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向秀的作文素材

关于向秀的作文素材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大学者嵇康。嵇康说:“我看不必了,这部书不需要再注释了。再注释,就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的神趣了。”

向秀很执著,没有听嵇康的,他坚持注释《庄子》,结果把庄子的思想表述得十分出色,把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都挖掘出来了,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庄子》热,大家纷纷重读《庄子》。可惜的是,还没有注释完《庄子》他就去世了。他所有的遗稿由两个儿子保管。

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看见郭象来拜读遗稿,他们就把遗稿给了郭象。郭象发现向秀还有《秋水》、《至乐》两篇没有注完,他灵机一动,就把全部书稿重新整理一遍,略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了,郭象从此声名鹊起。1000多年来,后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就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略了向秀的功劳。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之一了。

相对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位而言,向秀的名气不够响亮,《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故事也不多。其实,向秀十四五岁的时候,文章已经写得很好了。“竹林七贤”的老大哥山涛,听说向秀早慧,就专程拜见向秀。两人一见面,山涛就发现这位少年果然超凡脱俗,就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一样,两人遂成忘年之交。经过山涛的引荐,向秀又认识了嵇康、阮籍,几个人就同为“竹林之游”。向秀虽然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却是少有的大哲人、大文豪。他的一部《庄子注》,时人称赞“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他的好朋友吕安读后感慨道:真乃“庄周不死矣”!他在注释时体现出的新思路,令后人难望其项背。他的《难养生论》,和嵇康的学问比起来,也难分高下。他的《思旧赋》,更堪称绝唱。

在《思旧赋》中,向秀有意提到嵇康临刑前眼望日影以及嵇康索琴弹奏《广陵散》的情形。这是因为,嵇康的被杀在向秀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那么,当时的惨烈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当时,被押赴刑场的有两个人。

前面一辆囚车上,站着身材修长的嵇康;后面一辆囚车,拉的是嵇康的朋友吕安。两人是好朋友,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因为是处决名士,老百姓都来看热闹,刑场就设在洛阳东市,也叫马市。人们从建春门出来向东,走一段路到了东石桥,再往桥南,就看见断头台了。向秀的心,随着那一刀砍下去,就已经碎了、裂了、麻木了。

杀了嵇康,朝廷监视的目光就集中到向秀身上了,他着实有些害怕,他清楚地记得,打铁的时候自己和嵇康捉弄钟会的情形。钟会是否会像他陷害嵇康一样,设计置自己于死地或者打扰他的隐居生活呢?

不久,朝廷果然请他出来做官了,尽管他不愿当官,但也不敢拒绝,他只好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又一次来到洛阳。

其间,向秀的人格经历了痛苦的分裂。人格分裂,是当时的文人普遍面临的问题。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这个问题,他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还提到向秀的《思旧赋》,用以隐喻自己身处险境和不屈的心志。向秀屈服强权后,先后担任了“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完全是可以谅解的。

可是,向秀“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这一点很像东汉末年的徐庶——徐庶之母为曹操所拘,不得已他进入曹营,但他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以沉默来对抗强权。向秀也是这样。

向秀是主张无为而治的,所以他做官之后不做事,消极无为,但他的内心很痛苦。陈寅恪先生说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完全改节自图,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但细读向秀的《思旧赋》,字里行间充满了刻骨之痛,暗示着他的不甘与愤懑,所谓的“改节自图”,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于是,在热闹背后,他陷入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有时得靠圈内人士从情感上来化解。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入晋后都做过官,大家在政治舞台上互相扶持,体现出深厚的友谊。如山涛就曾举荐过嵇康、阮咸、向秀担任要职。还有,常居要位的王戎与嵇康修好,两人能相处20年,这些都说明“竹林七贤”是一个团体,大家彼此是有照应的。

尾声:在性格上,七个人尽管都很放纵,但性格还是略有不同的。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四个人始终喜欢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儒家与道家的合一。

 

张含光

相关链接:

关于向秀的作文素材

话说向秀、嵇康在洛阳城中打铁,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握着大锤,向秀拉着风箱。嵇康先用锤子敲打铁砧,像发出指令一般,暗示着一种节奏,向秀就根据这节奏拉动风箱,控制炉火的强弱。

由于他们两个都是名士,嵇康长得特别帅气,向秀长得也很清秀,所以引来各色人等看热闹。那向秀和嵇康一样,也是通音律的,所以拉起风箱来,就像今天的手风琴伴奏一般,好不热闹!再配上嵇康叮当的锤声,听起来真像非常别致的乐曲。

那时候,由于刚刚经过战乱,骏马都被征用做了军马,十有八九死在了战场上,民间使用的“交通工具”以驴最多,所以人们与驴的“感情”较深。很多人想喊两嗓子的时候,就学驴叫,连皇帝也不例外。如魏文帝曹丕到了郊外,就让随行的大臣们学驴叫,“独唱”之后还要“合唱”,直到遍地能闻驴叫声。

于是,向秀就在嵇康的锤子停顿的时候,让风箱发出了驴叫的声音,并能模仿驴子打响鼻的颤音。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可是,做大官的钟会这时候来了,他表情严肃,仪仗威武,想让嵇康、向秀主动过来迎接他,可两位名士只管打铁,都不理睬他。这时候,向秀还让风箱发出了驴叫声,用来讽刺钟会。

原来,钟会曾任将军率兵打仗,结果失败了,死了好多兵士——“将军击鼓出征,嗡嗡嗡(驴叫声);战败鸣金收兵,当当当(锤声)。兵士枉死沙场,当当当;将军黯然神伤,嗡嗡嗡……”嵇康敲打着铁砧,向秀拉着风箱,向秀在心里默念着歌词,就这样“毛捣”了钟会。

这是个笑话,是后人编排着恶心钟会这个小人的,聊供一笑罢了。但也说明,嵇康与向秀是很铁的哥们儿,彼此心灵相通。史书上说他们打铁时“相对欣然,旁若无人”,那种风度和场面,已经成为洛阳一景了,并引来众人模仿,后来竟有上百人在那里打铁,个个光着膀子,露着黝黑的肌肤,像是进行体育锻炼,又像是进行健美比赛,大家虽然不吭声,但欢快的气氛与炉中的火苗一起跳跃,很是有趣。

关于向秀的作文素材

话说向秀、嵇康在洛阳城中打铁,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握着大锤,向秀拉着风箱。嵇康先用锤子敲打铁砧,像发出指令一般,暗示着一种节奏,向秀就根据这节奏拉动风箱,控制炉火的强弱。

由于他们两个都是名士,嵇康长得特别帅气,向秀长得也很清秀,所以引来各色人等看热闹。那向秀和嵇康一样,也是通音律的,所以拉起风箱来,就像今天的手风琴伴奏一般,好不热闹!再配上嵇康叮当的锤声,听起来真像非常别致的乐曲。

那时候,由于刚刚经过战乱,骏马都被征用做了军马,十有八九死在了战场上,民间使用的 交通工具 以驴最多,所以人们与驴的 感情 较深。很多人想喊两嗓子的时候,就学驴叫,连皇帝也不例外。如魏文帝曹丕到了郊外,就让随行的大臣们学驴叫, 独唱 之后还要 合唱 ,直到遍地能闻驴叫声。

于是,向秀就在嵇康的锤子停顿的时候,让风箱发出了驴叫的声音,并能模仿驴子打响鼻的颤音。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可是,做大官的钟会这时候来了,他表情严肃,仪仗威武,想让嵇康、向秀主动过来迎接他,可两位名士只管打铁,都不理睬他。这时候,向秀还让风箱发出了驴叫声,用来讽刺钟会。

原来,钟会曾任将军率兵打仗,结果失败了,死了好多兵士 将军击鼓出征,嗡嗡嗡(驴叫声);战败鸣金收兵,当当当(锤声)。兵士枉死沙场,当当当;将军黯然神伤,嗡嗡嗡 嵇康敲打着铁砧,向秀拉着风箱,向秀在心里默念着歌词,就这样 毛捣 了钟会。

这是个笑话,是后人编排着恶心钟会这个小人的,聊供一笑罢了。但也说明,嵇康与向秀是很铁的哥们儿,彼此心灵相通。史书上说他们打铁时 相对欣然,旁若无人 ,那种风度和场面,已经成为洛阳一景了,并引来众人模仿,后来竟有上百人在那里打铁,个个光着膀子,露着黝黑的肌肤,像是进行体育锻炼,又像是进行健美比赛,大家虽然不吭声,但欢快的气氛与炉中的火苗一起跳跃,很是有趣。

可是,当时整个社会却是灰暗的,没有欢乐可言。

那时洛阳城里有好多槐树。槐树叶子小,秋风一起就落了,灰灰黄黄地落了一地。街道两侧全是灰色的房子,穿着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在街头慢慢走着,使整座城市显得了无生气。

所以,向秀的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他很少说话,就是写起来文章来,也是吞吞吐吐的。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说: 年轻时读《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鲁迅怪罪的这个 他 ,就是向秀。这篇《思旧赋》,是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写的纪念性文章。在那种 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的黑暗中,向秀写文章刚开头就结尾,闪烁其词,是可以理解的。

向秀是河内怀县人,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武陟县人。他出生于公元227年,于公元272年去世,活了45岁(向秀生卒年份有争议),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洛阳和修武度过的。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庄,行为也极似庄周,少年时就想为《庄子》做注释。

当时,为《庄子》做注释的已有十几个人,出版的书也有十几种了,但向秀读了以后都不满意。他认为,这些注释远远没有把庄子的思想阐释出来,只是在语言和章句上做了一些皮毛工作。他决心弘扬庄子学说,重新进行注释。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大学者嵇康。嵇康说: 我看不必了,这部书不需要再注释了。再注释,就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的神趣了。

向秀很执著,没有听嵇康的,他坚持注释《庄子》,结果把庄子的思想表述得十分出色,把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都挖掘出来了,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庄子》热,大家纷纷重读《庄子》。可惜的是,还没有注释完《庄子》他就去世了。他所有的遗稿由两个儿子保管。

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看见郭象来拜读遗稿,他们就把遗稿给了郭象。郭象发现向秀还有《秋水》、《至乐》两篇没有注完,他灵机一动,就把全部书稿重新整理一遍,略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自己的名义 出版 了,郭象从此声名鹊起。1000多年来,后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就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略了向秀的功劳。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之一了。

相对于 竹林七贤 的其他六位而言,向秀的名气不够响亮,《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故事也不多。其实,向秀十四五岁的时候,文章已经写得很好了。

