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国读书笔记

江湖中国读书笔记

明中叶以降,对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承载力而言,全国人口总量已接近饱和,晋、徽、闽等局部地区初显人满为患的端倪,过剩人口开始溢出宗族乡村流落他乡。经300年积聚,至清乾隆末年,人口总量终于突破了农业生产力承载人口的极限。四处逃难求生的饥民犹如洪水蔓延全国。这些脱离了古典定居农耕生活模式的移民群体,逐渐生成了一个包括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脱离帝国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

《江湖中国》读书一

吴思写过有关 潜规则 的两本书,写得细腻入微,于细小的线索,将中国社会尤其是官场的行事规则,剖析得令人叹为观止.确实令我这样单纯的人,对复杂的社会有了一个更深刻些的认识.

之后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书出炉,故作惊人状地要告诉你一些 隐规则 深层研究 等等,这就没劲了.

这本于阳写的 江湖中国 ,不属此类.虽然一开始我也有些抵触,看到盗版才买的,但是万圣前些天确实将其放在 推荐阅读 的第一位.

江湖 一词,以前看武侠小说电视剧,听得很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年为了日后纵横江湖,还是在院子里颇扎了几回马步,半夜起来坐在床上练习 吐纳功夫 ,就差绑上砖块挖个坑练 轻功 了.

长大后就慢慢淡忘了.

近来听到 江湖 一词,却是在商务谈判上.我和事业部老总去和一个欠我们N多钱的破产集团法人谈判,索要权益.该事业部老总端开架子,先说 从法律上讲........ ,再说 从政治上讲...... ,然后 从商业上讲...... ,最后来个句 从江湖规则上讲...... .我听着前面,讲得很有逻辑,到最后忽然来个 江湖规则 ,觉得有些 废话 .谁跟你 江湖规则 ? 江湖规则 起什么作用?莫不成 砍手跺腿 ?也不是我等文明人干的事啊?

于阳的这本 江湖中国 ,真是一本堪于吴思的 潜规则 媲美的好书.甚至,我觉得于阳更有构建一套 江湖 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努力和尝试.吴思更多地在力学角度指出了很多社会深层的行事规则,于阳更多地从历史形成,文化演变,制度变迁,现象解析等全方位地论述 江湖 及 江湖文化及江湖规则 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比如 关系 关系社会 面子 混 等等属于中国特色的词汇,我们一般都以为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于阳显然思考得很深,很下了番功夫,不但从社会学,而且从语义学,哲学上,将这此词汇解释得很到位,令我颇有些佩服.

于阳将 江湖 的形成,归因为 人地紧张 ,儒家传统追求 多子多孙 ,跟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配比严重失衡,导致传统的定居家庭模式,最终被打破成为移民江湖模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 江湖规则和江湖文化 ,惯例和不成文法.

我猜于阳是个40岁上下的人,行文有趣甚至有些搞笑,说到一些中国人特有的行事方式,微妙之处用词直接准确又好玩.又估计他是一个入世的学者,对当下社会的 特色 谙熟于胸,论述手法也横跨学科,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各个角度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中国人的事情,还是看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成果比较靠谱.

有点缺点的话,就是中国人的 江湖 ,太复杂了,太微妙了,可说的太多了.于阳在不同的段落里,重复说到了一些内容,略显累赘和不够精练.通篇以主观性论述为主,客观的证明显得份量不足(或许就不需要论证),使全书更象是一本有关 江湖 的畅销书,而我认为以其内涵,完全可以写成一本类似 乡土中国 这样严谨的社会学论文。

《江湖中国》二

昨夜,我的梦中又出现了江湖, 和武林不同,那里没有金庸、梁羽生笔下那么多的显贵豪侠,没有几个关外远来的少女满怀心事,没有许多神清气朗的少侠纵剑长歌,没有冬日的煮酒论剑,没有梅花树下的箫声咽咽。江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符号。正如徐皓峰所说,尽管有区别,但由于引入武功的设定及剧情的需要, 江湖 与 武林 ,在武侠小说中,其实已经不分彼此了。

