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说课稿

篇一:相信未来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信未来》,我的说课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相信未来》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向青春举杯”的“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二首诗歌,本专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吟诵诗歌,使学生体会到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相信未来》写于文革时期,一个疯狂的动乱时代,在这个思想被禁锢,个性被压抑的时代,诗人食指却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歌的韵律。

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悟文革那一代人对于青春的理解,了解诗人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体会诗人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点 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能力,他们正处在青春洋溢的阶段,对青春有着自己的理解。但由于时代和历史背景的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已经很难理解文革时期那一代人对于青春的理解和诠释,所以需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来理解诗歌。这首诗歌中象征的手法运用的较多,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时,可能会出现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中意象的具体含义,感受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仰。

五、说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我为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

1 导入部分:展示相关图片,导入新课。

这首诗写于文革时期,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文革时期相关的图片,例如“文革”期间在天安门串联集会的画面,还有一些政治家、作家被批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文革”时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那个人性扭曲的年代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展示完图片之后,开始切入正题,介绍诗人食指的相关情况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附1: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自幼爱好文学,他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许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

(附2:《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那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年代,江清和“四人帮”搅乱了整个民族的生存秩序,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无不生活在一种惶恐和无所适从之中。我们熟知的一直为人民所敬爱的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文革”刚开始时怀着对社会的不解和绝望跳进了北海公园的湖里。然而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诗人食指依然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二十岁的诗人头上。厄运降临了,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就在他受到一个又一个打击之后、就在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个社会都在被一种政治所扭曲并在他的诗中抒发着强烈的不满之时,他对未来和生命还是不改初衷的充满渴盼和热爱。而这

首诗也成了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盏灯,温暖和激励了一代人。)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诗歌,并给诗歌断句,理解诗歌的内容

(2)播放示例朗诵音频,注意朗读者的节奏、语气、语调,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 品读诗歌,感悟赏析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诗的1至5节中,诗人运用了很多的意象,请学生找出来这些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在前面学生已经细读过这首诗歌了,找出这些意象并不困难,比如说蜘蛛网、灰烬、雪花、紫葡萄、枯藤、大地等,但是理解这些意象的隐含意义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注意这些意象前面所带的限定词,例如“失望”的灰烬,“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温暖漂亮”的笔杆。根据这些限定词,我们可以知道诗中的意象可以分为两类,灰烬、枯藤所隐喻的是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而雪花、大地、孩子的笔体指的是诗人心中执着的信念。领会这些意象,有助于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向学生讲解第三节中的两种断句方法,并且明确正确的断句方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三节,因为第三节有两种断句的方法,需要对学生明确一下。第一种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第二种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他将手指比喻成那涌向天边的排浪,将手掌比喻成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这样理解,才有后文中的“摇曳着曙光那只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也就是用手掌和手指握住笔杆,写下相信未来。

(3)接下来是诗的第四到六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诗人在第四节中已经很明确地点出了原因: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他们对我们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4节视角从“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第四节和第五节中诗人运用了两个意象,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这两个意象表明了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4)下面是诗歌的第七小节,在这一小节中,诗人发出了号召,格调激昂,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

(5)带领学生从形式上来赏析这首诗歌。向学生提问:诗歌中频繁出现“相信未来”这句话,思考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分析到这里,我想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出来,那就是反复。诗歌前三节每节末尾诗人都写下相信未来,中间三节阐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再次呼吁相信未来,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但这种反复并不会给人重复拖沓的感觉,而是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心中那坚定的信念,增强了阅读的感染力,强化了诗歌的主旨。

4布置作业

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与本诗进行比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雪花

人们 眼睛

大地相信未来食指 评定

孩子

大海 的笔体

(1-3) 反复(4-6)

坚定 热爱生命 (7)

篇二:《相信未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的“吟诵青春”板块,这个板块意在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相信未来》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食指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从而达成体验青春、完善自我人格的专题目标。

二、说学情

从情感上来说,现在的学生对青春有自己的理解,很难体悟到文革时期那一代人对青春的诠释,因而对这首诗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及浓厚的兴趣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能力,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诗歌意象、语言,感受诗的节奏、韵律

