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物与自主招生区别

篇一:自主招生

"txt">专业、权威的专家团队,是你获取自主招考优秀成绩的重要保证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讲师团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处级调研员,《中国考试》杂志原副主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育考试—中国 学能评价网站站长, 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优质考试资源整合与素质教育研究”负责人,数学学会北京数学培训学校副校长。多年从事教育教学与考试命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多次应邀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学会,以及数十个省市地方主办的的高考研讨会、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会,新课标教学理论研讨会授课。

编辑有: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的《标准化考试》、《考试论文集》、《题库理论与实践》、《标准化考试题型》等著作。

主编有:《高考综合能力总训练》、《高考难题破译》、《高考知识主干网络图》、《高考夺冠大热门》、《3+X高考综合题型训练》、《今年高考怎么考》、《高考最新题典》、《高考答卷典型错误分析》、《高考考试大纲(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领军人物与自主招生区别)解读》、《高考作文全程破译》、《全国高考命题思路》、《高考作文精选与评析》、《新课标高考平行试卷》、《高考宝典》《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指导》等著作。

在《中国教育报》、《中国考试》、《考试》、《考试报》、《新闻与写作》、《阅读与鉴赏》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有关考试论文200多篇。

李国辰 教 授 (面试)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45年,发表论文近40篇。曾荣获北京大学第三届“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称号。李国辰教授是我国唯一的一位语言文学方向教学法博士生导师,她潜心研究教与学的心理规律 ,全面地将心理学原则用于教学 ,并取得了突出的教学业绩,被专家评为“重建了更为科学 ,更便于教学的教学法体系。多次主持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面试辅导。

顾 潜 教授(面试)

复旦大学教授,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总策划、总主审,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新闻学院讲座教授、日本大阪甲子园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多所新闻传播院系兼职教授,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命题研究专家、语文、面试指导教授。

顾潜教授知识面宽广,深有造诣,曾策划、题跋并任第一副主编《20世纪散文英华》(巴金、冰心任总顾问),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龙文化金奖一等奖。主编我国第一批在校大学生散文集、诗集,并引发了大陆和台湾出版校园文学热潮与海峡两岸校园文化交流,在国内外发表数百万字的新闻、文学、电视作品及学术论著,获得国际奖、全国奖和上海市级、部委奖。曾与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资深教授王大赫先生共同策划、主编《3+X高考最新题典》《高考备考热点丛书》《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指导》等丛书。

殷小川 教授 (面试)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学.考试心理学 ,曾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修学习。从1998年开始为省和国家集训队提供心理科技攻关与服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聘为第28届雅典奥运会心理专家。

张秀平教 授(数学)

著名数学辅导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学学会北京数学培训学校副校长。且一人以满分的成绩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的备考复习指导,他主持了含趣味数学、数学双语教学等众多科研项目,发表了中英文数学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了数学类图书十余册,其中包括高考、高中数学竞赛、高中奥数及研究生入学数学模拟试题等相关书目,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他还曾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课堂气氛活跃,讲课生动幽默,让数学活灵活现。

毛彬湖 特约教授 (数学)

北京教育学院特约教授,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多年从事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辅导工作,北京市80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从教40余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独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和“启发学生尝试成功,引导学生经历成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成功教学法,让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走上成功、成才之路。他多年执教高三,所教学生的数学高考成绩优异,曾连续三年带出了 北京市的高考状元。

戴林元教授(数学)

厦门大学教授,高考数学命题研究专家。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福州市阳光国际学校专家顾问、福建省高中质检命题教师、高考阅卷组检查员,多年从事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辅导工作。有关高考数学著作约400多万字,全国各省、市、学校作关于高考数学报告100多场。

赵定柏 教授 (物理)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竞赛辅导专家,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指导教授。从事中学物理、大学物理教学39年,物理高考与物理竞赛辅导30余年。中国物理学会《大学物理》杂志编委、副编审,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邦平 特约教授 (物理)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特约教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北京市海淀区兼职教研员、物理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辅导工作,曾参加北京市21世纪物理教材(新课标)和海淀区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多项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学物理“教与学”的规律,运用自学辅导模式进行教学。近年来的主要编著有:发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应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高中物理课导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与方法》、《文字→情境→模型→规律→解决问题——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学生注意力合理配置的探讨——兼谈物理教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的建构》等多篇论文。

徐存臣特级教师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华约、北约物理阅卷组教师。北京市高考物理阅卷组长及理科综合阅卷专家组成员,北京市高考物理命题研究及评价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中国物理学会会员,首都名师培养工程导师。

