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实施方案

防洪堤实施方案

篇一:防洪堤实施方案

前言 ............................................. 1

XX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 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6

1.1 基本情况 ............................................... 6

1.2 自然条件 ............................................... 7

1.3 工程地质 ............................................... 8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 9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9

2.1 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9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9

2.3 设计依据及实施范围 .................................... 10

第三章 整治原则、目标和方案 .......................... 11

3.1 整治原则 .............................................. 11

3.2 整治目标 .............................................. 11

3.3 整治方案 .............................................. 12

第四章 工程设计 .................................... 12

4.1 河堤设计 .............................................. 12

4.2 堤型选择 .............................................. 13

4.3 主要建筑物 ............................................ 13

4.4 设计标准 .............................................. 13

4.5 暴雨洪水特性 .......................................... 13

4.6 设计洪水流量计算 ...................................... 14

4.7 堤高设计 .............................................. 15

4.8 堤身稳定计算 .......................................... 15

4.9 主要工程量 ............................................ 16

第五章 工程管理 ....................................... 17

5.1 工程建设管理 .......................................... 17

5.2 财务管理 .............................................. 18

5.3 项目“四制”管理 ...................................... 18

5.4 质量管理 .............................................. 19

5.5 档案资料管理 .......................................... 19

5.6 项目后期管理 .......................................... 20

第六章施工组织 ..................................... 20

6.1 施工条件 .............................................. 20

6.2 料场 .................................................. 21

6.3 主体工程施工 .......................................... 21

6.4 临时工程 .............................................. 23

第七章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23

7.1 编制原则及依据 ....................................... 23

7.2 基础单价分析 ......................................... 23

7.4 独立费用 ............................................. 25

7.5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25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 25

8.1 工程建设的主要有利影响分析 ........................... 25

8.2 工程建设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 26

8.3 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 26

8.4 综合评价 ............................................. 26

8.5 结论 .................................................. 27

第九章 附 件 .......................................... 27

9.1附图 .................................................. 27

9.2附表 .................................................. 28

前言

XX县位于北纬26°23′13〃~26°52′7〃东经108°6′42〃~108°30′38〃,地处黔东南的中部,东南与剑河接壤;西与雷山、凯里为邻;北与黄平、施秉隔江相望。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 4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全县辖8个乡镇,157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折合166.2万亩。耕地面积148269亩,其中田115709亩,土32560亩。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和巫迷河4条,水量充沛,年径流总量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03万千瓦,可开发量6.37万千瓦。境内最高海拔 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 平均海拔 717.5米,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 ℃,无霜期320天。

县境处于江南准地台与黔桂台向斜过度带上,出露地层自前震旦系板溪群至志留系以及第三系和第四(转 载自:wWw.HN1c.cOM 唯才 教 育网:防洪堤建设方案)系地层,其中的板溪群变质岩系地层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81%,寒武系可溶性白云岩及砂页岩分布在台盘、革一一带,占全县总面积的13%以上,其余震旦系砂页岩、奥陶系灰岩、志留系页岩、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均呈零星分布,境内主要构造方向呈北东向展布,其褶皱由西至东主要有肖山向斜及三穗向斜、崇梭溪背斜。主要断裂由西向东展布有:乱洞溪、施洞口、溶山、水井寨断裂,其中以施洞口断裂规模最大,控制着区域构造。

县境属苗岭山脉白麓东侧,雷公山屏障于县境南部,根据地貌形态,又分为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侵蚀类型,其中以侵蚀构造地貌类型最普遍,次为侵蚀溶蚀地貌类型。

县内土壤以黄土壤为主,占土壤面积的92.2%,冷阴烂锈因占4.8%,土壤

肥力一般是偏酸富钾,缺磷氮一般。

XX县气候虽南北差异较为明显,总的来说仍然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大致在排羊、登较一线以南为湿和气候区、北部属温暖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1°C,最低南刀为13°C,最高五河为16.3°C。无霜期平均为286天,变幅在247~287天之间,有于南至北递增的趋势,年平均日照为1236.3小时。变幅一般在1027~1492之间,10°C以上年平均积温为4789°C,最高五岔为5022.6°C,最低南刀为3781.3°C。风向除冬季的东北风外,其他各季都以南东风为主,据台江气象站19(61~79)年资料得知78年3月一次西南风最大风速为20米/秒外,一般最大风速都在18米/秒以下。

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特别是春夏季风,降水的形式有两种:大气由低纬区向高纬区流动,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气,受展水坪至唐线山脉阻挡抬升而降水,二是高纬区较干燥岭气团南下与湿润的水气相遇而降水,南部地区以前者为主,北部地区以后者出现的机会为多。从我县四个雨量站的资料来看,南部交密站14年平均降水量为1388.5毫米,南刀13年为1255.5毫米,北部台江21年为1105.8毫米,施洞站21年为1050毫米,南北差异大,全县年均降水量为1174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为830毫米,以南部东老一带1000毫米最大,北部施洞口一带490毫米为最小。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24~0.3之间,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小为800毫米,最大为890毫米,有由东向西逐渐加大的趋势,年均水面蒸发量为840毫米,干旱指数平均为0.47毫米,最低东老为0.34毫米,最高旧司为0.55。

据80年统计资料,XX县辖台拱镇、施洞、XX、番召、革一、台盘、排羊六个乡镇,156个村,一个农场,总人口14.66万人。总面积1108平方公

篇二:水利工程防洪堤施工方案

泸定县新城建设 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泸定县新县城建设

(一期水利工程、防洪堤)

四川三一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泸定县新县城建设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JL-A002(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防洪堤实施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泸定县新县城建设工程 编号:002#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

目 录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封面???????????????????????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2

第一章、工程概况 ?????????????????????????????5

1、概述????????????????????????????????5

2、设计标准??????????????????????????????5

3、自然条件??????????????????????????????6

4、交通条件??????????????????????????????8

5、施工条件??????????????????????????????8

6、主要工程量?????????????????????????????9

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9

1、施工组织机构????????????????????????????9

2、岗位职责 ?????????????????????????????10 3 、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制度?????????????????????13

第三章 施工资源配备计划????????????????????????15

1、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5

2、劳动力配备计划 ??????????????????????????17

第四章、施工总体布置???????????????????????????17

1、布置原则 ?????????????????????????????17

2、具体布置 ?????????????????????????????18

第五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20

1、施工准备及导流工程 ????????????????????????20

2、主体工程施工 ???????????????????????????21

3、土石方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23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5

5、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9

6、堤顶路面、防洪堤栏杆工程施工方案另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叙述 ?????29

7、脚手架的搭设与安全防护施工技术措施 ????????????????29

第六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31

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1

2、工期保证措施 ???????????????????????????31

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33

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3

2、质量管理制度 ???????????????????????????37

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8

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38

1、安全生产的原则、方针和目标 ????????????????????38

2、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 ????????????????????39

3、安全生产体系及组织机构 ??????????????????????40

4、安全生产责任制 ??????????????????????????40

5、安全管理措施 ???????????????????????????41

6、现场施工安全要求 ?????????????????????????42

7、安全技术措施 ???????????????????????????43

8、贯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43

9、安全保护和健康 ??????????????????????????44

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体系与措施?????????????????44

1、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44

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4

3、环境保护措施 ???????????????????????????45

第十章、成品保护及后期养护措施??????????????????????46

1、成品保护 ?????????????????????????????47 第十一章、主要附图表?????????????????????????47

1、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7

2、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47

3、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48

4、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48

5、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49

6、附表六:临时工程费 ????????????????????????49

7、附表七:项目部临建平面图 ?????????????????????50

泸定县新城建设、一期水利工程(防洪堤)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概述

1)、工程名称: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新城建设防洪堤工程

2)、建设地址:泸定县大渡河新城区建设区段右岸,上起康巴大桥,下至下田坝回水湾,主要是上田坝、杆坝、下田坝规划新城建设区域段。

2)、工程规模:拟建防洪堤总长3350m,堤防工程等级为4级,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堤型为C15埋石砼衡重式护堤。堤轴线段基础高程为1294.17~1274.32m ,堤顶面高程1305.27~1286.42m,相对高差11.10~12.10m。岸坡堤身坡度1:0.2。

