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材料作文

故事类材料作文

命题理念:故事类材料作文最佳审题方法为由果推因,而由果推因则充分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真题再现: 2015年:重庆卷“赶公交的妈妈”;湖南卷“大树与果实”。

2014年:重庆卷“房东与租客”;大纲卷“老王生病”。

2013年:江苏卷“蝴蝶与蜡烛”;辽宁卷“沙子与珍珠”。

【试题类型及高分突破】 故事类材料作文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材料讲述的故事都很完整,包括故事的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果,考生在材料中均能找到;②材料后对故事没有一个明显的观点句,一般到故事的结尾就结束了;③材料中一般有一个或多个主人公。

此类试题考生在审题时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找出材料的主人公;第二步,通过材料的细节洞察材料对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即是赞扬还是批判,抑或中立;第三步,找准故事的结果,从主人公的角度由果推因,探究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此原因一般就是材料的立意点。

本类试题从因与果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四大类。

一、 “一果一因”类。

此类文题所给材料情节相对单一,故事结果清楚明了。在审题时,考生只需从主人公的角度分析出导致结果的原因。

【2016年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屁股上被贴了张标签,上面写着“这是一头驴”,有编号,有日期,还有圆圆的公章。

它愤愤地质问胡狼:“我是不是狮子?”“你是。”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标签,我看你是一头驴!” “我是不是狮子?”它向袋鼠征询答案。“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也说不清!” 狮子又去问驴,驴说:“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狮子又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但谁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技法运用】 此题是则典型的“一果一因”类材料作文,考生可按“三步走”法来审题:第一步,找出材料的主人公——狮子;第二步,由“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这句话考生可明显地看出,材料对狮子的情感态度是批判的;第三步,从主人公的角度由果推因,最后狮子为什么把自己当成了一头驴,根本原因是它过分迷信标签,在外在不客观的评价中迷失了自我。据此考生可有如下立意:①在外在不客观的评价中要坚守自我;②不要过分迷信权威;③撕掉“标签”,用实力证明自己是“狮子”。

在行文时,考生可联系现实,如“官二代标签”“富二代标签”“贫困户标签”“名利的标签”“权威的标签”“地位的标签”等等,进而写出此题的现实意义。

二、“一果多因”类。

“一果多因”类试题材料有一显著特点,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人公至少有两个,并且这些主人公要么是并列的,要么稍微有主次之分。

【2016年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国国君宋襄公得知伯乐善于相马,就让伯乐寻觅了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宋襄公得了千里马,经常骑着它打猎、出巡,但觉得这千里马不听话、难驾驭。一次,宋襄公居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襄公大怒,就把千里马送去耕地、拉车、推磨,让伯乐再找良马。伯乐用心揣摩,也不知襄公想要怎样的马。这时,皇上选千里马的消息传到了正在拉磨的驴子的耳朵里。于是驴子就去找伯乐,伯乐就把驴当作千里马推荐给了宋襄公。宋襄公很喜欢温驯的驴子,连连称好。一日,宋襄公与驴子在树林里遇上了老虎。宋襄公大惊,跨上驴背想逃。可是那驴子哪里还走得动?老虎扑来时,宋襄公才想起不该让千里马去耕地、拉车、推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技法运用】 本故事涉及四个主要对象,一个是宋襄公,一个是伯乐,一个是千里马,一个是驴子。考生可以这四个对象为支点由果推因: 从宋襄公的角度:①要善于识别真正的人才;②不可以自己的喜恶决定人才的去留。

从伯乐的角度:①坚持原则;②不可把庸才当人才。

从千里马的角度:①人才被埋没的悲哀;②人才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从驴子的角度:①实力决定一切;②认清自己。

在行文时,考生可联系现实让文章出彩,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今社会的用人制度”等等。

三、“多果一因”类。

“多果一因”类试题材料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复杂,一般有多个主人公,故事的结果也较多,但仔细分析,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所以考生只需扣住这个原因即可准确审题立意。

【2016年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大加赞赏,因为他认为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他国旅行,凡是看见在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技法运用】 本故事有两个结果,一个是鼓励了更多的人去救人,一个是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这两个结果表面上看起来没多大关系,但实质上造成这两个结果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能否恰当地处理“行善与奖赏”之间的关系。故考生可有以下立意:①不要让英雄流血流汗再流泪,如彭宇案;②是什么造成了现代人的冷漠,如小悦悦事件;③怎样鼓励更多的人去行善,如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不要用道德绑架人性;等等。