竹林七贤 的老大哥山涛,听说向秀早慧,就专程拜见向秀。两人一见面,山涛就发现这位少年果然超凡脱俗,就如同 已出尘埃而窥绝冥 一样,两人遂成忘年之交。经过山涛的引荐,向秀又认识了嵇康、阮籍,几个人就同为 竹林之游 。向秀虽然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却是少有的大哲人、大文豪。他的一部《庄子注》,时人称赞 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他的好朋友吕安读后感慨道:真乃 庄周不死矣 !他在注释时体现出的新思路,令后人难望其项背。他的《难养生论》,和嵇康的学问比起来,也难分高下。他的《思旧赋》,更堪称绝唱。

在《思旧赋》中,向秀有意提到嵇康临刑前眼望日影以及嵇康索琴弹奏《广陵散》的情形。这是因为,嵇康的被杀在向秀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那么,当时的惨烈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当时,被押赴刑场的有两个人。

前面一辆囚车上,站着身材修长的嵇康;后面一辆囚车,拉的是嵇康的朋友吕安。两人是好朋友,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因为是处决名士,老百姓都来看热闹,刑场就设在洛阳东市,也叫马市。人们从建春门出来向东,走一段路到了东石桥,再往桥南,就看见断头台了。向秀的心,随着那一刀砍下去,就已经碎了、裂了、麻木了。

杀了嵇康,朝廷监视的目光就集中到向秀身上了,他着实有些害怕,他清楚地记得,打铁的时候自己和嵇康捉弄钟会的情形。钟会是否会像他陷害嵇康一样,设计置自己于死地或者打扰他的隐居生活呢?

不久,朝廷果然请他出来做官了,尽管他不愿当官,但也不敢拒绝,他只好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又一次来到洛阳。

其间,向秀的人格经历了痛苦的分裂。人格分裂,是当时的文人普遍面临的问题。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这个问题,他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还提到向秀的《思旧赋》,用以隐喻自己身处险境和不屈的心志。向秀屈服强权后,先后担任了 散骑侍郎 、 黄门侍郎 、 散骑常侍 等职,完全是可以谅解的。

可是,向秀 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这一点很像东汉末年的徐庶 徐庶之母为曹操所拘,不得已他进入曹营,但他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以沉默来对抗强权。向秀也是这样。

向秀是主张无为而治的,所以他做官之后不做事,消极无为,但他的内心很痛苦。陈寅恪先生说向秀 在嵇康被杀后,完全改节自图,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 ,但细读向秀的《思旧赋》,字里行间充满了刻骨之痛,暗示着他的不甘与愤懑,所谓的 改节自图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于是,在热闹背后,他陷入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有时得靠圈内人士从情感上来化解。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入晋后都做过官,大家在政治舞台上互相扶持,体现出深厚的友谊。如山涛就曾举荐过嵇康、阮咸、向秀担任要职。还有,常居要位的王戎与嵇康修好,两人能相处20年,这些都说明 竹林七贤 是一个团体,大家彼此是有照应的。

尾声:在性格上,七个人尽管都很放纵,但性格还是略有不同的。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四个人始终喜欢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儒家与道家的合一。

 

第2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向秀500字

七.向秀:你为什么那么内秀

话说向秀、嵇康在洛阳城中打铁,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握着大锤,向秀拉着风箱。嵇康先用锤子敲打铁砧,像发出指令一般,暗示着一种节奏,向秀就根据这节奏拉动风箱,控制炉火的强弱。

由于他们两个都是名士,嵇康长得特别帅气,向秀长得也很清秀,所以引来各色人等看热闹。那向秀和嵇康一样,也是通音律的,所以拉起风箱来,就像今天的手风琴伴奏一般,好不热闹!再配上嵇康叮当的锤声,听起来真像非常别致的乐曲。

那时候,由于刚刚经过战乱,骏马都被征用做了军马,十有八九死在了战场上,民间使用的 交通工具 以驴最多,所以人们与驴的 感情 较深。很多人想喊两嗓子的时候,就学驴叫,连皇帝也不例外。如魏文帝曹丕到了郊外,就让随行的大臣们学驴叫, 独唱 之后还要 合唱 ,直到遍地能闻驴叫声。

于是,向秀就在嵇康的锤子停顿的时候,让风箱发出了驴叫的声音,并能模仿驴子打响鼻的颤音。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可是,做大官的钟会这时候来了,他表情严肃,仪仗威武,想让嵇康、向秀主动过来迎接他,可两位名士只管打铁,都不理睬他。这时候,向秀还让风箱发出了驴叫声,用来讽刺钟会。

原来,钟会曾任将军率兵打仗,结果失败了,死了好多兵士 将军击鼓出征,嗡嗡嗡(驴叫声);战败鸣金收兵,当当当(锤声)。兵士枉死沙场,当当当;将军黯然神伤,嗡嗡嗡 嵇康敲打着铁砧,向秀拉着风箱,向秀在心里默念着歌词,就这样 毛捣 了钟会。

这是个笑话,是后人编排着恶心钟会这个小人的,聊供一笑罢了。但也说明,嵇康与向秀是很铁的哥们儿,彼此心灵相通。史书上说他们打铁时 相对欣然,旁若无人 ,那种风度和场面,已经成为洛阳一景了,并引来众人模仿,后来竟有上百人在那里打铁,个个光着膀子,露着黝黑的肌肤,像是进行体育锻炼,又像是进行健美比赛,大家虽然不吭声,但欢快的气氛与炉中的火苗一起跳跃,很是有趣。

可是,当时整个社会却是灰暗的,没有欢乐可言。

那时洛阳城里有好多槐树。槐树叶子小,秋风一起就落了,灰灰黄黄地落了一地。街道两侧全是灰色的房子,穿着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在街头慢慢走着,使整座城市显得了无生气。

所以,向秀的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他很少说话,就是写起来文章来,也是吞吞吐吐的。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说: 年轻时读《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鲁迅怪罪的这个 他 ,就是向秀。这篇《思旧赋》,是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写的纪念性文章。在那种 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的黑暗中,向秀写文章刚开头就结尾,闪烁其词,是可以理解的。

向秀是河内怀县人,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武陟县人。他出生于公元227年,于公元272年去世,活了45岁(向秀生卒年份有争议),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洛阳和修武度过的。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庄,行为也极似庄周,少年时就想为《庄子》做注释。

当时,为《庄子》做注释的已有十几个人,出版的书也有十几种了,但向秀读了以后都不满意。他认为,这些注释远远没有把庄子的思想阐释出来,只是在语言和章句上做了一些皮毛工作。他决心弘扬庄子学说,重新进行注释。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大学者嵇康。嵇康说: 我看不必了,这部书不需要再注释了。再注释,就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的神趣了。

向秀很执著,没有听嵇康的,他坚持注释《庄子》,结果把庄子的思想表述得十分出色,把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都挖掘出来了,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庄子》热,大家纷纷重读《庄子》。可惜的是,还没有注释完《庄子》他就去世了。他所有的遗稿由两个儿子保管。

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看见郭象来拜读遗稿,他们就把遗稿给了郭象。郭象发现向秀还有《秋水》、《至乐》两篇没有注完,他灵机一动,就把全部书稿重新整理一遍,略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自己的名义 出版 了,郭象从此声名鹊起。1000多年来,后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就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略了向秀的功劳。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之一了。

相对于 竹林七贤 的其他六位而言,向秀的名气不够响亮,《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故事也不多。其实,向秀十四五岁的时候,文章已经写得很好了。

竹林七贤 的老大哥山涛,听说向秀早慧,就专程拜见向秀。两人一见面,山涛就发现这位少年果然超凡脱俗,就如同 已出尘埃而窥绝冥 一样,两人遂成忘年之交。经过山涛的引荐,向秀又认识了嵇康、阮籍,几个人就同为 竹林之游 。向秀虽然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却是少有的大哲人、大文豪。他的一部《庄子注》,时人称赞 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他的好朋友吕安读后感慨道:真乃 庄周不死矣 !他在注释时体现出的新思路,令后人难望其项背。他的《难养生论》,和嵇康的学问比起来,也难分高下。他的《思旧赋》,更堪称绝唱。

在《思旧赋》中,向秀有意提到嵇康临刑前眼望日影以及嵇康索琴弹奏《广陵散》的情形。这是因为,嵇康的被杀在向秀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那么,当时的惨烈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当时,被押赴刑场的有两个人。

前面一辆囚车上,站着身材修长的嵇康;后面一辆囚车,拉的是嵇康的朋友吕安。两人是好朋友,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因为是处决名士,老百姓都来看热闹,刑场就设在洛阳东市,也叫马市。人们从建春门出来向东,走一段路到了东石桥,再往桥南,就看见断头台了。向秀的心,随着那一刀砍下去,就已经碎了、裂了、麻木了。

杀了嵇康,朝廷监视的目光就集中到向秀身上了,他着实有些害怕,他清楚地记得,打铁的时候自己和嵇康捉弄钟会的情形。钟会是否会像他陷害嵇康一样,设计置自己于死地或者打扰他的隐居生活呢?

