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银河评课稿

问银河评课稿

《问银河》 大家好,我是九中小学部的语文教师王春赫,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问银河》 ,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大屏幕出示说课的几大模块) 一说教材(大屏幕出示课文) 《问银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模块的第一课, 是一首儿童诗。这一模块的主题是“童年的问号” ,那么这一课作为该模块的第一课出现,它 所发挥的作用在于它以孩子的口吻对美丽的银河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又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文中几处常用句式和修辞方式能够帮助孩子积累词语,提高表 达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说目标(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 感, 并且能在自己生活中应用, 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 用语言讲生活。

那么同时结合教材, 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指出重难点)基于以上目标的设定,结合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经验,我将教学重点确定 为两点:自主识字和在读问句时的语气。考虑到我们班级学生的现有水平,我认为在理解课 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主动发问这一目标的落实上会存在难度,那么在教学设计上我会用 多种方法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文本是识字的载体,所以多种方法 识字,扫清阅读障碍是我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引导学生利用多 种方式识字。在指导书写的时候渗透给孩子归类识字的方法,在有了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利用所学生字读文,感受文本的情境之美。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八大模块, (课件出示) 那么我的教学过程也将通过这八个步骤完成, 下面我依次解释。

1.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抓住本课的关键词“银河”直接把银河的图片呈现在孩子的面前, ,激发学生对银河的兴 趣,这样美丽神秘的银河,你一定有许多问题想问它吧,今天就让我们和银河来一次时空对 话。

2.三读课文,校正字音 第一次请学生们自由读文,在文中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初步 感知课文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学习的预习情况和识字情况。第 二次由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想象画面,目的是让学生对刚才所圈生 字有一个正确的认读,起到正音的作用,同时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有了前两次 读文的经验,再借助拼音,相信学生的第三次读文就会容易得多了。

3.自主识字,渗透方法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摘苹果” ,我会将要求会认的字写在苹果形状的字 卡上,谁能准确地读出生字并组词就将苹果卡片送给他。那么学生在人字和组词的过程中就 对这个字进行了记忆,遇到几个难记的字我会帮助孩子分析,例如“鳅” ,我会引导孩子运用 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个形声字,同时在这一环节处理两个形声字“壳”和“划” 。

4.送字回文,检测效果 识字结束还要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送字回文是一个方法,通过学生的读文情况我可以 基本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针对出现的状况我会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适当地调整。 5.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经过以上的识字教学,可以基本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理解课文指 导朗读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指导。

《问银河》是一篇儿童诗, 篇幅十分短小,但是语言却十分优美,我在读文的时候不禁被作者充满童趣的语言所吸引, 在知道学生朗读是可以让学生和学过的《被子大地》作比较,同为儿童诗,在朗读时的感情 应该是美的。那么文章中多次出现的问句是指导朗读的重点,首先我让学生找到小作者对银 河的提问并且画出句子,然后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在大屏幕中出示, (出示第一部分)这部分中 的 “一阵风吹过, 你可起浪?你可生波?” 里有两个问句, 让学生反复读, 体会问句的语气, 顺势指出“阵”在此处是个量词,并且指导书写,主要强调左右两部分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有了这两句的体验,让 同学们自己读下面的问句,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并指几个同学读,加深对问句读法的练 习,同时引出对下一节的理解。第二节中重点让学生感悟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果直接把这一 修辞方式告诉学生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有一些生硬,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对比,对比这 两种句子哪个更好, (大屏幕出示有无修饰的句子) , 引导学生说出有修辞的句子更好, 生动、 具体,把小动物写的特别灵活,当学生感受到修辞的美的时候,请同学们用这种方式描述一 种动物,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我可以让学生以小兔子为例,加以引导,让学生对拟人句加以 理解,最后一句话总结,这样的修辞方式叫拟人。

