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考察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美丽家乡参观考察活动心得体会

学三圣“五朵金花”? 建游仙“龙山盛景” _参观考察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区目标督查办??张** 近年来,**市**区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的“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已成为享誉国内的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区,其发展现代新型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和模式也为各方所称道,对我们在推行农业产业化、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等方面启示颇多。

一、“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 **市**区三圣乡(现为三圣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户有种植花木的传统,三圣乡便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变单一的鲜花生产为吸引市民赏花休闲的旅游活动,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红砂村)、夏观“**月色”(万福村)、秋赏“东篱菊园”(驸**)、冬看“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四季皆宜的**四季旅游休闲旅游景观。”。(转载请注明来自: http://www.dxf5.com/ ) 目前以“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月色”组成的?“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12平方公里,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胡锦涛、温家宝等多位中央领导曾亲临视察。“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不仅整合了**市城**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将农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近6年来,“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达2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583万元。2008年,**区花卉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绝大部分都在三圣乡,全乡地价由每亩50万元升到220多万元,仅2008年160亩土地拍卖,地价升值收入就高达3.5亿元。通过景区建设,在区内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3000多户农民(11500多人),全部就地转为市民,解决了9790个村民的就业安置,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带动了商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朵金花”旅游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近千万元。

二、“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做法 (一)科学规划,连片开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区农村处于城市通风口,非城市建设用地多达17.3平方公里,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辖区土质又属**山脉酸性膨胀土,“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过去农村长期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但这种弱酸性土质适宜于磷肥种花,当地农民也有种花的传统,自清乾隆末期至今已有270余年历史。**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紧邻**市的地缘优势,以及传统的花卉种植历史,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的科学规划思路,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休闲观光农业的大平台。“五朵金花”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了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如今,“五朵金花”错位发展,“花乡农居”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
“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了城乡互动;
“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
“**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创作的艺术村。

(二)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共同建设。2003年10月,**市在素有种植花木传统的三圣乡红砂村举办了**省首届花卉博览会,100多万游客的到来,启发红砂村开始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周边村社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2004年,政府因势利导,明确提出了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的目标。政府在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始终强势推动,狠抓规划,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房改造。通过实行扶助政策、减免各项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组织农民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改造农房、整治环境,提高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
同时鼓励各村成立开发管理机构,对集体经济进行管理,以土地、堰塘、荒坡等固定资产折股形式,参与景区的打造,并建立景区旅游接待中心,对景区设施、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的维护管理。政府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景区建设,2004年以来,先后有近40家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入驻,吸引民间资金2亿多元。

(三)改造农房,完善配套,提升景观,集约用地。政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适度进行景观打造,集约使用有限土地,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政府鼓励改造老民居,以统一样式、统一标准对房屋进行改造,按人均35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标准予以补助。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500户,实现户户通光纤。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全区17个行政村,均建成200平方米的村卫生服务中心。四是景观打造生态化。打造湿地,**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迁建牛王庙等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五是开发土地集约化。对土地严格监管,整合农宅,拆除违建,减少农房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增加收益,提供保障。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路,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途径,构建社会保险体系,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政府为农民搭建了四种增收平台:一是租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有技术专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公司、工商业主和经营能人集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基地。二是薪金。农民到农业产业化公司务工,成为农业工人,每人每月可获取800元以上的薪金收入。或依托花乡农居从事插花、餐饮、茶社等经营活动,每户每月营业收入上万元。三是股金。引进专业公司对生态观光区域内的农房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品位的乡村酒店,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分享收益。四是保障金。农民达到社会保障条件后,每月可领取364元的养老金、210元的低保金、报销住院费等"保障金"。同时着力构建农民就业体系,开发服务型?、社会型、自主型、创业型、公益性等不同岗位,多渠道促进失地、准失地农民就业。全区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9790人,登记安置失地农民就业率达89%。

(五)产业支撑,龙头领军,政府助推,持续发展。“五朵金花”发展的起点和归宿都是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使传统农业向因地制宜、集约经营、生态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引进文化产业强化观光农业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政府着重培植“五朵金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村、画家村、雕塑村、摄影村和民俗村,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月色”的诗情画意,体现东篱菊园的菊花韵味,引进“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

二是发展旅游观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靠产业致富。鼓励支持观光道路两侧的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采取自主经营、与别人联营、出租给公司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功能,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目前“五朵金花”有农家乐300余家,接待海内外游客近千万人次,经济收入达2亿元。

三是做强花卉产业改造传统农业模式,建设新型农村。政府对花卉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上扶持,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先后引进**维生、**大地、**汉高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组建了东篱菊园、红砂花乡等7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大力发展花卉**种植、设施化大棚栽培等产业。目前,“五朵金花”的高店子花卉市场跻身于全国第四大花卉集散地;
启动了“**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力争将“东篱菊园”打造成为垄断西南、全国甚至成为国际市场的非洲菊种苗供应地;
加强与**市**县、**县的跨区域合作,形成1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努力实现年产鲜切花8亿枝、小盆花8000万盆以上,全区花卉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目标。

四是壮大现代服务产业培植多种经营形式,聚敛人气、商气。通过精心打造**金港汽车赛道,培育汽车赛事关联产业和汽车后端市场,吸引了人流、聚集了商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区老**生态农业旅游区的现状 老**生态农业旅游区是**市近**最大的生态观光农业景区,集中了餐饮、娱乐、会议、住宿、垂钓、品茶、棋牌、卡拉OK、体育健身等多种项目,开设的农家乐从1999年的4家发展到目前的22家,2009年接待游客54万余人,经营收入1815万元左右,解决当地农民就业200余人。果农的桃子、枇杷、梨子等水果销售收年入为20余万元。所在地的**东路社区集体年收入3万元,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为**区的财政收入贡献20余万元。

