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与闲的作文素材

忙与闲的作文素材

高三《忙与闲》考试作文评分细则及佳作赏析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 【评分细则】 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 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 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 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 “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 “闲” 最重要的 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 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 “忙里”不是可 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 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 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 “我空闲的时候, 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 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 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 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 ,但缺少“忙” 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二、关于评分 1.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 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 63 分以上;二类卷 56~62 分;三类卷 49~55 分;四类卷 42~48 分;物 理;五类卷 28~41 分;六类卷 27 分以下。

3.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 20 分;内容基 本相同,最高不超过 10 分。

②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 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 过 46 分(不满 100 字,0~5 分;200 字左右,6~10 分;300 字左右,11~20 分;400 字左右,21~30 分;500 字左右 31~40 分;600 字左右,41~46 分) ; 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 ,评分不得超过 40 分;凡思 想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20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 评分最高不超过 10 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一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卷面较差扣 1 分。

附评分表解 分 赋 切 类 分 题 70 ~ 63 切 题 二 62 ~ 56立意 结构 语言 独到 精巧 精辟记叙文 文章意蕴在材料的核 心处。

且写作有巧妙而 机智的构思、 有生动传 神的细节、 有浓郁而清 新的文采, 故事有真实 感和亲切感。

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 核心处,且写作有构 思,有细节,有文采, 故事真实, 富有生活气 息。

文章的主题接近材料 的核心, 且写作在故事 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 者真实性、 生动性某方 面有可圈点处。

文章主题基本接近材 料核心, 有完整的故事 演绎, 但在行文中反复 点题,显得多余;或者 故事略显简单或老套, 技法上缺少变化。

主题与材料中心几乎 没有关联,且故事虚 设,记叙描写能力较 弱。议论文 深入分析, 对重要概念进行 准确界定, 论证有合理的逻 辑性; 或者能敏锐地就材料 的某一要害处进行理论或 者反驳, 且有相当的思想和 写作智慧。

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 的正确观点, 能对判断中的 重要概念进行 “分解” 和 “剖 析” ,能在论证中进行“比 较” ,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 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 或 在议论或在论据选择和分 析上, 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某 一方面的特色。

观点熟套,仅限常识常理, 且说理止于浅表; 或论证方 法单调, 缺少变化, 只会一 味“例证” 。深刻 严谨 生动准确 完整 准确 正确 有特 恰当 点55 ~ 49基本 正确 基 本 切 题通顺 平实48 ~ 42基本 略有 基 本 完整 牵强 通顺41 ~ 28不 切 题牵强 逻辑 不 通 贴标 层次 顺 有 签 不通 明 显 语 病 和 多 个 错 别字基本没有论证,关键概念 “整体打包” ;或者一味例 证且止于一个层次, 缺少逻 辑性; 或者篇段分离, 硬贴 标签。27 ~0不正 无章 低 幼 主题与材料不沾边, 胡 完全不会写议论文,无阐 确 无法 稚嫩、 编乱造,故事低俗,表 述, 无论证, 没有条理和逻 粗 俗 达能力很差。

辑。

庸俗【佳作赏析】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苏大附中高三(9)班 高子媛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 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 在宝贵的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 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 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小隐之人不能隐 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 ,不能做到“坐忘” ,定力不够 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 ,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 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 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

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 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 。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 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 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 要。

闲暇之时, 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

生活的节奏太快, 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 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 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 里才叫做“独处” 。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 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 “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 化。

” 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 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 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 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颜修行。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简评】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

?厘清概念本 身,这是写议论文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为 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 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 量;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 闲? 、 ?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 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 采会对议论本身构成伤害。

当然, 本文也存有瑕疵。

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 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

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

推理链条有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议论文, 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

(徐飞)养壶琐事 苏大附中高三(9)班 薛歆仪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 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 一把 “曼生壶” 的仿品, 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 “小 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 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 “嘿!怎么看傻 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生壶,说: “今天就来养 养这壶吧。

”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嘀嘀”的声响。随 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 壶口便溢出了泡沫。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 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

”爷爷说道。而我却只是托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终于忍 不住问道“ : 您每天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工序, 不嫌麻烦吗?” 爷爷笑了笑道: “其 实,没事做的时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是在养人啊! ” 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锈顺热吸于壶壁之 上。爷爷说: “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加润滑。