4)、工程内容主要是护堤工程、疏浚、交通(路基)、防护(栏杆),静态总投资8865.62万元,工程建设控制工期8个月。

2、设计标准

1)、堤顶宽度: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长江流域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相关要求,结合工程管理、防汛抢险,并参照康巴大桥上游段堤防采用的堤顶宽度4.50m,确定新城区大渡河右岸堤防的堤顶宽度仍为4.50m,在具体实施时,堤顶宽度可结合城区道路、绿化带规划要求作适当调整。对堤顶道路,设计暂采用C25砼路面(厚0.20m,下铺0.20m厚级配碎石基层),道路路面形式可根据泸定县新城区总体规划及景观需要作调整。

2)、堤身结构:新城区防洪堤共分三段,第一段桩号0+0.00~l+281,长1281m,第二段桩号1+28l~2+053,长772m,第三段桩号2+053~3+350,长1297m,三段总长共计3350m。

①、防洪堤1:3坡度与河床面衔接,堤防基础采用绿格网箱(钢丝笼)装鹅卵石护脚:钢丝笼顶宽4.2m、宽4.04m,高0.8m,钢丝笼应相互连成整体,以增强防冲刷能力。

②、基础埋深为5.00~6.00m(设计河床线以下埋深),堤防总高度(从建基面起算)为11.10~12.10m。挡土墙采用衡重式C15埋石砼,迎水面边坡l:0.2,挡墙顶宽0.60m,底宽4.40~5.10m,平台宽2.25~2.45m,平台以上背坡为1:O.3,以下为反坡l:0.4,基础采用C15砼底板,底板厚1.00m,宽5.60~6.30m。

③、由于设计堤顶高程仅比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高0.40m,为满足安全超高1.00m要求,堤顶设0.60m高C20砼防浪墙、厚0.30m,防浪墙项部设0.40m高空心栏杆(按景观要求,现场确定型式),挡墙内设Φ50PVC排水管2排,排水管纵向间距2.00m,排水管背后铺设500×500mm土工布滤层。挡墙每15.00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20mm,缝内填泡沫板(表面采用沥

篇三:清水河流域西支防洪堤建设方案对比分析及施工中应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cn

清水河流域西支防洪堤建设方案对比分析及施工中应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毕开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

摘要:堤防建设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分析,提出防洪堤建设应注意的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P9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清水河流域基本状况

清水河流域防洪堤项目区位于和硕县境内,项目工程区距县城约500m,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6°51′~86°52′,北纬42°14′~42°17′之间。清水河流域内有塔哈其乡、苏哈特乡、新塔热乡、特吾里克镇,州直国营清水河农场。

2. 防堤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保证清水河西支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减轻人民群众防洪负担的要求。和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314线、地下光缆、高压输电线路、引水干渠、各工业厂等重要设施均在流域内。因河道上游缺乏控制性工程,防洪工程设施简陋,临时性工程多,标准低,常导致小水小灾,大水大灾,无水旱灾的局面。县城区距西支分洪口约500m,可是堤防主要由铅丝石笼及不连续的砂砾石土堤组成,防洪堤抗冲刷能力低,每次遇洪水,都有险情发生。每年汛期,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巡堤、修堤、堵口,抗洪、救灾中。所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也增加了县财政负担。

2.2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的需要。清水河汛期洪水量较大,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96年,最大洪峰流量达到346 m3/s。一方面,由于洪水对两岸的冲刷,洪水冲毁了两岸的耕地、防护林地。另一方面水土的不断流失,也造成对下游的环境破坏。

3.工程布置及工程总投资情况

西支防洪堤总长8.8km,清水河西支右岸防洪堤从西支和库高速公路起,由北向南布置,先后穿过西气东输管线、地下光缆、314国道、曲惠公路,苏哈特公路后,下段直至北干渠西支泄洪五号闸,总长6.1km。西支左岸防洪堤首端位于塔哈其公路桥上游600m处,由北向南穿过苏哈特公路后直至北干渠西支泄洪闸,总长2.7km。清水河防洪堤工程总投资1606.3万元,建筑工程为1251.6万元、临时工程费50.6万元、其它费用123.9万元、预备费142.6万元,水土保持费31.6万元,工程环境保护费6万元。

防洪堤实施方案

XX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基本情况 1.2自然条件 1.3工程地质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3设计依据及实施范围 10第三章 整治原则、目标和方案 113.1 整治原则 113.2 整治目标 113.3 整治方案 12第四章 工程设计 124.1 河堤设计 124.2 堤型选择 134.3 主要建筑物 134.4 设计标准 134.5 暴雨洪水特性 134.6 设计洪水流量计算 144.7 堤高设计 154.8 堤身稳定计算 154.9 主要工程量 16第五章 工程管理 175.1 工程建设管理 175.2 财务管理 185.3 项目“四制”管理 185.4 质量管理 195.5 档案资料管理 195.6 项目后期管理 20第六章 施工组织 206.1 施工条件 206.2 料场 216.3 主体工程施工 216.4 临时工程 23第七章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37.1 编制原则及依据 237.2 基础单价分析 237.4 独立费用 257.5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5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258.1 工程建设的主要有利影响分析 258.2 工程建设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268.3 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268.4 综合评价 268.5 结论 27第九章 279.1 附图 279.2 附表 XX县位于北纬 2623′13〃~2652′7〃东经 1086′42〃~10830′ 38〃,地处黔东南的中部,东南与剑河接壤;西与雷山、凯里为邻;北与黄 平、施秉隔江相望。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 48 公里,距省府贵阳市 218 里。全县辖8个乡镇,157 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108 平方公里,折合166.2 万亩。耕地面积148269 亩,其中田115709 亩,土32560 亩。县境内主要河 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03万千瓦,可开发量6.37 万千瓦。境内最高 海拔 1980 米,最低海拔455 平均海拔717.5 米,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 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 ,无霜期320 县境处于江南准地台与黔桂台向斜过度带上,出露地层自前震旦系板溪群至志留系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其中的板溪群变质岩系地层分布最广, 占全县总面积的81%,寒武系可溶性白云岩及砂页岩分布在台盘、革一一带, 占全县总面积的 13%以上,其余震旦系砂页岩、奥陶系灰岩、志留系页岩、 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均呈零星分布,境内主要构造方向呈北东向展布, 其褶皱由西至东主要有肖山向斜及三穗向斜、崇梭溪背斜。主要断裂由西向 东展布有:乱洞溪、施洞口、溶山、水井寨断裂,其中以施洞口断裂规模最 大,控制着区域构造。

县境属苗岭山脉白麓东侧,雷公山屏障于县境南部,根据地貌形态,又 分为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侵蚀类型,其中以侵蚀构造地貌类型最 普遍,次为侵蚀溶蚀地貌类型。

县内土壤以黄土壤为主,占土壤面积的92.2%,冷阴烂锈因占4.8%,土壤 肥力一般是偏酸富钾,缺磷氮一般。XX 县气候虽南北差异较为明显,总的来说仍然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大致在排羊、登较一线以南为湿和气候区、北部属温暖气候区。年平均温度 为15.1C,最低南刀为13C,最高五河为16.3C。无霜期平均为286 变幅在247~287天之间,有于南至北递增的趋势,年平均日照为1236.3 小时。