不久,朝廷果然请他出来做官了,尽管他不愿当官,但也不敢拒绝,他只好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又一次来到洛阳。

其间,向秀的人格经历了痛苦的分裂。人格分裂,是当时的文人普遍面临的问题。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这个问题,他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还提到向秀的《思旧赋》,用以隐喻自己身处险境和不屈的心志。向秀屈服强权后,先后担任了 散骑侍郎 、 黄门侍郎 、 散骑常侍 等职,完全是可以谅解的。

可是,向秀 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这一点很像东汉末年的徐庶 徐庶之母为曹操所拘,不得已他进入曹营,但他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以沉默来对抗强权。向秀也是这样。

向秀是主张无为而治的,所以他做官之后不做事,消极无为,但他的内心很痛苦。陈寅恪先生说向秀 在嵇康被杀后,完全改节自图,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 ,但细读向秀的《思旧赋》,字里行间充满了刻骨之痛,暗示着他的不甘与愤懑,所谓的 改节自图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于是,在热闹背后,他陷入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有时得靠圈内人士从情感上来化解。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入晋后都做过官,大家在政治舞台上互相扶持,体现出深厚的友谊。如山涛就曾举荐过嵇康、阮咸、向秀担任要职。还有,常居要位的王戎与嵇康修好,两人能相处20年,这些都说明 竹林七贤 是一个团体,大家彼此是有照应的。

尾声:在性格上,七个人尽管都很放纵,但性格还是略有不同的。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四个人始终喜欢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儒家与道家的合一。

 

第3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山涛500字

五.山涛: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

好朋友前面已经提到:山涛推荐好朋友嵇康来洛阳做官,没料到 好心没好报 ,人家嵇康不但不领情,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山涛非常难堪。

就因为这篇绝交书,从此人们对山涛 另眼看待 。他走在洛阳的大街上,人们迎面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可是扭脸就说他不够哥们儿。其实这有点不公正,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这是一个误会。

郑贞富说,早就有人提出《与山巨源绝交书》可能是嬉戏之作,是 竹林七贤 哥们儿之间开的一个玩笑,竟然被后人很认真地当成了佳作。结果,人们褒扬嵇康而贬低山涛,使这个 历史定论 一直延续下来,造成了一桩 冤案 。

还有一种说法:嵇康写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与山涛绝交,是与山涛划清界限,实际上却是为了保护山涛,不让山涛受到朝廷的迫害,可谓用心良苦。所以,嵇康临死前,才放心地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而山涛最终也推荐嵇康的儿子踏上了仕途。此种默契,别人有所不知,这两人却心知肚明,足见两人的友谊之深厚。

那么,历史迷雾背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竹林七贤 中,嵇康和山涛都很有 社会背景 。嵇康与曹魏集团是姻亲,山涛与司马氏集团是姑表亲,当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展开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时,两个好朋友的关系,就不可能不因为 社会背景 而蒙上一层阴影,但以两个人的交情而言,绝对不可能轻易就绝交。

魏明帝曹临终托孤,把齐王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曹芳即位后,曹爽和司马懿一直暗中较劲。曹爽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挤对司马氏的权力空间。司马懿则以退为进,称疾归养,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反扑。

司马懿的夫人是山涛的表姑,因为这种亲戚关系,当时任河南从事的山涛经常去司马懿家。当他发现司马懿并非真生病,就看出了政治局势暗藏的玄机。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鉴同宿一室。半夜里,山涛忽然被惊醒,他越想越怕,就推醒了石鉴,对他说: 现在是何等形势,你居然还睡得这样香甜!你知道太傅司马懿为何呆在家里吗? 石鉴却满不在乎,依旧安睡。山涛连声叹息,连夜起身,找地方隐居去了。

其实阮籍、嵇康也看出了当时的政治危机,相继辞官而去。后来曹爽曾召阮籍出山,阮籍推托自己有病,没有应曹爽之邀,第二年曹爽就人头落地了。

在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曹爽最初占上风。但司马懿是何等人物?他表面上不与曹爽争权,闭门装病,实则在耐心等待时机。后来,司马懿果然抓住机会,把曹爽杀了,自己独揽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野心勃勃,很快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专权,并把那个最先放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曹髦杀了,立曹奂当了傀儡皇帝。

后来司马氏终于篡夺了曹魏政权,在司马昭决定太子之位时,山涛一句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奠定了司马炎牢固的统治基础。司马炎坐上皇帝的宝座后,对山涛感恩戴德,自然要加以重用。山涛当然也挺身而出,全心全意给晋武帝司马炎 捧场 ,他也顺理成章地官运亨通了。

娶了曹氏家族的长亭公主为妻的嵇康就不一样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土崩瓦解,他与司马氏统治集团自然有了 家仇国恨 。尽管他不一定与当权的曹氏家族合作,譬如曹爽当政时他就曾弃官隐居,但他绝对不可能再做司马氏集团的官。作为一代名士,当然会有不少人的眼睛盯着他如何选择,更何况他生就一身傲骨,又岂能屈服于司马氏!

从这一点上说,两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但是,这种选择只涉及了两个好朋友的 工作问题 ,所以嵇康慷慨激昂地写就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他要绝交的不是山涛,而是以山涛来暗指当政的司马氏统治集团。当然,嵇康和山涛的 私人关系 没有丝毫的动摇,这也是嵇康死前将儿子托付给山涛的原因。

好丈夫

说到 托孤 ,人们往往会想到刘备对诸葛亮的 白帝城托孤 ,那种感情是何等厚重,嵇康对山涛的 托孤 之情,同样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且看嵇康最后对儿子嵇绍说的一番话: 巨源在,汝不孤矣。

后来,山涛对待嵇绍也确实像亲生父亲一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嵇康去世20年后,山涛顶着重重压力,举荐嵇绍任秘书丞,把嵇绍 扶上马又送一程 ,没有辜负嵇康的 托孤 之情。

山涛和嵇康、阮籍等人的友谊是非常真诚的,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山涛的妻子韩氏对他们这种 契若金兰 的关系感到惊奇,就问山涛是怎么回事。山涛感慨地说: 一结识就可以和我成为朋友的,只有嵇康与阮籍这两个人。

这更使韩氏好奇了,就想见识一下丈夫的两位朋友。

过了几天,嵇康、阮籍来看望山涛,韩氏劝说山涛留他俩在家中住下,并准备了酒菜。当晚,韩氏透过墙洞观看3人饮酒、畅谈,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都不忍离去。事后,山涛问妻子对这两位朋友的看法,韩氏感慨地说: 你的才能不及他们二人,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啊! 山涛说: 可他俩却认为我的为人和才干值得他们学习,足见他们多谦虚呀。

彼此都认为对方值得自己学习,难能可贵! 竹林七贤 中,山涛年龄最长,他的妻子韩氏却让他向两位朋友学习,可见韩氏也是个 贤内助 。最初山涛家里很穷,到40多岁他才戴上官帽,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对妻子说: 你要暂且忍受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我将来会当大官,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

韩氏对丈夫也很有信心,而不像朱买臣的妻子那样,受不了一时之苦,坚持要 离婚 ,结果落个 覆水难收 ,悔恨不已。山涛也很讲夫妻情义,后来官做大了,仍不弃 糟糠之妻 。

山涛自信会当大官,说明他有判断力。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后,就有点忘乎所以了,甚至要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山涛却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他劝说晋武帝不得轻视军备,并大谈军备的重要性,大家认为山涛此论 乃天下名言 。可惜的是,他的话没有引起统治阶级足够的重视,后来天下真的乱起来,因各地没有充分的军事准备,结果酿成大祸。难怪西晋宰相王衍感叹: 山涛所论,与道暗合。

好官

山涛是有很多方面都值得称道的人。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在 竹林七贤 中他是好兄长,在一片混乱的西晋政坛上,他是难得的好官。

山涛40岁才踏入仕途,官运来得够迟了,但当他闻到政治斗争的血腥之后,就想隐居不仕。司马氏夺取政权后,他应召入仕,曾辅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成为司马氏集团的得力助手。司马炎称帝后,任命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晋爵新沓伯,后又出为冀州刺史,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但他一直很清醒,多次以老、病为由辞官,无奈皇帝不许,还将他的官职升为司徒。直到77岁时,在他反复上表苦辞之下,晋武帝司马炎才答应让他回家休息。过了两年 隐居 生活后,他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山涛性情不急不躁,办事稳稳当当,晋武帝司马炎对他非常信任,即使有人告山涛的状,他也不信。山涛任吏部尚书时,为朝廷选拔人才,每次一有官缺,就拟定备选官员数人,由晋武帝选用。晋武帝所选之人,往往不是山涛所推荐的人,有人就责备山涛选官不够慎重,甚至说山涛不具备选官的能力。深知山涛为人的晋武帝,知道这是谗言,依旧让山涛来选官。后来的事实证明,山涛所荐官员,办事都很勤勉,有才干,众人这才服了山涛的眼力。

山涛步入官场后,一向有长者风范,不与同僚相争。司马昭手下有3名得力干将:钟会、裴秀、山涛。裴秀与钟会争权夺利,互不相让。而山涛总是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平心静气地从中调停,让两人能够和平相处。虽然钟会和裴秀彼此互不相让,但对山涛不仅不怨恨,还非常佩服。除此之外,在当时混乱的党派之争中,他不仅不拉帮结派,还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化解矛盾,对稳定政局起了很大作用。

山涛做官,有廉洁之风。当时有个县令,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因为担心别人告发,就向许多居于要职的官员行贿,试图 花钱买平安 。

当然,这份厚礼也送到了山涛的府第,他送的是百斤丝绸。山涛不露声色地收下之后,命人把丝绸包好,贴上封条,吩咐谁也不准动用。后来那个县令案发了,不少官员被牵连。问到山涛时,他从从容容地把封存的丝绸取出来,只见上面积满了尘土,封条上记载着哪年哪月、何人所送,一切写得清清楚楚。

竹林七贤 是个隐士小团体,后人常常以山涛入仕做官而对这个小团体有非议。实际上,把山涛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看一看,在他30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对社会的贡献,远比醉卧竹林要大得多。他为西晋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对自己约束很严,不受贿赂,这在当时污浊的政治背景下,犹如清风一缕,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说完山涛,再看阮咸。这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故事虽少,却是一位乐坛高手。

第4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王戎500字

四.王戎:卧在算盘上的 隐士

智慧是个宝,早慧更是稀世之宝。

王戎是历史上有名的 神童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 神童 长大后却变成了典型的吝啬鬼,变成了 算盘精 。他的算盘在官场上拨得噼里啪啦响,在算计别人的时候,也被别人算计。但算来算去,王戎居然没从算盘上跌落下来,他成了官场上的 不倒翁 ,成了一个卧在算盘上的 隐士

两眼如电的 神童

在 竹林七贤 中,王戎年龄最小。他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比山涛小近30岁,比阮籍小20多岁,比嵇康小10多岁。王戎的父亲王浑,在洛阳任尚书郎。王戎15岁那年,在父亲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阮籍。

阮籍与王浑相处得不错,但彼此没有多少共同语言,阮籍每次去找王浑,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走了。自从见到王戎后,阮籍就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谈得非常投机。阮籍感慨地对王浑说: 和你聊天不如和你儿子聊天有趣。

如此聊来聊去,王戎就加入到 竹林七贤 这个小团体之中了。

在洛阳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看来,如果说王戎有趣,倒不如说他有智,而且他的智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还被人称为 神童 。

王戎7岁时,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边玩耍。一群人玩了一会儿后,都感到非常口渴,这时大家才发现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的李子个大皮红,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小伙伴们争着上树摘李子,王戎却一动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 这么大的李子,在大路边却没有人摘,明摆着这些李子很苦嘛! 大家一尝,果然不出王戎所料。

王戎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还是个小帅哥。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一双眼睛竟然可以直视耀眼的太阳,难怪一个名叫裴楷的人见到王戎后说: 这小子两眼闪闪发亮,好像有电!