”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 杯,又依次流入闻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于 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壶刷” ,在壶身上刷 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 《阳羡茗茶系》曾说道: “壶经久用,涤拭日加, 自发黯然之光也,入手可鉴。

”爷爷常说的“养人” ,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壶 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 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养壶虽繁琐,却可以 修身养性, 外表忙碌, 内心恬静。

而楼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 却是内心浮躁, 整天忧心忡忡地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汪森曾说: “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

”我欣赏爷爷这种 忙碌而闲适的日子。

【简评】以文化入记叙,这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 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这是作者平日的积淀使 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些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 时获得新知、体验美感。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到浇 壶再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熟稔,很难写出如此地道 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画虎不成 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

这篇文章的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

单从文题 ?养壶琐事? 来看,就与作文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

?琐事?暗扣?忙? , ?养壶?的?养?字 透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们应强调,文化体 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

当然, 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 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过于绝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

(徐飞)于忙碌处觅充实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4)班 陈天然福楼拜曾说: “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

”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 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 “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 生命的闲暇。

”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 ,已经在不 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 “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 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 “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 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 ,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 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 一句: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 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 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 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 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 碌”当成痛苦, “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 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 所谓的 “忙碌” , 将它演绎为 “充实”与“满足” ,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 , 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 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 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 “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 就越会有闲暇。

”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 ,品味 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 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简评】当别人正在苦思?忙?与?闲?的关系时,作者却一下子抓住了生活中 ?忙?与?闲?背后人们的?心态? 、 ?心理? ,直击当下忙碌而困惑的大众的内 心深处,站的高度不可谓不高,有如高僧俯视众生,没有深奥哲理,只是在平实 地分析说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用福楼拜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现实人们 生活的矛盾,继而用昆德拉的?此处?与?彼处?详细分析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矛 盾心态:对当下的忙碌充满着报怨,而对未来却永远充满的希望。其实质是不够 满足、不够充实,也就看不到?闲暇?的风景,岁月的静好。从而得出自己鲜明 的思想主题: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品味生活的常 态,在忙碌中寻找充实和感动,也就会有了闲暇的愉悦。文章切口很小,却站得 很高,环环相扣,分析得深入而透彻。如能在引用昆德拉的?别处?再自然些, 内容上再详细些,生活中人们的心态再具体些,语言上再多些变化,幽默些,可 能会更加出彩。要求可能太苛刻了,中学生能有这种高度已经很是难得。

(陈元 德)“繁忙”的日子 苏大附中高三(2)班 李晨 王麻子翻了个身,睁巴睁巴眼睛还是起来了。今天有信要来吧?! 王麻子没有孩子, 四十岁, 来岛上也有二十年了。

等的那封信也有二十年了。

他堂哥是当局政要,他被带走时,堂哥说好会把他渡回家乡来。他堂哥是否还有 权?那封信到底会不会来?大家不知道,但王麻子确信会来。

王麻子坐在床沿上,仔仔细细地把衣扣扣好,穿上裤子,把褶皱抚平,又穿 鞋,把鞋带正正当当绑上了。他站起身,在米袋里掏出一把米,又抖抖散了些, 觉得少,又重掏一把,几下几下,终于把米掏精准了,霍地撒给鸡吃。鸡还没张 嘴,他就一把抱起鸡,看它哪儿长了肉没,掉了羽毛没,精神还好没,这都是些 无关紧要的事,王麻子却要每天做上好几十遍。他没有工作,他很闲。

他走出门,四下里望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一副兴冲冲赶路的样 子。他没见到熟人,回身抓起一顶大草帽,低着头,背着手,做沉思勿扰状,走 去了瓜地。

他拍拍这一只瓜,听听声响,又拍拍另外一只,再做做比较。他扯扯这一只 瓜的藤蔓,把它撸直,手一松它又曲了起来。

“哎!王麻子你干嘛呢?”是老洪。

“啊!我看看瓜。

”王麻子答。

“你可真忙啊! ” “呵呵,是啊。

”王麻子低下头,红了脸,就像是新制的酱烧猪头肉,烫得 难着手。好不容易来个人,王麻子不能放过机会,他抬起头喊了一声: “这么早 你干嘛去啊?”定眼看,人已走了。他向前几步,想把他喝住。想了想又觉得没 啥要说的,绞足脑汁终于想出句话,前面没了人影。他环看四周,瓜地,田地, 树林,没有人,只有他,他也不知道做什么,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看,他看的是 瓜地?田地?树林?也不知道,他只是盯着。

