏格拉底接着讨论如何将这种人才带到洞穴上面的光明世界——其实也还是对统治者进行教育的问题。 这种人年轻的时候应该是个斗士,可是不能仅对他们进行音乐、体操和手艺的训练,因为这些都是不能引导人们进入可知世界的。 所以苏格拉底可是寻找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包括五门学问:算术、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天文学、和音学。当然这些学问都是一些“序言”,最后引出的正文是辩证法。

苏格拉底作为的辩证法是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解开人的灵魂桎梏,从洞穴上升到阳光下的过程。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论证每一事物的真实存在。在柏拉图的体系中,辩证法是知识的顶端。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应该乘这些人年轻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而且应该是让他们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在对候选人优中选优的淘汰中,逐渐使他们当中的精英接触辩证法。之后城邦统治者过着一面研究哲学,追求真理;一面还要处理繁冗政治事务的生活,直到找到他的合格继承者。 最后苏格拉底认为男人或者女人应该都有能力成为合格的统治者。 至此,苏格拉底对于这个完美的城邦(理想国)以及这个与这个完美的城邦对应的人(哲学王),就都论证清楚了,这段讨论告一段落。

第八卷

概要:本卷主要对四种有缺陷的政体逐一加以评述。

进入第八卷,苏格拉底拾起了之前被岔开的话题。国家政制问题。在苏格拉底的心目中,国家政制一共有五类,贵族政制(理想国)、荣誉政制(斯巴达和克里特)、寡头政制、民主政制以及僭主政制。政治制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动是因为领导阶层的不统一造成的。为什么政治制度会一步步向下运动?苏格拉底用一种神秘几何数的关系来解释历史周期。神秘几何数会影响优生学。而统治者的继任者素质如果越来越低,城邦也会随着走下坡路。贵族政制的统治者由于内部素质的降低,出现不统一、不和谐,导致好大喜功、爱好战争的人占据统治

篇三:《大败局》万字精品读后感

故事,更是以这些故事为线索的分析和反思。

昨天的睡梦中,我惬意地住在玫瑰园的别墅里,早餐结束后,我把爱多VCD放进包里,顺手打开科龙冰箱,拿出一听健力宝走出了家门。我准备开着我的爱车——华晨汽车,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去亚细亚采购一番。

车子在绕过马路对面顺驰开发的一大片楼盘时,我的托普手机突然响起,原来是朋友邀我晚上一起通过瀛海威的视频网络收看中国顶尖商界励志讲座,我好奇地问她演讲嘉宾都有谁,对方报出了几个响当当的人物: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草根出身的企业家戴国芳、德龙创始人唐万新和一向神秘的中科创业董事长K先生!

我连忙答应了对方,并以最快的速度按购物清单买回了太阳神、三株口服液、秦池酒、脑白金、三九胃泰和飞龙旗下的延生护宝液。

如果你已经读完了吴晓波老师的两卷《大败局》,你一定读得懂我这个梦境。这19个商界传奇故事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的规律和学习的养料,值得我们精读并不断地讨论。我在此尝试写下我的感受,虽然字数有限,但后续的思考将会伴随我的培训工作持续延展。 《大败局》一卷中讲述了10家企业的兴衰成败,所涉及的人物分别是:姬长孔、史玉柱、胡志标、邓智仁、姜伟、张树新、吴炳新、怀汉新、牟其中和王遂舟。

作为企业家的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先行者和探索者,你或许不一定都能如数家珍,但他们的经营的企业或产品你一定会感觉耳熟能详,分别是:秦池集团、巨人集团、爱多VCD、玫瑰园、飞龙集团、瀛海威、三柱口服液、太阳神口服液、南德和亚细亚。

(1)从姬长孔怀揣几十万的承兑汇票去北方市场推广秦池的经历来看,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军人出身的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住小宾馆、吃方便面,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一个闪光的营销事件是他租用了一艘飞艇,在沈阳市闹区的上空洒下数万份广告传单,因而引起不小的轰动,也因此拯救了一家岌岌可危的酒厂。到此为止,姬长孔就是一位组织上信任的、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好干部。