两眼如电的王戎,小时候还很有胆量。在他六七岁时,魏明帝曹把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广场上,让众人观看。王戎也去看稀奇。忽然,笼中的老虎猛地大吼一声,震得大地似乎也抖动起来,围观的人吓得四散而逃,王戎却一动不动,神态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魏明帝曹在阁楼上看到这一幕后,也为这个小娃娃的胆量所折服。

也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非凡胆量,使王戎在讨伐吴国的战争中表现突出,他遣兵布阵、攻城略地,后因其功绩卓著被封为安丰侯,在他的人生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生不逢时的吝啬鬼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 神童 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世说新语》点评魏晋时期的吝啬鬼的文章共9篇,王戎就占4篇,真让人对这个昔日 神童 的变化大跌眼镜。

王戎的女儿出嫁后,可能因婚事操办得阔绰了点儿,女婿手头比较紧张,就向老丈人借了几万枚铜钱,结果每次女儿回娘家,王戎总是阴沉着脸。女儿当然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就和丈夫想方设法赶紧把钱还了。这样,王戎再见女儿时才又 阴雨转晴 。

还有一次,王戎的侄儿要结婚,当叔叔的当然得 出点血 ,表示表示。王戎咬咬牙狠狠心,给侄儿送了一件不值钱的单衣当贺礼。过了一段时间,王戎越想越心疼,就伸手向侄儿 讨债 ,直到把那件单衣要回来了,王戎才舒了一口气。

王戎有一个独生子,名叫王万,小小年纪就胖得出奇。有人好心地对王戎说,你这个宝贝儿子得的是肥胖症,要赶快给他看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王戎听说要花钱,就如同割肉一般难受。不过,他自己倒是想出了一个绝招,不再让儿子吃好东西了,只让儿子吃糠,结果儿子越吃越胖,19岁时便一命呜呼,从此再也不用浪费王戎家的粮食了。对儿子如此,王戎对自己也不大方,从来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不舍得多吃一粒米。由于他长期营养不良,结果面容憔悴、未老先衰,早早就拄上了拐杖。

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这个道理王戎也懂,所以他想方设法地挣钱。在当时,经商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还对商人有专门规定:商人必须戴头巾,头巾上要写明自己的姓名和所卖商品的名称;商人还要一只脚穿白鞋,一只脚穿黑鞋。爱钱如命的王戎要钱不要脸面。他家种有一棵李子树,品种很好,吃起来非常甜,他就让家人拿到市上去卖钱。令人拍案称奇的是,王戎为了不让别人得到他家的优良品种,出售前总是将李子的核通通钻破?这就是有名的 王戎钻李 典故的来历。

王戎官至尚书令,拥有大量田产,富甲一方。但是,王戎仍不满足,每天晚上还和老婆一起用自制的牙筹(一种计算工具)在灯下算来算去,挖空心思地盘算着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看着钱财一天天多起来,王戎的老婆越算越高兴,忍不住对心爱的老公叫起 卿 来。

卿 是长辈对晚辈的亲昵称呼,就像现在父亲称儿子 小子 一样,王戎觉得老婆这样叫有失自己的身份,当然很不高兴。有一次,老婆又 卿 长 卿 短地叫起来,王戎就一本正经地说: 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 卿 ,不合乎礼节,是对我不尊重,以后不要这样叫了! 王戎话音刚落,老婆马上就数落开了: 我亲卿爱卿,所以才称卿为卿。我不对卿称卿,谁该对卿称卿! 王戎无可奈何,从此就听任妻子叫 卿 了。这件事流传开以后,人们就把 卿卿我我 当成了男女恩爱的象征。

现在看来,王戎实在生不逢时,能看出道旁树上的李子苦,说明他眼光独到,善于思考;钻李而卖,说明他有产权意识;灯下算账,说明他不辞劳苦,这些都是经商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王戎生活在现代社会,那他可能就不会被认为是吝啬鬼,而是一个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理财高手了。

曾是不爱财的 俗物

王戎何时变得吝啬起来,至今无从考证,但他曾经很 慷慨 。王戎的父亲王浑是个大官,死在凉州后,他的老战友、老部下非常难过,纷纷解囊相助,捐赠的钱财达数百万。但当时王戎却一分钱也不要。这件事使他声名鹊起,人人都知道王戎不爱钱财。

不知道当时王戎是不是在作秀,但由此可以看出王戎的 志向 。魏晋时期,名声关天,没有好的名声,想在仕途上取得大的发展绝非易事。王戎为何要加入 竹林七贤 ,和一帮大他一二十岁的老同志混在一起,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讨碗酒喝吧?他看重的是他和谁一起喝酒,因为阮籍、嵇康等人当时已经名扬天下了。

阮籍、嵇康等人也不是笨蛋,和王戎在竹林中喝酒的次数多了,大概看出了王戎的心思,就称他为 俗物 。每次聚会王戎总是姗姗来迟,他一出场,阮籍就说: 你这个俗物又来扫我们的兴! 王戎也不恼,反而笑着说: 像你们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扫你们的兴呢?

从这两句对白可以看出,王戎在 竹林七贤 中有点 另类 ,其实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王戎祖籍山东,王氏一族在当地是有名望的大家族,王戎的祖父在曹魏时期就被封为贞陵亭侯。王戎的族辈中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人称 八王 ,掌控着西晋、东晋的政坛。

八王 与同为山西名族的裴氏 八裴 并称,两家还结上了亲家,王戎的女儿就嫁到了裴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的王戎,当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不是一直混迹于竹林中喝得烂醉如泥。

小时候,王戎和裴楷一起拜访钟会,和钟会打了个照面就走了。有人就问钟会:这两个小娃娃怎么样?钟会说: 裴楷清通,王戎简要,20年后,这两个贤人应该成为吏部尚书。

这话不会不传到王戎的耳朵里,恐怕从小他就立下了要当吏部尚书的志愿。结果也真如钟会所说,他和裴楷一起成为西晋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

宦海沉浮的 不倒翁

父亲死后,王戎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当上了相国掾(宰相的属官)。此后,王戎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后来他因为挪用公款修建自家的宅院,按律应当免官,最后他花钱买平安,总算摆平了此事。此后,他又迁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奉诏伐吴。平吴之后,他晋爵安丰侯,增邑6000户,赐绢6000匹,又大捞了一把。

推荐王戎做官的人,就是那个把 竹林七贤 之一的嵇康推上断头台的钟会。王戎和钟会是有交情的,当初钟会伐蜀前,告别王戎时问他 计将安出 ,王戎却说: 道家有言, 为而不恃 ,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后来钟会反叛失败,众人都佩服王戎的 智者之言 。

王戎确实是个智者,有着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仅知道如何积累财富,更知道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宦海中永不沉没。

王戎的族弟王敦曾经名噪一时,但王戎却看出了他的致命弱点,所以每当王敦拜访王戎时,王戎总是推托自己有病而不见他,实际上是想和王敦划清界限。后来,王敦果然叛乱,王戎因此没受牵连。孙秀为琅邪郡吏时,王戎劝弟弟王衍不要得罪孙秀,后来孙秀得志,杀了一大批官吏,王戎、王衍则安然无恙。

王戎官运亨通,位高爵显,本来应该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但他却只是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一心想要专权的皇后贾南风陷害太子,贵为太傅的王戎却始终保持沉默。第二年,赵王司马伦等杀了贾南风,数十名高级官员受牵连被诛杀,王戎也受到牵连,但由于他明哲保身,所以只是被迫辞职,没有生命之忧。

八王之乱 中,王戎因为出错了主意,险遭杀头之祸,他连忙跑到厕所解手,又佯装五石散药力发作,故意掉到茅坑里,弄得浑身腥臭,才保全了性命。

王戎踏入政坛前,也许有远大的抱负,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可能会有一番作为。但是,在随时都会招来杀身之祸的魏晋政坛上, 智者 王戎只能自保性命而已,所以就有了他的种种让世人鄙视的立身之道。而 竹林七贤 中的另一个人物山涛,却比他活得从容,可谓悠然自得,左右逢源 请看下篇《山涛: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

 

第5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刘伶500字

三.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

一醉三年 夸好酒

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锨的仆人, 竹林七贤 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炎炎烈日下,构想着鹿车载美酒的画面,我们试图沿着当年刘伶出洛阳南行的土路,去寻找鹿车留下的历史痕迹。在一棵大树下,一位纳凉的老人让我找到一丝寻古探幽的感觉。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说起刘伶竟然头头是道,刘伶 一醉三年 的故事,尽管有点 关公战秦琼 的味道,听来却非常有趣。

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横批是: 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我刘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没醉过半天。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叹道: 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

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门后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为自己要死了,但还是难舍美酒,就对老婆交代: 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三年之后,杜康来找刘伶,对刘伶的老婆说: 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 刘伶的老婆听了十分恼火,说: 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 杜康忙说: 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 刘伶醒来,刘伶醒来! 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 好酒!好酒!

真实形象与鹿车境界

传说中的刘伶是个潇洒公子,但真实的刘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史书中记载的刘伶形象欠佳,他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有一次与人发生冲突,人家举拳就要揍他,他忙说: 我这一身鸡肋,怎能经受住老兄的拳头? 那人笑笑走了。

刘伶坐鹿车不是为了升仙,是为了过得比仙人还

关于向秀的作文素材

潇洒;带着铁锨不是为了干活儿,是为了醉死后仆人能随时挖坑把他埋了。对刘伶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酒,酒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写《酒德颂》的 笔杆子 。

据说在佛家眼里,羊拉车、鹿拉车和牛拉车代表大、中、小三种境界。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为牛车太普遍了。大境界则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晋武帝才能享受这种 专利 。

晋武帝灭东吴一统中国后,就把他气吞山河的气概转到了后宫。他听说南朝女子格外娇艳,就下一道令征选了五千吴国美女。晋武帝一看个个如花似玉,不由得龙心大悦,分派美女至各宫居住。加上此前他选入后宫的佳丽,后宫里的红粉佳人超过一万人。美女太多了,令他眼花缭乱不知道找哪个好,晋武帝开始享受他的大境界。他坐着羊车兴冲冲地游历后宫,羊车停到哪儿,就在哪儿下车临幸美人。晋武帝今朝到东,明朝到西,好似花间蝴蝶乐此不疲

既然晋武帝迷上了羊车,皇家的 专利 不能随便侵犯,刘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也有人说,鹿车实际指的是仅能容一只鹿的小车。其实车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酒,酒是本文主人公的灵魂,是他名垂千古的资本。

美酒和 人体艺术

如果说刘伶是一条船,那么他的人生就像在酒海中航行。他一辈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喝酒。别人写文章呕心沥血,他的传世之作《酒德颂》,则完全是酒精泡出来的。

《酒德颂》大意是说:有所谓大人先生者,他将宇宙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天当帐幕,把地当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一万年不过是转瞬而已。他随着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饮酒是他的乐趣。贵公子、缙绅们听到他的高论,纷纷怒目相向,拿礼法来非难他。但先生却不停地端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浊酒,乐陶陶地醉倒在地。他不觉寒暑之苦,没有利欲之情,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漂流的浮萍

《酒德颂》写得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弥漫着张扬的自我意识,似乎偌大的宇宙也装不下他!