但是,武林并非江湖的同义词。华山论剑,紫禁之巅,那是武林;小二上酒,大侠饶命,那是江湖。前者是金庸、梁羽生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后者是古龙、云中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林是行当,江湖是社会。武林中人不一定是江湖中人,比如岳飞、华荣,江湖中人不一定会武功,比如宋江、翟让。

武林 一词在近代诞生,借用了 儒林 、 绿林 的称法,应该出自民国武侠小说家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1937年),第一回 小隐侠踪闲居传剑术,频闻盗警登门借镖旗 里描述俞剑平镖头: 他的十二只金钱镖,尤属武林一绝 。

武林多意为民间职业武人所组成的团体,是以,是武术界各门派的一个泛称。如练武之人,我们可说他是武林中人,也就是说习武之人就自动包含在了武林这个团体中。武林中人,多以世代习武的世家子弟,有传承的为主,守传统讲规矩。但远不如江湖社会所涵盖的范围广。江湖中人,是人即可。三教九流人士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如车船店脚牙、僧道丐儒妇,不拘医卜星相、娼优隶卒,甚至流氓土匪乞丐宵小等皆可称之为江湖中人。古龙先生为此做了总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历来穷文富武乃是常态,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为振兴尚武民风,开立国术馆聘武术家教学。所以,徐皓峰就有有 武林属于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 一说,很明显,这方面武林中人和江湖中人不同,除了要有武力,也要讲德行,过有序的生活。民国的武林和城市分不开,武林人士在城市居住,成为维护地方安定的重要力量,而江湖却不同,给地方治安造成负面影响。

江湖和武林一般各行其道,武侠小说为追求好看,则将二者杂糅。小说与真实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艺术手段粉饰甚至诗化了主体侠客的形象,侠客们离开庙堂、漂泊江湖,本就是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本就是要以武犯禁、贯彻正道的,本就是要与天地往来、逍遥自在的。它与情怀挂钩,成为国人追求天性解放的精神寄托。但江湖中人,游离于主流价值文化之外,他们渴求精神的绝对独立和自由,却往往不可得。

我们更青睐于,它是个仗剑天涯、行侠仗义之所在。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里,人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以实力(主要是武功强弱)说话的世界,但就像它脱去了恶人身上的枷锁一般,它同样也解放了正义之士思想的束缚,使之可以快意恩仇,以暴制暴。在这个设定之下,反面角色虽多,但侠义之士出现的概率也要远大于现实社会。这也是为什么武侠小说被称为 成年人的童话 。

千百年来, 江湖 已经逐渐演化为一个文化符号。唐诗里多有 江湖 的身影,如杜甫 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如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这里的 江湖 ,有着隐士、平民所处的人世间的意味,隐隐与朝堂对立。

唐代的传奇中,出现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把豪侠置身于 江湖 的语境里。如《红线》中女侠红线自称:某前世本男子,历江湖间,读神农医书,救世人灾患。又如《谢小娥传》说: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注:侠客)同舟货,往来江湖。我们还会发现,这里的江湖,有 医 ,有 贾 江湖除了为大侠提供安身之处,还逐渐附加了闾巷市井、三教九流的定义。

后来范仲淹一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则正式与庙堂对立了起来。到了宋元话本, 江湖 更是常跟抢劫杀人越货、蒙汗药等常见勾当扯上,这也是现在所谓黑社会的前身。直至明清侠义小说、民国武侠小说, 江湖 则杂糅了以上含义,遍地可见。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等等。

现在,江湖含义颇为复杂。有时候,它既是市井中的三教九流,卖膏药也好,变戏法也好,赌徒也好,乞丐也好,他们游荡在社会底层,组成了一个龙蛇混杂的世界。有时候,它是抢地盘、收保护费的黑道子弟们,杀人放火走私,却又鼓吹义气为先,讲究规矩为大。江湖分九流,即便是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够看到侠客隐于市井,如卖馄饨的何三七,拉二胡的莫大先生;也有过长乐帮和海沙帮一般盘面上的黑道火并。

于此书中作者则把一切的矛头对准了 江湖 ,称 江湖 才是今日出现的 丑陋的中国人 之祸首肇因。慷慨激昂的批判,正是前后历时五百年的整个社会结构的 江湖化 ,导致中国式社会和文化的 江湖化 ,即合法体制被江湖渗透,成了江湖地盘,坏了世道人心, 最终才招致了今日中国社会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崩溃。是啊,谁能想到呢,就在百十年前的我们还需要靠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来维系整个商业体系的运作?