中午的时候,太阳正辣,麻子拽着草帽也不带,流了汗就抓起衣服擦,走到 村口,衣服也要擦了几十回合了。村长站在村口,手里好几沓信,王麻子走到村 长跟前, 也不问, 就看他发。

边上的二狗拿了信就问村长有没有王麻子的信。

“没 有咧。

” “你还没发完,你怎么知道没有?”王麻子涨红了脸,看村长把信都发了 干净。

王麻子回到家, 把鸡抓起来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随后走到米袋跟前, 掏了一把米, 又抖抖,又重掏了一把,又抖抖?? 【简评】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小说,而考场里的小小说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了。

这篇小小说很有意味,王麻子成为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他的日常所忙,在 一些人眼中毫无意义,但他所忙的喂鸡、看瓜这些事件,不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吗?而他近乎享受地忙着这些事,具有了很强的审美意义和哲理意味。他一方面 怀着希望, 希冀着能改变他命运的那封信的到来,另一方面又以悠闲的心态忙着 日常生活, 这不就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吗?由此,这篇文章达到了一般考生难 以达到的思想深度。

在提倡文章风格多样化的今天,小小说理应受到关注。大家知道,小小说的创作 难度很大, 尤其是在限时的考场里, 难度更大。

没有足够的平日训练和素材储备, 不要在考场里急就。

(徐飞)

忙与闲的作文素材

2014年苏州市零模考试语文作文审题分析 (忙碌和闲暇) 原题回顾: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 材料分别为英国 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 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 阐述了对立 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 “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 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 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 “忙里”不是可 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 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 分有序的 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 轻松畅快的闲 暇之感。

第二句 “我空闲的时候, 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个角 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 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 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 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 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 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 与“闲”,不能超过四类 中合理的关系思考。

本次作文还是继承了2014年江苏高考哲理思辨类的形式。就审题来说,要比高考真题难了些许。从可说 范围来讲,似乎也比较局限和狭隘。不像之前的“青春”,不仅贴近学生生活,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规 避偏题之风险。而此次作文题,似乎陷入一定要寻求“哲理”之怪圈,颇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 山是山”的玄虚,虽有深度,然渴求学生在四十分钟或者五十分钟内就能据此流畅行文,恐怕并非以易事。

牢骚归牢骚,题目还是得解,试还是得考,文章还是得写。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两句话,是对“忙碌”和 “空闲”的辩证关系的解读,初看不合理,细读有真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我们必须附加一个 “为什么”上去,为何越忙,却越空。其实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英国的哈兹里特的一句话“事越做越能,人 越忙越空”,忙的时候,显然是不会有空的,空,是指一个人在不断忙碌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生活阅 历后,能够去更有智慧地处理以后的工作或者事情,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初期是“事倍功半”,那么当 我们真心经历过这些“事倍功半”后,必然会进入到一个“事半功倍”的生活情境中,一个成功者,在年 轻的时候更应该侧重的是积累,在忙碌中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能力, 那么就会很从容,或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同样的事情了。这就是海斯利特的“越是忙碌,就越 会有闲暇。” 至于西塞罗的“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我们肯定不能从物理意义的空和忙 入手了。因为我们空的时候,怎么可能是忙呢?一个相反相对的概念,当然不会同时间出现在一个时间节 点,我们就必须换个思路:为何空的时候最忙?有一种忙是身体意义上的忙,有一种忙是精神意义的忙。

想必西塞罗更侧重的是后者。我们真正在一个岗位上拼尽全力忙碌,这是身体力行的忙;而当我们放下工 作,真正有了闲暇时,我们更应该去总结工作后的得与失,利用这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心得。

吾日三省吾身,空下来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是否可以简化,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可否有更好更简便 更轻松的办法,这样的过程就是“空暇时候的忙”,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明天,或者下一次工作时, 可以比昨天或者之前更轻松地完成任务,即达到海斯利特说的“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原来是这样! 两个人的话正好可以合为一体!原来海斯利特的忙,可以在西塞罗处拆解为“身体力行的忙和精神上思索 反思总结的忙”,而我们的“忙”,是为了有一天“不忙”,如何实现有一天不忙?那就是你平时必须要不断 去利用空暇去反思,去总结!所以叫“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所以作文题目也很好取了, 比如“事倍功半是为了事半功倍”、“忙,是傻还是智慧?”、“忙的智慧”、“忙为不忙”、“思与行”等,都 是可以的。至于论据,结构思路等,就暂且不表,且看学生之作喽。