主编中国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备考复习指导;在国家级及省市级报刊和高校自主招生杂志上发表及获奖论文30多篇。承担中国物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视频教程》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担任中国物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视频教程》。

自主招生特训营 协作单位授权书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

教育评价研究中心 考字 [1400* ]号

授权 书

甲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教育评价研究中 心是全国性科研机构,为了实现国家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的目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素质教育与科学考试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把科研与教研、培训、实践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育改革,推广素质教育与考试命题研究成果,甲方决定授权乙方开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培训活动,甲方为乙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专家和服务平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 教育评价研究中心

2014 年 月 日

2015年自主招生特训营 简介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教育评价研究中心

国家教师科研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联 合 主 办

2015 高校自主招生特训营

获取5--20的高考优惠分数

选择全国名校和专业

避开本省考生的的选拔竞争

学科特长生步入重点高校的捷径

中西部地区 人口大省优秀农村学生的福音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自主招生给了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生进重点大学难得的机会,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一般在20分以内),仍有可能被录取的可能。

然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毕竟与我们熟悉的高考在命题思路、知识、能力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教师和考生是不易理解的,为此,我们特聘多年从事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有教学经验的辅导专家、教授,用假期时间,集中培训,以取得好的成绩 我们为你准备:

一流的专家,一流的资料,一流的授课效果

——是你选择特训机构的明智决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和国家教师科研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总课题组,联合成立“2015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特训营”,依靠国家科研机构的专业优势,准确无误的考试信息,自主招生考试领域的顶尖专家,为你导航,为你鼓劲,为你铺设通往最高学府的金光大道!

授课时间

寒假前后集中7日全封闭特训。

篇二:自主招生必备(文学常识)

7:30)

转载▼

自主招生考试,知识的涉及面比高考要求的要广,在很多题目中,学生很难把握,甚至对一些题目无从下手,例如说这样的一道题目:

下面哪两位诗人与“江西词派”无关?( )

A。杜甫B。陶渊明C。姜夔D。黄庭坚E。陈师道

学生如果对文学中“文学流派”内容没有涉及的话,估计很难把这样的问题答出来。对文学流派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学素养的积累,另一方面直接或者间接用来考试,高考、自主招生都会涉及,起到充实的目的。这里把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流派”归纳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使用。

文学流派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成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诗文婉约;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正始文学

魏末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年间,司马家庭专权,政治环境恶劣,许多文人名士既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但又惧于黑暗势力,怕遭杀身之祸,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与玄学思想的兴起,当时的文学失去了建安时期文学慷慨悲凉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在司马氏黑暗势力统治下的精神苦闷与抗争,这一时期诗文抑郁曲隐,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司马氏以"名教"作号召,标榜以孝治天下)。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正始文学”。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252?-306),字太冲,淄博(今山东淄博市人)。左思博学多才,创作《三都赋》,十年乃成,朝野竞相传抄,一时洛阳为纸贵。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猛烈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极度蔑视和反抗,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和当时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太康体

太康体是指西晋文康时期的时风。太康(280-289)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时期,政治较稳定,文风鼎盛,产生了一批有才气的作家,著名的有潘岳、陆机、陆云、张载、张协等。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不太重视诗的内容,无论诗歌辞赋,都用心雕琢,注意修炼辞藻,

追求华美的辞藻和公整的对偶,失去了汉魏诗歌的浑厚风格。武帝司马炎死后,贾后之乱和八王之乱先接续,太康体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在战乱中消失了。

玄言诗

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托意玄虚以求全身远祸,逃避现实。加之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文人“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缺乏真挚感情,诗味不浓,文学价值不高,所以作品绝大多数失传。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南朝宫体诗

宫体诗,是指南朝梁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的作家是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辞藻靡丽,声律严整,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宫体诗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如《子夜四时歌》:“开窗取月光,灭烛解罗裳。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都充满了绵绵的暧昧之情,因此受到不少批评。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但是宫体诗在形式上更趋于格律化,对于后来的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他们继承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传统,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和隐逸的思想,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合成“王孟韦柳”。其他田园诗人还有刘长卿、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的诗歌流派之一。唐时,各民族不断进行融合,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许多诗人的歌咏题材。这些诗作多写军旅征战生活、边塞风光景物、边上的风土民情,以及征人思妇的深切思念。内容大同, 诗风相近,所以被成为边塞诗派。