很能理解作者的激愤,他笔下的江湖,是属于上海滩里许文强、杜月笙们的近代江湖,有功夫自然更好,没有却也不妨碍什么,混江湖的全靠着一把子的兄弟义气。那里有鸦片枪的烟雾缭绕,有舞女歌姬的灯红酒绿,有十里洋场繁华背后所有无法出现在阳光下的阴暗面。不知是否受过怎样的刺激,才会发出这样深刻而辛酸的讥诮, 一部《鹿鼎记》,概括了明清以来价值观的江湖本性:笑贫不笑娼,笑笨不笑腐;老实不如奸诈,劳动不如混世。

作者这么想不能说错,不过,私以为作者将一切罪责均这样推卸给了 江湖 ,认为重新捡起儒家的伦理思想就是解决一切的救世良方,也未免太过绝对了。毕竟,清代前期在文狱和经济禁锢下,道德和思想发展较明朝都有了后退与停滞。鸦片战争开始动摇了传统中国的价值观。接踵而来的自救运动的改革崇尚中体西用,却也把越来越多的西方道德观引入了社会。随后的辛亥革命更是为新文化运动的喷发创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开始在对传统的改良与全面西化间摇摆。

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政治为先导唯物化的道德观。文化大革命把这种理想化的观念推到了丧失理智与道德底线的极端。改革开放带来了新一波西化的思想解放,整个社会开始由政治先导转变为经济先导。

80年代末的学潮冲垮了许多年轻一代的政治信仰,社会道德的基石再次动摇。近代文化变迁过程中新的伦理道理无法建立,没有新的伦理道德作为支撑,大家便没有敬畏之心,很多没有底线的事情便涌现了出来。

只能说,当今中国的真正问题恰恰就在于 侠义精神 的缺失才对!说白了,儒家虽然讲仁爱,但是它那个 仁爱 ,分明是利己主义的遮羞布。自来儒家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种可用之 术 ,而不是将其视为人格健全的人应具备的天性。

言必信,行必果 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做人的一个骄傲,古有 曾子杀彘 、 退避三舍 、 一诺千金 、 尾生之信 等等许多诚信守约言行一致的美德,可是在儒家这里,被儒家老祖孔子轻轻一句 硁硁然小人哉! 划到儒家所厌恶反对的小人之列。

要记住,从古至今儒家的君子们(舍我其谁的 大人 )都是不吝于为了他们认为的大义,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去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的。就像孟子说的那样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 君子不亮,恶乎执! ,中华民族的美德倒成了儒家大人、君子所不屑的固执愚蠢粗鲁的行为。为了诺言而不惜己身的墨家一直被儒家视作眼中钉,不知是否就是因为他们都太诚实,只要存在的一天就会深深的刺痛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心灵了呢?

话说,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来就是为了投君王所好的改良之 儒 了。反倒被嘲 墨守成规 的墨家,学派作风很严谨。本来就是为了那个自由自在的时代而产生的学说,最终失去了自由的土壤,墨家也就消失了,并没有不停地 吸收新东西 以苟存于世。为了存活,改变学派的最终动机,不断取悦各方面,何其丑陋!

侠,自诞生之初,便与儒相对 后者重文,前者重武。在以铁腕治国的法家眼中,都不过是一丘之貉,一个以文乱法,一个以武犯禁。

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 ,这在 爱人者,恒爱己者 自私得天经地义的儒者看来,是完全不能忍的了。因为,如果儒者们再不能站在大义的角度来自私自利的话,还怎么保有自己的有用之身另图他日呢?!