如果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刘伶是个十足的酒精依赖者,是病态的。但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这样认为,相反他却因为大喝特喝而喝出一世英名。在现代人看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刘伶年轻时也做过几天建威参军之类的芝麻官,还被请去咨询治国安邦的大计,结果满脑子 无为而治 的刘伶说,这世界本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好事者管来管去把这个世界管坏了。当权者听了这话岂能不恼火,马上就把他打发回家了。

其实刘伶才不稀罕那顶破官帽子,他一心想着如何做个酒仙,好与乱七八糟的政治斗争离得远远的,好把烦心的世事忘得一干二净。他平时不爱与人交往,总是沉默寡言,遇到阮籍、嵇康这两个知音,他才有说有笑,成为 竹林七贤 之一后,他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在竹林之中喝,回到家还要喝。刘伶喝到兴头上还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在屋里晃来晃去,按西方人的说法,那是 人体艺术 。有一次,有人来到他家,看到了刘伶的 人体艺术 ,但他没有艺术细胞,只有满脑子的 风化 ,就笑话刘伶不雅。刘伶却有自己的 宇宙观 : 我把天地当成了房子,把房子当成了裤子,你今天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啦? 说罢刘伶就笑了,继续伴着美酒进行 人体艺术 表演。

和老婆的 家庭战争

刘伶这样的 大酒鬼 ,本不该娶老婆,他的人生伴侣不是女人而是酒。但他除了与酒为伴外,还娶了个老婆,老婆肯定要与酒 争宠 了。

站在历史的高度,刘伶喝酒是 革命工作 ,是为了化解心中的块垒,是名列 竹林七贤 的必要条件。对刘伶的老婆而言,一切要从家庭利益出发,要从普通女人的生活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她认为酒是幸福生活的大敌,是刘伶身体健康的克星,劝刘伶戒酒合情合理,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刘伶这样一个大仙,皇帝的话都满不在乎,老婆的话当然也不会认真对待。可想而知,刘夫人一定是劝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场又一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刘夫人终于忍受不了了。当时刘伶大醉一场,醒来后觉得口渴,就让老婆给他拿酒解渴。积蓄多年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个可怜的女人愤怒地拿起榔头,把家里所有的酒缸全砸了,连酒壶、酒杯也给砸了。然后,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刘伶说: 你喝酒喝得太多了,对你的身体健康实在危害太大了,这次必须彻底戒掉! 刘伶见老婆急眼了,马上严肃起来,对老婆说: 你说得很对。不过,我自制力很差,自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吧,我求神灵帮助我,这次一定戒掉。你马上去买供奉的酒肉吧!

刘伶的老婆大喜过望,没想到他这次终于变乖了。于是,她兴冲冲地把酒肉买了回来,供在桌案上,然后点上了香烛,做好一切准备。只见刘伶来到案前,双膝跪下,祷告道: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说罢他端起桌案上的酒狂饮起来,直喝得烂醉如泥。

看来这个刘伶真是不可救药了,他的老婆恼羞成怒,想出一个绝招来教训他。老婆假意支持他喝酒,并特意酿了一大缸酒。酒酿好之后,刘伶的老婆请他伏缸就饮,说一定让他喝个够。得到老婆的理解,刘伶深受感动,就趴在缸边痛饮起来。谁知正在品味美酒时,他老婆用力把他推到酒缸中,然后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上木头,她心想:这下子让他喝个够,从此就别再喝了。

三天后,刘伶的老婆一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死在里面了,急忙把盖子掀掉,一看缸中的酒已被喝光,而刘伶酩酊大醉,卧在酒糟之上。过了好一会儿,刘伶酒醒了,抬起头来对老婆说: 你说过要请我喝个够,而今怎么让我在此闲坐着?

这些故事虽没有多少历史依据,但却真实地体现了刘伶天马行空的性格,也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境遇和心态。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使一代名士不得不借酒浇愁,以酒避祸。

第6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刘伶500字

三.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

一醉三年 夸好酒

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锨的仆人, 竹林七贤 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炎炎烈日下,构想着鹿车载美酒的画面,我们试图沿着当年刘伶出洛阳南行的土路,去寻找鹿车留下的历史痕迹。在一棵大树下,一位纳凉的老人让我找到一丝寻古探幽的感觉。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说起刘伶竟然头头是道,刘伶 一醉三年 的故事,尽管有点 关公战秦琼 的味道,听来却非常有趣。

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横批是: 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我刘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没醉过半天。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叹道: 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

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门后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为自己要死了,但还是难舍美酒,就对老婆交代: 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三年之后,杜康来找刘伶,对刘伶的老婆说: 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 刘伶的老婆听了十分恼火,说: 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 杜康忙说: 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 刘伶醒来,刘伶醒来! 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 好酒!好酒!

真实形象与鹿车境界

传说中的刘伶是个潇洒公子,但真实的刘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史书中记载的刘伶形象欠佳,他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有一次与人发生冲突,人家举拳就要揍他,他忙说: 我这一身鸡肋,怎能经受住老兄的拳头? 那人笑笑走了。

刘伶坐鹿车不是为了升仙,是为了过得比仙人还潇洒;带着铁锨不是为了干活儿,是为了醉死后仆人能随时挖坑把他埋了。对刘伶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酒,酒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写《酒德颂》的 笔杆子 。

据说在佛家眼里,羊拉车、鹿拉车和牛拉车代表大、中、小三种境界。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为牛车太普遍了。大境界则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晋武帝才能享受这种 专利 。

晋武帝灭东吴一统中国后,就把他气吞山河的气概转到了后宫。他听说南朝女子格外娇艳,就下一道令征选了五千吴国美女。晋武帝一看个个如花似玉,不由得龙心大悦,分派美女至各宫居住。加上此前他选入后宫的佳丽,后宫里的红粉佳人超过一万人。美女太多了,令他眼花缭乱不知道找哪个好,晋武帝开始享受他的大境界。他坐着羊车兴冲冲地游历后宫,羊车停到哪儿,就在哪儿下车临幸美人。晋武帝今朝到东,明朝到西,好似花间蝴蝶乐此不疲

既然晋武帝迷上了羊车,皇家的 专利 不能随便侵犯,刘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也有人说,鹿车实际指的是仅能容一只鹿的小车。其实车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酒,酒是本文主人公的灵魂,是他名垂千古的资本。

美酒和 人体艺术

如果说刘伶是一条船,那么他的人生就像在酒海中航行。他一辈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喝酒。别人写文章呕心沥血,他的传世之作《酒德颂》,则完全是酒精泡出来的。

《酒德颂》大意是说:有所谓大人先生者,他将宇宙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天当帐幕,把地当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一万年不过是转瞬而已。他随着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饮酒是他的乐趣。贵公子、缙绅们听到他的高论,纷纷怒目相向,拿礼法来非难他。但先生却不停地端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浊酒,乐陶陶地醉倒在地。他不觉寒暑之苦,没有利欲之情,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漂流的浮萍

《酒德颂》写得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弥漫着张扬的自我意识,似乎偌大的宇宙也装不下他!

如果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刘伶是个十足的酒精依赖者,是病态的。但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这样认为,相反他却因为大喝特喝而喝出一世英名。在现代人看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刘伶年轻时也做过几天建威参军之类的芝麻官,还被请去咨询治国安邦的大计,结果满脑子 无为而治 的刘伶说,这世界本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好事者管来管去把这个世界管坏了。当权者听了这话岂能不恼火,马上就把他打发回家了。

其实刘伶才不稀罕那顶破官帽子,他一心想着如何做个酒仙,好与乱七八糟的政治斗争离得远远的,好把烦心的世事忘得一干二净。他平时不爱与人交往,总是沉默寡言,遇到阮籍、嵇康这两个知音,他才有说有笑,成为 竹林七贤 之一后,他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在竹林之中喝,回到家还要喝。刘伶喝到兴头上还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在屋里晃来晃去,按西方人的说法,那是 人体艺术 。有一次,有人来到他家,看到了刘伶的 人体艺术 ,但他没有艺术细胞,只有满脑子的 风化 ,就笑话刘伶不雅。刘伶却有自己的 宇宙观 : 我把天地当成了房子,把房子当成了裤子,你今天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啦? 说罢刘伶就笑了,继续伴着美酒进行 人体艺术 表演。

和老婆的 家庭战争

刘伶这样的 大酒鬼 ,本不该娶老婆,他的人生伴侣不是女人而是酒。但他除了与酒为伴外,还娶了个老婆,老婆肯定要与酒 争宠 了。

站在历史的高度,刘伶喝酒是 革命工作 ,是为了化解心中的块垒,是名列 竹林七贤 的必要条件。对刘伶的老婆而言,一切要从家庭利益出发,要从普通女人的生活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她认为酒是幸福生活的大敌,是刘伶身体健康的克星,劝刘伶戒酒合情合理,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刘伶这样一个大仙,皇帝的话都满不在乎,老婆的话当然也不会认真对待。可想而知,刘夫人一定是劝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场又一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刘夫人终于忍受不了了。当时刘伶大醉一场,醒来后觉得口渴,就让老婆给他拿酒解渴。积蓄多年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个可怜的女人愤怒地拿起榔头,把家里所有的酒缸全砸了,连酒壶、酒杯也给砸了。然后,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刘伶说: 你喝酒喝得太多了,对你的身体健康实在危害太大了,这次必须彻底戒掉! 刘伶见老婆急眼了,马上严肃起来,对老婆说: 你说得很对。不过,我自制力很差,自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吧,我求神灵帮助我,这次一定戒掉。你马上去买供奉的酒肉吧!

