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准则读书笔记

社会学方法准则读书笔记

1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生平诸多重要著作之一。在这部书中迪尔凯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应该把 社会事实 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区分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划分社会类型等实证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准则。这些内容使社会学从对象、 方法和基础概念 同哲学、历史学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从而使社会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全文共有六章加上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引言及结论。第一章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论述了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现象还是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论述了划分社会类型的准第五章论述了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五章探讨了社会学的求证方法。

第一版序言涂尔干主要澄清了他把社会事实作为物的方法及对自己的评价 并且表明了他的主要目的。

涂尔干并不承认把他看作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唯一接受 理性主义者 的称号并指出他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 即让人们看到 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他说人们所说的他的实证主义不外是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P3 4】 第二版序言他指出他想借再版的机会对他已做过的全部说明作一些补充对某些批评做出回答并对某些问题加以新的明确的阐述。针对他的方法刚问世时所遭到的误解和抵制他主要做了以下事情①针对有人说他的观点是实在论和本体论阐述了自己关于意识的看法,他认为意识无论是个人意识还是社会的意识都绝非实体的东西 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现象的或多或少系统化了总体他认为他的社会学并未排除精神因素并对那些把并非他的观点而以那些观点 符合他的原理 为由而归到他身上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P5】②阐述了他关于方法的立场他说 说到方法我们所能做到的永远只能是暂时的因为方法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进 【P6】③对关于他的观点引发的最大的两个争论的回应a.关于他的方法论基础 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这个命题针对反对者的误解他首先对物作了界定他指出凡是智力不能自然理解的一切认识对象凡是不能以简单的精神分析方法形成一个确切概念的东西凡是精神只有在摆脱自我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由最表面的、最容易看到的标志转向不易感知的、最深层的标志条件下才能最终理解的东西都是物。物与观念对立并进一步指出把某一类事物作为物来考察并不是把它们归到这一或那一实在的范畴而是以一定的心态观察它们。此外他还提出着手研究事实时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自省来发现并表明其从外部来研究社会事实的观点【7】b.关于他的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这个命题 他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即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各种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是的不同数个要素一经结合都会因结合而产生新的现象但新的现象不是存在于各个要素之中 而是存在于随要素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之中。

【11】这种构成整体社会的特殊综合体可产生与孤立地出现于个人意识中的现象完全不同的新现象这些特殊的事实存在于产生了它们的社会本身之中而不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局部之中即不存在于它的成员之中。【12】④对社会事实的定义作了补充后面还将集中讨论这里就不详述了。

在绪论中 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学家们关于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阐述和界定的缺乏并表明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2 在结论部分涂尔干阐述了本书所述方法的一般特点1、它独立于一切哲学 这种解放也有利于哲学本身 和各种实际应用的理论 社会学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不以一种学说反对其他学说在思想上养成遇到这些问题时采取特别态度的习惯 即以直接接触事物的科学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以解决一切党派的束缚。【154】2、它的客观性社会事实被作为物来研究这个原理怎样支配着这整个的方法。3、它的社会学性质解释社会事实时不能脱离社会事实的特性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获得这种独立是社会学有待争取的重大进步。【7】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的界定 在界定社会事实之前 涂尔干首先指出了界定社会事实的必要性一方面是人们使用的 社会事实 这个术语很不准确表示社会内部发生的几乎所有的现象另一方面这样做有利于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生物学和心理学区别开来。【23】接着他还举了一些事实/事例让我们更生动形象的体会社会学所研究的这类具有非常特殊的事实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的不同。

如社会事实与有机体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区别社会事实是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而有机体现象由表象和动作构成 心理现象则与仅仅存在于个人意思之中并依靠个人意识而存在 【25】 在此基础上涂尔干对社会事实的特征及基本形式做了说明。

社会事实不能以社会内部发生的一般事实来界定它具有如下几个特殊性质一是外在性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行为 二是强制性 它对个人意识产生或容易产生强制作用三是集体性/社会性它为集体中的全体成员所共有。因为社会事实是社会的所以它是普遍的。而社会事实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构成主要有①团体的信仰、倾向、习俗这类东西②没有结晶化形式的事实即人们所说的社会潮流它同样具有客观性并对个人产生影响比如集会发生的激情、义愤、怜悯等情感方面的巨大冲动就不是产生于任何个人的意识而是来自我们每个人的外部不管我们每个人愿意与否都会受到感染。【26】关于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情感的感受将会在后面的扩展中深入分析 在这一章的结尾涂尔干对社会事实作了经典的界说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 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 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34】这一定义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事实不同于个体事实它是许多个体的社会行动之间以及与社会发生互动以后的结果。另一方面 社会事实虽然不可以还原为个体事实但仍然是有关个体的社会行动的事实并且要从个体身上表现出来而个体事实只要它指的是在他人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行动那么它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在社会事实与个体事实之间对一方的了解可以促进对另一方的了解对一方缺乏了解则会削弱对另一方的了解。因此需要对它们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关系性的分析。

事实上在界定社会事实时涂尔干非常注重区分社会事实及个体事实并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社会事实不是个体的表现形式而是脱离于个体的集体共同的表现状态。

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 它限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由先行的社会事实所造成并以外在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人们的意识。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不能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等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必须采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来解释。【2】 3 二、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这一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基本规则的论述二是对这一规则的三条亚定理的说明。