四、“多果多因”类。

“多果多因”类材料作文试题材料一般有以下显著特点:①试题材料情节相对复杂,一般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②主人公较多,并且往往又是并列关系;③每个主人公一般都有自己的结果。

【2016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收破烂的妇女坐在一堆破烂前汗流浃背地整理着破烂,这时,她的丈夫给她送来了一碗面条,那一刻,她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一旁的一位胖大嫂看见了,她对着这碗仅有几根青菜的面条说:“大妹子,你天天这么辛苦,就吃这些东西?”一旁的丈夫听后满脸通红,妻子也眼圈发红。见到这种状况,胖大嫂连说:“对不起,我不该这样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技法运用】 本故事有两个结果三个主人公。①结果:丈夫满脸通红,妻子也眼圈发红;胖大嫂连说“对不起,我不该这样说”。②主人公:丈夫、妻子、胖大嫂。由此可以判断本题为故事类材料作文中的多果多因型。接着从主人公身上探究造成故事结果的原因:丈夫的角度——因没有给妻子富足的生活而惭愧;妻子的角度——为自己辛酸的生活而伤心;胖大嫂的角度——意识到自己不当的话打破了夫妻二人原有的幸福。最后紧扣原因即可立意。

(1)丈夫的角度:①男人的担当; ②爱一个人不仅要给她精神上的幸福,也要给她物质上的幸福。

(2)妻子的角度:①莫为物质享受所累;②珍惜精神层面上的幸福。

(3)胖大嫂的角度:①莫让个人的价值观影响别人;②慎言;③知错就改。

(4)综合角度:①物质与幸福;②精神与幸福;③真正的幸福;④幸福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富有。

【误区警示】 1。不明材料感情倾向,褒贬不分。因此类试题材料大多数都是叙事型的,所以材料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主人公,对主人公的感情倾向,材料中一定会用一些关键词,或明示或暗示,或贬或褒或中立。因此考生必须在其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行文立意才是材料的准确立意。如上例宋襄公与驴子的材料,有考生竟然赞扬驴子的智慧,可谓离题千里。

2。主人公找错,立意较偏。因此类试题材料情节相对复杂,一般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所以考生必须找准哪些人或事是材料的主人公,切不可将“配角”当成“主角”。如上例“狮子变成驴”的材料,有考生却从胡狼、袋鼠的角度立意为不敢讲真话,这是典型的因找错主人公而导致的偏题。

3。立意较浅。此类试题的材料作文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考生必须联系人生与社会,写出材料的现实意义,切不可从材料中走不出来,就事论事。如上例宋襄公与驴子的材料,有考生仅仅就宋襄公与千里马加以论述,根本不联系现实写出当今社会的人才问题。

故事类材料作文

一、生活故事类的审题方法

生活故事和寓言故事的不同在于:前者写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后者写的是虚构的小故事;前者的主人公是人,后者的主人公多是动植物;前者是直接反映现实现象,后者借物喻人,委婉含蓄地表达生活道理。所以,它们的审题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例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审题方法:何人:修鞋匠

何事:想知道燕子在哪里过冬

结果: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有了新的发现)

原因:好奇心(其实,“好奇心”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可以直接抓住关键词)

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题2 :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方法:

何人:修船工

何事: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结果:避免了一场灾祸并得到船主感激

原因:善良、为别人着想

立意:小举动,大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有善心善意;要为别人着想等。

也可以从船工的角度立意:要有感恩之心。

二、课堂演练

2012年重庆卷: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这则材料涉及两个对象,工人和保安,工人和保安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工人是主要对象。可做如下分析:

何人:工人

何事:被困在冷库,面临死亡的危险

何果: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何因:①尊重他人;②友爱友善  ③有礼貌讲礼仪;④善良

立意:①要懂得尊重他人;②待人要友善;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

也可以从保安的角度立意:(1)感恩;(2)细心等

三、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故事类材料作文

中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方面,常有不知作文材料在说什么的迷茫,写作时常有“撞大运”式的悲壮。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专业的审题方法,尤其是没有很好的区分材料作文的类型。比如故事类材料作文,什么是故事类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简单说就是既符合材料主旨又符合命题人意图的立意。怎么看出材料的主旨呢,一般是看材料里故事的结局;怎么看出命题人的意图呢,主要是看材料里有感情倾向的词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我们可以把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按难度分为三类。