但是吃饱之后,如何能够吃好呢?对于所有企业界来说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上一个台阶,眼界就高一截,目标也就跟着远一些,胆子也就大一些,步子肯定就更快了。借助中央电视台标王的选拔一举成名,掀起了市场上的一股浪潮,让秦池一夜成名。

但是,企业的经营和品牌的培养如同产妇生产,跨越了自然顺产的痛苦,剖腹产虽然让孩子更快来到这个世上,却难免影响其生命质量。

两度标王后的紊乱、公司对于广告宣传和后续海量订单的应对和财务分析、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意识匮乏、真正用心经营的中高层领导干部缺失等最终在大众面前暴露无遗:

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让姬长孔束手无策,其实,这是所有酒业公开的秘密,以食用酒精为基础勾兑白酒,比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更先进,丝毫不影响白酒的质量。

大众通常会很容易轻信这些负面的新闻,比如:秦池的生产能力如何供应海量的订单?很多人轻易就得出结论:秦池一定有质量问题和更多不为人知的黑幕!而实际上,根据订单制定生产任务可以避免企业的资源浪费、通过半成品外加工的各种承包组装方式是一种先进的产销模式。

但姬长孔并不具备应对这些媒体危机的能力,最后一家供应商不足400万的拖欠货款官司让秦池在姬长孔手上流产,法院提出了拍卖商标的方案。

正如吴晓波老师所说:历史评价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你曾经多么富有成效地挽救了一家企业,而是在你离任之后,这家企业依然活在市场上,并不断地位社会提供价值。所以,企业家注定是呕心沥血却不一定功成名就的道路。

后来姬长孔被调离秦池,到北京某部委任职,有机会再去央视梅地亚中心时,居然因没带证件被保安拦下。那样的场景和他之前被大量媒体簇拥和被世界瞩目的感觉相比,一定非旁人可以感受吧!

人有时候,成功来的太早真的不一定是好事儿,因为这将意味着大众对你的期待会更高,你必须在后续做出更大的成绩和更显著的业绩才能持续被世人关注。所以,我想姬长孔在后半生里一定会有无奈、凄凉和懊恼的心境吧。

(2)姬长孔是军人出身,党员,是一度过五关斩六将的经营能手,却死在媒体对企业的信任危机之上;而史玉柱则却是正宗的高才生:浙大数学学士和深大软科学管理硕士,后不甘寂莫下海经商。也可能正是因为技术出身,所以早期他对产品的研发和技术非常痴迷,曾经近半年醉心研究软件开发,后来失去了家人的支持。我本来想说“企业家需要注意平衡事业和家庭”,可是我想那个离开他的人一定不是真的爱他,所以我们就不去妄论了。

史玉柱的巨人集团曾经一度是当代青年崇拜的偶像,但观察其自持能力永远都是事实:当他大手笔刊登广告后尝到了甜头便将之视为经验,对之深信不移;当他抬头发现保健品行业的暴力时,便搁置了软件业务,一门心思地把精力放在保健品的市场上。外行人很难赚得了内行人的钱,他忽视了保健品行业要以量取胜、海量营销的特征,人员素质和管理机制无法跟上他的预期。

所以,内心的暴棚和自我预期在高于自身能力和步伐时,人就会栽跟头。此时的史玉柱,经营目标已经是单纯为了赚钱了,因为他要弥补自己之前脑子发热所犯下的错误——巨人大厦从计划中的38层到最后确定的70层!

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厦,任凭多少位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夸赞,也不能当银子花啊,所以,他被自己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所以,当经营思路和行为只是围绕赚钱时,肯定会犯错误。 卖楼花赚钱解决了短期困境,长期问题迟早会爆发:财务危机爆发、资金链断裂、市场听闻消息后的各方追讨,让史玉柱的辉煌暂时停歇。

他的职业生涯可谓是大开大合,他的性格也是冒险激进,虽然早年所学专业让他从技术入手进入了市场,但是此后的他再也不可能踏实下心来,从技术创新研发做起,一步步稳扎稳打了。

我们一定要以苦为乐、以难为师,在任何时候警惕盲目扩张和所谓的“多元化”发展。你可能会将巨人集团的失败归因于战略失败,我却认为战略失败的背后是企业家天生性格中的基因在发生作用,那种始终保持理性、机敏和自持的基因是确保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动力。

