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说课稿

概率说课稿

《概率》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知识的基础上,从上节课所讲的三种事件出发,以探索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的大小为目标,并为学生后面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及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计算,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质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法指导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的形式,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类比归纳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求新知。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学”这一思想,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增大了教学容量,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起到辅助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第二环节:引深拓展,归纳总结

第三环节:巩固知识,实际应用

第四环节:试试伸手,找找不足

第五环节:交流反思,课时小结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拓展升华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判断下列这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明天会下雨

2.天上掉馅饼

3.买彩票中奖

4.一分钟等于六十秒

5.老马失蹄

问题1  从分别标有1,2,3,4,5的5根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到的号是5.这个事件是随机事件吗?抽到5个号码中任意一个号码的可能性的大小一样吗?

问题2  抽出的可能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每一种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3  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多少种可能?它分别是什么?

问题4  向上的点数是1、2、3、4、5、6的可能性的大小相等吗?它们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5  你认为抽到你和抽到别人的可能性一样吗?

设计意图

通过以抽签的方式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安排一方面复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内容,而且还加深了对三种事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引申拓展,归纳总结

概率定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

表示方法:

事件A的概率表示为P(A)

以上两个事件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问:

特点1  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

特点2  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从标有1,2,3,4,5的五根签中抽取一根,抽到4的概率是多少?

2. 抛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请6名同学上台来参与模拟抽奖游戏,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  全都没有奖

第二次  有一部分有奖

第三次  全都有奖

从此可以看出,不可能事件A的概率为0,即P(A)=0

必然事件A的概率为1,即P(A)=1

随机事件A的概率 0 P(A) 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0.

(三)巩固知识,实际应用

例1  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点数为2;

(2)点数为奇数;

(3)点数大于2且小于5.

解:掷一个骰子时,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P(点数为2)=1/6

(2)点数为奇数有三种可能,即点数为1,3,5, P(点数为奇数)=3/6=1/2

(3)点数大于2且小于5有两种可能,即  点数为3,4, P(点数大于2且小于5)=2/6=1/3

例2  图25.1-2是一个转盘,转盘分成7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指针指向红色(2)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3)指针不指向红色。

解:按颜色把7个扇形分别记为:红1,红2,红3,绿1,绿2,黄1,黄2,所以可能结果的总数为7.

(1)指针指向红色(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3个,即红1,红2,红3,因此P(A)=3/7

(2)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记为事件B)的结果有5个,即红1,红2,红3,黄1,黄2。因此P(B)=5/7

(3)指针不指向红色(记为事件C)的结果有4个,即绿1,绿2,黄1,黄2,因此P(C)=4/7

思考:联系第一问和第三问,你有什么发现?

(四)试试伸手,找找不足

1.一共52张不同的纸牌(已去除大小王),随机抽出一张是A牌的概率;

2.在1~10之间有五个偶数2、4、6、8、10,将这5个偶数写在纸片上,抽取一张是奇数的概率;

3.在1~10之间3的倍数有3,6,9,随机抽出一个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

4.一个袋子中装有15个球,其中有10个红球,则摸出一个球不是红球的概率。

设计意图

巩固学生对概率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及对概率的计算公式的简单运用技能。以达到及时学习、及时应用,让学生从中找一成功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交流反思,课时小结

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他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n。

0≤m≤n,有0 ≤ m/n≤1

因此  0 ≤P(A) ≤1

P(必然事件)=1  P(不可能事件)=0

(六)课后作业,拓展升华

P132  习题25.1  第 3 题  和  第 4 题

 

相关资料:上一篇:

下一篇:

