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情感

篇一:道德:在理性与情感之间

道德:在理性与情感之间

作者:甘绍平

来源:《桂海论丛》2013年第06期

摘 要: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就此而言存在着理性伦理派和情感伦理派之间针锋相对的两种立场。文章在阐释和分析了以霍布斯和休谟为代表的契约论理性伦理和以叔本华为代表的同情伦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从根本上说情感与理性在伦理道德中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我们道德决断中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因素。人之所以需要守德,与人既是由理性驱动、也是由情感引导的特性相关,因而应从理性合作和情感驱动两个方面,才能厘清人类服从道德要求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理性;情感;契约论;同情;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6-0025-06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就此而言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立场。认定道德以理性为基础者,被统称为理性伦理派,以霍布斯、休谟的契约论伦理学为代表。认定道德以情感为基础者,被划归为情感伦理派,以叔本华的同情伦理为集中体现。而对理性的信仰则大体上支配了叔本华以前的西方哲学界。

在理性哲学家们看来,同情只属于原始的情感,并不能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柏拉图强调情感应受控于理性的引导。斯多葛派则因同情与理性的主导观念不符而对同情持否定的态度。在近代对理性的信仰又由于霍布斯开创的契约论伦理学而获得了新的逻辑支点。在霍布斯的启示下,人们相信可以通过对人性的理性洞察,运用理性设计制度的方式来避免由人性之恶所导致的冲突,最终使每个人的长远利益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身本性、自身利益和社会秩序之必要性的理性认知而成为一种(守法意义上的)道德公民,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宁和国家的繁荣。“这样一种有关理性的力量及其与道德关系的乐观主义的见解,在启蒙了的同代人中获得了超出英国的巨大反响,并且影响到了现代的国家理念”①。近代哲学中的斯宾诺莎和法国唯物主义,也由于认定同情远离于理性论证而视其为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康德当然也不相信同情心对于行为主体的行为具有多大的驱动性力量。需要一提的是,尽管康德也属于理性伦理派,但他的理性道德与契约论代表的经典的理性道德差别巨大。

把道德奠立于理性之基础上的所谓理性伦理派的最经典、最有影响者,当数契约论伦理学。契约论伦理学的提出则要首先归功于近代的霍布斯。他设想了一种自然状态,由于该状态中没有道德规则,没有行为限制,人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结果是大家相互伤害,谁也无法过好。为了避免这种结局,人们建构了道德规范,禁止所有的人互相欺骗、偷窃、伤害和残杀。虽然这些道德规范对每个人的自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一种安定的社会生活却

篇二:《职业道德教育》判断题

,促进了良好道德风尚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形成。是

2. 道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道德观念、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否—意识

3. 个人谋求正当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国家不仅不反对,而且大力支持。每个公民富裕了,国家自然而然就繁荣昌盛。是

4. 许多舍己救人的模范人物,他们在他人遭遇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往往是“不假思索”、“毫不犹豫”,便冲上去,这是偶然的行为,属于人的瞬间反应。否 P118

5. 为人民服务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对其他原则和规范起着指导作用,并且处于主导地位,是最本质、最高的规范,是一切道德规范和范畴的统帅。 否

6. 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要求,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发展的目的在于人,发展的动力在于经济,发展的举措要依靠社会。 否 P87

8.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由“一个原则”“五个规范”“九个范畴”组成。这一个原则是指共产主义。否—集体主义

9. 所谓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行为善恶、正邪的一种内心体验。否 —观念

10. 职业道德信念是职业道德认识和情感相统一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的核心。是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到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 否—和谐文化的建设

12.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

13.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最集中概括和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选择,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否---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4. 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科研工作者身上的具体化。 是

15. 道德范畴的含义有广狭之分,从狭义上说,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道德的主要本质的,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的,并需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是

16. 所谓道德的阶级性,是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都是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的。是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是

18. 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的章程,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理论已经形成和中国共产党政治宗旨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19.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世界观是人生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有什么

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否—世界观—人生观—人生观—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

20. 职业道德建设就是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秩序和伦理环境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道德支持和精神动力。 是

21. 说服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正面引导、启发自觉。否—以理服人

22. 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否—诚实守信

23. 人生观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生的意义,即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二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最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最高理想:三是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根本态度,也包括处世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是

24. 我国道德体系的世界观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是

25. 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否 怎样为人民服务

26. 个人道德缺失是腐败现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否—职业道德沦丧

27. 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是奉献,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达成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是

28.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

29 职业道德情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选择道德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职业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是

30 促进社会生产力长期稳定地发展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首要条件。(是)

31 与时俱进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否) 实事求是

32 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的问题。(否) 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33 道德观念,是对道德上的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信仰。(否) —道德信念

34 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道德的社会本质。(是)

35 集体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关系的必然要求。(是)

3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7 只有经济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

38 道德评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形式来进行的。(是)

39 道德不仅对社会关系有调节作用,而且对人们行为有教育作用。(是)

40 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则是靠内心信念、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否) ---道德

41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

42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43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这种本质。(是)

44 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否) —重在 45 “三个代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否) —社会主义荣辱观

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7 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统一。否 共产主义道德 48 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的章程,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理论已经形成和中国共产党政治宗旨的正式确立。(是)