变幅一般在1027~1492 之间,10C 以上年平均积温为4789C,最高五岔为 5022.6C,最低南刀为3781.3C。风向除冬季的东北风外,其他各季都以 南东风为主,据台江气象站19(61~79)年资料得知78 月一次西南风最大风速为20 米/秒外,一般最大风速都在18 米/秒以下。

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特别是春夏季风,降水的形式有两种:大气由低 纬区向高纬区流动,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气,受展水坪至唐高一线山脉阻挡抬 升而降水,二是高纬区较干燥岭气团南下与湿润的水气相遇而降水,南部地 区以前者为主,北部地区以后者出现的机会为多。从我县四个雨量站的资料 来看,南部交密站14 年平均降水量为1388.5 毫米,南刀13 年为1255.5 米,北部台江21年为1105.8 毫米,施洞站21 年为1050 毫米,南北差异大, 全县年均降水量为 1174 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为 830 毫米,以南部东老一带 1000毫米最大,北部施洞口一带490毫米为最小。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24~0.3 之间,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小为800 毫米,最大为890 毫米,有由东向西逐渐 加大的趋势,年均水面蒸发量为840 毫米,干旱指数平均为0.47 毫米,最低 东老为0.34 毫米,最高旧司为0.55。

据80 年统计资料,XX 羊六个乡镇,156个村,一个农场,总人口14.66 万人。总面积1108 平方公 里,人口密度103人/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326.3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27%,有草山草坡宜牧地100 平方公里占8.3%,宜林地409 平方公里占33.8%, 山地中宜农地未进行祥查,估计约占0.5%,现有耕地13.28 万亩,其中田为 10.42 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7 亩,粮食产量6010 万斤,人均占有粮食484 斤。农业产值 712 万元,每个农业人口 61 元。工业十分落后,年产值 337 万元,人均总产值为152 元,农业的主要经济资源是粮食生产,而粮食生产 又以水稻为主,产量占 90%以上,而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灾害又有以旱灾影 响最大,而旱灾又以伏旱出现的机会为多。据查30 年来的旱灾,受灾的2000 亩以上的,夏旱就发生过十九次,因受旱而减产的产量很大,如相当于 20 78年一年的灾旱,减产就达 1364 万斤,占总产的 25%以上,其次 洪灾三十年来发生过六次之多,虽粮食减产不大,但其破坏性比灾旱更强烈, 如70 年百年一遇的洪水,受灾面积21452 亩,水稻减产195 万斤,使我县平 兆村寨为洪水所毁,死人达74 人之多。老屯寨被洪水包围,施洞、五河也损 失严重,台江河堤被冲毁,致使台江酒厂、食品厂、猪场一片汪洋,公路、 桥涵、通讯、水利设施、田园都遭受严重破坏,冲走、冲毁的物材折款达290 万元之多。

XX 镇、156个村、809 个村民小组、3 个社区、358 个自然寨。

2005 年止,全县总人口 14.6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28900 人,非农业人口 17700 人,居住有苗、侗、汉、瑶、水、布依、土家、圪佬等民族,其中苗 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8%,其他民族占2%,是世界上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 史称“苗疆复地”,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产量 一般占粮食总产量 90%左右,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树种资源有 59 203种,其中珍稀重点保护的有银杏、秃杉、翠柏等 用材林外,油茶、油桐、板栗、茶、杜仲、山苍子、五倍子等经济林也有广泛的分布和种植。有中药材资源421 种,属重要中药材有182 种,属珍稀名贵的 有麝香、天麻等8 种。野生保护动物主要有獐、熊、穿山甲、蕲蛇、金环蛇、 银环蛇、锦鸡、猫头鹰、大鲵等。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矿藏主要有铅锌矿23 万吨,还有大理石、石灰石、陶瓷粘土等。

全县生产总值为42605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17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62 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5 公斤,属国家级贫困县。

XX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国土面积 (km 乡村人口 110814.66 12.89 156385 42605 17622 23213 2172 15399 59373 405 1662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基本情况 XX 乡位于XX 县南部,巫迷河支流交宫河下游,居住地势狭长,是我县最 边远、落后的乡镇。乡政府驻地防洪堤工程位于XX 乡中部,距县城54 公里, 2006 年末全乡人口 1.5716 万人,乡驻地有 0.26 万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 16.54%。随着扶贫移民工作的开展,至2010 年,乡驻地居住人口将不断增加。

XX 河全长8.2 公里,集水面积21km ,多年平均流量0.49立方米。XX 政府驻地位于巫迷河支流交宫河下游,河两岸主要有良田、民房、中学、小学、政府办工楼、宿舍楼、水利站等等。多年来未进行河道清淤,沿河两岸 一直以来采取的防洪措施都是简易防洪建筑物,未达到防洪标准,使XX 府驻多次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本次计划修建堤防一段:XX大桥至水利站 防洪堤长200m,高4.0m(含基础1 米)。概算投资100.00 万元。本次修建工 程由XX 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实施,由县防汛办、县财政局负责监督,建成后由 XX 乡政府负责管理。

XX 乡位于XX 县南部,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8 23′,北纬 2631′,东南部与剑河县太拥乡相连,西与排羊乡雷山县方祥 24个村(居)委会,108 村民小组,58个自然寨,总户数 3550 户,人口 1571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5093 万人,占总人口的96%。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农业乡, 粮食总产量 6498 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5kg。国土总面积273km ,其中耕地面积933 公顷(田727 公顷,土206 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93 XX防洪堤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承担XX 乡政府住地小学、政府办公楼、政府 住宿楼、水利站等办公及居民区的防洪和学生的安全,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政府住地生命、财产安全及美化环境,为XX 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

XX 乡政府、小学及当地居民多次向 XX 县人民政府反映,XX 县县委、县 人民政府对修建XX 防洪堤十分重视,责成我勘察设计队到实地勘测后,编写 了《贵州省XX 县XX 乡防洪堤工程实施方案》。

1.2 自然条件 1.2.1 流域概况 XX 乡位于 XX 县南部,巫迷河支流交宫河下游,XX 河全长 8.2 公里,集 水面积21km ,多年平均流量0.49立方米。

流域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南面有雷公山脉南刀坡与巫密河分水, 西北面有雷公山脉乌香坡、农忙山与巴拉河干流分水。XX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斜坡上,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梯级向东部平原第一梯级过渡地带。境内群山起 伏,层峦叠嶂。

1.2.2 气象 XX 河流域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根据台江气象站 1952 48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 15.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mm。

1.2.3 洪水 XX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在15.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mm; 交宫河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主要是靠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没有地下 径流补给;河床天然岩层比较完整,河水下渗不大。交宫河洪水主要由雷公 山暴雨中心降水汇流而产生,境内南部地区,以东南季风由低纬度区向高纬度区流动带来的大量暖湿水蒸气,受展水坪高山阻挡,抬升而形成降水。其 特点是洪水历时短、强度大、汇流快、面积广。属典型的山区洪水,涨洪时 间短,来水凶猛,涨洪历时一般3—5 小时即可达到洪峰,退水历时1—2 据统计平均各月发生洪水的频率如下表月份 频率(%)5.4 27.0 35.1 18.9 10.8 2.7 XX 河不同洪水频率洪量推求如下表 频率(%) 1020 重现期 100 50 20 10 605498 365 263 171 1.3 工程地质 1.3.1 区域地质 XX 乡政府及XX 村座落在XX 河一级阶地及谷坡上,主要为剥蚀性中低山 地貌,海拔高程662—1222m 之间,出露岩层主要是板岩、变质页岩等,广布 于河道及谷坡的是山洪冲积物和残坡积物。