还有一个问题,请同学齐读出来,指出“一边...一边...”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句式,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回过头来再看这几句中的字词, “长胡子” “钻洞” “硬壳”正字音, “摇头摆尾”可以 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帮助理解, “洞” “鲤”指导书写,重点强调结构和占位,让学生试着总 结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的规则,并强调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

以上理解课文的环节就进行完了,虽是解读课文,但是整个环节中也蕴含着识字写字的 教学,体现了“文

问银河评课稿

本是识字的载体”这一理念。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银河,能不能试着 用文中的方式表达。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用,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方式,希望 能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培养热爱思考,主动发问的好习惯。

8.流利读文,整体感知 全文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是美丽神秘的银河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探索,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生,同学们一定对银河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给同学们留一个小作业, 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去了解银河,下节课来说说你了解的银河。

五.说板书 根据我的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可起浪?可生波? 问银河可有小虾、泥鳅、鲤鱼、田螺? 可有小虾、泥鳅、鲤鱼、田螺? ?篇二: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徐艳芳 大家好!上个星期二,听了滕富娟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我被深深地震憾 了。滕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都让我深感佩服。

我个人认为滕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充分 常言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这句话对于我们教师上课来说,好像有点儿夸 张,但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要上好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节课中滕老师信手 拈来的教学语言, 以及圆明园图片、 文字资料的展示、 视频的播放, 可以看出: 上这节课前, 滕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并查阅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生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 搜集有关圆明园的的资料,熟读课文,尤其是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第 3、4 自然段,学生可 以说已经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读、学生接读、还有按课文内容 填空等环节都进行得非常流畅。

二、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巧妙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 滕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 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 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能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了解这一 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 要求,准确合理。

滕老师在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设计巧妙。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自然顺 畅:开始上课时,滕老师从课题入手,问:课题那些字眼最触动你的心?在读这篇课文时, 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学生回答说先高兴再愤怒,接着滕老师又问:哪些地方让你高兴,哪 些地方让你愤恨?当学生回答说:最后一段最让我愤怒,滕老师又问: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 一座圆明园,让你如此的愤怒?自然引到重点部分的学习,可以说顺学而导。然后滕老师带 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陶醉在圆明园的美之中,产生不尽的赞叹,这时滕老师 话锋一转语调沉重地说: “这么美的建筑也好,这么多的珍宝也好,都于 1860 年 10 月 6 日起 不复存在了??”转到学习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体验了由“美得心醉”到“毁得 心碎”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强烈的愤怒、痛恨和惋惜之情。

滕老师板书设计巧妙:在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滕老师相机板书了 “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有??”一目了然。但滕老师学习圆 明园毁灭经过这一段时,引导学生说: “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与之同时,滕 老师就用力把板书擦去,整个黑板上就剩下了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让人产生深深的感叹, 也会在学生的心头刻下了烙印。

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滕老师出示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并播 放哀乐,让全体学生起立为圆明园的逝去而默哀,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内心所产生的震撼 无法言表。

三、从情入手,以情激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 ,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情感 的熏陶感染,教师以情激情,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滕老师在教 学本课时, 从情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刚开始上课时,老师问:在读这篇课文时,你的心 情是怎样的?整节课,滕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学生感染,她的语调随着所学 内容变化而变化,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尤其 是观看《火烧圆明园》视频后,滕老师的情感达到高潮,她语调激昂地引导:这熊熊的大火 烧毁了圆明园,也点燃我胸中的怒火,看到这,我被激怒了,你呢、你呢、你们呢?让在场 的听课教师都不禁热血沸腾,在老师的全情感染下,学生更是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情绪激 昂,接下来就进入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四、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五、为学生创设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 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滕老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如:在观看圆明园的精美图片前,让学 生去想象:你脑子里立刻出现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圆明园昔日辉煌。再如:在品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时, 引导学生想象:他们拿走了些什么、搬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加 深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六、资料引用恰到好处,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滕老 师收集并整合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圆明圆中美仑美奂的景观和珍宝的图片,真可称得上是 异彩纷呈。从同学们那“啊,啊”的赞叹声中,我感受到同学们真得被这份美丽所震憾!后 面插入一段当年参与抢劫的记者的回忆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愤怒之情。尤其是紧接的《火 烧圆明园》电影片断的播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现场,让学生亲历了圆 明园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憾,他们的愤怒、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 础上,再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感情自然就出来了。课末出示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 的图片并配上哀乐,与圆明园前面的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差, 内心被深深地震撼。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学生的发言精彩,在老师激情引 导下, 学生情感上得以提升,真正地走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所以说这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 标,情感感悟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建议 我觉得滕老师这节课够完美的了,但非要谈教学建议,我只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在本课的教学中, 是否可以关注一下本课的写法。