4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人们的共同富裕。(是)

50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是)

51 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

52 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是会因改革而发生变化的。(否) P74不

53 道德范畴的含义有广狭之分。从狭义上说,是指反映和概括人类道德的各种现象及其特征、关系、方面的本质的基本概念。(否) —广义

54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世界观是人生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否) 55 个人谋求正当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国家不仅不反对,而且大力支持。(是)

56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 57 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人生价值才有社会的前提。(是) P26

5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否) 马克思主义

59 和谐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是) 60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领导作用。P170 是

61“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其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是)

62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对其他原则和规范起着指导作用,并且处于基础地位。P71 (否) 主导地位

63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P123 否道德意志

6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是基础,其中就包括文化素质教育。 (否) P132 职业道德教育

65我国的道德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其世界观基础的。 (是)

6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对生产关系有巨大的依赖作用。否 反作用P65

67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的集中体现。 (是)

68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P53 (是)

69.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党风政风。否

70.职业态度的好坏,反映出一个职业、部门或单位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P115 (是) 71一视同仁是职业道德的根本。P112 (否) 诚实守信是根本

72.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103 (是)

73发展的目的在于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要依靠社会。否 P87

74个人利益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利益是指集体范围内一部分人民的利益。否

7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以最终谋求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的。P98 否 整个社会

76.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做好工作尽心尽力。P111 (否)爱岗

77职业作风的好坏,取决于从业者的思想和宗旨。P118 (是)

78从经济制度看,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 79坚持标本兼治,是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贯方针。坚持标本兼治,则要以治标为主。否 治本

80.提高职业道德技能是树立职业信念的思想基础。 否

81先进文化的发展本身要求有和谐文化的建设的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58 否

82极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不仅仅是一般的学术之争,还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立的反映。P79 (是)

83.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克服错误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步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提高职业道德境界的过程。P143 (是)

84.唯物主义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摒弃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将无从谈起。P68 否

85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P85 (是)

8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迫切需要。P239 (是) 8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是共产主义。否 P107是集体主义

88.价值心理包括欲望、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主体内在结构和需要直接生发出的心理活动。(是)

89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条件。 (否)

90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热点和灾难事件对社会心理、群众情绪有着重要影响。(是)

91道德不仅对社会关系有调节作用、对人们行为有教育作用,而且对经济基础有巩固作用。(是)

92.提高职业道德技能是树立职业信念的思想基础,要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否)

93.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和它的革命性、真理性是一致的。 (否) 阶级性、实践性

94社会主义道德观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它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否) 社会主义荣辱观

95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基本精神,是对人们职业工作态度的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

96.集体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必然要求。(是)

97道德评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形式来进行的,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作出的善恶判断。(是)

98道德意识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否) 内心信念

99要做到办事公道,一定要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和正确的权力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是)

100道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观念。 (否) 道德活动

101.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是教育。 (是)

102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所在的环境范围内互相对立的方面之间既斗争又同一的关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性。(是)

篇三:第六章练习答案

txt">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

C.道德认识

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B.道德信念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D.内化

4.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C.道德行为

5.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B.道德意志

6.关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社会学习论的研究更侧重于( )。

C.道德行为方面

7.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8.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9.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C.两难故事法

10.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D.对偶故事法

『D』

11.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D.与他人相接近

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D.内化

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B.态度

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16.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

17.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18.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19.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C.伦理的道德情感

2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B.从众

2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主动性和稳定性

22.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

D.柯尔伯格

2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B.观念和信念

24.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它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25.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D.行为成分

二、填空题

1.态度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行为成分。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2.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___和准则的总和。

『行为规范』

3.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___和____。 『心理特征 倾向』

4.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稳定的____。

『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认识和体验』

6.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____一致的行为。

『大多数人』

7.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模仿』

8.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___,形成____。

『道德观念 道德信念』

9.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想像的道德情感和____三种。

『直觉的道德情感 伦理的道德情感』

10.道德认识是对____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规范』

1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____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认识或道德观念』

12.____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

13.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____指引和____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14.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____和____。

『他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15.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服从外部规则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的儿童属于____阶段。 『权威』

16.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____和____。

『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17.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____和____。

『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阶段 良心或原则的定向阶段』

18.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____”方式来考虑问题。 『自我中心』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____、认同、____。

『依从 内化』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____和____。

『认知能力 社会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结构。

『①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②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③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2.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假如学生对教师有消极的态度定势,则教师的教诲与要求可能会成为耳旁风,甚至引发冲突。

③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

道德与情感

、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良好态度与品德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

1.论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①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③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④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以上四种心理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开端,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品德形成的中间环节,不仅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倾向,而且对道德行为可以起到一种激励和定向的作用;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指导下,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推动下,通过训练形成起来的,同时它又对巩固和发展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起到促进作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这四种心理成分一旦失去协调平衡,如果某一方面有所偏离,就会相互影响彼此削弱,只有这些心理成分协调平衡地发展,才有利于人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品德。』 2.请阐述柯尔伯格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950年后,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①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②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②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

①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

②良心或原则的定向。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①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人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②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③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3.论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对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程序操作如下:

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②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⑤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⑥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论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①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②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