⑴第一条也是最基本的规则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首先 涂尔干指出了目前(涂尔干那个时期)社会学研究的问题 即它所专门研究的几乎都是概念而不是物。在这里他指出科学正在经历观念阶段人们自然地倾向于以观念来代替实在甚至把它们作为思考、推理的材料在这个阶段中科学只是形成一些通俗而实用的观念而不是描述和解释事物人们不是去观察、描述和比较事物而只是满足于解释、分析和综合自己的观点这会造成用思想的分析去代替实在的科学分析的局面而事实并未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是作为例子或者证据被引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35、36、39】 接着涂尔干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例做了例证。文中指出孔德说过社会现象就是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自然事实隐含承认了社会事实是物 但他仍把观念作为研究对象了他认为人类从古自今的进步在于人类本性的不断完善这样他的研究就停留在观念的范围之内。而斯宾塞倒是把社会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他以他对社会所作的预断代替了他所说的物他说 一个社会只有在人人共处并合作的时候才能存在 他从合作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一原则出发根据在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合作的性质把社会分为工业社会和军事社会 这种划分是他的主体思想他用一种特定的观察社会现实的方法代替了社会现实本身。此外在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中的事实也证明社会学研究仍停留在观念层面。【39 41】 涂尔干还阐述了超越这一阶段的理由①因为社会事实是科学的直接论据而被看作是社会事实的发展的观念则不是直接得来的所以应该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②凡是社会事实都具有物的性质。【目录2】 最后涂尔干对物及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凡是供我们观察的一切凡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或更确切的说凡是要求我们观察的一切都是物。而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就是把社会现象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的事物证据来研究。【47】人们不能直接获得观念而只有通过表现这些观念的可感知的现实来获得 我们不能先验地知道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种不同的潮流而只是沿着潮流上溯到源头以后才能知道它们来源于什么观念和是否有这种观念。一种常规或建制的契约性永远不应该事先规定。

涂尔干把社会学所要进行的这种改革研究从主观阶段走向客观阶段与近三十年来使心理学发生了变化了的改革做了比较 认为它们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还断言社会学必以当前的缓慢发展所无法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

⑵三条亚定理。

涂尔干更深入的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基本准则的主要准则把它们作为 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 这一定理的亚定理。

①始终如一的摆脱所以的预断。研究时总易带有感情的参与而有些观念甚至具有一种拒绝接受科学检验的威力。

有些人宁愿作感性的直接的而含糊不清的综合而不愿作理性的耐心细致而明晰的分析通过悟性来思考问题 。实际上感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科学的真理的的标准。

这条准则是消极性的只教给社会学家摆脱通俗概念的控制 【51】 4 ②关于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根据其共同的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对于一项科学研究首先要界说所研究的事物 要从外在特点中寻找基本定义的内容。

准则是只应取一组预先根据一些共同的外在特征而定义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把符合这一定义的全部现象收在同一研究之中。而划分事实的方法取决于事物的本性社会种 。根据外在特征给社会现象下定义它不可能一表达现实的本质为目的而只能使我们将来去达到这一目的它唯一的职能是使我们能够与各种事物建立联系而这些事物只能从外部由理智去获取。虽然这些属性特征 是表面的。

但只要通过系统的观察 便能找到一条更加深入研究的途径。【54、55】 ③外在特征应该尽可能客观。科学需要能够准确的表达事物的概念 也就是需要表示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概念而不是需要为了便于实践而想象出来的概念。原则上可说社会事实越是充分地摆脱体现它们的个体事实就越能使人们得到客观的表象。对于一种感觉来说他所触及的客体越固定它就越客观因为一些客观性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固定的、始终如一的、使表象能够联系起来的、能使感觉排除一切变化不定的因素即主观因素的基准点。

【62、63】 社会生活具有一种即使自己保持同一性又能使自己结晶化的特性。

当社会学家试图研究某一种类的社会事实时 他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

【64】 三、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区分社会事实 首先涂尔干对两种事实进行了界定正常现象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病态现象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66】 然后涂尔干以健康和生病为例来展开讨论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他对人们通常所用的标准根据健康和生病对我们生存机会的影响来区分它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痛苦不是疾病的症候因为痛苦也属于健康状态生存机会的减少也不是疾病的标志因为有时候有些正常现象如衰老、分娩等也造成生存机会的减少不一定就是疾病所致另外这个标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适用的尤其在社会学。

【目录3】他认为疾病有别于健康状态如同反常现象有别于正常现象。并进一步分析正常现象是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其他则是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可以用平均类型而不是个别类型或特殊类型来区分事实正常与否平均类型 即把以最常见的形态最平凡的出现于同一种内的属性归纳为一个整体即归纳为一种抽象的个性由此得到的假设的存在。这样就可以说这个平均类型是正常类型而一切不符合健康标准的现象都是病态现象。【74】关于平均类型涂尔干认为它与属的类型一致每个社会种都有它自己的健康标准因为每个种都有它自身固有的平均类型标准随种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种内标准也会随种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最普遍的结构形式的最为常见就证明它们具有优势。在涂尔干看来正常现象是普遍的而反常现象是偶然的。

针对第一种方法平均类型 涂尔干提出了第二种方法但它只能作为补充的和次要的方法来使用 第二种方法主要是找出关于实施的正常性即它的普遍性 它有利于检验前面所述方法之结果 尤其当所研究的事实与上位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操作上社会学家可以通过观察证实事实是普遍的以后再追溯过去曾经决定过这个普遍性的条件进而研究这些条件现在是否仍然存在正常现象 或是否已经发生变化病态 5 现象 。

【79】但在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首先这种方法只是对现象做出近乎完整的解释因为他认定现象的成因或效果是早已确定了的。其次只有事实对于正常类型有用和为他所需才能使事实本身就被称为正常。最后可以说凡是正常的就是有益的即使不太必要 而不可以说凡是有意的就是正常的。

【81】 在这里涂尔干归纳出三条准则 1、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对于出现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2、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3、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个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 涂尔干用上述准则在犯罪问题上的应用来做它的方法运用的例证并指出对于社会事实需要精心细致的区分和考察抓住现象的本质。首先它对犯罪做了界定一种行为触犯某种强烈的、十分鲜明的集体情感就构成了犯罪。

【85】与通用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犯罪行为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所有社会犯罪具有它自己的效用使个人的独创精神能够实现对于道德意识的进化也起有用作用 使集体情感处于形成新的形态所必需的可塑状态。在涂尔干那里罪犯已不再是绝对的反社会的存在不再是社会内部的寄生物即不可同化的异物而是社会的正常成分。