作文素材积累系列(四)——忙与闲“有些人很忙,但他的内心却很闲;有些人很闲,但内心却很忙。” 听到这句话,觉得很有意思,仔细想想,更觉得回味无穷。

在俗世中为生计而忙,但内心中却是很悠闲,活得简单自在,这大概是种很纯美的生活境况吧? 这样的人,不外乎两种,一是本身就是个单纯的人,又有幸生活工作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中,没太接触 过多的灯红酒绿。这是令人羡慕的,但在这世上,单纯的人不多,单纯的人又处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中,更 是少见。所以,这种人是只应天上有的,在人间,能得几人? 再一种是俗世很热闹,但内心却不为这些灯红酒绿所扰,不为外物所累,自保存一份真我。这种人,是不 是可算得上智者了? 好象很闲,但内心却很忙,这样的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或许也是智者吧? 洞悉世事无情后,表面是活的悠闲自在,但内心却还是不能忘情,不能忘却世间的悲苦,于是,他便要思 考,于是,他的内心便很忙。正如王戎所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我不喜 欢王戎的人品,总觉得把他列入竹林七贤是个天大的玩笑,但他这句话,我却是很喜欢。

素材大全 人人都要为了生活忙碌 忙才能创造出成就 忙碌之中,我们也应注意放松、休息 要忙到正确的地方 忙碌,也要量力而行 忙碌但是不要迷失自己 忙碌使人充实 要做到忙而不乱 要忙得有意义 提高效率避免无谓的忙碌 名言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闲暇当然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为了获得闲暇而工作,为了和平而战争。——亚里士多德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有时间改善自己灵魂资产的人享有真正的闲暇之乐。——梭罗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我最害怕的莫过于闲散怠惰,没事可干,无所作为,官能陷于麻痹状态。身体闲置不用,精神就备感苦 闷。——夏洛蒂勃朗特 游手好闲的人最没有空闲。——瑟蒂斯 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创造出闲暇。——赫兹里特 聪明人有时也很匆忙,但是决不仓促从事。——佚名 经典素材 工作狂盖茨(忙与成功) 盖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这种品质从他在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电脑房钻研电脑, 还是玩扑克,他都是废寝忘食,不知疲倦。1974 年,当盖茨认为创办公司的时机未成熟而继续在哈佛大学 上二年级时,他开始了玩扑克,疯狂地玩,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像其他所专注的事情一 样,盖茨玩扑克很认真,他第一次玩得糟透了,但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了扑克高手。只要晚上不玩扑 克,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 在电脑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他常在清晨时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

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 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 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 作。不过为了能休息一下,盖茨和他的合伙人艾伦经常光顾阿尔布开克的晚间电影院。“我们看完电影后又 回去工作。”艾伦说。

迷失自己的日本青年(忙碌但不能迷失自己) 在日本,最近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许多年轻人花钱去调查所或者侦探社,委托别人调查自己。这 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在这样一个高度文明富裕的国家里,很多年轻人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 己。在东京,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为了能 够真正地把握自己,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或是让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他们不惜花上一笔钱委托别 人调查自己,然后让别人来告诉他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些花钱请专家调查自己的人,正是因为拼命赚钱才迷失了自己,现在却又拿忙碌赚来的钱来寻找自我, 百转千回在忙碌、自我、金钱之中纠缠不清。或许不仅仅是日本的年轻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所有人在 整日的忙忙碌碌中,都会有这样的无奈与感慨吧。

科学家于敏(为祖国而忙碌)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是中国氢弹的设计者之一。他热爱科学,具有强烈的追求精神和严肃的科学 态度。人们评价他说:“科学几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整日忙于工作,用他的韧劲和钻劲,工作不分昼 夜,常常半夜触发灵感,便起床伏案工作。氢弹的理论设计至关重要,数据非常复杂,即使借助计算机运 算,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为了保证计算数据的精确,他常常整夜呆在计算机房,对一些关键数据,他都 亲自一一检验复核。有一次,核试验即将开始,于敏突然发现原设计中有个理论因素可能有问题,便要求 暂停试验。他整整忙了一天一夜,终于把问题搞清楚,排除了疑点,保证了试验的成功。为了攻克氢弹的 理论尖端问题,他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终于获得成功。