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边塞诗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或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高适、岑参最为知名,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它在形式方面是“反六朝,复古体”,在文体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古代散文的传统。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辞藻等形式,形式多空洞无物,华而不实。为了改革文风,唐宋时代发起了倡导古文的“古文运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晚唐五代,骈文又弥漫文坛。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的带领下,又掀起一场古文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倡导古文,他高举崇儒尊韩的旗帜,同时把儒学和现实联系起来,

强调“明道”与“致用”相结合,写出了大量明畅婉转的散文。稍后,王安石、曾巩、三苏等将宋代古文运动推向高潮。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新乐府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新乐府诗试图在诗中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然而此类型的创作不免会触动到权贵人士,因此在风气的推展上并不顺利。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花间派

花间派是晚唐五代词派,其名字起源于《花间集》前蜀王衍、后蜀孟昶,皆溺与声色,君臣纵情游乐,词曲艳发,这一时期的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花柳风月,多写女性的姿色与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学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西昆体

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也由此得名。

西昆体诗人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词歌语义要深。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 ,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 ,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也不满晚唐体的枯寂,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对偶工整。由于西昆体作家,大多社会地位较高,生活优越,因此他们的词少有现实内容,多为酬唱之作。另外,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所以被嘲为把李商隐“挦”得“衣服败敝”,更被复古派的石介视为“怪”现象加以攻击。其后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新的诗风,西昆体乃告衰歇。

婉约词派

婉约词是自花间词下,该派之词,内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词风含蓄,隐喻曲折,寄情委婉,文辞绮丽。代表人物自温庭筠始,继之有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秦观、贺铸、李清照等。

婉约派的词人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炼字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两宋期间,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词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豪放词派打破婉约词派的风格,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起豁达,语言流利畅达。

豪放词派不仅描写花间、月下,儿女私情,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概况了豪放派的整体风格。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雅正派

宋词流派之一,是南宋后期最大词派。他们避免了婉约派中的华艳轻浮,但对婉约派的脱离现实、追求形式、进究辞藻的倾向仍然继承了下来,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他们写词所遵循的准则就是一个“雅”字,因而后人又称他们为“雅正派”或“醇雅派”。

雅正派非常重视韵律,以“中正平和”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具有韵,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洁,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

雅正派的主要代表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从风格上看,可分为以姜夔、史达祖为代表的姜派(清空派),以吴文英为代表的吴派(密丽派)。 姜派(清空派)。姜词清健空灵、幽冷疏宕、音韵高绝,深有寓刚于柔、运密于疏的特有风格。其代表作《暗香》 、 《疏影》最能体现其风格,其中亦寓家国兴亡之感。吴派(密丽派),他另辟隐秀幽邃一路,善于熟练句法,雕琢辞藻,令人眩目。

闲逸派

闲逸派是宋朝时的一个词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这派词人深受晋、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直接承继中唐张志和《渔歌子》等词的传统。他们或情志高洁,酷爱自然,或隐逸远世,保真养性,或受挫避祸、闲放退居,表现了一种特有的闲远超逸之态。就此而言,这派词可称之为逸人之词。

闲逸派诗人随着时代氛围和个人气质、境遇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旷逸、雅逸派。旷逸词派,以闲逸、旷达为主要风格:雅逸词派词人受到晏、欧、周雅词,特别是雅正派词影响,以柔笔雅辞写山川景物,叙宴饮交游,抒闲情逸致,偏重于典雅和藻饰,与旷逸派的自然野趣、超旷飘逸有异。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的诗歌观念对于江西诗派的形成至关重要。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学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

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四灵”诗歌并非“寒蝉哀鸣”,也不是远离社会现实,只透露“狭窄的心理”。它在宋代诗歌史上应有较高的地位,对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评价,特别是对积极用世方面的评价,需要突破由来已久的思维定势,多一些多元意识和宽容意识。

台阁体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永乐成化年间,是明朝的“太平盛世”,因此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这种文风由于由统治者倡导,因此一时模仿成风,千篇一律成为流弊。

台阁体这种萎靡的文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流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茶陵诗派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茶陵”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史册上。

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但其宗法唐诗的主张,以及师古的创作倾向,却成为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先声。

前后七子

前后七子指的是明朝中叶的诗文流派。15世纪末以后,明代诗文领域内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这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七子的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活跃于弘治、正德间。后七子成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后七子中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活跃于嘉靖、隆庆间。

从前后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上看,首先它们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特别是前七子崛起之初,文坛歌颂圣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创作风气还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程朱理学学风的炽热,文士中有轻视诗文而热衷于治经穷理的倾向,一些“文学土”甚至遭到排挤打击。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