【88】 四、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涂尔干认为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必须确定社会种。即只有把社会事实放在一定的社会种下考察才能确定它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91】 接着就讨论怎样划分社会种涂尔干认为划分社会种不上采用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分类方法的原则是根据社会的结合程度对社会进行分类。而分类的目的首先在于 以数量有限的类型代替数量无限的个体进行研究和做全面的分析。分类的作用使我们掌握能与那些事物本身不能提供的分类标准的观察联系起来的标准。分类并不能按所有个体的全部特征进行而必须根据从中仔细选择出来的少数特征进行这样分类不仅使我们能把已有的全部知识条理化而且有助于形成新的知识。

【9697】涂尔干把社会学中以构成和划分社会类型为任务的部分成为社会形态学。

涂尔干说 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都是由比它更为简单的社会构成的进行分类时要研究这最简单的社会是怎样自己形成的它的组合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eg社会类型由简单到复杂简单的多环节社会以村落为形式的定居的氏族联合如斡尔朵 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101】 最后涂尔干归纳出了分类的原则具体操作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来区分出各类变种。

【103】 五、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涂尔干首先指出了尚在使用的解释方法具有目的论性质 但这种方法混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事实的效用并不能说明事实是怎样存在的这两种研究具有双重性如有些事实虽然从来没有负有任何重要的任务或曾经有过效用而后来失去了全部效用只是由于习惯势力还继续存在着即虽然完全没有任何 6 效用但仍然可以存在名存实亡的东西 。

【108】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社会事实的动因 普遍的社会习俗就证明这种动因在社会学上具有绝对的重要性。而动因及功能必须分别开来研究  《社会分工论》 里得到了体现 并有更进一步的论述且动因的研究应该先于功能的研究。

【111】 认识到原因和功能这两个问题以后下面就应当规定解决它们的方法而普遍采用的解释方法具有心理学性质这种方法不懂得社会事实的基本性质从外部对个人意识施加压力 社会事实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必须从社会本身的性质中去寻求对社会生活的解释。要弄清这点 我们首先的了解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涂尔干认为社会并不是个人相加的简单总和而是由个人的结合而形成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则是一种具有自身属性的独特的实在。当然如果没有个人意识必要条件 任何集体生活都不可能产生还必须把个人意识结合和化合起来而化合还要有一定的方式社会生活就是这种化合的结果我们只能以这种化合来解释社会生活。

【119】针对这一主题涂尔干得出了如下一个准则: 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对于这一准则涂尔干还作了如下补充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准则没有得到承认所以社会学的解释普遍得不到人们的信任。

接着 涂尔干还论述了社会形态学事实在社会学解释中的重要意义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中去寻找。

这种内部环境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物另一种是人而人的因素起着特别的决定性作用。因此 社会学家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发现这种环境的能够影响社会现象发展的各种属性。

【127】有两种属性非常符合这个条件一种是社会容量另一种是根据社会环节的结合程度加以衡量的动力密度。关于社会环境的这种认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认识社会学就不能确立因果关系只能确立继承关系因而没有科学的预见以孔德、斯宾塞为例 。

【目录6】总之社会现象的原因存在于社会的内部 社会学的解释只是确立现象的因果关系 社会学的解释是因果解释这种解释的实质是分析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环境的依赖关系 即把一个现象和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 或相反 把一个原因与其所产生的有用结果联系起来。

【138】 六、关于求证的准则 怎样来证明一个现象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呢涂尔干认为 比较方法和间接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方法 而孔德的历史方法一旦抛弃孔德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就毫无用处了。涂尔干认为比较的基础是同样的结果总是有同样的原因。他以自杀为例来论证这点他说如果说自杀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那实际上就是说自杀有很多种他认为在所有的前提里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因素而正是这种共同的因素这些前提才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人们却没认识到这点故而认为一种现象可以由种种不同的原因来解释。

【141】 然而 即使各种比较方法都能应用于社会学 但并不是都具有同样的证明力因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剩余法、契合法和差异法这三种方法加上共变法是密尔提出的实验研究的四种归纳方法又称因果四法对研究社会现象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共变法则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好的手段。它的优越性体现在1、在事物的内部证明事物的因果关系2、使用资料便于选择和作更为细致的研究。社会学虽然只能使用一种方法但并不亚于其他学科因为社会学家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比较方式但必须是比较那些连续不断的、广泛的系列变化而不是比较那 7 些孤立的变化。

【目录7】这些变化系列包括来自单独一个社会的事实的情况、来自属于同种的若干社会的事实的情况以及必须比较不同的若干社会种的情况。

不过要解释某一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实只有观察它在所有的社会种中全部发展过程才能做到并且只有排除妨碍比较的年代因素比较才具有证明的价值要达到这一点只需把比较的社会置于同一发展时期加以考虑就可以了。【151】 七、拓展 评价 涂尔干试图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去构筑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社会学方法论体系并通过《自杀论》来体现这种构想。他以实证主义的思维找准了社会学的研究起点明确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等一套较为完整而严密的研究范式。

他的这种努力使得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更加系统化。

涂尔干第一个明确阐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即 社会事实  社会事实 指的就是人们的 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 。涂尔干先后通过对 劳动分工 、 自杀 以及职业群体或宗教群体的 集体欢腾 等经典研究向后人展示了他所开创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事实 的本质。

关于涂尔干 涂尔干【1858 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有《社会分工论》1893提出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问题并提出他的两 种团结类型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略1895、 《自杀论》1887从个人和社会关系上来解释自杀原因把自杀分为四种类型利己性、利他性、失范型、宿命型、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关于 团体意识 和 团体表象 1912 并于1898年创法国《社会学年鉴》开创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

对法国乃至西方社会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体主义方法论代表韦伯与集体主义方法论(代表涂尔干)的比较 集体主义方法论社会的性质的不是由部分的性质决定的社会整体决定其各个部分的本质 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社会整体如社会文化 社会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只能由整体特征或宏观变量来解释而不是归结于个人特性即不能还原到个人心理或生理层次 主张通过揭示本质属性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 个人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个人 个人是有意义行为的唯一承担者 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 实质上这种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分野反映了社会学基本 8 问题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成 过程VS结构动态VS静态冲突VS均衡。苏国勋 为了消解这种二元对立衍生出了方法论的综合趋势。