国画大师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

白石老人寿高 94 70余年,平均每天作画 幅。他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 余幅。白石老人说: “不教一日闲过。”并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借以自勉。

85 岁那年,一天他一连作画 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一次齐白石过生日,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了。第二天,齐白石一早起 床,顾不上吃饭,来到画室,摊纸挥毫,画了一张又一张,直到画完每天必完成的 张了吗,怎么又画呢?”“昨天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呀!” “全天候周恩来”(为国家而忙) 他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 小时,有时在16 小时以 上,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他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带些 简单的饮食,在驱车途中用餐。深夜才是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大量文件、研究重大问题的时候。

在一天里,周恩来惟一的休息时间是在和邓颖超共进晚餐的时候。他喜欢听陕北民歌,每当这时他总是 要把留声机打开,边吃边听,不时用手指轻敲桌子或是用脚点地,随着音乐拍打,脸上露出安闲、愉快的 表情。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当他想起要处理的事,又常常要把秘书找来。

国内外许多有名有影响的人都著文说:“无疑,周恩来是这个世界上工作最忙,工作最多的一个人。” 为官不能这样“忙”(要忙在正路上) 一是忙在“文山”上。少数干部习惯于坐在“文山”上“乘凉”,做文章,认为只要文字材料上去了,就 向上级交了卷了,工作就做好了。

二是忙在“会海”里。现在会议不仅多,

忙与闲的作文素材

而且规模大,时间长。

三是忙在餐桌上。一些人公款胡吃海喝,甚至一天几场酒席。

四是忙着跑“门路”。极少数人钻研升官的歪门邪道,忙不迭拉关系,走门子。

五是忙在琐事中。放着大事不抓,喜欢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整天埋在事务堆里。

六是忙在“内耗”中。一些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和同事明争暗斗上,整天相互抓辫子。

七是忙在旅游上。一些人借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为名,行游览名胜、观光古迹之实,外面的先进经验没 学到,公款倒是没少花。

八是忙在应酬上。今天去剪彩,明天去典礼,迎来送往。

九是忙在“贴金”中。一些干部为表政绩,频频请记者采访,报纸上见字,电视上见影,广播上听声, 实绩却迟迟见不到。

十是忙在亲情上。在工作上给方便,在经济上给实惠,处处提供捷径,搞特殊化,群众敢怒不敢言。

上述种种,真可谓“忙”,但惟其忙,对社会、对人民、对工作、对党的事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遭到人 民的唾弃和反对,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相悖。

咖啡和午餐(忙出来的巨著) 巴尔扎克是这样的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每天晚 时,当巴黎市民开始夜生活时,他却在一天16 小时紧张工作之后,开始睡觉。而当全城人进入梦乡的子夜时分,他却开始了工作。他才思敏捷, 飞笔走书,可以连续五六个小时不停地写作。只有当他稍感劳累时,才站起来,到邻近的桌子上拿来一壶 咖啡。

有一天中午,巴尔扎克的一位朋友应约来看望他。进门后,他见巴尔扎克聚精会神地写作,为了不打扰 他,这位朋友就悄悄地坐在小桌旁的椅子上。巴尔扎克正在专心写作,没有发现朋友进来。一会儿,佣人 送来了巴尔扎克的午餐。佣人把午餐放在小桌上就走了。这位朋友以为午餐是给他准备的,就毫不客气地 一扫而光。他又等了一会,见巴尔扎克仍在专心写作,不忍打断他,便不辞而别了。过了一会儿,巴尔扎 克感到肚子饿,便停下笔准备吃午餐,当他看到小桌上的餐具时,便自言自语道:“真是个饭桶!吃过了怎 么还想吃?”说完就又伏案忙碌起来了。

孔明的过劳死(忙,也要适可而止)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整天日理万机,可谓鞠躬尽瘁。

当时担任丞相主簿的杨颙,跟在诸葛亮身边,看到诸葛亮整日忙碌,很担心诸葛亮累坏了身子,他提出 谏言,说:“治国和治家一样,有一定的体制,一定的分工。以治家为例,奴仆耕种,婢女下厨,鸡管鸣晓, 犬管防盗,牛只负载,马匹跑路,各司其事,条理分明,主人高枕,安心吃住。如果事事亲自掌理,不再 分派,只会弄得筋疲力尽,终无一成。”诸葛亮感谢杨颙的意见,杨颙死后,诸葛亮想起这事,还感伤落泪。