(3)在我印象中,爱多VCD是相对高端的品牌,而其缔造者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胡志标,他几乎就没读过几年书,很早就打苦工过活。只是凭着自己对半导体的兴趣,自己琢磨出来个学习机,后来逐步进入这个领域,创造了爱多品牌。

成功的经验或许很容易被模仿,但失败的教训却很难被接受。

在胡志标横空出世,夺得了1998年的标王称号,当他走出梅地亚中心大厅的时候,刚好遇上之前的标王姬长孔,秦池对于他来说真的是过来人,所以便给了他一个善良且含金量极高的警惕(大致意思如下):面对记者,千万不要透漏产值和利税,包括所有数字,否则他们会以他们的方式让你难受。

而胡志标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飘飘然不以为然,也就没当回事。

如果你准备去买一件牛仔裤,你愿意去一家孤零零的专卖店里,还是愿意去一条商业街上买(这条街上有林林总总的很多牛仔裤专卖店)?很显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所以,我想说:“善待竞争,拥抱竞争,才能在竞争中存活并壮大”,市场很难让一个品牌独大,这是铁律,除非是政府干预,那样的情况我们不予讨论。

而爱多在失去理智的盲目扩张中,居然选择了一个劲敌:江苏新科,十几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当年的市场终端竞争估计和去年的王老吉加多宝之争类似,价格战中往往没有受益人:商家利润空间受损,进而会想办法降低成本,也就难免会降低商品质量,客户最终还要为之埋单。 胡志标此举无异于自残,向前迈腿就好,他偏向旁边伸腿把别人绊倒,在别人趔趄的时候,其实自己并没有向前多迈半步。所以,从其战略你就可以窥见他当年多么的意气用事、年轻气盛。

那么,名利双收之后,应该干什么呢?

应该见好就收,扭头回家治理后院和修炼内功,因为市场已经打开,如何应对后续更大的发展和社会的关注呢?胡志标哪会想到这些,结果问题就来了,当初和他一起创业的另一个人:陈天南。

陈天南当时出资2000元占股45%,虽然没有参与爱多的经营,但是自己应得的利益却不想受损。胡志标不漏声色地将财权交予妻子管理,这些看似无心之举,在有心人眼里肯定很别扭。陈天南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将胡志标射杀在奔向梦想的道路上:财务内幕开始被媒体关注,本来潜伏在底层的问题开始爆发,包括经销商和供应商的款项追讨。

一时间中高层组织架构分崩离析,这些只是因为利益留在岗位上的人,对于爱多并无感情和留恋,当然,胡志标也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彼此融合。

这又能怪谁呢?胡志标不能抱怨老天。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我在想:胡志标在处理他和陈天南的关系上一定不够艺术和坦诚,否则,当年的好兄弟何至于反目成仇?!

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只要身心依然健康,信念依然强烈,所犯错误也没有伤及天理和触犯刑法,都是可以重新来过。胡志标能将爱多品牌深入人心,也是他的本事。毕竟他还很年轻,至今也只有42岁而已。

祝福胡志标,愿他可以在他后续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坚定,不求太绚烂,只要更安心~

(4)在地道农民胡志标演绎的爱多故事之后,出场的是一位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香港人:邓智仁。他出身于香港的一个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成了皇家警察。他终日里他游走在香港的各条街道上,目睹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变迁,对于高耸入云的大楼心生艳羡。

人过而立之年的他依然心有不甘,便创办了香港利达行,专门帮助地产商做营销并从中赚得佣金。干起来之后他才发现:他太有这方面的天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骄人的销售业绩让他在香港日渐闻名,其中他曾服务过一个客户,也就是购买过他手上别墅的一位业主,名叫刘常明。

刘常明是个北京屌丝青年,后来靠做“章光101”的日本总代理发家,之后在百万富翁俱乐部混迹,后来搞到了香港常驻居民身分,注册了自己的地产公司,还买了一栋豪宅,便因此认识了邓智仁。

刘常明精于钻营、维护关系上从来都是出手阔绰,他四处游说并利用自己“港商”的身份接触了不少政府领导。直到玫瑰园出现,一块占地足有50万平方米的风水宝地,他开始一心想当“北京李嘉诚”了!