1.3.2 堤防和河道治理工程地质条件 本实施方案修建堤防一段:XX 桥至XX 水利站防洪堤长200m,高4.0m(含 基础深1 米)。河床基本上被冲积物覆盖,偶有小段基岩出露,砂砾层分布谷 底及谷坡阶地,河床处厚0.5—1.5m,下伏基岩为炭质页岩,本次修复防洪堤 开挖大概在1.5m 左右就到基岩,对基础进一步处理,可满足基础稳定要求。

1.3.3 天然建筑材料 材料选用河沙及块石,到河边选用,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要求。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 工程现状和防洪要求 XX 乡政府住地河段比较缓,集雨面积21km ,河道淤积严重,枯水期河床主槽呈蛇形弯曲,河道纵横断面很不规则,原有堤防水毁严重。本实施方案 修建堤防一段:XX 桥至XX 水利站防洪堤长200m,高4.0m。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乡(镇)体系规划的确定,XX 县将项目区作为地区性经济协作发 展集合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不 完善,尚未建设排水系统,生态和生活环境较差。特别是项目区河道两岸, 河道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河床不断拓宽下切,河道两岸塌坡严重,致使 河岸田土建筑物遭受洪水的危害,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为改变项目区的面貌和形象,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乡建设的有 利机遇,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本 地资源为支撑,培植特色产业,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 民富裕、环境优雅、气候湿润的农工贸型中心乡。以实现当地群众收入稳步 增长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加强该项目区 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当地生态和生活环境,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亟待对项目区河段进行河道整治。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河道整治是保护两岸公共设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近年来,山洪爆发频繁,致使项目区沿河两岸河岸坍塌、大片农田被毁, 10 经济损失逐年增大,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产。当地政府和两岸群众要 求治理河段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XX 河等两岸 受灾较为严重。所以对其进行整治已迫在眉睫。

(2)加快小城镇建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XX 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对项目区河段整治工程非常重视, 先后做了大量工作。为保护和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营造绿水相连的优 美景观,在《XX 县城乡(镇)总体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对项目区进行整治 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 洪灾损失,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的实现,特别是自治区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对项区河段进行河 道整治已势在必行。

(3)工程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项目所在地为苗族聚居区。由于主流偏移变迁使项目区河岸边界随着变 化,当地群众为保护各自利益常常引起纠纷,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项目取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将大大化解矛盾,促进两岸群众团结和社会稳定, 也更加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设计依据及实施范围 2.3.1 设计依据 本期实施方案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的通知》国发[2002]19 112.3.2 实施范围 本次在 XX 乡政府驻地修建防洪堤 0.2km长,保护灌溉面积 800 农舍160户,公共用房9 2.3.3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河道整治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以规划的治导线及整治河宽为依据,进行河 道裁湾取顺以及锁坝工程的布置,控制河势,防止塌岸,确保当地人民群众 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项目区防洪工程主要建筑物:防洪堤、排水口和河滨便道。

第三章 整治原则、目标和方案 3.1 整治原则 考虑各项目区发展需求,对治理河段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兼顾左右岸、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 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3.2 整治目标 目前,项目区基本处于自然摆动状态,因河床抗冲能力较强,河道变形 以横向展宽为主,造成河道弯曲加剧,形成较多典型的蜿蜒型河段,弯距较 小,摆幅较大。由于目前河道整治工程较少,洪、枯水流路变化较大,主流 顶冲点交替变化,造成沿河两岸毁田、塌园、毁地、塌房现象时有发生,给 沿河两岸村庄公路带来很大的危害。结合本河道的实际情况,从河道防洪、 沿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对河道治理的要求考虑,河道整治应达到的目标为: (1)逐步强化河湾边界,规顺洪水河槽,使其逐步稳定,有利于洪水的 12 通畅渲泄,防御洪水泛滥,减少主流摆动范围,改善现有不利的河势,以达 到有利于防洪保安之目的。

(2)通过河道整治,逐步稳定洪水流路,控制河势,稳定岸线,在水流 顶冲下,避免及减轻河岸崩塌,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及公路免遭大水淘冲之目 3.3整治方案 河道整治方案是随着人们对河道演变的认识和工程实践而不断在深化, 由于清水河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整治,现有治河工程亦少,在确保整治方 案时,根据河道演变特点并结合宁夏及国内其他类似河道整治情况,采用微 弯整治方案。

微弯整治方案就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选择一条与洪枯水流路相近的, 能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对防洪、排水、护滩综合效果较优的流路作为整治流 路。采用一岸控制,仅在凹岸弯道修建工程,河道依势取弯,以护岸制弯, 以弯导流,以流定槽,以槽固滩,弯弯相扣,强化河湾边界条件,控导主流, 归顺流路,改善河势,使主流一直处于工程控制之下,河势处于一个相对稳 定的状态。

项目区堤防横断面根据地基地质情况及条件而定,一般型式为浆砌石重 力式,背水面边坡为1:0.32 第四章 工程设计 4.1 河堤设计 河堤沿河左岸布置,修建堤防共 200m。

采用 M10 浆砌石河堤,高度为 13 4.0 米(含基础1 米),底宽为1.6 米,堤顶宽为0.6m,堤面M10 沙浆勾缝, 其它祥见附图。

巫密河段属浅式河槽,河床宽度在 8-15m 左右,变化幅度不大。针对现 状,堤线布置原则为:堤防工程顺河势而建,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 行。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避免折线或急弯。尽可能利用现 有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质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留有适当宽度的滩地。

堤线布置应有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4.2 堤型选择 堤防横断面根据地基地质情况及条件,型式为浆砌石重力式,背水面边 坡为1:0.32。

4.3 主要建筑物 工程主要建筑物:防洪堤、排水口和河滨便道。

4.4 设计标准 本项目工程保护现有农舍160 户,公共用房9 幢,人口2600 多人。根据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XX 乡政府驻地 防洪堤工程属等工程,防洪堤为 级建筑物,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相应的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的洪水。

4.5 暴雨洪水特性 项目区地处黔东南多暴雨区,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冷锋低槽及两 高切变线。流域暴雨一般出现在 月为甚。雷山气象站年最大一日暴雨均值为101.0mm。

本流域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6—7 月,南花站实测最大洪 14 峰流量为2240m 月12日),本流域山高坡陡,洪水汇流速度快, 洪水过程暴涨暴落,洪水历时南花站一般1—3 天,洪水过程线以单峰为主。

4.6 设计洪水流量计算 南花站设计洪峰计算 根据南花站1959—2001 年实测洪峰系列,将1970 年和1962 年洪水作特大值处理。1970 年洪水重现期为70 年。经统计分析, 采用P—型曲线适线法,其统计参数为 洪峰流量均值 Qm=448m3/s Cv=0.94 Cs/Cv=4 南花站相应频率设计洪峰流量见下表: 南花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项目 Qp 0.1% 0.2% 0.3 3% 0.5% 1% 2% 3.3% 5% 20% 洪峰流量 3812 3342 299 27192258 1819 1505 1268 562 项目区防洪堤工程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根据南花站洪峰流量计算成果, 采用水文比拟法,按公式 求得防洪堤工程场址处的洪峰流量,面积指数n=0.7,计算成果见下表:项目区防洪堤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项目 Qp 0.1% 0.2% 0.33 0.5%1% 2% 3.3% 5% 20% 洪峰流 6549 5742 5142 4671 3879 3125 2586 2178 966 15 设计洪水过程线根据对南花水文站洪水过程分析,选取1970 月11日—13 日单峰洪水过程为典型,采用洪峰流量同倍比法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见附表 水位—流量关系 项目区防洪堤工程场址采用水力学公式推求水位—流 量关系 1/2糙率按《洪水调查》中天然河道糙率参考选用,其他有关参数在实测地 形图上量算。