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 来自 **。

我说课的题目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内容选自 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 A 版必修 3 第三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 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 是第三章《概率》 的第一节课, 是学生学习《概率》 的入门课, 也是一堂概念课。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 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概率也是每年高考的必查内容之一, 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 这些都是学生今后的学习、 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事件的分类; ②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 ③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 正确理解事件 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 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明确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fn(A) 与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P(A) 的区别与联系; (4) 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 发现法教学, 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 归纳总结试验结果, 发现规律, 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 在探索中提高; (2) 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 通过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的 做 数学的精神, 享受 做 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 分析, 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 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 教学手段: 利用硬币及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过程分析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学生讲一个故事 《1 名数学家=10 个师》: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 数学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英美海军无力解决的问题, (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概率说课稿)这便是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它告诉我们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正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改变着世界, 改变着未来。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 习 和探索 当初那 位数学 家所运用 的 数学知识----------随机事件的概率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并由此引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 讲解新课 1. 开奖游戏: 双色球是我国福利彩票, 彩票由 7 个号码组成, 先从 红色球号码区 的 1-33 个号码中选择 6 个号码, 从 蓝色球号码区 的 1-16 个号码中选择 1 个号码组成一注进行投注。

7 个号码相符(6 个红色球号码和 1 个蓝色球号码, 红色球号码顺序不限) 则中头奖。

(1) 请同学们每个人选取一组号码, 看看你会不会中头奖。

(2) 提问: 你有机会中头奖吗? 2. 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会发生: (1) 导体通电时, 发热; (2) 抛一石块, 下落; (3) 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 0 C 时, 冰融化; (4) 在常温下, 铁熔化;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验, 让学生参与到数学中去,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 分析,从而引出三个事件的定义。

3. 概念提炼: 通过小组讨论, 由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叫做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叫做随机事件。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这三种事件的例子)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分类总结, 提炼出概念, 使概念更严密; 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4. 提问: 由于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因而从表面看似乎偶然性在起支配作用, 没有什么必然性。

但是,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并深入研究后, 发现随机事件虽然就每次试验结果来说具有不确定性, 然而在大量重复实验中, 它却呈现出一种完全确定的规律性。

这是真的吗?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设计意图」 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好奇心, 引出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环节。

5. 实验操作: (根据上面的提问, 我设计了以下投硬币的实验) 第一步: 请全班同学拿出事先就准备好的硬币, 每人做 10 次掷硬币的试验并记录下试验结果 并提出问题 1: 与其他同学的试验结果比较, 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二步: 请各组的小组长把本组同学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 提出问题 2: 与其他各组的试验结果比较, 各组的结果一致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 (1) 以上试验中, 正面朝上的次数叫做频数, 事件 A 出现的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例 叫做频率。

(2) 频率的取值范围: (0, 1) 第三步: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电脑模拟实验, 一名同学负责动手实验, 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实验结果, 以作对比。

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 当试验次数很多时, 出现正面的频率值在 0. 5 附近摆动, 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 0. 5 来估计正面朝上的概率。

即 P(正面朝上) =0. 5。

因此, 对于给定的事件 A, 由于事件A 发生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而稳定于概率 P(A) , 因此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P(A) 。

「设计意图」 根据提问一, 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一次发生具有偶然性; 针对提问二, 发现实验次数越多, 频率数值就越有规律性, 而这种规律性就反映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让学生通过第三步实验验证第二步实验得到的猜想, 并从正面引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通过整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 做 数学的精神, 享受 做 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并在此通过实例、 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6. 根据上面的实验总结出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

「屏幕显示」 对于概率的统计定义,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②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 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 A 的概率。

③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④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 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体验合作精神。

通过教师的补充使学生对概念更清晰、 理解更透彻。

(三) 拓展应用, 思维升华 思考: 在进行乒乓球比赛前, 裁判如何决定由谁先发球的, 为什么?(课前让学生准备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而又回到生活当中去。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 (四) 加强训练, 及时巩固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举例和自身 的基础, 我设计了两道关于三种事件的训练题, 帮助学生 对所学概念进行理解。

第(3) 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分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应选取哪一个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五) 反思小结、 培养能力 提问: 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①事件的分类: 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②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叫做随机事件。

