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读书笔记

必然读书笔记

KK在《必然》一书中指出,未来三十年中产品和服务的总趋势已清晰可见。下述力量将会凸显: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ning)。??????

形成Becoming:????

我们进入了一种进托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技术元素处于不断升级和持续变化,今天会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但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进。当我们几年后回顾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变化并对此感到惊讶。????

进托邦很难被人察觉,因为它是一种“形成”。虽然我们为一种形态正在转变的软进程喝彩不太容易,但察觉到它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们就不会发出类似下面这样的感慨:“唉,我要是当时意识到这个该多好!”????

?? ??随着网络的发展,超链接的触手会不断延伸,把所有的比特连接起来,延伸到实体当中,还会延伸到过去和未来。????????

知化Cognifying:????

世界的知化是一桩正在发生的事件,在某个现有进程中植入极少量有效的智能都会将其效率提高到全新水平。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算法的不断突破。????

?? ??随着知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会不断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也是在重新定义人类。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将反复经历以下循环模式:????

1、机器人(电脑)干不了的工作。????

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它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

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

5、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工作本来就不是人该干的。????

6、哇,机器人(电脑)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

7、真高兴,机器人(电脑)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

循环ing ……????

?? ??未来,人和机器的分工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化,与机器能否默契配合变得原来越重要。让机器人代替我们从事现在的工作,让我们在它们的帮助下去构想更有意义的新工作。????????

流动Flowing:????

我们进入了计算时代的第三阶段:“流”时代(第1个阶段的基本单位是“文件”,第2个阶段的基本单位是“页面”,第3个阶段的基本单位是“流”和“信息流”),我们浏览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流,订阅视频网站中的视频流,等等。在“流”时代,我们进入了实时模式,我们会按需实时获取或购买虚拟商品(如电子书、电影、视频等),因为它就在云端,区别只是付款或未付款而已,何不让它处于未付款状态那?????

在全新的网络世界里,任何可以被复制的东西都会被复制,而且免费。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针对免费商品,其无法复制的特性有哪些那?KK列举出了免费产品可以被利用的8种无形价值,也叫“原生性”特征: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流动的4个阶段:固定、罕见;免费、无所不在;流动、分享;开放、变化。????????

屏读Screening:????

今天,我们中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屏幕之民,我们通过屏幕完成工作,获取信息,与朋友沟通等,我们喜欢像素间的动态流动。随着设备的智能化,屏幕还会追踪我们的行为,与我们互动,屏幕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书籍和屏幕的关系比较紧张,但是书逐渐会从名词变成动词,书是一种变化,是思考、写作、研究、编辑、改变、分享、社交、知化、营销、进一步分享、屏读等动作的持续流动。在未来的数字化读书馆(也叫万能图书馆)中,任何一本书都不会成为一座孤岛,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以下四件事情发生:????

1、处在流行边缘的作品将会找到受众;????

2、随着文明进程中每一份原始文档被扫描并交叉链接,万能读书馆将增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3、在万能图书馆中,将会培育出新形式的权威;????

4、全面、完整收录所有著作的万能图书馆会比只是改造搜索技术的图书馆变得更好。????????

使用Accessing:????

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如Uber、Airbnb、Netflix等。????

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5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减物质化、按需使用的即时性、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云端。????????

共享Sharing:????

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协同的共享起步,而后进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协作,最终到达集体主义。谷歌就是一家受益于集体主义的公司,谷歌利用各类公司和业余网页制作者所创建的各种链接,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后向所有链接赋予权重。一位普通用户的每次点击都在为那个网页的有效性进行投票。所以仅需使用谷歌,粉丝们就会将谷歌变得越来越好,并且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等级架构向网络架构转变,中心化的领导机制向去中心化的网络机制转变,这是过去30年主要的文化进程,而这一过程还并没有停止。这股自上而下的力量将会把我们带的更远。然而仅有底层力量是不够的,我们仍需一点点自上而下的干预。如,Facebook通过智能算法过滤自下而上的新闻洪流,维基百科针对部分文章引入高级编辑评审等流程确保文章的高质量。????????

过滤Filtering:????

各类信息流的在不断膨胀,但我们消费信息的时间有限。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办法,对铺在面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进行筛选。很多过滤方法比较传统,但依旧发挥着作用,如权威人士、父母、老师的筛选,政府或管理者的限制,媒介的选择,品牌的影响力,朋友的推荐,以及根据自身喜好和判断进行过滤。但随着各类选择的急剧增长,我们需要发明出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KK选择将自己的注意力以此投向以下三个方面:????