4.7 堤高设计 根据水文推算的设计河道水面线和波浪爬高及安全超高,可确定堤顶高 程,其计算公式为: Z=Zp —堤顶高程Zp —设计洪水位 Hc —波浪爬高 H—安全超高 经计算,防洪堤高为4m(含基础1m)。

4.8 堤身稳定计算 基本荷载组合:墙前水深+墙后水深+墙背填土压力+扬压力+自重+人行荷 载(3KN/m)。

特殊荷载组合:墙前水深+墙后水深+墙背填土压力+扬压力+自重+人行荷 载(3KN/m)。

16 堤背填土设计参数: 土湿容重: 16 KN/m 土饱和容重:19KN/m 土力学参数:φ=20 堤基设计参数: [R]=1000Kpa =120Kpa计算公式: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s= minmax 经计算,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4.9 主要工程量 XX 防洪堤工程量表 17 项目名称 950砂砾石开挖 1356石方开挖 98土石方回填 1840C15 埋石混凝土 350M10 750C15 混凝土压顶 31河道清淤 2210混凝土拆除 362栏杆 230M10 砂浆沟缝 600第五章 工程管理 5.1 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由XX 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实施,县防汛办、县财政局负责监督,建成 后交由XX 乡政府负责管理。

该项目由XX 县水利局统一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项目管理 细则,确定项目目标和责任,检查督促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18 5.2 财务管理 项目管理费提取严格按《办法》之规定执行,实行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 款,使用上严格按照财务年度实际计划执行,由 XX 县水利局、财政局根据工 程施工进度和财务报表进行支付、监督。

工程所需材料物资由县采购办统一采购,工程建设所需占地由相关受益村 村委会调整解决。

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支付。项目资金的使 用情况接受所有项目村群众监督,接受审计部门专项审计。

每项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理和财务决算,经项 目实施单位审验后报送县审计局审定。

5.3 项目“四制”管理 为了按质按量完成此次堤防工程建设任务,要对项目工程建设与质量实行 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5.3.1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项目实施将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乡、村人员的组织和配合 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 XX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上级主管部门 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运作项目。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 负责;XX 县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参与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参与最终验收。做 到四包,即:“包工程进度,包工程质量,包经费不突破,包工程使用效益。

5.3.2 项目工程招标制 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及其它相关规程、规章的规定,该项目进行公开招 投标工作,直接由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施工队伍资格审查,资格要求具有三级以 19 上(含三级)水利施工企业,并确定施工队伍,然后报县项目办公室备案,整 个招投标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5.3.3 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依法制定相关工作组织,XX 县水利局作为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 同由专人管理,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 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

5.3.4 项目公示 该项目工程要实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 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和期限、资金 规模和来源、工程标准和效益、农民参加施工和劳务报酬发放情况等。

5.4 质量管理 建立领导小组,同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施工小组、监督小组, 其任务是负责工程施工、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

实行业主负责制与政府督查制相结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成立工程项目施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施工 质量标准。全过程、全方位的搞好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指导、组织协调、工程 管理、建设进度、物资供应、服务监督等项工作,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 按时完成。

5.5 档案资料管理 项目工程要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项目工程竣工报告、 工程招标合同、设计文件、图表、验收文件、工程决算、财产清单等文件; 20 堤防工程运行中的各种记录资料、运行管理情况报告等,资料应真实完整, 并有专人管理。

5.6 项目后期管理 本工程以防洪为主,主要采用防洪堤防洪,按《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96)规定。工程管理任务是防洪调度和防洪监测;防洪堤的安全检 查、巡视、维修和检修。工程管理范围主要是防洪堤,保护范围是建筑物附 近一定范围内,保护对象为项目区两岸农田及旱地。

本工程属五等工程项目且不复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由县人民政府 防汛抗旱办公室监管即可。

第六章 施工组织 6.1 施工条件 6.1.1 水文、气象条件 本流域径流由降水形成,径流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基本相应。根据南花水 文站1959—2001 年(水文年)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流量11.35m /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566 ,多年平均径流深770mm。年内分配不均,5—10 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5—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2.8%。最小流量一 般发生在当年 12 月至次年 月。因此工程最佳施工期安排在2009 月,总工期为6个月。

6.1.2 交通条件 各个项目点交通十分便利。只是在疏通河道和堤基开挖工程,需建临时 施工道路与对外交通道路连通。

21 6.1.3 供电、供水条件 工程用电可就近从村、乡等供电线路接用。

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 XX 河水,砼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就近在村乡水 源地拉用。

6.2 料场 (1)块石料:从XX 电站上游拉运,储量可观,量大质好 (2)粗骨料:从XX 电站上游拉运,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 意筛洗。

XX电站上游拉运,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 筛洗。

(4)土方:可就近取运削坡、裁弯取顺及河道内的土料,土质为壤土及 砂壤土。

砂石料储量大,满足施工要求,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水泥从台江水泥厂拉运 ,汽油、柴油从台江拉运。

6.3 主体工程施工 结合整治河道的实际情况,从河道防洪、沿河两岸农业发展及生态发展 的需要,清理河道按实际情况进行开挖。保证河道主流按河道规划治导线顺 6.3.1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土方填筑采用装载机载运,3.5t 自卸汽车和农用车运输,碾 压机具应使用12t~15t 平碾碾压。土方开挖以挖掘机为主,人工为辅。砂石 料采用3.5t 自卸汽车和农用车拉运,砌筑工程均采用人工砌筑。

22 6.3.2 主体工程施工 (1)浆砌石施工 石料要求石质均匀,质地坚硬、不宜风化、无裂纹、无尖角薄边、黄 砌筑材料:砌筑采用M10 砂浆砌石,要求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 配制,所用水泥、砂、水材料质量标准应符合工程相应材料质量标准,砂子 为中细砂,最大料径不大于 5mm,砂浆全部采用机械拌和,时间为 3-5min, 随拌随用,一般应在2 小时内用完。

1)砌体应为分层砌筑,砌筑砂浆饱满、密实,各砌层安放稳固。2)砌筑应注意错缝,不允许出现垂直通缝。

3)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对下层砌体产生较大振动,如砌筑中断后恢 复时,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4)砌体封顶时,应选用质地优良、块体较大的石料,作到封顶平整,坚固美 勾缝及养护1)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表面勾缝为平缝,勾缝前将灰缝剔深2cm 右,清扫冲洗,自上而下进行勾缝。2)浆砌体在砌筑12-18 小时后及时体水养护或覆盖,保持外露灰缝湿润。

(2)堤基施工,先在坝基根部滩地上按设计要求挖坑槽,将水排干后进 行C150 混凝土施工。

(3)裁弯工程施工,必须在汛前完成引河开挖(河湾处河道整治工程同 23 时施工),引河开挖后,利用护岸、坝垛封堵老河道,待汛期洪水冲开河槽, 引河冲开后,应密切注意河势,如河势变化过剧,应利用护岸、坝垛及时加 以控制。

6.4 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包括施工道路、供水、供电和建设单位用房等。工程用电可就 近从村、乡等供电线路接用。

第七章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7.1 编制原则及依据 (1)编制原则 本估算编制执行贵州省水利厅、省计委黔水建〔1999〕 110 号文《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贵州省水 利厅黔水建〔2000〕32 号文《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

(2)编制依据 建设工程执行水电部颁发的(8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 算定额》、贵州省水电厅颁发的(90)《贵州省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施工 机械台班费执行水利部、能源部水规(1991)1272 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7.2 基础单价分析 (1)人工预算单价 执行贵州省水利厅、省计委黔水建[1999]110 号文的有关规定计算,人工 预算单价:砼、施工机械台班取22.81 元/工日; (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按贵州省水利厅、省计委黔水建[1999]110 号文的有关 规定作计算基础,即:水泥 250.00 2500元/t。按现市场加运杂费(含二次搬运费)、包装费、保管费、运输保险费之 24 和进行补差。材料供给由县城供应,价格为:水泥460.00 ,铁件6500元/t。板枋材可用工地预算价直接进入工程单价。