涂尔干的现代启示 一个例子 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情感的感受 对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在涂尔干看来集会上爆发出来的集体情感不只是在表达与会的所有人的情感里共同的东西它完全是另一种东西它来源于生活是在个人意识之间交互影响的作用和反作用的产物它的力量来源于一种集体的强制力。群体性事件中的自发性参与与独处时的激情感受完全不同而当集会解散时群体影响不再发生作用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独处的状态而把方才的情感归因于我们并不了解的某种外来生物东西。

参考文献1、[法] 涂尔干 著狄玉明 译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社会学方法准则读书笔记

社 会 学 名 著 导 读 作 业 — — 社 会 学 方 法 的 准 则 之 读 书 笔 记

读书笔记之《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第二版序言》一、作者简介 (一)生平 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迪尔凯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

社会学方法准则读书笔记

8 年 4 月 15 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 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 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 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 年 毕业。1882~1887 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 学、哲学、伦理学,深受 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后面会发现他的 著作中很多地方是与心理学做比较)1887~1902 年,在波尔多大学 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 年,被 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 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 派。1902 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 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

1917 年 11 月 15 日在巴黎去世。(二)主要著作(四部) 1、 《社会分工论》 又译 《劳动分工论》 也就是他的博士论文。

,这部著作主要研究“社会的秩序”问题, 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概念, 如“机 械团结” (对应传统社会) “有机团结” 、 (对应现代工业社会) (1893 等。

年,当时 35 岁) 2、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这篇序言即为本书而作。

(1895 年, 岁) 37 链接一: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的结构(以狄玉明译法国巴黎费力克斯.阿尔冈出版社 1919 年版为参) 全书结构: 总的来说,本书分为“两序一引六章一总结”,即两篇序言(第一版序、第二版序) ,一篇引 言,六个章节加一个总结。

主体部分(六章) :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事实 第二章: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第三章: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第四章: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第五章: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第六章:关于求证的准则3、 《自杀论》涂尔干最著名的著作,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实证研究主张的著作。在这部论著中,他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 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 4 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 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1897 年,39 岁) 4、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这部著作将澳大利亚原始部落中的 图腾崇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现今的人”,为了说明 宗教的社会功能,说明一种共同意识对于社会秩序建立的必要性。这 与他的研究方法也是一脉相承的(主张原因功能分析,1912 年,54 岁)(三)主要学术贡献 1、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 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 则,充实了由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 有实质性的内容。

2、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 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 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

迪尔凯姆丰 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链接二: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写作背景1、社会大背景 当时欧洲经历工业革命,社会急剧变迁,社会学在这种社会震荡中 诞生。

2、当时的学术背景 社会学虽然已经诞生,但其学科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主要原因是 其研究对象不确定,研究方法“不科学”。在涂尔干看来,“至今,社会学家很少留意于概括 和界定他们用以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观察事实所需采取的严谨态度,提出主要问题所应 采用的方法,研究中所应掌握的方向,使研究取得成功所要进行的专门实验,以及进行论证 时所应遵守的准则等问题,尚有待于解决。

3、机遇和学术积累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引言中,涂尔干讲到“机遇,其中 当然主要是波尔多大学文学院为我开设的正规的社会学课程的创举, 使我很早献身于社会学 研究,并使他成为我的专业,从而使我能够摆脱那些非常一般的问题,而去研究一些特殊的 问题。”另外,涂尔干的实证主义方法论思想在其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中已有体现,但 不是很系统,故需要提取加以系统化,使之成为一套研究方法。本文写作背景大致可概括如下: 1、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的出版,引起了许多争论(比如 说,社会事实的定义,社会现象的外在性,“物”的定义等) 可以说, 这篇序言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些争论的回应。

2、自己在方法论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和系统 《社会学方法的准 则》一书出版于 1895 年,而这篇“第二版序言”最初以《论社会学中 的客观方法》发表于《历史综合评论》1901 年第二期,随后收入本 书的第二版,作为序。

三、主要内容 (1)内容提要 (摘抄课本)本文针对当时学术界所发生的争论,涂 尔干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些最基本的主张,如“要把社 会事实视为物”“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外在性”等作了进一步的 补充说明, 对我们正确理解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2)主要内容(宏观上为三个方面) 1、对“应当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这个命题的补充说明。

1.1 “不是说社会事实是物质之物,而是社会事实是与物质之物具有同等地位但表现形式不同的物。

” 1.2 何谓物?物与观念对立。“凡是智力不能自然解释的一切认识对象, 凡是我们不能以简单的精神分析方法形成一个确切概念的东 西,凡是精神只有在摆脱自我,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渐由最表面的、 最容易看到的标志转向不易感知的、 最深层的标志的条件下才能最终 理解的东西,都是物” 。就是说,在着手研究的事实的要遵循这样一 个原则: “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以及这些属性所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 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 去发现。

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表象, ” ( 在形成时既缺乏系统, 又缺乏批判,没有科学的价值,应该排除在外。意识认识自己的能力 不可能超过它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原因有二:1、制度前置。2、个人 力量渺小。

) 1.3 “这条准则既区别于形而上学,也不包括任何关于存在的本质的思辨,它只要求社会学家保持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在他 们的学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时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

即保持理性! ” “凡是有自己的固有存在的东西,都是物。

”2、对“社会现象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这个问题的补充说明。

2.1 2.2 “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质的不同。

” “个体与他们的组合以及由这种组合而形成的新的事物有很大不同,而这种不同构成事物的特性,它不能在个体中去找,而应在 整体中去寻找。同时,这种综合发生在每个人的自身之外(不由个人 决定)” 。(以生命和细胞为例) “即事实存在于产生了他们的社会本身之中, 而不存在于这个社 会的局部之中,不存在于他的社会成员之中。(文中作者不否认社会 ” 事实具有心理性质,因为社会事实表现为思想或行为的方式,但必须 区别集体的心态和个人的心态,二者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2.3 理解“社会现象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这一点的一个阻碍:联想规律——在关于个人观念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上,人们知道的很 少, 但常常以所知道的一些很一般的而且是十分模糊的原理进行联想 和解释。即这些解释并不能增加对事物的了解(思辨的坏处,个人心 理学的局限) 。而关于集体观念形成的规律至今仍然全然无知(作者 意指社会心理学还未发展) 。 为什么会成为阻碍?因为社会思维规律或者说集体观念形成的规律 与个人思维规律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能用个体的解释集体的,即不能 用联想规律来解释社会思维,而现实中人们又常常习惯于这样做,故 成为阻碍。3、对“社会事实”定义的几点补充。

