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面试技巧_大学辅导员工作案例_用爱心挽救迷茫的学生

用爱心挽救迷茫的学生 学生处?? 高森 大学辅导员工作案例 1、????? 案例背景:
?胡某某是我校大一学生,由五年制转段来的,在中专阶段,该生积极参加班内和校内的各种活动,学习兴趣较浓厚,和同学关系非常融洽,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但是本学期开学后产生厌学情绪,基本没去教室听过课,有一天,他的班主任来找我,因为我是胡某某学生的辅导员,让我帮着督促下胡某某同学,因为该生已经有一个星期没去上课了,而且班主任通过系里给该生下了处分,该生对于这个处分不但没有收敛,并且在该生不上课、逃课时连班主任的电话也不接听了,我行我素,变本加厉,迟到、旷课、逃课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听到这些情况后,我想我得了解什么事请使该生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我给该生打了电话,让该生中午找我来谈心。

2、????? 案例分析:
? 经过充分了解事实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胡某某同学自新学期开学后,上午上课期间不是在校外玩,就是在宿舍睡觉,而且周末经常去网吧通宵。分析其原因,由于该生学习基础较弱,从转入大专后,对所开设的课目有所抵触,上课根本就听不懂,下课后老师留的作业也不会做,久而久之,心里产生了变化,感觉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再者从家长和同学那里了解到,该生家境条件不错,和他在一起玩伴大都家境殷实,并且其他玩伴都以进入社会,经常会对他说:有爸妈就行了,上学没有用!看着其他玩伴不用上学,而能开开心心的,该生想:我和他们一样,为什么我必须上学,我为什么必须听从父母的?还有就是胡某某逃课去玩,能放松自己的心,不再感觉压抑。综合上面这些原因促使该生感觉上课苦恼,没有了动力,心里感觉迷茫,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3、????? 解决办法和理论依据:
?该生出现的问题属于个体性问题,但是在当今大学生里也不乏多数学生都有此情况,认为所谓“富二代”上学无用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中学习动机理论 ,我认为该生是对学习动机不明确造成的。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观等等。大学生的心里发展日趋成熟,知识经验日趋丰富。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因此产生的需要丰富多样,与此相伴的就是复杂多样的学习动机。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报答性和附属性的学习动机。如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教诲等;
第二类属于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如为了满足自尊心和荣誉感而努力学习;第三类属于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第四类属于事业成就的动机。如在希望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该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外界干扰,产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解决办法 心里沟通,我经常走进该生生活,拉近与他心里的距离,我会经常和他一起打篮球,也会一起去食堂吃饭,每天早晨也会去他们宿舍看他是否按时起床,任何事情上不会苛刻的要求他,让他对我产生信任,有什么话可以对我毫不保留的倾诉。借此可以是我们的关系很好,我有什么话也可以对他说。

淳淳善诱,和该生拉近距离之后,我便会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做改变,每天让该生晚上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按时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并打扫整理自己的内务。开始该生还有所不适应,我也会对其实施一些小的惩罚,让他下次不敢再犯同类错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之后,进而我便与他谈学习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诉说学习的困难,通过谈话,发现该生学习已经和同班同学落下不少。现在听课很多地方听不进去了,并且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外界影响,没有认识到自己想要的,该做的。认为自己父母有钱,以后混个毕业证,直接回家。感觉学习知识没有用。

因材施教,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便制定了计划,①他们寝室八个人,其他人出早操,上自习,上课一定要叫着该学生,听不懂的可以用笔记住,下课问同学或请教老师。②经常密切关注该生,给他看一些书籍和网络信息,消除该生上学无用论的观点。③答应该生学期末,如果有进步会有所奖励。④与家长联系,希望该生能远离以前的玩伴,在家给该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目前,该生已经有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按时上课,按时就寝,搞好自己的内务,自己的学习兴趣慢慢提高。在随后的引导过程中,我会一如既往的看着该生的表现,也会想办法使该生早日能有自己的目标。

4、????? 经验与启示 ? 现在很多大学生,家境不错,上学不愁吃,不愁穿。家里也不会给他们任何压力。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懈怠。并且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应当深刻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1、做好大学生的“心灵导师”,积极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里状况,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在每个学生出现状况之前及时有效的扼杀。要求我们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宿舍,走进他们中间,与每个学生谈心。

2、多注意单独行动的个别学生,一般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接触大量知识,增加交际面的年龄段,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有的大学生会因不能适应产生心里扭曲,不爱说话,独来独往。我们要多关注此类学生。

3、让每个学生了解上学来的目的及意义,让他们知道来上大学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能因为家里条件不错,来“混”毕业证。教育引导学生有正缺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学生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4、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 学生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学生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学生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