(3)施工用风、水、电预算单价:施工用电按自备电源组合供电,综 合计算单价为0.5 元/kwh;施工用水按自备水源,综合计算单价为1 (4)砂石料预算单价根据工程点多、分散,砂石料采用开采当地原料加工,砂石料单价为: 砂:25 ,直接进入工程单价。(5)建筑工程执行水利部(8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 能源部(9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补充预算定额》、贵州省(90)《贵州省水利 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执行水利部、能源部、能源水规

防洪堤实施方案

防洪堤实施方案 前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XX 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1 基本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2 自然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 3 工程地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1 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3 设计依据及实施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第三章 整治原则、 目标和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3. 1 整治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3. 2 整治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3. 3 整治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第四章 工程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 1 河堤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 2 堤型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4. 3 主要建筑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4. 4 设计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 5 暴雨洪水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4. 6 设计洪水流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4. 7 堤高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4. 8 堤身稳定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4. 9 主要工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第五章 工程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5. 1 工程建设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5. 2 财务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 3 项目 四制 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 4 质量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5. 5 档案资料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5. 6 项目后期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第六章 施工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6. 1 施工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6. 2 料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6. 3 主体工程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6. 4 临时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七章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7. 1 编制原则及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7. 2 基础单价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7. 4 独立费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7. 5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8. 1 工程建设的主要有利影响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8. 2 工程建设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8. 3 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8. 4 综合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8. 5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九章 附 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9. 1 附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9. 2 附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前 言 XX 县位于北纬 26 23 13 ~26 52 7 东经 108 6 42 ~108 30 38 , 地处黔东南的中部, 东南与剑河接壤; 西与雷山、 凯里为邻; 北与黄平、 施秉隔江相望。

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 48 公里, 距省府贵阳市 218 公里。

全县辖 8 个乡镇, 157 个行政村, 总面积为 1108 平方公里, 折合 166. 2 万亩。

耕地面积 148269 亩, 其中田 115709 亩, 土32560 亩。

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水江、 巴拉河、 翁你河和巫迷河 4 条, 水量充沛, 年径流总量 7. 5 亿立方米, 水能理论蕴藏量为 8. 03 万千瓦, 可开发量 6. 37 万千瓦。

境内最高海拔 1980 米, 最低海拔 455 米, 平均海拔 717. 5 米, 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6. 5 ℃, 无霜期 320 天。

县境处于江南准地台与黔桂台向斜过度带上, 出露地层自前震旦系板溪群至志留系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其中的板溪群变质岩系地层分布最广, 占全县总面积的 81%, 寒武系可溶性白云岩及砂页岩分布在台盘、 革一一带, 占全县总面积的 13%以上, 其余震旦系砂页岩、 奥陶系灰岩、 志留系页岩、 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均呈零星分布, 境内主要构造方向呈北东向展布, 其褶皱由西至东主要有肖山向斜及三穗向斜、 崇梭溪背斜。

主要断裂由西向东展布有: 乱洞溪、 施洞口、 溶山、 水井寨断裂, 其中以施洞口断裂规模最大, 控制着区域构造。

县境属苗岭山脉白麓东侧, 雷公山屏障于县境南部, 根据地貌形态, 又分为侵蚀构造类型、 侵蚀堆积类型、 侵蚀类型, 其中以侵蚀构造地貌类型最普遍, 次为侵蚀溶蚀地貌类型。

县内土壤以黄土壤为主, 占土壤面积的 92. 2%, 冷阴烂锈因占 4. 8%, 土壤 1 肥力一般是偏酸富钾, 缺磷氮一般。

XX 县气候虽南北差异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仍然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大致在排羊、 登较一线以南为湿和气候区、 北部属温暖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为 15. 1 C, 最低南刀为13 C, 最高五河为 16. 3 C。

无霜期平均为 286 天, 变幅在 247~287 天之间, 有于南至北递增的趋势, 年平均日照为 1236. 3 小时。

变幅一般在 1027~1492 之间, 10 C 以上年平均积温为 4789 C, 最高五岔为 5022. 6 C, 最低南刀为 3781. 3 C。

风向除冬季的东北风外, 其他各季都以南东风为主, 据台江气象站 19(61~79) 年资料得知 78 年 3 月一次西南风最大风速为 20 米/秒外, 一般最大风速都在 18 米/秒以下。

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 特别是春夏季风, 降水的形式有两种: 大气由低纬区向高纬区流动, 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气, 受展水坪至唐高一线山脉阻挡抬升而降水, 二是高纬区较干燥岭气团南下与湿润的水气相遇而降水, 南部地区以前者为主, 北部地区以后者出现的机会为多。

从我县四个雨量站的资料来看, 南部交密站 14 年平均降水量为 1388. 5 毫米, 南刀13 年为 1255. 5 毫米, 北部台江 21 年为 1105. 8 毫米, 施洞站 21 年为 1050 毫米, 南北差异大, 全县年均降水量为 1174 毫米, 年平均径流深为 830 毫米, 以南部东老一带 1000 毫米最大, 北部施洞口一带 490 毫米为最小。

年径流变差系数在 0. 24~0. 3 之间, 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小为 800 毫米, 最大为 890 毫米, 有由东向西逐渐加大的趋势, 年均水面蒸发量为 840 毫米, 干旱指数平均为 0. 47 毫米, 最低东老为 0. 34 毫米, 最高旧司为 0. 55。

据 80 年统计资料, XX 县辖台拱镇、 施洞、 XX、 番召、 革一、 台盘、 排羊六个乡 镇, 156个村, 一个农场, 总人口 14. 66 万人。

总面积 1108 平方公 2 里, 人口密度 103 人/平方公里, 有森林面积 326. 3 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为 27%, 有草山草坡宜牧地 100 平方公里占8. 3%, 宜林地 409 平方公里占 33. 8%, 山地中宜农地未进行祥查, 估计约占 0. 5%, 现有耕地 13. 28 万亩, 其中田为 10. 42 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 1. 07 亩, 粮食产量 6010 万斤, 人均占有粮食 484 斤。

农业产值 712 万元, 每个农业人口 61 元。

工业十分落后, 年产值 337万元, 人均总产值为 152 元, 农业的主要经济资源是粮食生产, 而粮食生产又以水稻为主, 产量占 90%以上, 而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灾害又有以旱灾影响最大, 而旱灾又以伏旱出现的机会为多。

据查 30 年来的旱灾, 受灾的 2000 亩以上的, 夏旱就发生过十九次, 因受旱而减产的产量很大, 如相当于 20 年一遇的 78 年一年的灾旱, 减产就达 1364 万斤,占总产的 25%以上, 其次洪灾三十年来发生过六次之多, 虽粮食减产不大, 但其破坏性比灾旱更强烈, 如 70 年百年一遇的洪水, 受灾面积 21452 亩, 水稻减产 195 万斤, 使我县平兆村寨为洪水所毁, 死人达 74 人之多。

老屯寨被洪水包围, 施洞、 五河也损失严重,台江河堤被冲毁, 致使台江酒厂、 食品厂、 猪场一片汪洋, 公路、 桥涵、 通讯、 水利设施、 田园都遭受严重破坏, 冲走、 冲毁的物材折款达 290 万元之多。