篇三:高校自主招生必备文学常识

t">上海高考网:自主招生考试,知识的涉及面比高考要求的要广,在很多题目中,学生很难把握,甚至对一些题目无从下手,例如说这样的一道题目:

下面哪两位诗人与“江西词派”无关?( )

A。杜甫B。陶渊明C。姜夔D。黄庭坚E。陈师道

学生如果对文学中“文学流派”内容没有涉及的话,估计很难把这样的问题答出来。对文学流派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学素养的积累,另一方面直接或者间接用来考试,高考、自主招生都会涉及,起到充实的目的。这里把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流派”归纳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使用。

文学流派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成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诗文婉约;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正始文学

魏末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年间,司马家庭专权,政治环境恶劣,许多文人名士既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但又惧于黑暗势力,怕遭杀身之祸,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与玄学思想的兴起,当时的文学失去了建安时期文学慷慨悲凉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在司马氏黑暗势力统治下的精神苦闷与抗争,这一时期诗文抑郁曲隐,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司马氏以"名教"作号召,标榜以孝治天下)。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正始文学”。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252?-306),字太冲,淄博(今山东淄博市人)。左思博学多才,创作《三都赋》,十年乃成,朝野竞相传抄,一时洛阳为纸贵。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猛烈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极度蔑视和反抗,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和当时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太康体

太康体是指西晋文康时期的时风。太康(280-289)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时期,政治较稳定,文风鼎盛,产生了一批有才气的作家,著名的有潘岳、陆机、陆云、张载、张协等。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不太重视诗的内容,无论诗歌辞赋,都用心雕琢,注意修炼辞藻,追求华美的辞藻和公整的对偶,失去了汉魏诗歌的浑厚风格。武帝司马炎死后,贾后之乱和八王之乱先接续,太康体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在战乱中消失了。

玄言诗

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托意玄虚以求全身远祸,逃避现实。加之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文人“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缺乏真挚感情,诗味不浓,文学价值不高,所以作品绝大多数失传。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南朝宫体诗

宫体诗,是指南朝梁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的作家是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辞藻靡丽,声律严整,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宫体诗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如《子夜四时歌》:“开窗取月光,灭烛解罗裳。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都充满了绵绵的暧昧之情,因此受到不少批评。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但是宫体诗在形式上更趋于格律化,对于后来的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他们继承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传统,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和隐逸的思想,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合成“王孟韦柳”。其他田园诗人还有刘长卿、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的诗歌流派之一。唐时,各民族不断进行融合,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许多诗人的歌咏题材。这些诗作多写军旅征战生活、边塞风光景物、边上的风土民情,以及征人思妇的深切思念。内容大同, 诗风相近,所以被成为边塞诗派。

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边塞诗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或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高适、岑参最为知名,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它在形式方面是“反六朝,复古体”,在文体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古代散文的传统。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辞藻等形式,形式多空洞无物,华而不实。为了改革文风,唐宋时代发起了倡导古文的“古文运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晚唐五代,骈文又弥漫文坛。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的带领下,又掀起一场古文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倡导古文,他高举崇儒尊韩的旗帜,同时把儒学和现实联系起来,强调“明道”与“致用”相结合,写出了大量明畅婉转的散文。稍后,王安石、曾巩、三苏等将宋代古文运动推向高潮。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新乐府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新乐府诗试图在诗中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然而此类型的创作不免会触动到权贵人士,因此在风气的推展上并不顺利。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花间派

花间派是晚唐五代词派,其名字起源于《花间集》前蜀王衍、后蜀孟昶,皆溺与声色,君臣纵情游乐,词曲艳发,这一时期的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花柳风月,多写女性的姿色与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学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西昆体

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也由此得名。

西昆体诗人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词歌语义要深。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 ,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 ,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也不满晚唐体的枯寂,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对偶工整。由于西昆体作家,大多社会地位较高,生活优越,因此他们的词少有现实内容,多为酬唱之作。另外,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所以被嘲为把李商隐“挦?”得“衣服败敝”,更被复古派的石介视为“怪”现象加以攻击。其后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新的诗风,西昆体乃告衰歇。

婉约词派

婉约词是自花间词下,该派之词,内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词风含蓄,隐喻曲折,寄情委婉,文辞绮丽。代表人物自温庭筠始,继之有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秦观、贺铸、李清照等。

婉约派的词人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炼字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两宋期间,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豪放词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豪放词派打破婉约词派的风格,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起豁达,语言流利畅达。

豪放词派不仅描写花间、月下,儿女私情,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概况了豪放派的整体风格。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雅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