1、自己喜欢的东西;????

2、朋友喜欢但自己现在不了解的;????

3、现在不喜欢但可能会尝试的东西,????

如果广告业像其他商业领域一样推进去中心化,广告业会发生什么变化那?有自己粉丝群体的个体,都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想要展示的广告,然后嵌入到自己的站点、社交网络中,有粉丝点击它,就会触发一次付款。

当所有商品的费用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这是无法被复制的。除体验以外的每样东西都在逐渐变得商品化,逐渐变得可以过滤掉。????????

重混Remixing:????

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来自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自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研究技术增长的经济学家布莱恩·亚瑟指出,所有的新技术都源于已有技术的组合。适用于经济增长和技术增长的事实也适用于媒介增长,多种媒介形式的重混可能会产生更新型的媒介形式。如,同人小说、短视频等。????????

互动Interacting:????

能“扰乱”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平台是个人电脑,第二个是手机,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塑造的强烈现实感会将原本互相矛盾对立的两种特征(提升真实感、将假象发挥到极致)放大。随着虚拟现实的发展,我们会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其拓展将遵循三个方向推进:????

1、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

2、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

3、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

未来的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新型互动方式的发掘。但高互动性也会带来一定的学习成本,想要互动,就需要掌握技能,学会配合,多加体验,并加强学习。????????

追踪Tracking:????

在信息流社会中,我们自身的各项行为和状态都会被追踪、被量化,形成我们的“生活记录”,使用“生活记录”,会有以下四条好处:????

1、它可以监控我们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并给予预警,或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它可以给我们提供记忆,如曾经参与的事、交往的人、去过的地方等;????

3、它提供你行为的完整存档,深层次的分析帮助你提升效率和创造力;????

4、它能提供一种组织、构造以及解读你自身生活的方式。????

无休止的追踪的是一种必然,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经过人工智能的追踪、解析和知化,这片浩瀚的信息“原子海洋”会被塑造出上百种新形态、新奇产品以及创新服务。????????

提问Questioning:????

?? ?? ?? ??在现代文化与技术体系中,技术元素正通过不断发明新的社会结构加速创造新的“不可能”的事物。一项技术或工具的颠覆性越强,它生成的问题越具有颠覆性。我们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基因操控、量子计算这些近在咫尺的未来技术将接二连三的释放新的重要问题,即我们从没有想过要问的问题。????????

开始 Beginning:????

?? ?? ?? 这些年里,人类这个物种开始将所有的地区、过程、人口、人工制品、传感器、事实和概念等编织成一张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巨网。在这个巨网中,包含了所有人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的集体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以及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KK把它称之为霍洛斯。????

?? ??未来30年,霍洛斯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必然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罗辑思维一直在推送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将《必然》描述成不看就后落后几百年的样子,为了防止自己成为孤陋寡闻者,我也买了一本《必然》。封面包装精美,抽象画面中,却也井然有序。

《必然》有十二章,我是看完全书后才写读后感的,我这人有点强迫症,一定要读完全书,不管是平时的教科书还是文学书,都是这样,看完全书了,却忘了前面主要是讲什么的,有个大体印象。《必然》描述了未来30年网络发展的趋势,凯文凯利写这些趋势的时候,比较谨慎,基本上都基于已有的技术,或者正在进行的趋势进行推演,貌似很简单却又很深的洞察力,科技基于现实。但看完却总有些失望,因为有些内容已经发生了,我也了解,没有许多爆炸性的知识与启示,换句话说,震撼力不够,实用性偏强,木有科幻的景象,也许是自己看《黑客帝国》看多了。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提出了非常震撼的观点,科技是另一种生物,科技在不但的自我演化,不断的增强自身。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很震撼的观点,自己也顺着凯文凯利的视线,觉得凯文凯利说的非常对。这是对他期望值特别高的时候,《必然》中的写作手法与《科技想要什么》有所不同,在《必然》中,凯文凯利将未来的趋势分成十二个,搞得整本书有点支离破碎,当然其中都有联系,但第一遍的感觉就是这样。不过通过阅读凯文凯利的《必然》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认识多了许多,谈下自己的认识吧!