2.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对青春有更深的感悟。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诗人诗人对未来的坚信,体悟文革那一代人对青春的诠释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我将在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以读为手段,整体把握诗歌的指导下进行我的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我准备采用点拨法和品读赏析法而学生则通过诵读法,在反复诵读诗歌中读出诗韵,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展示

相信未来说课稿

图片,情境导入

我的设想是在播放有些忧伤的音乐的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文革时期知识分子遭批斗、上山下乡等图片,然后问学生如果他们身处在那个疯狂动乱的年代,他们会有何感受,以此引入对新课《相信未来》的学习如此导入让学生在看图片和思考中对那个年代黑暗的现实有一个更直观深切的认识体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环节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诗歌,然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并做简要的朗读指导,接着听名家朗读,最后师生齐读诗歌.经过这一系列的朗读之后,学生讨论各小节的主要内容,交流朗读后的感想,思考诗人身处的现实是如何的,为什么诗人那么坚定的相信未来两个问题。

在此环节安排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并做一定的朗读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理解诗歌的含义。

环节三:品读诗歌,感悟赏析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对诗歌意

1

象和结构的分析,以及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1.诗的前三节,诗人用了很多的意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意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想找出这些意象并不困难,比如说蜘蛛网,灰烬,雪花,紫葡萄,枯藤,大地,排浪,大海,笔杆等等,但是要说清楚这些意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却比较困难。学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但老师这也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意象所带的限定词,比如说诗人说这是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美丽的雪花,温暖漂亮的笔杆。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灰烬,枯藤,排浪,大海所隐喻的是黑暗,残酷,疯狂的现实,而雪花,大地,孩子的笔体却是诗人心中执着的信念。

2.紧接着这个问题,我就会问学生,那么,诗人这执着的信念是什么?

那就是面对这样残酷黑暗的现实,作者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在凄凉的大地上固执地写下相信未来。

3.既然诗人是如此坚定地相信未来,那么他的依据是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出来,诗人在随后的4-6节中,就很明白的告诉了我们。那就是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相信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相信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当然,作者也相信未来人们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因此,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再次发出这样的呐喊,要坚定的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4.这首诗歌一个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事实上分析到这里,我想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出来,那就是反复。诗歌前三节每节末尾诗人都写下相信未来,中间三节阐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再次呼吁相信未来,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但这种反复并不会给人重复拖沓的感觉,而是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心中那坚定的信念。

现实

人们 眼睛坚定

相信未来 食指评定 孩子

1-3)反复(4-6) (7)

2

篇三:《相信未来》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相信未来》,作者食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表达自己身处黑暗现实但仍相信未来的乐观精神和执着信念。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蜘蛛网、余烟、排浪、大海或悲凉或壮阔的意象,表现内容上的崇高之美和坚定之美;运用或“相信未来”等整齐的或有变化的句式,表达语言上的整齐之美和变化之美;运用“无情”、“叹息”等词的重音和停顿,表达节奏上的韵律之美。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节奏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四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节奏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年轻生命积极乐观、坚定执着的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阐述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第三,能解释本诗节奏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感受作者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感情;第二,能体会作者对年轻坚定、执着的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能说出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

教学难点:能说出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十年文革,吞噬了无数青年的梦想,使他们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但即使如此,仍然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用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诗中,他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高歌、呼喊,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整整一代人。他就是食指,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第二步、一读,体验情感之美

让学生自由诵读,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根据语言推测作者所处时代的特点。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并通过背景介绍进一步加深其对诗文的理解。

第三步、二读,体验内容之美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讨论探究法来研究诗歌的意象。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后说说作者先后用哪些内容来表达“相信未来”的情感?这些内容有怎样的美?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练习学生解读课文内容的能力,同时明确各段内容的特点和美感。

第四、三读,体验语言之美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探索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先让学生自由诵读,思考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美感?有什么效果?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品味课文语言的对称、整齐美,变化、自然美。

第五步、四读,体验节奏之美

先为学生提供示例,让其自主归纳方法,再对整首词进行停顿和重读的标注实践,并按照正确的标注齐读课文。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和阅读明确文章的节奏特点和美感。

第六步、总结学习,拓展延伸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和节奏美,由此归纳出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课外推荐学生阅读《相信未来》姊妹篇《热爱生命》

六、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