③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定义: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 A 发生是频率 m/n 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 在它附近摆动, 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 的概率。

④概率的性质。

「设计意图」 小结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 使知识成为系统。

让学生尝试小结, 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 掌握新知识。

(六) 课后作业, 自主学习 课本练习 1、 2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让学生温故知新, 同时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弥补和调整。

五、 板书设计

概率说课稿

《25 概率初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 我设计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下面我将从教学结构体系、课堂教学引入、课堂内容创新、资源运用分析与教学设计评价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章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的几点设计,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学结构体系分析

按照中学教材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本章是在统计(数据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此时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良好学风.本章的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其重点为概率的正确理解,合理的选择方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九年级时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会给概率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计算涉及两个或三个因素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如何做到不重不漏是本章的另一大难点. 

 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在教学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让学生逐步理解概率的内涵,只有先对概率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掌握随机事件的规律性进而使之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所以,我将课时安排调整为先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再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2、课堂教学引入设计

 在教学引入设计时,我注意突出三点:有故事性、有数学味、有创造性.

 对于本章的第一节内容随机事件,我先从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同学们讨论冠军的情况,体会到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然后,改编教材掷骰子的活动,借助于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玩飞行棋,通过具体的游戏规则,引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这样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课时,仍然可以使用这一个情景,让学生讨论,制定出由谁先走棋的方案,顺势研究,这些方案对下棋双方公平吗?为什么?由此引出概率的定义,而为了验证方案的公平性,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想到做实验.

 

 三、课程内容创新设计

 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课时,根据情景引入时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我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以下改编:

 实验一:分组实验

 同桌为一组,一位同学做20次抛瓶盖的实验,另一位同学记录实验结果,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

盖口向上的频数

盖口向上的频率

 

 

 

 

 

 

 

 并对学生提出如上两个问题:用问题一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问题二则是让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设计意图】之所以没让学生做教材中的抛硬币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意识到硬币落地后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各占一半,从而对反复枯燥的实验失去兴趣甚至直接凭借经验填表;而选择比硬币更随处可见的水瓶盖子,一是方便实验操作,更主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开始实验探究.

实验二:模拟实验

利用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实验,大家可以看到,每一次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情况是随机的,但是,如果增大实验次数,频率就会稳定在50%附近,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频率曲线图来感受到这一规律.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为数学研究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抛掷硬币,省时省力、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感受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的过程中,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实验三:比较试验

试验者

抛掷次数(n)

正面向上的

次数(频数m)

频率()

棣莫弗

2048

1061

0.5181

布丰

4040

2048

0.5069

费勒

10000

4979

0.4979

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5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渗透数学文化,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感受到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比如:皮尔逊投了24000次,可想而知需要多少精力和时间);通过对比,发现模拟实验的结果与数学家们一致,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实现情感教育.

实验四:投针试验

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有名的“投针试验”———法国数学家布丰在一张白纸上画满一条条距离相等的平行线,让他的客人们向纸上投小针,每根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之间距离的一半.最后布丰宣布结果:大家共投针2212次,其中与直线相交的就有704次.用2212除以704,得数为3.142.“这就是圆周率π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这个实验,感受到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在偶然中寻找必然,然后再用必然的规律去解决偶然的问题,体现了或然与必然的思想.

 

4、资源运用分析

 本章使用了很多教学资源,这里我详细分析三类:

1、本着“适时、恰当、灵活、高效”的原则,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调整了课时顺序,整改了实验形式,使教材这一基本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2、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我在设计中选取很多生活元素,如“乒乓球赛”“飞行棋”、“水瓶盖子”、等,每一个生活情景都有它的用意,都上升到数学的层次,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利用网络软件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度.

 

5、教学设计评价

在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课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思考交流,经历质疑、实验、提炼,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概率的小论文或者是应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次经历.

 

以上就是我对《概率初步》这章内容的几点想法,欢迎各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