未来万物都会联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万物联网,拥抱互联网,不是因为它能带给你很多利润,而是因为,这个是必然趋势,每个人,每个公司都在做,你不做,只会落后,现在拥抱互联网的就是只能是跟着大流往前走,不算落后而已,以后就会跟不上来了。互联网化带来了大量的数据,现在已经进入数据时代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挖掘有用的数据成了企业和社会关心的热点,就像农业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后,发表的文献和试验多的吓人,但如何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就成了当前农业科技的新方向,meta分析,整合分析,都在用,这只是初步的,下面要做的会更多。感觉还不错的观点是屏读,我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纸质书或者电子书或者网页,但越来越多的时间分配在手机屏幕上,屏读是趋势,这就意味着上线速度与内容成了屏读成败的关键,就像我们自己做报告一样,少用文字多用图标,为什么,就是减少理解的难度和时间,屏读也会这样,精彩的画面与简洁的内容会成为主流,大部头的著作阅读继续存在但会是纸质书的天下,当然这个观点还成立,等互联网一代成长起来,他们从小接触的就是屏幕,他们也许更喜欢屏读而不是纸质版书。

写读后感的感觉就是越来觉得索然无味的东东,在经过大脑回味后,变得有意思起来,看样子,我可以再看一遍。

必然读书笔记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

那,难道未来还有什么 必然 ?

凯文??凯利说,有。

 

要理解凯文??凯利的话,必须开一次脑洞

我们过去总是以为,人是世界的主体,技术是我们的奴隶。

可是,万一反过来了呢?

万一,技术才是主体,人只是 它 达成目标的手段呢?

 

这样脑洞大开的时刻,几百年来已经好多回了:

第一次是哥白尼,他说,别扯了,人类居住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康德说,别想了,真实世界人类永远也理解不了;

 达尔文说,别傲娇了,人不过是猴子变的;

 爱因斯坦说,别想更快了,光速就是极限;

 弗洛伊德说,别做梦了,你的潜意识才是主人,人就是个傀儡;

 道金斯说,别颠倒了,基因才是真正的乘客,人的肉体只是个车厢。

几百年来,我们受这种打击多了去了。

这回,凯文??凯利又要给我们来一下狠的。

《必然》这本书的核心意思是

科技本身是一个物种。

和微生物、植物、动物一样。

而我们人类,只是喂养它长大的仆役而已。

 

我所说的必然是另外一种形式。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青睐某些特定的行为。

站在这个角度,理解什么是 必然 就容易了。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 必然 是人类未来的 命 。

而具体事物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样子,是 运 。

命由天定,运由自造。

科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不知道它哪天学会站立坐卧,不知道它何时情窦初开,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一定会来。

 

凯文??凯利说:

譬如,因特网的形态 由网络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 是一种必然,但我们所采用的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是必然。因特网可能是商业化的,而不是非营利的;它可能是国家的,而不是国际的;它也可能是私密的,而非公开的。

长距离传输语音信息的电话系统是必然的,但 iPhone不是 ;

四轮车辆是必然的,但 SUV不是 ;

即时信息是必然的,但推特不是。

 

《必然》这本书,我曾经说它是 为人类未来30年的科技进步做了一次掐算 。

现在,你就把这句话当做是营销话术好了。

实际上,《必然》是为科技这个物种画出了一幅基因图谱。

 

看看凯文??凯利是怎么说的:

1.这无情的变迁之上是现代的分崩离析。我见证过无数科技力量的爆发,并从中归纳出了十二个动词。更准确地说,它们不仅仅是动词,还是一种 现在分词 ,用来表达 持续动作 的一种语法形式。而这些力量正是处在加速中的动作。

2.这十二个持续动作中,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所有迹象表明,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三十年。我把这些元趋势称为 必然 ,因为它们植根于科技的本质,而非社会的本质。这些动词的特性来源于所有新科技所共有的偏好。这些有机的动词代表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在

必然读书笔记

我们文化中的一系列元变化。这些元变化已经在当今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描画。

3.这十二个词是:

形成(Becoming);

知化(Cognifying);

流动(Flowing);

屏读(Screening);

使用(Accessing);

共享(Sharing);

过滤(Filtering);

重混(Remixing);

互动(Interacting);

追踪(Tracking);

提问(Questioning);

开始(Beginning)。

 

4.虽然我对每个动词的论述都独立成章,但这些动词并非独自运作。相反,它们是高度叠加的力量,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很难只论其一,不及其他。分享既促进流动又有赖于流动;认知需要追踪;屏读和互动不可分离;这些动词本身就在融合,又都处于成为的过程中。它们构成了一个运动的域。

5.这些力量并非命运,而是轨迹。它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它们只是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人类是这个物种的寄生物、推动者。

这个物种用种种利益引诱人类中最有能力和野心的人按它的设想去行动。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

1.在如此奇特的思路面前将信将疑。

2.了解,辩驳,并依此校正自己的行动轨迹。

 

截至昨天,已有7.3万人预订了凯文??凯利新作《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