著作中的定义:社会事实:指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 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外部给与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 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 不管其在个人身上表现 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它具有两个特性:1、对于个人意识而言它 是外在的。2、它对个人意识产生或容易产生强制作用。

第二版序(本文)中表述如下:把从能对个人意识产生强制作用 这一特性上可以认识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视为社会事实。

补充如下: 3.1 一些学者认为涂尔干以强制解释社会现象,完全是学习塔尔德的模仿论。对此,作者给出了回应“我绝对没有想要高攀的念头, 甚至连想都没想到人们会说我有这种念头, 何况这与我的整套方法是 完全对立的。我给自己规定的任务,不是以哲学的观点来预先作出社 会学的结论, 而只是指出用什么外部特征可以认识社会学所要研究的 事实,以使科学家能原原本本的发现事实,而不将它们与其他事实混 淆。

” 3.2 承认对社会事实这一概念的定义存在缺陷: “没有全部表达 社会事实的所有特征,因而并不是唯一可能的定义。

” 3.3 指出人们的一些普通的定义的缺陷:不能用于规定所要开始研究的对象。

(如认为“社会事实就是在社会中由社会产生的一切”; “社会事实是以某种方式涉及和影响群体的东西”) 3.4 对人们认为这一定义过宽或过窄的解释说明(区分生物的强制和社会的强制及认识二者的共同点:二者都是实在的,而凡是实在 的东西都有一种必然有的、我们必须重视的本性、甚至在人们能够排 除他们的作用时,也决不能完全把它们消灭,二者都是一种自在的约 束) 。

(注意:这里说补充,主要是因为涂尔干关于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已 经在 《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 这本书里讲过了, 而且还很详细, 因此, 要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研读这本书是很关键的) 链接三: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与本文关系较大的部分章节(第一、 二、五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什么是社会事实 一、定义: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外部给与个人以约 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表现 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二、社会事实的特殊性质: 1、对于个人意识而言它是外在的。

2、它对个人意识产生或容易产生强制作用。

用另一种方式说明社会事实的特殊性质: 就其个人表象而言, 社会事实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 状态。

三、社会形态学事实与本书社会事实的关系及本书社会事实的一般形态。

第二章: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基本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一、叙述评论科学与物的关系及观念的发展阶段、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现状,继而得出超越这 一阶段的理由即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的理由: 1、社会事实是科学的直接论据,观念则不是直接得来的,所以应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 研究。

2、凡是社会事实都具有物的性质。

二、基本准则下的两个亚定理: 1、摆脱一切预断。

2、关于确立研究对象的方法:根据其共同的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

3、社会事实的外在特征应该尽可能是客观的。如何做到? 方法: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来理解社会事实。

第五章: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一、1、指出尚在使用的解释方法的目的论性质及其缺陷(带着目的论的科学最多只是自圆 其说,毫无科学的求索精神,科学更多的是寻求原因) ,以及研究社会事实的动因的必要性。

2、指出动因及其功能必须分别加以研究,即区分动因研究和功能研究,指出二者的先 后顺序及功能研究的作用。

二、说明普遍采用的解释方法的心理学性质:这种方法不懂社会事实的基本性质,社会事实 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

(原因: ) 三、 社会形态学事实在社会学解释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的内部环境是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 程的起源。即社会现象的原因存在于社会的内部。

四、这种关于社会学的认识的一般性质: 1、 (斯宾塞和经济学家认为)是自然的也是分析的。

2(作者认为)是自然的也是合成的。进而得出一般结论: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将 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可以创造一种建立在理性和真理基础上的社会学。

社会学方法准则读书笔记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生平诸多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部书中迪尔凯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应该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 象,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区分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划分社会类型等实证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准则。这些内容使社会学从对象、方法和 基础概念 同哲学、历史学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从而使社会学走上了独立发展 的道路。

全文共有六章,加上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引言及结论。第一章阐释 了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论述了区分社会 事实是正常现象还是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论述了划分社会类型的准,第五章 论述了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五章探讨了社会学的求证方法。

第一版序言,涂尔干主要澄清了他把社会事实作为物的方法及对自己的评 价,并且表明了他的主要目的。涂尔干并不承认把他看作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 者,唯一接受“理性主义者”的称号,并指出,他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 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看到,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 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他说人们所说 的他的实证主义,不外是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P3—4】 第二版序言,他指出,他想借再版的机会,对他已做过的全部说明作一些 补充,对某些批评做出回答,并对某些问题加以新的明确的阐述。针对他的方法 刚问世时所遭到的误解和抵制,他主要做了以下事情:针对有人说他的观点是 实在论和本体论,阐述了自己关于意识的看法,他认为意识,无论是个人意识还 是社会的意识,都绝非实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现象的或多或少系统化了 总体,他认为他的社会学并未排除精神因素,并对那些把并非他的观点,而以那 些观点“符合他的原理”为由,而归到他身上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P5】 阐述了他关于方法的立场,他说:“说到方法,我们所能做到的,永远只能是 暂时的,因为方法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进”;【P6】对关于他的观点引发的 最大的两个争论的回应:a.关于他的方法论基础—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这个命题, 针对反对者的误解,他首先对物作了界定,他指出,凡是智力不能自然理解的一 切认识对象,凡是不能以简单的精神分析方法形成一个确切概念的东西,凡是精 神只有在摆脱自我,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由最表面的、最容易看到的标志转向 不易感知的、最深层的标志条件下才能最终理解的东西,都是物。(物与观念对 立)并进一步指出,把某一类事物作为物来考察,并不是把它们归到这一或那一 实在的范畴,而是以一定的心态观察它们。此外,他还提出着手研究事实时,要 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 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自省来发现,并表 明其从外部来研究社会事实的观点【7】;b.关于他的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 外在的这个命题,他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各种事实在某 种程度上具有是的不同,数个要素一经结合,都会因结合而产生新的现象,但新 的现象不是存在于各个要素之中,而是存在于随要素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之 中。【11】这种构成整体社会的特殊综合体可产生与孤立地出现于个人意识中的 现象完全不同的新现象,这些特殊的事实存在于产生了它们的社会本身之中,而 不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局部之中,即不存在于它的成员之中。【12】对社会事实 的定义作了补充,后面还将集中讨论,这里就不详述了。

