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拼音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电子文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电子文本 ????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千古名篇,关于这首词的优秀的教学设计更是不计其数,通过大量阅读资料以及听了许多优质课对于本首词的教学后,我得出了教法,大致为朗读、讲解、分析,讨论等。在总结这些经验之后,我进行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后,经过反思,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1、????? 教师备课理念、教学方法的反思。?? ???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注重其工具性,诱使了教学的简单化。教师为教知识而教,语文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往往被抛之一边。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

???? 教师备课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贯彻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想起周瑜这位**雄?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在对比中学生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另外,诵读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激昂的语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的诵读的语句中可以让人感受到流淌在其中的思想情感。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 学生学习基础、状态和效果的反思。

学习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在学习习惯方面,中专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方式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对拓展知识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回答问题时积极性较高,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效果不错。

三、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1、情景创设环节应该是成功的,特别是导语的精心设计。

????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开头《滚滚长**逝水》歌曲的响起,使我们很快进入一种肃穆悲壮的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渲染了氛围。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导入语:刚才播放的是《三国演义》主题曲。三国,那个鼓角争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留下一些名胜古迹供后人瞻仰,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第二年,又被贬官为**团练副使,在**期间,47岁的苏轼游览了**矶,面对历尽沧桑的古战场。他内心顿生无限感慨,写下这首传世佳作《念奴娇.**怀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名师的朗诵,一起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导语承接主题曲的内容,介绍了写作背景,然后,再加上著名朗诵家的配乐朗读,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突出了朗读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全词的理解与背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念奴娇**怀古》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诵读法。本节课朗读共有七次之多,这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并给予诵读指导。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学生参与踊跃,另外也加强了学生对全词的记忆,课后默写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过关,这也贯彻了学校提倡高效课堂的要求。

???? 3、有鉴赏方法的指导,抓住重点,让学生对这类诗歌有完整认识 ???? 在整体感知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怀古类诗歌的特点;
在研读的环节,我特意设置了三个问题,即:“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作用?”,“为何独爱周瑜?”,“如何体现豪放的风格?”,其实,这三个问题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即:苏轼通过自比周瑜,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深刻体会本词豪放的风格。自认为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已得到解决,抓住了重点,解决了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在总结部分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本词风格,体会豪放的基调。

?? 4、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比较自然,但启发学生方面有待于提高 四、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成效的反思。

?? 在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对话方面看,学生的预习很充分。

??? 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为了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的阅读、鉴赏,我首先对整首词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经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慢慢走入了**景色中,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开始进行深入的理解,感悟词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对自己功业未就的伤感,领会豪放词风。

? 不足之处,在结尾部分,拓展训练比较豪放和婉约结束之后,感觉显得有点单薄,如果能结合文本对学生实际生活有所启发或激励来做结束语则更好。

? 五、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自身素质的反思。

???? 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较顺畅,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课堂容量稍大,有些地方没有品味充分。在本节课难点处理的环节,我显得有点急。由于学生现有人生阅历的局限,以及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所以很难读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句话所包含的词人的复杂情感。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此时我能从苏轼的人生经历方面去多加点拨,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能会领悟得更深一些。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遗憾。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