XX 县辖 6 乡 2 镇、 156 个村、 809 个村民小组、 3 个社区、 358 个自然寨。

2005 年止,全县总人口 14. 66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128900 人, 非农业人口 17700 人, 居住有苗、侗、 汉、 瑶、 水、 布依、 土家、 圪佬等民族, 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 98%, 其他民族占2%, 是世界上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 史称 苗疆复地 , 堪称 天下苗族第一县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水稻产量一般占粮食总产量 90%左右, 经济作物以油菜、 花生为主。树种资源有 59 科 3117 属 203 种, 其中珍稀重点保护的有银杏、 秃杉、 翠柏等 6 种, 除杉、松等用材林外, 油茶、 油桐、 板栗、 茶、 杜仲、 山苍子、 五倍子等经济林也有广泛的分布和种植。

有中药材资源 421 种, 属重要中药材有 182 种, 属珍稀名贵的有麝香、 天麻等 8种。

野生保护动物主要有獐、 熊、 穿山甲、 蕲蛇、 金环蛇、 银环蛇、 锦鸡、 猫头鹰、 大鲵等。

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矿藏主要有铅锌矿 23 万吨, 还有大理石、 石灰石、 陶瓷粘土等。

全县生产总值为 42605 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 2172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662 元,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 405 公斤, 属国家级贫困县。

4 XX 县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 基本情况 XX 乡 位于 XX 县南部, 巫迷河支流交宫河下游, 居住地势狭长, 是我县最边远、 落后的乡 镇。

乡政府驻地防洪堤工程位于 XX 乡 中部, 距县城 54 公里, 2006 年末全乡 人口1. 5716 万人, 乡驻地有 0. 26 万人, 占全乡 人口总数的 16. 54%。

随着扶贫移民工作的开展, 至 2010 年, 乡 驻地居住人口将不断增加。

XX 河全长 8. 2 公里, 集水面积 21km2, 多年平均流量 0. 49 立方米。

XX 乡 政府驻地位于巫迷河支流交宫河下游, 河两岸主要有良田、 民房、 中学、 小学、 政府办工楼、 宿舍楼、水利站等等。

多年来未进行河道清淤, 沿河两岸一直以来采取的防洪措施都是简易防洪建筑物, 未达到防洪标准, 使 XX 乡 政府驻多次受到洪水的威胁。

因此, 本次计划修建堤防一段: XX 大桥至水利站防洪堤长 200m, 高 4. 0m(含基础 1 米) 。

概算投资 100. 00 万元。本次修建工程由 XX 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实施, 由县防汛办、 县财政局负责监督, 建成后由XX 乡 政府负责管理。

XX 乡 位于 XX 县南部, 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中部, 地理位置为东经 108 23 , 北纬26 31 , 东南部与剑河县太拥乡相连, 西与排羊乡 雷山县方祥乡接壤, 北与台拱镇登交、 红阳等村相邻。

全乡有 24 个村(居) 委会, 108 个村民小组, 58 个自然寨, 总户数3550 户, 人口 15716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1. 5093 万人, 占总人口的 96%。

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农业乡 , 粮食总产量 6498 吨,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 405kg。

国土总面积 273km2, 其中耕地面积 933 公顷(田727 公顷, 土 206 公顷) ,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0. 93 亩。

XX 防洪堤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承担 XX 乡政府住地小学、 政府办公楼、 政府 6 住宿楼、 水利站等办公及居民区的防洪和学生的安全, 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保障政府住地生命、 财产安全及美化环境, 为 XX 乡的经济、 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XX 乡 政府、 小学及当地居民多次向 XX 县人民政府反映, XX 县县委、 县人民政府对修建XX 防洪堤十分重视, 责成我勘察设计队到实地勘测后, 编写了《贵州省 XX 县 XX 乡防洪堤工程实施方案》 。

1. 2 自然条件 1. 2. 1 流域概况 XX 乡 位于 XX 县南部, 巫迷河支流交宫河下游, XX 河全长 8. 2 公里, 集水面积 21km2,多年平均流量 0. 49 立方米。

流域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西南面有雷公山脉南刀坡与巫密河分水, 西北面有雷公山脉乌香坡、 农忙山与巴拉河干流分水。

XX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上, 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梯级向东部平原第一梯级过渡地带。

境内群山起伏, 层峦叠嶂。

1. 2. 2 气象 XX 河流域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根据台江气象站 1952 年至 1999 年共 48 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 年平均气温 15. 7℃,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mm。

1. 2. 3 洪水 XX 乡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平均气温在 15. 7℃,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40mm; 交宫河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河流, 主要是靠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补给, 没有地下径流补给; 河床天然岩层比较完整, 河水下渗不大。

交宫河洪水主要由雷公 7 山暴雨中心降水汇流而产生, 境内南部地区, 以东南季风由低纬度区向高纬度区流动带来的大量暖湿水蒸气, 受展水坪高山阻挡, 抬升而形成降水。

其特点是洪水历时短、 强度大、 汇流快、 面积广。

属典型的山区洪水, 涨洪时间短, 来水凶猛, 涨洪历时一般 3 5 小时即可达到洪峰, 退水历时 1 2天, 据统计平均各月发生洪水的频率如下表 XX 河不同洪水频率洪量推求如下表 1. 3 工程地质 1. 3. 1 区域地质 XX 乡 政府及 XX 村座落在 XX 河一级阶地及谷坡上, 主要为剥蚀性中低山地貌, 海拔高程662 1222m 之间, 出露岩层主要是板岩、 变质页岩等, 广布于河道及谷坡的是山洪冲积物和残坡积物。

1. 3. 2 堤防和河道治理工程地质条件 本实施方案修建堤防一段: XX 桥至 XX 水利站防洪堤长 200m, 高 4. 0m(含基础深 1米) 。

河床基本上被冲积物覆盖, 偶有小段基岩出露, 砂砾层分布谷底及谷坡阶地, 河床 处厚 0. 5 1. 5m, 下伏基岩为炭质页岩, 本次修复防洪堤开挖大概在 1. 5m 左右就到基岩,对基础进一步处理, 可满足基础稳定要求。

1. 3. 3 天然建筑材料 材料选用河沙及块石, 到河边选用, 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要求。

8 1.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 4. 1 工程现状和防洪要求 XX 乡 政府住地河段比较缓, 集雨面积 21km2, 河道淤积严重, 枯水期河床主槽呈蛇形弯曲, 河道纵横断面很不规则, 原有堤防水毁严重。

本实施方案修建堤防一段: XX 桥至 XX水利站防洪堤长 200m, 高 4. 0m。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 1 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乡 (镇) 体系规划的确定, XX 县将项目区作为地区性经济协作发展集合区, 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不完善, 尚未建设排水系统, 生态和生活环境较差。

特别是项目区河道两岸, 河道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河床不断拓宽下切, 河道两岸塌坡严重, 致使河岸田土建筑物遭受洪水的危害, 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改变项目区的面貌和形象, 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乡建设的有利机遇,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本地资源为支撑, 培植特色产业, 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 社会文明、 人民富裕、 环境优雅、 气候湿润的农工贸型中心乡。

以实现当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加强该项目区园林绿化建设, 改善当地生态和生活环境, 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亟待对项目区河段进行河道整治。

2.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 河道整治是保护两岸公共设施、 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近年来, 山洪爆发频繁, 致使项目区沿河两岸河岸坍塌、 大片农田被毁, 9 经济损失逐年增大, 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产。

当地政府和两岸群众要求治理河段的呼声越来越高, 特别是清水江、 巴拉河、 翁你河、 XX 河等两岸受灾较为严重。

所以对其进行整治已迫在眉睫。

(2)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XX 县委、 县人民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对项目区河段整治工程非常重视, 先后做了大量工作。

为保护和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营造绿水相连的优美景观, 在《XX 县城乡(镇) 总体规划》 中也明确提出了对项目区进行整治的要求。