感动归感动,感伤归感伤,诸葛亮大小事情仍然亲自处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当诸葛亮最后一 次北伐,和魏国大将司马懿相持,司马懿就是不出战,却借诸葛亮派人下战书时,和来者闲话家常。看似 聊天,实则探听情报,探听的不是军队调动或军力等军情,而是诸葛亮这名主帅的作息。使者照实回答:“诸 葛公夙兴夜寐,打二十板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裁定,做得多,吃得少。”使者走后,司马懿便对部将说:“诸 葛孔明食少事繁,恐怕撑不了多久。” 司马懿猜对了。诸葛亮不久便积劳成疾,病逝了。

意林故事 闲散的农夫 有一位农夫,家境贫寒,散漫疏放,疏于劳作。别人忙于农事时,他却常常躺在树边的树阴下自去乘凉。

一次,又值农忙季节,一个下田去干活的邻居看到他还像没事人似的悠然躺在大树下,劝道:“你不该这样 活着。”农夫问:“那么该怎样活着?”精明的邻居说:“你应该比别人更勤于耕作,春天不要偷懒,夏天不 要怕热,起早贪黑,把你田里的庄稼种好。”“那以后呢?”农夫问。“到秋天,你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邻居说,“你再省吃俭用些,又会节余下很多粮食。把节余的粮食卖了,换成钱,又可以买许多田地。有了 更多的田,你可以打更多的粮,卖更多的钱。这样下去,你就越来越有钱,过些年,你就可以盖深宅大院, 买许多骡马,雇一大群人,替你干活了。”“那以后呢?”农夫问。“那以后你就自在了。别人去干活,你就 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树阴下过日子啦!”“那么,你看现在呢?我不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树阴下吗?”农夫问。

两个和尚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于 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 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 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 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 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 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 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 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 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老板与员工的对话 第一家公司 老板:今天工作忙不忙? 员工甲:不忙。

下班时老板对员工甲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员工甲: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不能多为公司干事,所以才会不忙,公司要你何用? 第二家公司 老板:员工甲,今天工作忙不忙? 员工甲:很忙。

下班时老板对员工甲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员工甲: 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做事没有条理性,所以才会整天忙,公司要你何用? 第三家公司 老板:员工甲,今天工作忙不忙? 员工甲:还行。

下班时老板对员工甲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员工甲: 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做事不理性,所以才会有什么“还行”的,公司要你何用? 第四家公司 老板:员工甲,今天工作忙不忙? 员工甲:刚忙完。

下班时老板对员工甲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员工 甲: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做事效率太低,做完就不能再检查一遍了,公司要你何用? 第五家公司 老板:员工甲,今天工作忙不忙? 员工甲:有些做完了,也检查过了,现在在做其他事。下班时老板对 员工甲说:你明天不用来了。员工甲: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做事缺乏系统性,有些事不会一起做吗?公 司要你何用? 一个现代人的“忙” 现代人见面第一句话,已经不是以前的“你吃了吗”?而是“你最近忙吗”?接到久未联系的朋友的电 话也是问“你忙吗”?走到街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步履匆匆,忙忙碌碌。

其实我也很忙,忙得大夏天中午不敢睡一会儿午觉,忙得找不到一段合适的时间理发,忙得一年到头不 能从容地做一次自己喜欢的饭菜,忙得大半年过去了还没给老父亲回信,忙得常常去厕所也必须一路小跑, 忙得听到手表“嘀嗒”的声音就想把它砸碎,忙得直想生场病享受一下清闲???? 事实上,这些年大家都很忙。副科忙转正,科长忙处长,明星忙绯闻,白领忙休闲,民工忙找活,老板 忙赚钱,局长忙出国,乡长忙“读研”????有人可忙可不忙偏偏爱说“很忙”,有人因为忙得卑微忙得窝囊 忙死也不敢说忙。明星说忙意味着人气飙升,老板说忙说明财源滚滚,领导说忙那是掌握了实权,退下来 了还说很忙可能是为虚晃一枪???? 真忙与瞎忙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亦无所苦。

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 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 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 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地工作,做完了一饱一睡,或 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 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工作,使人想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 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后做的。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啪的一 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 碗文明!(摘自老舍《忙》)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要好好干。