刘伶的老婆大喜过望,没想到他这次终于变乖了。于是,她兴冲冲地把酒肉买了回来,供在桌案上,然后点上了香烛,做好一切准备。只见刘伶来到案前,双膝跪下,祷告道: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说罢他端起桌案上的酒狂饮起来,直喝得烂醉如泥。

看来这个刘伶真是不可救药了,他的老婆恼羞成怒,想出一个绝招来教训他。老婆假意支持他喝酒,并特意酿了一大缸酒。酒酿好之后,刘伶的老婆请他伏缸就饮,说一定让他喝个够。得到老婆的理解,刘伶深受感动,就趴在缸边痛饮起来。谁知正在品味美酒时,他老婆用力把他推到酒缸中,然后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上木头,她心想:这下子让他喝个够,从此就别再喝了。

三天后,刘伶的老婆一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死在里面了,急忙把盖子掀掉,一看缸中的酒已被喝光,而刘伶酩酊大醉,卧在酒糟之上。过了好一会儿,刘伶酒醒了,抬起头来对老婆说: 你说过要请我喝个够,而今怎么让我在此闲坐着?

这些故事虽没有多少历史依据,但却真实地体现了刘伶天马行空的性格,也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境遇和心态。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使一代名士不得不借酒浇愁,以酒避祸。

第7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咸500字

六.阮咸: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

琵琶是一种乐器。这种乐器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阮咸 。晋以后的一些朝代,干脆将琵琶称为 阮 。

其实, 阮咸 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阮籍的侄子,也是 竹林七贤 之一。他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为上的旷达不羁,二是音乐上的细致入微。由于他对琵琶的制作和演奏都很在行,所以琵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可他这么一个情调高雅的人,竟也有 不光彩 的经历:与一头猪同在一个盆子里饮酒!那么,他作为当时很有名望的文人和音乐家,为什么与猪同饮呢?他的处境和心境,又是怎样的呢?

阮咸,晋初名士也。他和他的叔父阮籍一样,都是旷达不羁的名士,人称他俩为 小阮 、 大阮 。阮咸讨厌官场的污浊之气,蔑视封建礼教,宁可一人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来往,大有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的超脱与旷达。

当时的洛阳,虽经受多次战争的破坏,但还是比较繁华的,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阮咸的老家在陈留,即现在的开封附近,但他刚刚懂事就很向往洛阳。

他的父亲名叫阮熙,是阮籍的哥哥,曾做过太守,但是不知为何,阮咸家非常贫穷。少年阮咸相貌堂堂、谈吐不凡,但平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这使他有了自卑心理,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愿与人交往。

晋初的社会风气非常不好,门第观念很重,谁若是贵族出身,就会受到尊重;若是家庭贫困,又没有贵族血统,大家就瞧不起他。阮咸就常遭别人歧视。

当时有一种民俗,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就是在农历七月七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把衣物拿出来晒一晒。按说,七月的阳光很好,把衣服、被褥什么的拿出来晒一晒,让紫外线把那些霉了的、潮了的衣物消消毒,是很有好处的,但当时人们晒衣物的目的,却是为了炫耀。

炫耀什么呢?大户人家,用绫罗绸缎缝制的衣服很多,拿出来晾晒,就像是举行时装展览,红白绿蓝,随风飘舞,煞是好看。可是,那些贫苦人家,只好把旧衣服熨了又熨,把那些破了的和有补丁的地方都掩盖起来,才勉勉强强地挂出来,心里是非常沮丧的。

话说阮姓是个大家族,好几百号人住在一个区域。住在北边的人都很富有,称为 北阮 ,住在南边的人都很贫穷,称为 南阮 ,阮籍、阮咸等就住在南边。

这南北的一穷一富,形成对峙,有了矛盾,也就有故事了。

这一年的农历七月七,家家户户又要晒衣物了。一大早, 北阮 的人都高高兴兴地把好衣服挂了出来,并互相打着招呼,炫耀着。阮咸在这边看到了,觉得那些人很浅薄,令人厌恶。他回到屋里,拿出一条粗布短裤,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高高地挑起来晒到外面。

那短裤皱皱巴巴的,样子很不雅,迎风放肆地招摇着。这是他在示威。

北阮 的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好衣服面对着一条破短裤,摆阔有啥意义呢?就不再张扬了。有人过来问阮咸: 你怎么挂了一条短裤出来晒呢? 他回答: 既然这个节日到了,我也未能免俗,表示一下意思吧。

成语 未能免俗 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对魏晋人饮酒、炼丹、服药等现象进行了剖析,说这些名士赤脚、袒腹、裸体,让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接触大自然,真是各有特点。在 竹林七贤 中,最懂音乐的是阮咸、嵇康和阮籍。三人之中,阮籍喝酒很厉害,嵇康服药很厉害,而阮咸喝酒的方式很厉害。

阮咸喝酒,常常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兴致来了,有酒就喝,一不管酒的质量如何,二不管是谁的酒,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一次,他与族人聚饮,大家嫌用小杯子喝不过瘾,改用一个大盆子代替,正喝得酣畅淋漓时,忽然跑进来一群猪。

那时的酒,类似今天的米酒,有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怕是猪也爱喝。只见一群猪拱着鼻子与大家争饮,众人连忙轰赶这群猪。一群大猪被赶走了,这些人却惊呆了:好家伙,只见留下的一头小猪,正和阮咸头挨着头,一块儿扎在盆子里喝酒呢!阮咸喝得醉醺醺,小猪喝得美滋滋,竟不分彼此了!

众人都笑了,赶紧对阮咸说:快把猪赶跑!它正与你痛饮呢!阮咸却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那意思是说:天地造化万物,原无贵贱之分,为啥就不能让猪喝点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痛痛快快地喝起来。

阮咸的这种做法,不但无视封建礼教,也超越了人性的弱点。1700多年前的西晋初期,封建礼教每天都在 吃人 ,他这样做,绝不是犯傻或者精神上出了问题,他这是在故意蔑视、反抗封建礼教。

阮咸的勇敢精神还体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他不像那些封建士大夫,心里想着女人,嘴上却贬低女人,见了女人就躲开。阮咸曾经喜欢一个婢女,这婢女是鲜卑族人,很漂亮。阮咸的母亲去世后,这位婢女要远走他乡了,但阮咸只顾读书,竟浑然不知。当他听说这位姑娘拿着行李走了,赶忙向别人借了一头驴,骑上就追。

这时候他还穿着孝服,人们见他拼命追赶那姑娘,觉得有点过分,就问他:你追一个婢女干啥?他竟回答: 人种不可失! 直听得人目瞪口呆,却不知他说的是啥意思。

阮咸还是当时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但他的文学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也无法通过文字窥见他的文采。但是,人们在他的墓穴中发现了他的 影子 。

这个 影子 ,是一把琵琶,殉葬品,铜制的。这把琵琶伴随他长眠地下,经历了从西晋到唐朝400多年的岁月。这把琵琶出土的时候,正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歌舞升平,所以对乐器是非常重视的,唐玄宗让弘文馆学士元行冲对琵琶进行鉴定。元行冲鉴定后指出:此物正是阮咸的遗物。

经过400多年的锈蚀,琵琶已经满身铜锈,不堪使用了,宫廷乐匠只好照着样子仿制了一把,所用材料不再是铜,而是上等的木料。琵琶仿制出来后,经过实验,人们发现其音调激越清雅,就称其为 月琴 。

唐德宗统治时期,著名学者杜估指出:既然 月琴 是依据阮咸的琵琶仿制的,大小、形状以及音色都与原来的琵琶差不多,为啥不将月琴命名为 阮咸 呢?从此,我国的琵琶有了 阮咸 这个别名,以纪念这位有着鲜明个性的音乐家。

现在想想,那把埋在墓穴里的琵琶,不知隐藏着多少风流故事。我们虽然无法目睹阮咸怀抱琵琶的风姿,也无缘聆听他的演奏,但可以肯定他那颗心绝不会与琵琶同朽!阮咸本人也像他的琵琶一样,有着金属般的质地,掷地有声!

阮咸的音乐天分很高,很小的时候就通音律。少年时代,他听音乐时的表现便与众不同,可以做到 神解 。所谓 神解 ,就是乐声只要钻到了他的耳朵里,是高,是低,是清,是浊,他都能分清楚,而且丝毫不差。这样说,可能有人不相信,说他会恁神?其实,古人的本领,是万万不可低估的。

三国时期吴国的俊朗人物周瑜,就有这种本事,别人演奏时,他在一旁饮酒聊天,但只要有一个音符错了,就别想瞒过他的耳朵。

曲有误,周郎顾 ,当时流传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事儿。

这样一来,阮咸就要得罪人了!他得罪的,竟是执掌全国乐礼的最高长官荀勖。据《世说新语》记载:荀勖主管乐礼,位高权重,对音乐也很精通,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是天下无双了,但实际上他的音乐才能不及阮咸。一次,荀勖自造新律,请阮咸来欣赏,阮咸认为新律不合乎古韵雅乐,难以表现音乐里 中和 的境界,就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荀勖一听非常恼火,认为阮咸是对他妄加指责,是存心捣乱,就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当时的官职是 散骑侍郎 。你看,当时的官衔里不知为啥有那么多 散 字,嵇康被称为 嵇中散 ,最后弹了一曲《广陵散》,飘逝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而阮咸的这个官职, 散 字后面又加上了一个 骑 字,就更浪漫了!似乎可见阮咸骑马而来,轻弹琵琶,无拘无束,一路高歌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荀勖进了谗言,使阮咸遭贬之后,却发现自己错了 原来,有人在掘地时挖出了一把玉尺,是周代的,这种尺子号称 天下正尺 ,被认为是最准确的尺子。荀勖如获至宝,马上用来校对新律。他这才发现阮咸当初的指责一点儿不错,新律都比正尺稍微短一点!荀勖羞愧难当,知道是自己错怪了阮咸,深知阮咸的才能是被埋没了。

看来,阮咸遭受的不仅是政治上的压制,在乐坛上,他的才能也不能得到正常发挥,他常为此感到愤懑。据说,他的琵琶有时会自动鸣响一个颤音,那颤音听起来很凄美,像人的哭声。这当然是人们的杜撰。不过可以料想,阮咸一生都很压抑:写了那么多好文章,没有保留下来;弹奏了那么多美妙乐章,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就连有的书上介绍他的生平时,竟也写着 生卒年不详 。

阮咸,是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历史委屈了他!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茫茫人海,谁是他的知音呢?