如: 本课的题目为 《圆明园的毁灭》 , 作者为什么却详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而圆明园毁灭经过却只用一个自然段?还有过渡句等。

2、 圆明园毁灭经过时, 老师引导学生说: “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 之后, 如果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 回到课文的第 一段,这样回归整体,是否更好。

3、本课结束时,在情感的迁移、升华上:落后就要挨打,好像有点儿生硬,感觉有点儿 老师硬扯过来的感觉,如果先让学生谈感受,老师再加以总结出示,是否更自然一些。

4、本课结束时,同学们激情还未退,可否趁热打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 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以上是我对滕老师这节课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篇三:两篇听课评课 记录范文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 《庐山的云雾》 第 2 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 (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

(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 光 添 彩 (上大下小) (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 笼(注意读音) “返”的第 4 笔 遮 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 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 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 (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师:这“一缕轻烟” “九天银河” “白马” “冰山”都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作 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 (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 四、揭示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篇四: 《浩瀚的宇宙》说课稿 《浩瀚的宇宙》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浩瀚的宇宙》是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和宇宙的组成、大小、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 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二、 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在教学中重在帮助学生 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和学生学练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探究目标 1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2、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3、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五、说课前准备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所以我做了如下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和网络教学资源、包括: 利用课件出示“地球、太阳、太阳系”的图片 利 用视频播放“银河系” 、 “宇宙”的介绍 利用网络学生自行查阅“银河系” 、 “宇宙”的相关内 容 利用课件出示“给宇宙飞船命名”的要求 六、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 是为了更好地学、本节课我强调学生以探究为主、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认识银河系、 认识宇宙、 “给宇宙飞船命名” 和 知识拓展。

第一部分: 认识银河系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开始我先用课件出示: 地球、 太阳、 太阳系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初步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认知 情 况、从而激发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特点、我先播放了一段关于银河系的视频、然后我问:关于银 河系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总结了几道共性的思考题、用课件出示、并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在网络环境下自行查找解决。

银河系有 500 亿颗恒星、2000 亿颗行星、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 的数量之多、我用写数字“0”来举例。我说:如果我们一秒钟画一个“0” 、要画一亿个“0” 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用 3.17 年、那么 500 亿、2000 亿呢 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第二部分: 认识宇宙: 学生在认识了银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宇宙。我说:银河系的庞大已经令我们震 撼,但相对于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中除 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中。

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宇宙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并做初步的了解。然后问:对于宇宙你 还有哪些问题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上网查找吧。

学生自行上网查阅,不仅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交流查到的有关内容后,引导他们用(无边无际、浩瀚无边)来描述宇宙。

接下来我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 宇宙的关系” 再板书以上几者的包含关系。

第三部分: “给宇宙飞船命名”我接着引导说到茫茫的宇宙中去遨游是人类自古以来最美丽的梦想 之一,现在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少年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 字,你们想不想参加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在学生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我用课件出示有关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思考、交流,最 后评选出“最佳命名奖” 。

第四部分: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进一步了解 知识拓展 通过一节课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对银河系和宇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远远不能 满足学生的需要。我设计了,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发散 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研究延伸到课下。

各位请看 这是我设计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浩瀚的宇宙 银河系介绍 (1)外形 从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像一个大铁饼。