在绪论中,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学家们关于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阐述和界定的 缺乏,并表明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在结论部分,涂尔干阐述了本书所述方法的一般特点:1、它独立于一切哲学(这种解放也有利于哲学本身)和各种实际应用的理论,社会学还有一项任务, 那就是不以一种学说反对其他学说,在思想上养成遇到这些问题时,采取特别态 度的习惯,即以直接接触事物的科学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以解决一切党派的束缚。

【154】2、它的客观性,社会事实被作为物来研究,这个原理怎样支配着这整个 的方法。3、它的社会学性质:解释社会事实时不能脱离社会事实的特性,社会 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获得这种独立是社会学有待争取的重大进步。【7】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界定 在界定社会事实之前,涂尔干首先指出了界定社会事实的必要性,一方面是 人们使用的“社会事实”这个术语很不准确(表示社会内部发生的几乎所有的现 象),另一方面这样做有利于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生物学和心理学区别开来。

【23】接着,他还举了一些事实/事例让我们更生动形象的体会社会学所研究的 这类具有非常特殊的事实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的不同。(如社会事实与有机体 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区别:社会事实是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 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而有机体现象由表象和 动作构成;心理现象则与仅仅存在于个人意思之中并依靠个人意识而存在)【25】 在此基础上,涂尔干对社会事实的特征及基本形式做了说明。社会事实不能 以社会内部发生的一般事实来界定,它具有如下几个特殊性质:一是外在性,独 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行为;二是强制性,它对个人意识产生或容易产生强制作用; 三是集体性/社会性,它为集体中的全体成员所共有。因为社会事实是社会的, 所以它是普遍的。而社会事实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构成,主要有:团体的信仰、 倾向、习俗这类东西;没有结晶化形式的事实,即人们所说的社会潮流,它同 样具有客观性,并对个人产生影响,比如集会发生的激情、义愤、怜悯等情感方 面的巨大冲动,就不是产生于任何个人的意识,而是来自我们每个人的外部,不 管我们每个人愿意与否,都会受到感染。【26】(关于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情感 的感受,将会在后面的扩展中深入分析) 在这一章的结尾,涂尔干对社会事实作了经典的界说:“一切行为方式,不 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 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 叫做社会事实。”【34】这一定义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事实不同于 个体事实,它是许多个体的社会行动之间以及与社会发生互动以后的结果。另一 方面,社会事实虽然不可以还原为个体事实,但仍然是有关个体的社会行动的事 实,并且要从个体身上表现出来;而个体事实.只要它指的是在他人实际的、想 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行动,那么,它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在社会 事实与个体事实之间,对一方的了解可以促进对另一方的了解,对一方缺乏了解 则会削弱对另一方的了解。因此,需要对它们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关系 性的分析。

事实上,在界定社会事实时,涂尔干非常注重区分社会事实及个体事实,并 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社会事实不是个体的表现形式,而是脱离于个 体的集体共同的表现状态。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它限于个体的生命而 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由先行的社会事实所造成,并以外在形式强制和作 用于人们,塑造人们的意识。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不能用生理学、个体心理 学等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必须采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来解释。【2】 二、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这一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基本规则的论述,二是对这一规则的三条 亚定理的说明。

第一条也是最基本的规则: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首先,涂尔干指出了目前(涂尔干那个时期)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即它所专门 研究的几乎都是概念,而不是物。在这里,他指出,科学正在经历观念阶段,人 们自然地倾向于以观念来代替实在,甚至把它们作为思考、推理的材料,在这个 阶段中科学只是形成一些通俗而实用的观念,而不是描述和解释事物,人们不是 去观察、描述和比较事物,而只是满足于解释、分析和综合自己的观点,这会造 成用思想的分析去代替实在的科学分析的局面,而事实并未成为科学研究的对 象,只是作为例子或者证据被引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

【35、36、39】 接着,涂尔干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例做了例证。文中指 出,孔德说过,社会现象就是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自然事实,隐含承认了社会事实 是物,但他仍把观念作为研究对象了,他认为人类从古自今的进步在于人类本性 的不断完善,这样他的研究就停留在观念的范围之内。而斯宾塞倒是把社会,而 不是把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他以他对社会所作的预断代替了他所说的 物,他说:“一个社会,只有在人人共处并合作的时候才能存在”,他从合作是 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一原则出发,根据在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合作的性质,把社 会分为工业社会和军事社会,这种划分是他的主体思想,他用一种特定的观察社 会现实的方法代替了社会现实本身。此外,在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中的事实也证 明社会学研究仍停留在观念层面。【39—41】 涂尔干还阐述了超越这一阶段的理由:因为社会事实是科学的直接论据, 而被看作是社会事实的发展的观念则不是直接得来的,所以,应该把社会事实作 为物来研究;凡是社会事实,都具有物的性质。【目录,2】 最后,涂尔干对物及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 凡是供我们观察的一切,凡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或更确切的说,凡是要求 我们观察的一切,都是物。而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就是把社会现象作为构 成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的事物证据来研究。【47】人们不能直接获得观念,而只 有通过表现这些观念的可感知的现实来获得,我们不能先验地知道反映着社会生 活的各种不同的潮流,而只是沿着潮流上溯到源头以后,才能知道它们来源于什 么观念和是否有这种观念。一种常规或建制的契约性永远不应该事先规定。

涂尔干把社会学所要进行的这种改革(研究从主观阶段走向客观阶段)与 近三十年来使心理学发生了变化了的改革做了比较,认为它们在各个方面都具有 相似性,还断言社会学必以当前的缓慢发展所无法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

三条亚定理。

涂尔干更深入的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基本准则的主要准则,把它们作为 “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这一定理的亚定理。