第8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山涛500字

五.山涛: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

好朋友前面已经提到:山涛推荐好朋友嵇康来洛阳做官,没料到 好心没好报 ,人家嵇康不但不领情,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山涛非常难堪。

就因为这篇绝交书,从此人们对山涛 另眼看待 。他走在洛阳的大街上,人们迎面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可是扭脸就说他不够哥们儿。其实这有点不公正,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这是一个误会。

郑贞富说,早就有人提出《与山巨源绝交书》可能是嬉戏之作,是 竹林七贤 哥们儿之间开的一个玩笑,竟然被后人很认真地当成了佳作。结果,人们褒扬嵇康而贬低山涛,使这个 历史定论 一直延续下来,造成了一桩 冤案 。

还有一种说法:嵇康写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与山涛绝交,是与山涛划清界限,实际上却是为了保护山涛,不让山涛受到朝廷的迫害,可谓用心良苦。所以,嵇康临死前,才放心地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而山涛最终也推荐嵇康的儿子踏上了仕途。此种默契,别人有所不知,这两人却心知肚明,足见两人的友谊之深厚。

那么,历史迷雾背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竹林七贤 中,嵇康和山涛都很有 社会背景 。嵇康与曹魏集团是姻亲,山涛与司马氏集团是姑表亲,当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展开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时,两个好朋友的关系,就不可能不因为 社会背景 而蒙上一层阴影,但以两个人的交情而言,绝对不可能轻易就绝交。

魏明帝曹临终托孤,把齐王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曹芳即位后,曹爽和司马懿一直暗中较劲。曹爽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挤对司马氏的权力空间。司马懿则以退为进,称疾归养,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反扑。

司马懿的夫人是山涛的表姑,因为这种亲戚关系,当时任河南从事的山涛经常去司马懿家。当他发现司马懿并非真生病,就看出了政治局势暗藏的玄机。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鉴同宿一室。半夜里,山涛忽然被惊醒,他越想越怕,就推醒了石鉴,对他说: 现在是何等形势,你居然还睡得这样香甜!你知道太傅司马懿为何呆在家里吗? 石鉴却满不在乎,依旧安睡。山涛连声叹息,连夜起身,找地方隐居去了。

其实阮籍、嵇康也看出了当时的政治危机,相继辞官而去。后来曹爽曾召阮籍出山,阮籍推托自己有病,没有应曹爽之邀,第二年曹爽就人头落地了。

在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曹爽最初占上风。但司马懿是何等人物?他表面上不与曹爽争权,闭门装病,实则在耐心等待时机。后来,司马懿果然抓住机会,把曹爽杀了,自己独揽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野心勃勃,很快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专权,并把那个最先放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曹髦杀了,立曹奂当了傀儡皇帝。

后来司马氏终于篡夺了曹魏政权,在司马昭决定太子之位时,山涛一句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奠定了司马炎牢固的统治基础。司马炎坐上皇帝的宝座后,对山涛感恩戴德,自然要加以重用。山涛当然也挺身而出,全心全意给晋武帝司马炎 捧场 ,他也顺理成章地官运亨通了。

娶了曹氏家族的长亭公主为妻的嵇康就不一样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土崩瓦解,他与司马氏统治集团自然有了 家仇国恨 。尽管他不一定与当权的曹氏家族合作,譬如曹爽当政时他就曾弃官隐居,但他绝对不可能再做司马氏集团的官。作为一代名士,当然会有不少人的眼睛盯着他如何选择,更何况他生就一身傲骨,又岂能屈服于司马氏!

从这一点上说,两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但是,这种选择只涉及了两个好朋友的 工作问题 ,所以嵇康慷慨激昂地写就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他要绝交的不是山涛,而是以山涛来暗指当政的司马氏统治集团。当然,嵇康和山涛的 私人关系 没有丝毫的动摇,这也是嵇康死前将儿子托付给山涛的原因。

好丈夫

说到 托孤 ,人们往往会想到刘备对诸葛亮的 白帝城托孤 ,那种感情是何等厚重,嵇康对山涛的 托孤 之情,同样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且看嵇康最后对儿子嵇绍说的一番话: 巨源在,汝不孤矣。

后来,山涛对待嵇绍也确实像亲生父亲一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嵇康去世20年后,山涛顶着重重压力,举荐嵇绍任秘书丞,把嵇绍 扶上马又送一程 ,没有辜负嵇康的 托孤 之情。

山涛和嵇康、阮籍等人的友谊是非常真诚的,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山涛的妻子韩氏对他们这种 契若金兰 的关系感到惊奇,就问山涛是怎么回事。山涛感慨地说: 一结识就可以和我成为朋友的,只有嵇康与阮籍这两个人。

这更使韩氏好奇了,就想见识一下丈夫的两位朋友。

过了几天,嵇康、阮籍来看望山涛,韩氏劝说山涛留他俩在家中住下,并准备了酒菜。当晚,韩氏透过墙洞观看3人饮酒、畅谈,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都不忍离去。事后,山涛问妻子对这两位朋友的看法,韩氏感慨地说: 你的才能不及他们二人,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啊! 山涛说: 可他俩却认为我的为人和才干值得他们学习,足见他们多谦虚呀。

彼此都认为对方值得自己学习,难能可贵! 竹林七贤 中,山涛年龄最长,他的妻子韩氏却让他向两位朋友学习,可见韩氏也是个 贤内助 。最初山涛家里很穷,到40多岁他才戴上官帽,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对妻子说: 你要暂且忍受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我将来会当大官,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

韩氏对丈夫也很有信心,而不像朱买臣的妻子那样,受不了一时之苦,坚持要 离婚 ,结果落个 覆水难收 ,悔恨不已。山涛也很讲夫妻情义,后来官做大了,仍不弃 糟糠之妻 。

山涛自信会当大官,说明他有判断力。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后,就有点忘乎所以了,甚至要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山涛却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他劝说晋武帝不得轻视军备,并大谈军备的重要性,大家认为山涛此论 乃天下名言 。可惜的是,他的话没有引起统治阶级足够的重视,后来天下真的乱起来,因各地没有充分的军事准备,结果酿成大祸。难怪西晋宰相王衍感叹: 山涛所论,与道暗合。

好官

山涛是有很多方面都值得称道的人。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在 竹林七贤 中他是好兄长,在一片混乱的西晋政坛上,他是难得的好官。

山涛40岁才踏入仕途,官运来得够迟了,但当他闻到政治斗争的血腥之后,就想隐居不仕。司马氏夺取政权后,他应召入仕,曾辅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成为司马氏集团的得力助手。司马炎称帝后,任命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晋爵新沓伯,后又出为冀州刺史,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但他一直很清醒,多次以老、病为由辞官,无奈皇帝不许,还将他的官职升为司徒。直到77岁时,在他反复上表苦辞之下,晋武帝司马炎才答应让他回家休息。过了两年 隐居 生活后,他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山涛性情不急不躁,办事稳稳当当,晋武帝司马炎对他非常信任,即使有人告山涛的状,他也不信。山涛任吏部尚书时,为朝廷选拔人才,每次一有官缺,就拟定备选官员数人,由晋武帝选用。晋武帝所选之人,往往不是山涛所推荐的人,有人就责备山涛选官不够慎重,甚至说山涛不具备选官的能力。深知山涛为人的晋武帝,知道这是谗言,依旧让山涛来选官。后来的事实证明,山涛所荐官员,办事都很勤勉,有才干,众人这才服了山涛的眼力。

山涛步入官场后,一向有长者风范,不与同僚相争。司马昭手下有3名得力干将:钟会、裴秀、山涛。裴秀与钟会争权夺利,互不相让。而山涛总是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平心静气地从中调停,让两人能够和平相处。虽然钟会和裴秀彼此互不相让,但对山涛不仅不怨恨,还非常佩服。除此之外,在当时混乱的党派之争中,他不仅不拉帮结派,还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化解矛盾,对稳定政局起了很大作用。

山涛做官,有廉洁之风。当时有个县令,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因为担心别人告发,就向许多居于要职的官员行贿,试图 花钱买平安 。

当然,这份厚礼也送到了山涛的府第,他送的是百斤丝绸。山涛不露声色地收下之后,命人把丝绸包好,贴上封条,吩咐谁也不准动用。后来那个县令案发了,不少官员被牵连。问到山涛时,他从从容容地把封存的丝绸取出来,只见上面积满了尘土,封条上记载着哪年哪月、何人所送,一切写得清清楚楚。

竹林七贤 是个隐士小团体,后人常常以山涛入仕做官而对这个小团体有非议。实际上,把山涛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看一看,在他30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对社会的贡献,远比醉卧竹林要大得多。他为西晋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对自己约束很严,不受贿赂,这在当时污浊的政治背景下,犹如清风一缕,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说完山涛,再看阮咸。这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故事虽少,却是一位乐坛高手。

第9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嵇康500字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竹林七贤 之嵇康

一.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 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 竹林七贤 之一。

(一)人物事略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 竹林七贤 。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 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就是夸他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 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 五石散 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 转弱为强 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 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

嵇康与孙登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 先生竟无言乎? 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 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 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 今愧孙登 ,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

第10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王戎500字

四.王戎:卧在算盘上的 隐士

智慧是个宝,早慧更是稀世之宝。

王戎是历史上有名的 神童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 神童 长大后却变成了典型的吝啬鬼,变成了 算盘精 。他的算盘在官场上拨得噼里啪啦响,在算计别人的时候,也被别人算计。但算来算去,王戎居然没从算盘上跌落下来,他成了官场上的 不倒翁 ,成了一个卧在算盘上的 隐士

两眼如电的 神童

在 竹林七贤 中,王戎年龄最小。他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比山涛小近30岁,比阮籍小20多岁,比嵇康小10多岁。王戎的父亲王浑,在洛阳任尚书郎。王戎15岁那年,在父亲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阮籍。

阮籍与王浑相处得不错,但彼此没有多少共同语言,阮籍每次去找王浑,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走了。自从见到王戎后,阮籍就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谈得非常投机。阮籍感慨地对王浑说: 和你聊天不如和你儿子聊天有趣。

如此聊来聊去,王戎就加入到 竹林七贤 这个小团体之中了。

在洛阳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看来,如果说王戎有趣,倒不如说他有智,而且他的智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还被人称为 神童 。

王戎7岁时,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边玩耍。一群人玩了一会儿后,都感到非常口渴,这时大家才发现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的李子个大皮红,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小伙伴们争着上树摘李子,王戎却一动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 这么大的李子,在大路边却没有人摘,明摆着这些李子很苦嘛! 大家一尝,果然不出王戎所料。

王戎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还是个小帅哥。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一双眼睛竟然可以直视耀眼的太阳,难怪一个名叫裴楷的人见到王戎后说: 这小子两眼闪闪发亮,好像有电!