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他就废寝忘食地拼命忙了起来,到最后,他一共 砍了18 棵树。老板大加赞赏:“干得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大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到 最后清点了一下,他只砍了15 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居然只砍了10 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听了工人的叙述,就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十分诧异,“我天天忙 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全心全意忙于工作,固然很好;但是,偶尔,我们也要停下来,为自己充充电,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大忙人 “唉,没时间,真是太忙了。”小赵又在抱怨。

年初,公司原仓库管理员老李退休了,小赵顶了这个令众人垂涎的闲缺。别人说闲,可小赵走马上任后 却变成了个大忙人,不但平时看不到他叼着香烟哼着小曲的悠闲身影,就是偶尔在路上撞见,也跟火烧屁 股似的,风风火火地逢人就咋呼:“唉,没时间,真是太忙了。”有好几次经理去仓库查货物进出数据资料, 他就先声夺人:“真忙,真忙。” 小赵整天挂在嘴上的忙还真起到了宣传自己的作用,经理在大会上点名表扬了他,把他当作典型给树了 起来,号召大家向小赵这种与时间赛长短、和工作争多少的敬业精神学习,并表示年终要对他闲岗不闲、 闲里找忙的行为给予适当的表彰。

那天下午,经理要查看一下公司内的消防设施,却不见小赵的人影。上班时间擅离职守可犯了工作大忌, 考虑了他平时有“大忙人”的表现,经理说可能他又去哪忙乎了,喊了几声。第一声刚落,就见小赵从宿 舍楼方向飞奔而来。人未到声已到,他开口就是:“忙,真是忙,刚从那边忙罢就听到喊。”边说边有意在 并没有一滴汗珠的额头擦了擦,“这不,接待室的风扇坏了几天,我趁着点空闲,去看看能不能摆弄好。” “修风扇?!”经理的不解顿时转为诧异。今天上午接待室装了部立式空调,难道小赵真是忙晕了头,找 不到北了? 应用与创新 忙自己分内的事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深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 拉着去做这做那。他又是文人不擅应酬,不会推托;做事又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琐碎之 事的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真是一生的最大荣耀。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烦倦不堪的琐 事,而能依然宁静度岁,以他东方式的丰富晶莹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创作留传于世。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以自己所种豆和玉蜀黍为 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 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外,更要忙些不该忙的。比如忙应酬,忙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 去赚钱,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

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但是,我们如果自己想一下,有许多负担确实是不必要的。由于太贪 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忙我们所能忙的事,忙我们分内的事,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成 就,才能忙里偷得半日闲,享受生活的乐趣。

一个家里做生意的朋友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每天都在忙,早出晚归,投身于股票市场,却在几年的时间里赔了不少钱。所以我和我妈常说我爸这个大忙人天天忙着在赔钱。”很多人,他 们每天很忙,生活得也很辛苦,但是因为没有忙在“点子”上而浪费了时间、精力与资源。最终没有取得 成功而后悔无比,苦恼不已,就像人们常说的,学习工作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生会因为方法不对而影响 最后的成绩,农民会因为没能因地制宜而使一年的劳动白费,商人会因为没有调查清楚市场情况而使自己 陷入困境。这些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数,而忙碌、痛苦与困惑同时占据了他们的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瞎忙”,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忙碌。

有一小部分的人,在忙碌中获得了金钱与权力却同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危害了社会。我们几乎每天都 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些企业造假的消息。这其中有假酒、假烟、假奶粉、假油、假菜、假名牌等。

“忙”,对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它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有的人也正 是利用了这一点,欺骗同事、家人和朋友。在利益的诱惑下,失去了理智,做出了违背道德和伦理的事情。

曾经有一首歌就叫做《忙与盲》,我们是忙碌的,但是我们不应是盲目的。

忙与闲的作文素材

忙和闲该是现代社会最能代表人们生存状态的两个词了.有人把闲与忙直接划分为心灵两种不同的状态.不管怎样,闲与忙都与人的心灵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闲与忙并不一定总对应于特定的某种心灵状态.同样忙碌,有人觉得充实,有人觉得若得若失;同样空闲,有人以为享受,有人以为要命.影响心灵状态的因素不仅仅有闲与忙,还有更具决定性的因素的是: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有高有低,价值观因人而异,闲与忙带来的感受自然也因人而异.对待忙与闲,该采取什么态度,怎么做才最好呢?这也是个价值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