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4.、教学准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本课我借助以下教具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5根小棒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将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说教法程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我创设游戏抢答,出示一些不完整的5以内的分与合,让学生抢答补充完整。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了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首先,出示小朋友浇花的场景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浇花场景图中人数的情况,知道了原来有3个人在浇花,又来了2个人。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从图中还能想到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一共有5人。接着向学生说明,原来有3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3+2=5。然后再让学生联系情境,说说3+2=5表示的意思,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体会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最后让学生初步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为了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我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举例说说,你遇到过哪些情况可以用加法计算,并说出算式。如:原来我家有1个苹果,妈妈又买了4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用算式1+4=5表示。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次 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学生玩荡船的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到先后有1个女孩和2个男孩走来玩荡板,一共有3人,也就是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再启发学生思考:把1和2合起来,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学生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后,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先想想是怎么算的,再和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最后再总结出5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依据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三) 实践运用 巩固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可操作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实物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后列出加法算式;在此基础上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边画图形边计算,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第二层次,深化练习,在摆脱具体图形后学生直接应用“合起来”的思想计算第3、6题,在交流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同时通过第6题的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给人以数学美的欣赏。 

第三层次,实践应用,出示(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第4题,在学生自由表达题目意思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再次通过计算后投信件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四)全课总结

我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小结:本节课,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呈现出来,使学生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识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一, 教材来源

5 以内的加法 是大班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 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 。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这次选取的这个内容是 5 以内加法 的复习课,这个复习课不能重复第一课时的做法,那样,别说幼儿会提不起兴趣,老师也会觉得厌烦,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 对暗号、打老鼠、找朋友,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小朋友只有通过了一关关的游戏,最后才能得到礼物。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只有游戏中的幼儿才能充分地与同伴及材料互动,才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从而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 目标定位

这个活动的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 复习 5 以内的加法,能迅速地进行运算

2, 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本来的初衷是 复习 5 以内的加减法 ,但在试教的过程中 , 发现多数幼儿有加减混淆的现象,为了照顾到幼儿 发展 的个体差异, 经过与大班老师讨论之后 决定降低难度,改为 复习 5 以内的加法 。

目标 的 调整 是为了 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从这次的活动可以看出,目标 难度 降低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目标 1 实现得较好的,多数幼儿都能对 5 以内加法进行迅速运算,但目标 2 就完成得比较欠缺 , 游戏中的 幼儿 容易 兴奋, 较难控制,再说, 要培养 孩子 良好的游戏秩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再加上 一方面这学期大班幼儿数较 多,另一方面 我本身不是大班的老师, 借班上课容易失控, 因此在活动中就出现了 孩子 过度兴奋的状态, 显然, 目标 2 是我把握比较不好的地方。

为了让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到活动中,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提示信、老鼠玩具、纸团、钻圈、小礼物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 5 以内的加法

三, 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游戏就像是一个 糖衣 ,让幼儿在 糖衣 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 苦药 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 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 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 5 以内加法的运算。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教 学方法 契合了《纲要》中关于 教师应成为 幼儿 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的观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根据《纲要》精神:数学要 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著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 5 以内加法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 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也促成了 合作探究式 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式组织本次活动:

1, 通过闯第一关 对暗号 ,复习 5 以内数的组成

以带幼儿到 数学城堡 玩的形式引入活动,让幼儿根据车票上算式得数找到停车位后准备进入城堡,却发现城堡门怎么打不开,这时有一封神秘信出现了,信的内容是:想进城堡就要闯关,第一关是对暗号,暗号是什么?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这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卡片上的数字( 2 、 3 、 4 、 5 ),闯关成功后每人各得一个闯关小奖励,更激发了幼儿继续闯关的信心。

2,通过闯第二关 打老鼠 ,复习5以内的加法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出 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幼儿闯过第一关后,根据城堡主人的提示,找到第二封闯关信,信的内容是:请小朋友帮忙打老鼠,算车票算式得数找到相应号数的老鼠将其击倒,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让幼儿要迅速算出得数并找到号数,游戏的难度加大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多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3,通过第三关 找朋友 ,不仅促进思维的发展,还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引导幼儿迅速运算算式,并找到得数与其一样的一个好朋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不仅要算出自己手上的算式,还要看看哪个好朋友的得数是和自己一样的,发现得数不一样的,要再去寻找好朋友,找到好朋友还要大声报出算式,并一起钻圈过关,游戏由易到难,很好地带动了生生互动。

4,幼儿在寻找小礼物中巩固5以内的加法

最后, 通过数出得 了 三个闯关小奖励,接下来,就是寻找小礼物 了,寻找小礼物的欢快气氛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 一听到有小礼物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使得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五,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第一次试教后,我们 对一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试教时我们没有箭头提示,只有两排小脚印, 两 封信。让 幼儿沿着小脚印走找到那 两 封提示信,但是,试教时发现,前面的孩子已经走完脚印找到那封信了,后面的孩 子还在走,这就导致了只有前面孩子才体验到了找到信的快乐,而且 这 封信 都 是在争抢中才拿到老师手上,大家都想让老师知道这封信是自己先找到的。当时就觉得,有什么方法能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经过讨论之后,就决定取消小脚印,改为箭头指示出方向,而且箭头是指向多个方向,让孩子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每个方向都去试一试,到底往哪个方向走才能找到信呢?更奇怪的是孩子们找到的信不止一封,有很多封,那是每封信都有字吗?哦,原来其中只有一封信有给出提示,通过放多封信,放开手让孩子们都去寻找,使得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同时出现了这么多封信,真奇怪,怎么回事?刚才城堡主人不是说只有一封信吗?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其实,整个活动下来,我自己总觉得孩子好像过度兴奋,也因为空间限制,本来一个个的环节都应该事先设置好,有一种神秘感,但因为空间有限,只好采用一关结束再重新设置一关的形式,因而配班老师在布置时孩子都发现了,所以才导致孩子还没听清楚 老师的交代就急急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这是自己始终觉得不满意的地方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多加反思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