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减少洪灾损失, 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特别是自治区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对项区河段进行河道整治已势在必行。

(3) 工程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项目所在地为苗族聚居区。

由于主流偏移变迁使项目区河岸边界随着变化, 当地群众为保护各自利益常常引起纠纷, 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项目取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将大大化解矛盾, 促进两岸群众团结和社会稳定, 也更加体现党的民族政策,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3 设计依据及实施范围 2. 3. 1 设计依据 本期实施方案主要依据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2) 《防洪标准》 (GB50201-94) 、 《堤防设计规范》 (GB50286-98) ;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的通知》 国发[2002]19 号。

10 2. 3. 2 实施范围 本次在 XX 乡 政府驻地修建防洪堤 1 段 0. 2km 长, 保护灌溉面积 800 亩, 农舍 160 户,公共用房 9 幢。

2. 3. 3 工程布局及建设规模 河道整治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以规划的治导线及整治河宽为依据, 进行河道裁湾取顺以及锁坝工程的布置, 控制河势, 防止塌岸, 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项目区防洪工程主要建筑物: 防洪堤、 排水口和河滨便道。

第三章 整治原则、 目标和方案 3. 1 整治原则 考虑各项目区发展需求, 对治理河段统一规划, 统一治理, 兼顾左右岸、 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 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 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3. 2 整治目标 目前, 项目区基本处于自然摆动状态, 因河床抗冲能力较强, 河道变形以横向展宽为主, 造成河道弯曲加剧, 形成较多典型的蜿蜒型河段, 弯距较小, 摆幅较大。

由于目前河道整治工程较少, 洪、 枯水流路变化较大, 主流顶冲点交替变化, 造成沿河两岸毁田、 塌园、 毁地、 塌房现象时有发生, 给沿河两岸村庄公路带来很大的危害。

结合本河道的实际情况, 从河道防洪、 沿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对河道治理的要求考虑, 河道整治应达到的目标为: (1) 逐步强化河湾边界, 规顺洪水河槽, 使其逐步稳定, 有利于洪水的 11 通畅渲泄,防御洪水泛滥, 减少主流摆动范围, 改善现有不利的河势, 以达到有利于防洪保安之目的。

(2) 通过河道整治, 逐步稳定洪水流路, 控制河势, 稳定岸线, 在水流顶冲下, 避免及减轻河岸崩塌, 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及公路免遭大水淘冲之目的。

3. 3 整治方案 河道整治方案是随着人们对河道演变的认识和工程实践而不断在深化, 由于清水河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整治, 现有治河工程亦少, 在确保整治方案时, 根据河道演变特点并结合宁夏及国内其他类似河道整治情况, 采用微弯整治方案。

微弯整治方案就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 选择一条与洪枯水流路相近的, 能充分利用现有工程, 对防洪、 排水、 护滩综合效果较优的流路作为整治流路。

采用一岸控制, 仅在凹岸弯道修建工程, 河道依势取弯, 以护岸制弯, 以弯导流, 以流定槽, 以槽固滩, 弯弯相扣, 强化河湾边界条件, 控导主流, 归顺流路, 改善河势, 使主流一直处于工程控制之下, 河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项目区堤防横断面根据地基地质情况及条件而定, 一般型式为浆砌石重力式, 背水面边坡为 1: 0. 32 第四章 工程设计 4. 1 河堤设计 河堤沿河左岸布置, 修建堤防共 200m。

采用 M10 浆砌石河堤, 高度为 124. 0 米(含基础 1 米) , 底宽为 1. 6 米, 堤顶宽为 0. 6m, 堤面 M10 沙浆勾缝, 其它祥见附图。

巫密河段属浅式河槽, 河床宽度在 8-15m 左右, 变化幅度不大。

针对现状, 堤线布置原则为: ⑴堤防工程顺河势而建, 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

⑵堤线力求平顺, 各堤段平缓连接, 避免折线或急弯。

⑶尽可能利用现有有利地形, 修筑在土质好、 比较稳定的滩岸上, 留有适当宽度的滩地。

⑷堤线布置应有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4. 2 堤型选择 堤防横断面根据地基地质情况及条件, 型式为浆砌石重力式, 背水面边坡为 1: 0. 32。

4. 3 主要建筑物 工程主要建筑物: 防洪堤、 排水口和河滨便道。

4. 4 设计标准 本项目工程保护现有农舍 160 户, 公共用房 9 幢, 人口 2600 多人。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2000) 的规定, XX 乡 政府驻地防洪堤工程属Ⅴ等工程,防洪堤为 5 级建筑物,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 的规定, 相应的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的洪水。

4. 5 暴雨洪水特性 项目区地处黔东南多暴雨区, 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冷锋低槽及两高切变线。

流域暴雨一般出现在 4 9 月, 尤以 6 7 月为甚。

雷山气象站年最大一日暴雨均值为101. 0mm。

本流域洪水均由暴雨形成, 洪水主要发生在 6 7 月, 南花站实测最大洪 13 峰流量为2240m3/s(1970 年 7 月 12 日) , 本流域山高坡陡, 洪水汇流速度快, 洪水过程暴涨暴落, 洪水历时南花站一般 1 3 天, 洪水过程线以单峰为主。

4. 6 设计洪水流量计算 南花站设计洪峰计算 根据南花站 1959 2001 年实测洪峰系列, 将 1970 年和 1962 年洪水作特大值处理。

1970 年洪水重现期为 70 年。

经统计分析, 采用 P Ⅲ型曲线适线法,其统计参数为 洪峰流量均值 Qm=448m3/s Cv=0. 94 Cs/Cv=4 南花站相应频率设计洪峰流量见下表: 南花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项目区防洪堤工程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根据南花站洪峰流量计算成果, 采用水文比拟法, 按公式 Q 设=(F 设/F 参) n Q 参 求得防洪堤工程场址处的洪峰流量, 面积指数 n=0. 7, 计算成果见下表: 项目区防洪堤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14 设计洪水过程线 根据对南花水文站洪水过程分析, 选取 1970 年 7 月 11 日 13 日单峰洪水过程为典型, 采用洪峰流量同倍比法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见附表 水位 流量关系 项目区防洪堤工程场址采用水力学公式推求水位 流量关系 Q=A R2/3 I1/2 糙率按《洪水调查》 中天然河道糙率参考选用, 其他有关参数在实测地形图上量算。

4. 7 堤高设计 根据水文推算的设计河道水面线和波浪爬高及安全超高, 可确定堤顶高程, 其计算公式为: Z=Zp + Hc +△H 式中: Z 堤顶高程 Zp 设计洪水位 Hc 波浪爬高 △H 安全超高 经计算, 防洪堤高为 4m(含基础 1m) 。

4. 8 堤身稳定计算 基本荷载组合: 墙前水深+墙后水深+墙背填土压力+扬压力+自重+人行荷载(3KN/m) 。

特殊荷载组合: 墙前水深+墙后水深+墙背填土压力+扬压力+自重+人行荷载(3KN/m) 。

15 堤背填土设计参数: 土湿容重: 16 KN/m3 土饱和容重: 19 KN/m3 土力学参数: =20 堤基设计参数: [R]=1000Kpa f =0. 50 c =120Kpa 计算公式: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s=f( w u) p M 抗倾覆安全系数 Kt= Mu 基底压力 max、 min= GAMN 经计算, 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4. 9 主要工程量 XX 防洪堤工程量表 16 第五章 工程管理 5. 1 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由 XX 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实施, 县防汛办、 县财政局负责监督, 建成后交由 XX 乡 政府负责管理。

该项目由 XX 县水利局统一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制定项目管理细则, 确定项目目标和责任, 检查督促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