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2)位置 地球属于太阳系、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属于宇宙空间。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合理利用了大量的图片、文字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 生认识抽象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篇五:望庐 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望庐山瀑布》 (选自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1 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 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 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 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 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象。

3. 体会该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

教学重点: 1.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并能正确拼读写。

2.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 把握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简要叙述李白的生平事迹,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李白的诗作,以此引入新课。

师:众所周知,李白是古代唐朝的大诗人,创作了许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 气势雄伟的诗作,其中有许多诗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诗呢? 提示: 《静夜诗》 、 《夜宿山寺》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早发白帝城》等。

师:嗯,对,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2.简要说明此诗的背景,并用 ppt 展示庐山瀑布的风景图。

师:同学们,庐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在现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大家看 ppt 上的 瀑布图,这就是李白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庐山瀑布,这瀑布十分壮观吧? 生:是 师:好,那我们来看看李白是如何描绘这幅壮观美景吧! 二、紧扣题眼,品析诗句 1.范读全诗,全班跟读。

师:望庐山瀑布,李白?? 2.学习生字, “庐、瀑、炉” ,辨别生字读音。分析生字之后,提问学生,加以巩固。

板书: 户 hù 暴 bào 发 庐 lú山 瀑 pù布 炉 lú 师:户字大家都已经学过,今天要学其中两个生字都是在户字的基础上,加了偏旁部首。

庐山的庐字加了广字头念 lú,香炉的炉加了火字旁也念 lú,这两个字大家要加以区别。

另外一个生字是暴发的 bào,加了三点水念 pù,注意,瀑字右下部的水字的笔划。

师:那么,认识了几个生字以后,有哪个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将这几个生字念两遍 呢??? 3.读古诗题目,解释题目含义。

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学习这首诗的内容,大家看题目是《望庐山瀑布》 ,顾名思 义,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的风景。首先, “望”字是远看的意思,即说明了诗人只能 远看,才能完全将瀑布收入眼帘。

4.利用 2 分钟时间同桌讨论:“日” 、 “香炉” 、 “紫烟” 、 “挂前川” 、 “疑” 、 “九天”等词含 义。

师:大家看 ppt,老师列下了以下几个词,同学们利用 2 分钟时间讨论这几个词的 含义。

??2 分钟过后?? 师:时间到了,有哪个同学愿意回答? ?? 提示:日:太阳 香炉:指香炉峰,是因形似香炉而得名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挂前川: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疑:怀疑 九天:指极高的天空 5.4 分钟小组讨论(前后桌 4 人为一组) :提问学生,根据以上词语含义,试着分句解释 四 句诗的意思。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很好的解释了“日” 、 “香炉”等几个词的含义,那同学们根据以上 词语的含义,进行 4 分钟的小组讨论,前后桌 4 人为一组,试着分句解释全诗的意 思。

??4 分钟过后?? 师:好了,讨论结束了吧?第一句诗的翻译,有哪个同学愿意分享下讨论结果呢? (逐句提问) 提示:第一句: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 第二句: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第三句: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 第四句: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三、感情升华,总结思想。

提问学生,发表读诗后对诗人写该诗的目的(即思想感情)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 总结该诗所含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瀑布等景物,整个画面可谓是壮观, 那作者有什么目的或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下? 提示: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瀑 布等景物,形象地描写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无限热爱。

四、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掌握字形与读音。

2.朗读古诗并能背诵故事。

3.根据古诗描写意境画一幅《观瀑图》 。

附录: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 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 《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课文: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字词含义: 日:太阳 香炉:指香炉峰,是因形似香炉而得名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挂前川: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疑:怀疑 九天:指极高的天空 4.全诗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 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 于山川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我要讲授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 17 课 《古诗两首》 中 的一首《望庐山瀑布》 。这一单元都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这 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 50 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 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 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 28 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 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针对诗文的以上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目标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我会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的教授过程来学习文本的。让学生在“读、想、悟”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 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情。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 我打算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设计了多种激励性的评价语 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学习其他的古诗打下 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既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 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由于还没实践过本课,所以先忽略评课标准中的表达这一方面。