看过一种说法,说今日中国人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早在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便已埋下了。由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大行其道,开郡县、除封建,到后来又是 汉承秦制 , 儒表法里 或许更确切一些,即教化民众以仁礼,奴役百姓以权法。周室贵族传统及小团体文化彻底没落,编民齐户的大集权时代开启;百姓一盘散沙,唯君命是从,以权为尊。指鹿为马现象自此愈演愈烈,与之对应的是犬儒哲学,难得糊涂之风,这一吹就是两千多年。

别国人的自私自利和欲壑难填的贪婪攫取,我们都一样,归根究底这种劣根性都是从农业社会带过来的。西方社会中商业文化倾向较强,其实西方契约精神影响力这么大,与其是因为出自宗教的 立约 ,还不如说完全是得益于商业繁荣后,为了保障更多人的利益政府需要执行更加严格、细致的法规,久而久之便深入人心了。再加上有信用的商家总会经营得更好,人们自然会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反观我国古代的儒家却将其一味归咎于道德范畴,将之寄托在人性的飘忽上,寄托在人类后天的自我修养上,相比之下,还是法家对付这种事更有办法。至少用严刑峻法约束住了人们守信。

农业社会的基石本来就不是信用体系,基本上,儒家会所以会提出 亲亲相隐 的维稳(极度重视秩序和社会稳定)

江湖中国读书笔记

之说,完全就是出于农业社会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所导致的。因为,在缺少先进生产工具的传统农业模式下,人们是很难依靠单独个体的人力,来完成艰巨繁重的劳作的。当时的技术条件就决定了 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至高准则。

为了更好的共同生产生活缔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团队,久而久之形成了关系型社会,倾向于维持复杂的大家族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小家庭。靠天吃饭形成重视经验和老人崇拜的观念。这就造成了人们不习惯成文法,轻视法律约束,重视人的感情关系和道德自律。缺少契约精神,做事情没有底线,不会为信用或者法律的客观外力所制约,仅凭仁善或者同情的主观感情所推动。相对而言,商业社会才更需要重视诚信,因为没有信誉你就无法在这个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发展。

诚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中均为颠不破的真理。但是,商业社会中的消费、投资和贸易一条龙的确会更多的依赖于个体间的诚信度,可以说诚信度有了保障就不用太担心了,倒是农业社会还要担心万一有个天灾的就怎样了。可以说,农业社会中的人潜意识中拥有着强烈的受害者心理,就是因为在传统农业模式下人们只能完全的 靠天吃饭 ,令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强大不安全感。在生存是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自然会重视积蓄,多过重视贸易。

自从儒家成了正统学说,几千年下来国人的精神就被不断的阉割,人们再不敢表现突出,信奉低调的原则,不就是因为儒家告诉我们的唯有 中庸 ,所以出头的椽子就会先烂,大家可以群起而攻之么?中国人的悲哀,就是在儒家无比推崇的祖宗法度灌输下,让中国人变得只有跟大家一样,才觉得有一点安全感。于是,抹杀个性成为一种常态。这也就是造成了我们从农业社会跨越进商业社会后就会感觉不适应的根本性原因。

中国的小老百姓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避事不要惹麻烦,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子 路见不平 就敢于挺身而出的侠气,有着 纵吏残民,国祸之源也。则沪上刀客,巴东烈女之起,有何怪哉? 的决然,而不是唯唯诺诺的去做顺民,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会会比现在干净不止百倍 当然,以上均属我的一家之见。许多内容干脆照搬的知乎上网友们的观点,实在是我的文化太低,致使每每有异议的时候,却往往笨嘴拙舌的没办法马上找出合适的语言反诘的缘故。见谅,见谅!

江湖中国读书笔记

明中叶以降,对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承载力而言,全国人口总量已接近饱和,晋、徽、闽等局部地区初显人满为患的端倪,过剩人口开始溢出宗族乡村流落他乡。经300年积聚,至清乾隆末年,人口总量终于突破了农业生产力承载人口的极限。四处逃难求生的饥民犹如洪水蔓延全国。这些脱离了古典定居农耕生活模式的移民群体,逐渐生成了一个包括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脱离帝国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江湖中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