一、 有结局且有倾向的

也就是说材料里既有故事结局,又有感情倾向的词句,这是故事类材料作文中审题较为容易的一种。因为通过这两个方面就能既看出材料的主旨,又看明白命题人意图,立意较为简单。例如:

(2013全国1卷)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个材料里的故事是有结局的,“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结合第一段中的“风险太大”,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材料的主旨是不怕风险,才能取得成功。而老切割师的话,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更要有勇气”,体现了命题人鲜明的意图。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这个材料的最佳立意,可以写“拥有勇气,方能成功”,也可以“成事需放下顾虑”。再例如:

(2012年全国大纲卷)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这个作文材料也是有结局的,“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很容易由此看出材料的主旨。妈妈的话也带有明确的感情倾向,或者说是对这个故事结局做了分析,而“甩掉多余的顾虑”可以算是“直接点题”,道出了最佳立意。

二、有结局或有倾向的

这一类的作文材料只有故事结局没有感情倾向,或者只有感情倾向没有故事结局,在审题上较之第一种,难度稍大一些。例如:

(2014重庆卷)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这则材料是有结局的,老人不愿意把房子租给游客了,并把玻璃碎片捡出来放在另一个垃圾袋上,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虽然没有有感情倾向的词句,但我们通过用“以果溯因”的办法,即问“老人为什么不愿意把房子租给游客了”,或者问“老人为什么将玻璃碎片装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并写上‘玻璃碎片,危险’”。答案就是立意角度,可以从“责任”“关爱”“善良”“细节”等角度入手来写。

这不是重庆卷第一次出这一类的作文材料,再如2012年重庆卷的作文材料: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这是一个有因有果的完整故事,我们只要从故事的结局入手,问“果”即“为什么保安能找到工人并救了他”?就可以得出“因”:从保安角度看,是关注细节;从工人角度看,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而这种因果关系正是作文的立意角度,如“尊重他人方能赢得尊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细节关乎大事”等。

也有的作文材料只有感情倾向,没有故事结局,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武汉大学里面有一个樱花园,很多大学生穿着和服在树下照相。一个韩国留学生很不解地问她的导师,为什么他们要穿着和服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是从没人穿着和服照相。导师苦笑一声,没有回答。

导师“没有回答”,看似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但命题人的意图却通过导师“苦笑”的感情倾向表现出来了。我们在审题时就可以“以情溯因”,导师为什么“苦笑”呢?从而得出立意角度,如“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缺少民族文化自信”等。

三、无结局且无倾向的

这一种材料作文是三种中最难的,每年高考出现了此类的作文题,往往引发激烈的争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类材料表面上看没有故事结局和感情倾向,在审题上,就增加了推测材料主旨和命题人意图的难度。例如:

(2012安徽卷)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类题该怎么审题呢?关键在于经验暗示。什么是“经验暗示”?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或情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暗示:这样做的结局可能是什么。从而推测出命题人用这个材料想表达什么倾向。我们的生活经验会暗示我们,“梯子横放”比竖着放更能“防止倒下伤着人”,竖着放写个条幅,仍有安全隐患。“梯子横放”才真正做到了安全,才关注到了细节,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我们的情感经验会暗示我们,所谓“注意安全”不过是搞形式,不过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自我保全,而将“梯子横放”才是务实的做法,才真正将关怀落到了实处。

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会看出这则材料实际上有三个立意角度:1.从源头(根本)上解决问题”,2.做事要落到实处,3.关注事情的细节。

其实,我们发现前面两种类型的材料,只要稍作调整,去除了故事结局和材料中的有情感倾向的词句,就变成这一类的作文题了,比如前面我们举的2012年全国大纲卷的材料,只要我们删去后两段,也是一个完整的作文材料: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如果只有这两段材料,能不能得出立意呢?也是可以的。这里也有生活的经验暗示:妈妈田间劳动的经验肯定是比“我”丰富的,她能很快看出我“窘”的原因,并给我提出了建议

故事类材料作文

。也有情感的经验暗示:“我”之所以会“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因为我还有顾虑。这样思考之后,也就同样能得出材料的立意角度了。

 

明确了故事类材料的这三种类型,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合适、正确的方法审题立意了。这样,我们的审题立意方法不是“凭感觉”,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才不会“不见泰山”或“雾里看花”,而是胸有成竹,一箭中的。

 《语文知识》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