始终如一的摆脱所以的预断。研究时,总易带有感情的参与,而有些观念 甚至具有一种拒绝接受科学检验的威力。有些人宁愿作感性的直接的而含糊不清 的综合,而不愿作理性的耐心细致而明晰的分析(通过悟性来思考问题)。实际 上,感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科学的真理的的标准。(这条准则是消极性 的,只教给社会学家摆脱通俗概念的控制)【51】 关于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根据其共同的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对于一项科学研究,首先要界说所研究的事物,要从外在特点中寻找基本定义的 内容。准则是:只应取一组预先根据一些共同的外在特征而定义的现象作为研究 对象,并把符合这一定义的全部现象收在同一研究之中。而划分事实的方法,取 决于事物的本性(社会种)。根据外在特征给社会现象下定义,它不可能一表达 现实的本质为目的,而只能使我们将来去达到这一目的,它唯一的职能是使我们 能够与各种事物建立联系,而这些事物只能从外部由理智去获取。虽然这些属性 (特征)是表面的。但只要通过系统的观察,便能找到一条更加深入研究的途径。

【54、55】 外在特征应该尽可能客观。科学需要能够准确的表达事物的概念,也就是 需要表示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概念,而不是需要为了便于实践而想象出来的概念。

原则上可说,社会事实越是充分地摆脱体现它们的个体事实,就越能使人们得到 客观的表象。对于一种感觉来说,他所触及的客体越固定,它就越客观,因为一 些客观性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固定的、始终如一的、使表象能够联系起来的、能 使感觉排除一切变化不定的因素,即主观因素的基准点。【62、63】 社会生活具有一种即使自己保持同一性又能使自己结晶化的特性。当社会学 家试图研究某一种类的社会事实时,他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 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64】 三、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区分社会事实 首先,涂尔干对两种事实进行了界定:正常现象: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 的事实;病态现象: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66】 然后,涂尔干以健康和生病为例来展开讨论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 则。他对人们通常所用的标准(根据健康和生病对我们生存机会的影响来区分它 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痛苦不是疾病的症候,因为痛苦也属于健康状态;生存 机会的减少也不是疾病的标志,因为有时候有些正常现象(如衰老、分娩等)也 造成生存机会的减少,不一定就是疾病所致;另外,这个标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 适用的,尤其在社会学。【目录,3】他认为,疾病有别于健康状态如同反常现象 有别于正常现象。并进一步分析,正常现象是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其他则是 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可以用平均类型而不是个别类型(或特殊类型)来区分事 实正常与否,平均类型,即把以最常见的形态最平凡的出现于同一种内的属性归 纳为一个整体,即归纳为一种抽象的个性,由此得到的假设的存在。这样,就可 以说这个平均类型是正常类型,而一切不符合健康标准的现象都是病态现象。

【74】关于平均类型,涂尔干认为它与属的类型一致,每个社会种都有它自己的 健康标准,因为每个种都有它自身固有的平均类型,标准随种的不同而不同,在 同一种内,标准也会随种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最普遍的结构形式的最为 常见就证明它们具有优势。在涂尔干看来,正常现象是普遍的,而反常现象是偶 针对第一种方法(平均类型),涂尔干提出了第二种方法,但它只能作为补充的和次要的方法来使用,第二种方法主要是找出关于实施的正常性即它的普遍 性,它有利于检验前面所述方法之结果,尤其当所研究的事实与上位完成其全部 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操作上,社会学家可 以通过观察证实事实是普遍的以后,再追溯过去曾经决定过这个普遍性的条件, 进而研究这些条件现在是否仍然存在(正常现象),或是否已经发生变化(病态 现象)。【79】但在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首先这种方法只是对现象做出近乎完整的解释,因为他认定现象的成因或效果是早已确定了的。其次,只有事实对 于正常类型有用和为他所需,才能使事实本身就被称为正常。最后,可以说凡是 正常的就是有益的(即使不太必要),而不可以说凡是有意的就是正常的。【81】 在这里,涂尔干归纳出三条准则: 1、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对于 出现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2、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 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3、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个检验就是 必不可少的。

最后,涂尔干用上述准则在犯罪问题上的应用来做它的方法运用的例证,并 指出对于社会事实,需要精心细致的区分和考察,抓住现象的本质。首先,它对 犯罪做了界定,一种行为触犯某种强烈的、十分鲜明的集体情感就构成了犯罪。

【85】与通用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犯罪行为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存在于 所有类型的所有社会,犯罪具有它自己的效用:使个人的独创精神能够实现,对 于道德意识的进化也起有用作用,使集体情感处于形成新的形态所必需的可塑状 态。在涂尔干那里,罪犯已不再是绝对的反社会的存在,不再是社会内部的寄生 物,即不可同化的异物,而是社会的正常成分。【88】 四、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涂尔干认为,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必须确定社会种。即只有 把社会事实放在一定的社会种下考察,才能确定它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91】 接着,就讨论怎样划分社会种,涂尔干认为,划分社会种不上采用撰写专题 论文的方式,分类方法的原则是:根据社会的结合程度对社会进行分类。而分类 的目的首先在于,以数量有限的类型代替数量无限的个体进行研究和做全面的分 析。分类的作用:使我们掌握能与那些事物本身不能提供的分类标准的观察联系 起来的标准。分类并不能按所有个体的全部特征进行,而必须根据从中仔细选择 出来的少数特征进行,这样,分类不仅使我们能把已有的全部知识条理化,而且 有助于形成新的知识。【96,97】涂尔干把社会学中以构成和划分社会类型为任 务的部分成为社会形态学。