作为**区管辖的上规模的旅游景区,老**生态农业旅游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旅游的形象。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旅游部门、当地社区和经营户的共同努力,老**景区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西**相亲节也办得有声有色。

但是,纵观老**景区10年的发展历程,横向对比“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等成功的生态农业景区,很容易看到我们在发展上的乏力和成效上的巨大差异。

首先,经营规模太小,项目过于单一。老**上的主要经营实体为农家乐,从2009年的4家到目前的22家,一年总的经营产值也不过一千多万。这22家农家乐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从建筑风格、项目设置到经营模式等都很雷同,区分就是房子大小有不同、饭菜口味有差异,消费价格有高低,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大多数人上老**无非就是打牌、吃饭,春天还能看看桃花、梨花,入夏尚可吃吃枇杷、桃子,此外就没有更多的项目可以选择。

其次,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缺乏后劲。从开始发展第一批农家乐起,老**所在的**村(后改为**东路社区)前后共投入三百多万,用于建设老**景区的基础设施。但老**上至今没有解决好污水排放的问题,景区道路狭窄,户外照明等配套设施也相对简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经营环境,也使老**景区在外界的形象大打折扣。

第三,缺乏文化内涵,景区难上档次。老**以桃闻名,但每年一度的桃花会并没有真正挖掘或引进值得一提的“桃文化”。至于西**相亲节更是跟桃扯不上半点关系。山上的农家乐也早就和农家没有一丝联系,更象是建在山上的茶楼、饭店。只有人们自己动手去树上摘桃、摘枇杷的时候,还能感叹一下,似乎真的是在和自然亲近。一位哲人曾说: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那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同样,我们要让景区吸引更多的人,就必须让它饱含文化的底蕴,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只有这样,景区才有生命力,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让四面八方的游人纷至沓来,才能使人们驻足停留、流连忘返。

最后,管理方式落后,经营单打独斗。目前老**主要由**东路社区负责管理,社区内部设立了专门的管委会,但实际上并没有专人从事常年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也仅只是包括修补道路、打扫公共卫生。整个景区除每年的桃花会、相亲节和烤羊节之类活动外,没有整体的营销;
没有整体的规划布局,各个经营户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建设和经营;
没有对远景的科学规划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基本上因循“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的经营思路。这种高度分散的经营模式管理成本低廉,但同时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做强做大。

四、借鉴“五朵金花”成功经验,建设**“**盛景” ????“五朵金花”景区的很多经验具有明显的不可复制性,其所拥有的区位、资金和政策优势也是**区不可企及的。但其发展思路和具体做法有很多却可以借鉴。同时,老**景区紧邻**主城区,仙海大道和建设中的城市二环路将使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个百万人口**市的后花园,区位优势也不可小视。如果规划得当,科学管理,也必将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扩大景区范围,注重连片开发,强调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经营。将景区的范围突破**东路社区的地域,把周边的文胜村、申家村都纳入统一的规划。**东路社区与申家村结合区的大片松林可建成具有森林风格的娱乐休闲区,引进游乐设施,建设木屋别墅,营造梦幻的童话王国,打造成孩子和童心未泯的大人们的乐园。**东路社区和文胜村结合区可营造大片竹林,修建吊脚竹楼,环绕小桥流水,开发竹产品,提供竹饮食,挖掘竹文化,形成令人心旷神怡的竹海、竹韵。文胜村片区素有种植花木的传统,可因势利导发展花卉种植和观光产业。积极引进大型的园林花木企业,把这一片区的花木产业做大、做强。申家村可在改进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体验式观光农业,展现农耕文化的田园魅力。现存的桃林片区,可在改善硬件环境和果树品种上下功夫,拓宽道路、安装路灯、解决排污,建设乡村酒店和度假山庄,调节果树的花期,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情景,多种手段改变淡、旺季的格局。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使瓜果生产朝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在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强化营销和深加工,使传统水果产业摆脱低收益、丰年不丰收的困境。远景还可将老**与绵梓路对面的**山、渔父村森林公园统一规划,建设运动休闲景区,构建更加完备的产业链。各个区域错位发展,又紧密联系,让游人有更多的选择,也使景区的规模效益凸显,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政府主导建设,各方力量参与,提供政策支持,强化市场运作。政府必须在景区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首先,要筹措资金用于景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要通过政策扶助、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吸引当地农户、企业和个人参与景区的建设;
第三,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景区。

三、做好规划设计,引进现代管理,整合各项资源,集约统筹发展。必须邀请专业人士对景区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项目设置等进行设计,科学配置基础设施,使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步入可持续的良性轨道。设立景区管理与服务机构,严格执行规划,统筹景区建设,并对景区设施、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四、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档次,创新产业模式,打造旅游品牌。对于景区而言,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必须挖掘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优势,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始终坚持文化先行,灵活运用文化因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以独有的文化特色,提升景区的底蕴和内涵,给游客提供更丰富、更高尚的休闲观光新景致。必须打破?"小而散"的格局,做大做强做优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

通过景区建设,我们就可以完善这一区域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城乡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自然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