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样例)】 课堂观察记录

?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 学员单位 **** 观察时间 **年**月 **日 观察对象 初一语文 授课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 观察内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课文分析直接进入:
1.“在文中作者雨果如何评价哈尔威船长?” 2.“学生圈点批注体现哈尔威船长是个英雄的句子” 3.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在书上勾勾画画,然后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

1.对文章缺乏事先的结构讨论和认同。

2.对句子的深入理解和作者对主人公的评价,脱离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对段落情境的感悟。

1.学生没能进入文章意境,不能要求学生完成“已经把握了文章后才能提出的作法”,应该引导学生先进入文章情境,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之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认为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2.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点设计问题(可能是直接进入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也可能不是,如果不是,教师要用语文过渡语言,将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教师补充了“古代航海规则”,非常好。而哈尔威船长仍然遵循古代航海规则,无意义的死去,本来学生有想法,老师却强求学生按照作者的态度去评价船长的“英雄”意义,学生思维受到压抑。

雨果时代的社会背景导致的作者的价值态度,与当代社会的价值思想是有差异的。这是文章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点,不应该去记忆作者的价值语言表述。

1.新航海规则与“古代航海规则”的差异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赞扬“古代航海规则”? 2.哈尔威船长不与诺曼底号同归于尽可以不可以? 3.作者借哈尔威船长的行为宣扬的是什么思想?有什么现代意义? 4.你要是作者,你会这样赞扬船长吗?问什么? …… 用上述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兴奋。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学生想表达的问题没能得到表达,只是按老师想要学生说的内容,学生给了老师圆满的回报。

表面看,完成了教学的要求,但实际上,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语文课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积极思维、准确思维、辩证思维、变通思维、创造思维上获得语文学习的基础素养培养”。不应是“模仿、记忆”的过程。

课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语文思维的状态,根据学生状态特点,设计能激起学生思考、积极表现的问题和课堂情境。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没能关注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学生的神态表情,因此失去了对学生的学习内心思考的把握,反馈只是按照老师认为的“重点”、“难点”考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反馈突出本节的重难点是非常正确的。

但对重难点的理解要把握清楚:重点说的是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该知识点的作用;
难点是在学生身上,不是在教参和教材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等决定了该知识点是否是难点。

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了解学生学习这本书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学习心理障碍,特别要了解学生的人生价值态度与文章宣传的人生价值态度存在的差异、差异点形成的原因。带着这些“了解”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