涂尔干说,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都是由比它更为简单的社会构成的,进行分 类时,要研究这最简单的社会是怎样自己形成的,它的组合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eg:社会类型由简单到复杂:简单的多环节社会(以村落为形式的定居的氏族联 合,如斡尔朵)—>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101】 最后,涂尔干归纳出了分类的原则(具体操作):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 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 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来区分出各类变种。【103】 五、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涂尔干首先指出了尚在使用的解释方法具有目的论性质,但这种方法混淆了 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事实的效用并不能说明事实是怎样存在的,这两种研究具 有双重性,如有些事实虽然从来没有负有任何重要的任务,或曾经有过效用,而 后来失去了全部效用,只是由于习惯势力还继续存在着,即,虽然完全没有任何 效用,但仍然可以存在(名存实亡的东西)。【108】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社会事实的动因,普遍的社会习俗就证明这种动因在社会学上具有绝对的重要性。而动因 及功能必须分别开来研究,(《社会分工论》里得到了体现,并有更进一步的论述) 且动因的研究应该先于功能的研究。【111】 认识到原因和功能这两个问题以后,下面就应当规定解决它们的方法,而普 遍采用的解释方法具有心理学性质,这种方法不懂得社会事实的基本性质(从外 部对个人意识施加压力),社会事实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必须从社会本身的 性质中去寻求对社会生活的解释。要弄清这点,我们首先的了解社会和个人的关 系,涂尔干认为,社会并不是个人相加的简单总和,而是由个人的结合而形成的 体系,而这个体系则是一种具有自身属性的独特的实在。当然,如果没有个人意 识(必要条件),任何集体生活都不可能产生,还必须把个人意识结合和化合起 来,而化合还要有一定的方式,社会生活就是这种化合的结果,我们只能以这种 化合来解释社会生活。【119】针对这一主题,涂尔干得出了如下一个准则: 一种 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 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对于这一准则,涂尔干还作了如下补充:一种社会事 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遗憾的是,由于这些 准则没有得到承认,所以社会学的解释普遍得不到人们的信任。

接着,涂尔干还论述了社会形态学事实在社会学解释中的重要意义:一切比 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中去寻找。这种内部 环境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物,另一种是人,而人的因素起着特别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社会学家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发现这种环境的能够影响社会现象发展的各 种属性。【127】有两种属性非常符合这个条件:一种是社会容量;另一种是根据 社会环节的结合程度加以衡量的动力密度。关于社会环境的这种认识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这个认识,社会学就不能确立因果关系,只能确立继承关系,因而没有 科学的预见(以孔德、斯宾塞为例)。【目录,6】总之,社会现象的原因存在于 社会的内部,社会学的解释只是确立现象的因果关系(社会学的解释是因果解释, 这种解释的实质是分析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环境的依赖关系),即把一个现象和产 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或相反,把一个原因与其所产生的有用结果联系起来。【138】 六、关于求证的准则 怎样来证明一个现象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呢?涂尔干认为,比较方法和间接 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方法,而孔德的历史方法一旦抛弃孔德主义社会学的 基本概念,就毫无用处了。涂尔干认为,比较的基础是:同样的结果总是有同样 的原因。他以自杀为例来论证这点,他说,如果说自杀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因引起 的,那实际上就是说自杀有很多种,他认为,在所有的前提里存在着一种共同的 因素,而正是这种共同的因素,这些前提才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人们却没认识到 这点,故而认为一种现象可以由种种不同的原因来解释。【141】 然而,即使各种比较方法都能应用于社会学,但并不是都具有同样的证明力, 因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剩余法、契合法和差异法(这三种方法加上共变法是密 尔提出的实验研究的四种归纳方法,又称因果四法)对研究社会现象并没有太大 的作用。而共变法则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好的手段。它的优越性体现在:1、在事 物的内部证明事物的因果关系;2、使用资料便于选择和作更为细致的研究。社 会学虽然只能使用一种方法,但并不亚于其他学科,因为社会学家能采用多种多 样的比较方式,但必须是比较那些连续不断的、广泛的系列变化,而不是比较那 些孤立的变化。【目录,7】这些变化系列包括来自单独一个社会的事实的情况、来自属于同种的若干社会的事实的情况以及必须比较不同的若干社会种的情况。

不过,要解释某一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实,只有观察它在所有的社会种中全部 发展过程才能做到,并且,只有排除妨碍比较的年代因素,比较才具有证明的价 值,要达到这一点,只需把比较的社会置于同一发展时期加以考虑就可以了。

【151】 七、拓展 评价 涂尔干试图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去构筑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社会学 方法论体系,并通过《自杀论》来体现这种构想。他以实证主义的思维,找准了 社会学的研究起点,明确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等 一套较为完整而严密的研究范式。他的这种努力使得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更加系 涂尔干第一个明确阐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指的就是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涂尔干先后通过对“劳动分 工”、“自杀”以及职业群体或宗教群体的“集体欢腾”等经典研究,向后人展示了 他所开创的社会学研究“社会事实”的本质。

关于涂尔干 涂尔干【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有: 《社会分工论》(1893)(提出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问题,并提出他的两 种团结类型: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略)(1895)、 《自杀论》(1887)(从个人和社会关系上来解释自杀原因,把自杀分为四 种类型:利己性、利他性、失范型、宿命型)、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关于“团体意识”和“团体表象”)(1912); 并于1898年,创法国《社会学年鉴》,开创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

对法国乃至西方社会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体主义方法论(代表:韦伯)与集体主义方法论(代表:涂尔干)的比 集体主义方法论:社会的性质的不是由部分的性质决定的,社会整体决定其各个部分的本质; 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社会整体,如社会文化; 社会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只能由整体特征或宏观变量来解 释,而不是归结于个人特性,即不能还原到个人心理或 生理层次; 主张通过揭示本质属性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 个人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个人; 个人是有意义行为的唯一承担者; 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 实质上,这种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分野,反映了社会学基本 问题: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成过程VS结构;动态VS静态; 冲突VS均衡。(苏国勋) 为了消解这种二元对立,衍生出了方法论的综合趋势。

涂尔干的现代启示——一个例子 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情感的感受——对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在涂尔干看来,集会上爆发出来的集体情感,不只是在表达与会的所有人 的情感里共同的东西,它完全是另一种东西,它来源于生活,是在个人意识之间 交互影响的作用和反作用的产物,它的力量来源于一种集体的强制力。群体性事 件中的(自发性)参与与独处时的激情感受完全不同,而当集会解散时,群体影 响不再发生作用,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独处的状态,而把方才的情感归因于我们并 不了解的某种外来生物东西。

参考文献:1、[法] 译,《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