外行人很难赚到内行人的钱,盖房子哪有那么简单?办理各种证件手续更是繁琐细致,刘常明只是个靠钻营取胜的外行人,所以在资本融合和项目运营能力等硬实力的挑战下,他无奈妥协,开始四处招商,直到吸引到邓智仁。

刘常明的聪明和对商机的敏锐度是很好的,只是因为他不熟悉地产项目,一口吃进50万平米,更要一期全部动工开发,加上缺乏资本运作的能力,所以,他注定是要败下阵来。 邓智仁天天帮地产商卖楼,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他并不熟悉北京,所以一开始他就感受到了困难重重。地产相关的证件很多需要补办,刘常明可不会给他一一交代,早就拿钱走人了。纵然他有三头六臂的武功,在北京也抓瞎,而且少一个章都不行!

精力分散之后,企业内部的管理肯定会打折扣,于是他开始怀念香港他的那些爱将,于是乎一个个地着急招过来,高薪好待遇地伺候着,想着他们可能会让自己省点儿心。结果:他们语言不通、办事直来直去,还为本地员工带来极大的心里落差。

无奈之下他找到了一位自称有上层背景的人:梁振山,让他做总经理。谁知梁和刘常明都属于一类人,嘴皮子厉害,真功夫差点儿意思,见利忘义,能捞就捞。到头来,事情没办多少,钱花了一堆,还到处在外面做自己的品牌营销和关系维护。

请神容易送神难,得罪小人不会有好下场,邓智仁迎来了更多债主,多数是被梁动来的,这也让邓智仁对梁深恶痛绝。

此时的邓智仁早就焦头烂额,虽然一期工程总算建成,验收合格并取得了产权证。但他也筋疲力尽、囊中羞涩。所以,他将玫瑰园卖给了香港金时公司老板陆苍。

但毫无例外,陆苍也是个外行,于是他就把梁振山请了回来,毕竟很多事梁振山经过手。但是在广州黯然神伤的邓智仁却恼羞成怒,开始各种不配合,所以陆苍最后也落得个官司缠身、无疾而终。

刺手的玫瑰园啊,谁才是你最终的主人?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在玫瑰园几易主人的过程中,梁希森一直是玫瑰园的施工商,本来想带着兄弟们赚点工钱,结果玫瑰园把工钱一拖再拖,不继续干就白干了,继续干就得垫钱,所以,他先后垫资并将多栋别墅的产权证一一拿下,算是玫瑰园以资抵债吧!不知不觉中他竟成了玫瑰园的最大股东。一个农民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的梁希森因为坚持、因为厚道,最终抱得美人归。

而主人翁邓智仁则继续干起了他的老本行:地产经纪,他又开始如鱼得水,但无论如何他也抹不掉那玫瑰园的失败履历。

对于包括地产在内的很多行业,各种行政指令必须理顺,而且经手人最后不要频繁更替;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也很关键,否则必然产生排异反应。

我面对着邓智仁的照片:儒雅智慧的气质明显优于其他9位企业家,可叹他的一世英名毁于玫瑰园啊!

(5)高利润的行业不止地产,还有保健品行业,所以接下来便是姜伟的故事,中医专业出身的他曾任辽宁中药研究所药物研究室的主任,但是你可以亲切地称呼他“伟哥”,没错!“伟哥”就是因他而起。

按下“伟哥”不谈,先说说他起家的延生护宝液,他效仿了当年的太阳神、娃哈哈等企业,依靠广告冲击市场。他采用的是广告轰炸术,还创新地实施了“饥饿营销”,狂打广告不见产品,暂缓一下之后获得更猛烈的购买狂潮。

当企业不愁温饱的时候,就是看企业家性格基因发挥作用的时候,姜伟的血液里似乎有个不计报酬、看淡物质的诗人,他在几度去香港力争上市时发现了企业财务上的很多问题,更在终于迎来上市机会时放弃了上市,转而宣称:企业要进入内部休整!

不知情的人以为企业出了问题,人心惶惶。他自认为清醒地开始以“校长”自称,让员工自称“学生”,让大家不断地去背诵他的所谓真知灼见;诗兴大发的姜伟还对外发表了《我的错误》,里面把自己的错误剖析得透彻入微,仿佛是一个哲学家和旁观者。可是他忽略了媒体的敏感和市场的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