在思路方面,教学过程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顺序来 把握整个课堂。首先,用“诗仙”李白引入,并积极联想李白的诗作,以此带入学习新课。

再利用瀑布图吸引学生兴趣;在跟读诗文之后,开始学习生字词,强调生字的音形;然后, 解读古诗题目,通过对诗中“日” 、 “香炉” 、 “紫烟”等词的讨论学习,再进一步明诗意,在 此基础上,最后是对全诗思想感情的认识与把握。在总体上,思路相对比较清晰。

本文问题是,可以进一步抓住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征,多利用图片、影像来抓 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通过多读多背,加强对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在教学设计中,相对与读 与背这方面,强调的少了,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比例。另外,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讨论虽然 是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在导入新课时,在 ppt 中可多展示几幅世界各地 的瀑布图和瀑布的视频,让学生更有兴趣知道,李白笔下的瀑布是如何雄伟壮观;第二,在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环节中,穿插读与背的环节,通过录音朗 读和歌曲诵读,加强学生的背诵,巩固对诗文的理解;第三,在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老师 可在此过程,加以适当提示,引导学生的正确理解与学习。

问银河评课稿

《问银河》稿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71

《问银河》说课稿

龚萍

一、说教材:【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问银河》是小学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首文学性很强的诗,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许多瑰奇想象,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趣的问题。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

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对银河的想象,感受童真。

2、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二、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

树立大语文观,从课外引向课内,再从课内引向课外,变课堂为交流会,为展示台。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诗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理解诗意,感受意境,更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颂读诗歌、编写诗歌的兴趣。由此制定了以下教法:

1、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2、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相关的网页,让学生通过浏览,了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把课读通,把字写好。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还记得识字六中我们认识的小丁丁吗?这天,天气真热啊,一吃完晚饭,小丁丁和爷爷奶奶就来到院子里乘凉,小丁丁仰望星空,想着爷爷讲过的银河,不禁好奇起来,他好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范读课文,揭示课题

1、  老师感情朗读课文。

2、  揭示课题

小丁丁课真会想象啊,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问银河》。

3、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个体自读,要求将课文读通顺。

2、  出示生字新词,检查是否读准。

3、  指名个别逐段朗读,检查个体朗读情况。

4、  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积累词语

1、  出示要求掌握的四个生字:轮、郎、相、拦

2、  开火车认识新字

3、  观察字型,交流识记方法

4、  指导写字

5、  交流组词,随机板书并朗读词语

6、  学生作业,师巡回检查指导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理解语言,感情朗读

  2、大胆创想,续编课文

  3、识字背诵,积累语言

一、  深入阅读,体验情感

1、  提问导入:小丁丁对银河充满了好奇,仔细读读课文,丁丁在好奇些什么?

2、  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的设计理念是:【本诗采用猜想提问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老师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逐渐丰富意象,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境界。】

3、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A/抓住“清澈”感受银河的美,体会戏水的快乐。

B/感情朗读第一

4、  学习第二小节。

(1)  借助网页了解“宽阔的河道”、“客轮”“伸着大鼻子的货船”、“航标灯”

(2)  交流认识

(3)  指导朗读。

5、  学习课文第三、四小节

(1)  网页浏览,了解“宽广的河面”“雄文的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发电站”

(2)  交流看后感想

(3)  感情朗读课文

6、  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课文。

(3)感情朗读这一段。

这一过程的设计理念【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尤其是理解、鉴赏课文时。课堂上,老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因此,课堂上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通过浏览网页自主学习,交流感知语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 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1、  分组朗读课文

2、  自由背诵课文

三、 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  出示生字:坝、宇、宙,交流识记方法

2、  选择组词

3、  指导写字

4、  学生作业

转载

 

 【感谢您浏览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相关资料: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