两眼如电的王戎,小时候还很有胆量。在他六七岁时,魏明帝曹把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广场上,让众人观看。王戎也去看稀奇。忽然,笼中的老虎猛地大吼一声,震得大地似乎也抖动起来,围观的人吓得四散而逃,王戎却一动不动,神态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魏明帝曹在阁楼上看到这一幕后,也为这个小娃娃的胆量所折服。

也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非凡胆量,使王戎在讨伐吴国的战争中表现突出,他遣兵布阵、攻城略地,后因其功绩卓著被封为安丰侯,在他的人生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生不逢时的吝啬鬼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 神童 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世说新语》点评魏晋时期的吝啬鬼的文章共9篇,王戎就占4篇,真让人对这个昔日 神童 的变化大跌眼镜。

王戎的女儿出嫁后,可能因婚事操办得阔绰了点儿,女婿手头比较紧张,就向老丈人借了几万枚铜钱,结果每次女儿回娘家,王戎总是阴沉着脸。女儿当然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就和丈夫想方设法赶紧把钱还了。这样,王戎再见女儿时才又 阴雨转晴 。

还有一次,王戎的侄儿要结婚,当叔叔的当然得 出点血 ,表示表示。王戎咬咬牙狠狠心,给侄儿送了一件不值钱的单衣当贺礼。过了一段时间,王戎越想越心疼,就伸手向侄儿 讨债 ,直到把那件单衣要回来了,王戎才舒了一口气。

王戎有一个独生子,名叫王万,小小年纪就胖得出奇。有人好心地对王戎说,你这个宝贝儿子得的是肥胖症,要赶快给他看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王戎听说要花钱,就如同割肉一般难受。不过,他自己倒是想出了一个绝招,不再让儿子吃好东西了,只让儿子吃糠,结果儿子越吃越胖,19岁时便一命呜呼,从此再也不用浪费王戎家的粮食了。对儿子如此,王戎对自己也不大方,从来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不舍得多吃一粒米。由于他长期营养不良,结果面容憔悴、未老先衰,早早就拄上了拐杖。

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这个道理王戎也懂,所以他想方设法地挣钱。在当时,经商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还对商人有专门规定:商人必须戴头巾,头巾上要写明自己的姓名和所卖商品的名称;商人还要一只脚穿白鞋,一只脚穿黑鞋。爱钱如命的王戎要钱不要脸面。他家种有一棵李子树,品种很好,吃起来非常甜,他就让家人拿到市上去卖钱。令人拍案称奇的是,王戎为了不让别人得到他家的优良品种,出售前总是将李子的核通通钻破?这就是有名的 王戎钻李 典故的来历。

王戎官至尚书令,拥有大量田产,富甲一方。但是,王戎仍不满足,每天晚上还和老婆一起用自制的牙筹(一种计算工具)在灯下算来算去,挖空心思地盘算着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看着钱财一天天多起来,王戎的老婆越算越高兴,忍不住对心爱的老公叫起 卿 来。

卿 是长辈对晚辈的亲昵称呼,就像现在父亲称儿子 小子 一样,王戎觉得老婆这样叫有失自己的身份,当然很不高兴。有一次,老婆又 卿 长 卿 短地叫起来,王戎就一本正经地说: 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 卿 ,不合乎礼节,是对我不尊重,以后不要这样叫了! 王戎话音刚落,老婆马上就数落开了: 我亲卿爱卿,所以才称卿为卿。我不对卿称卿,谁该对卿称卿! 王戎无可奈何,从此就听任妻子叫 卿 了。这件事流传开以后,人们就把 卿卿我我 当成了男女恩爱的象征。

现在看来,王戎实在生不逢时,能看出道旁树上的李子苦,说明他眼光独到,善于思考;钻李而卖,说明他有产权意识;灯下算账,说明他不辞劳苦,这些都是经商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王戎生活在现代社会,那他可能就不会被认为是吝啬鬼,而是一个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理财高手了。

曾是不爱财的 俗物

王戎何时变得吝啬起来,至今无从考证,但他曾经很 慷慨 。王戎的父亲王浑是个大官,死在凉州后,他的老战友、老部下非常难过,纷纷解囊相助,捐赠的钱财达数百万。但当时王戎却一分钱也不要。这件事使他声名鹊起,人人都知道王戎不爱钱财。

不知道当时王戎是不是在作秀,但由此可以看出王戎的 志向 。魏晋时期,名声关天,没有好的名声,想在仕途上取得大的发展绝非易事。王戎为何要加入 竹林七贤 ,和一帮大他一二十岁的老同志混在一起,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讨碗酒喝吧?他看重的是他和谁一起喝酒,因为阮籍、嵇康等人当时已经名扬天下了。

阮籍、嵇康等人也不是笨蛋,和王戎在竹林中喝酒的次数多了,大概看出了王戎的心思,就称他为 俗物 。每次聚会王戎总是姗姗来迟,他一出场,阮籍就说: 你这个俗物又来扫我们的兴! 王戎也不恼,反而笑着说: 像你们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扫你们的兴呢?

从这两句对白可以看出,王戎在 竹林七贤 中有点 另类 ,其实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王戎祖籍山东,王氏一族在当地是有名望的大家族,王戎的祖父在曹魏时期就被封为贞陵亭侯。王戎的族辈中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人称 八王 ,掌控着西晋、东晋的政坛。

八王 与同为山西名族的裴氏 八裴 并称,两家还结上了亲家,王戎的女儿就嫁到了裴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的王戎,当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不是一直混迹于竹林中喝得烂醉如泥。

小时候,王戎和裴楷一起拜访钟会,和钟会打了个照面就走了。有人就问钟会:这两个小娃娃怎么样?钟会说: 裴楷清通,王戎简要,20年后,这两个贤人应该成为吏部尚书。

这话不会不传到王戎的耳朵里,恐怕从小他就立下了要当吏部尚书的志愿。结果也真如钟会所说,他和裴楷一起成为西晋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

宦海沉浮的 不倒翁

父亲死后,王戎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当上了相国掾(宰相的属官)。此后,王戎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后来他因为挪用公款修建自家的宅院,按律应当免官,最后他花钱买平安,总算摆平了此事。此后,他又迁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奉诏伐吴。平吴之后,他晋爵安丰侯,增邑6000户,赐绢6000匹,又大捞了一把。

推荐王戎做官的人,就是那个把 竹林七贤 之一的嵇康推上断头台的钟会。王戎和钟会是有交情的,当初钟会伐蜀前,告别王戎时问他 计将安出 ,王戎却说: 道家有言, 为而不恃 ,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后来钟会反叛失败,众人都佩服王戎的 智者之言 。

王戎确实是个智者,有着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仅知道如何积累财富,更知道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宦海中永不沉没。

王戎的族弟王敦曾经名噪一时,但王戎却看出了他的致命弱点,所以每当王敦拜访王戎时,王戎总是推托自己有病而不见他,实际上是想和王敦划清界限。后来,王敦果然叛乱,王戎因此没受牵连。孙秀为琅邪郡吏时,王戎劝弟弟王衍不要得罪孙秀,后来孙秀得志,杀了一大批官吏,王戎、王衍则安然无恙。

王戎官运亨通,位高爵显,本来应该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但他却只是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一心想要专权的皇后贾南风陷害太子,贵为太傅的王戎却始终保持沉默。第二年,赵王司马伦等杀了贾南风,数十名高级官员受牵连被诛杀,王戎也受到牵连,但由于他明哲保身,所以只是被迫辞职,没有生命之忧。

八王之乱 中,王戎因为出错了主意,险遭杀头之祸,他连忙跑到厕所解手,又佯装五石散药力发作,故意掉到茅坑里,弄得浑身腥臭,才保全了性命。

王戎踏入政坛前,也许有远大的抱负,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可能会有一番作为。但是,在随时都会招来杀身之祸的魏晋政坛上, 智者 王戎只能自保性命而已,所以就有了他的种种让世人鄙视的立身之道。而 竹林七贤 中的另一个人物山涛,却比他活得从容,可谓悠然自得,左右逢源 请看下篇《山涛: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

 

第11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500字

二.阮籍:你看你看阮籍的眼

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 竹林七贤 ,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 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

阮籍的故事,很出奇。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 说话 。他 说话 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你说怪不怪?

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 拆墙办公 ,他做得可真绝!

阮籍的 现场办公 与 拆墙办公

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这阮王禹是著名的 建安七子 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一次,阮籍无意中说:我曾去过山东的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司马昭就让阮籍去东平做官。阮籍想:反正东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骑着驴就去了。到了东平之后,他发现官衙办公是一人一屋,官员们商量公务时,还得到对方的办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响办公效率。

他立即 现场办公 ,下令把墙壁都拆掉。框架结构的房屋,有 墙倒屋不塌 的特点,这样一拆,房屋之间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官员们不得不认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这种高度透明的办公方式,哪个官员想接受别人的贿赂,已经不太可能了。

最令人叫绝的是,阮籍办完这件事后,觉得好玩的已经玩过了,不屑于邀功请赏,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就骑着驴回洛阳了。前后算起来,他这次当官,仅仅10天时间。

潇洒,真潇洒!唐代大诗人李白提起阮籍当官的举动,钦佩至极,写了一首诗: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

李白是何等潇洒之人,竟还佩服阮籍的潇洒,可见阮籍是真潇洒了。

有了前面的政绩,朝廷又要阮籍做官,允许他在一定范围内任选一职。阮籍歪头一想,说:我就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吧。

行!就让你当个步兵校尉。于是,阮籍就有了 阮步兵 的称谓了。大家都以为他还会像上次那样有所作为,再创辉煌,谁料,阮籍来到这个地方后,终日饮酒,不理政事。

原来,他是冲着酒来的!他打听到这个兵营里有一个厨师特别会酿酒,库里还保存着300斛酒!哈哈!有酒喝,他就来了!

除了喝酒,阮籍一件公务也没管过。历史上,像他这样因酒而做官的人,实在太少了,实在太出奇了。

阮籍对封建礼教不屑一顾

阮籍醉酒后,爱躺在一个美女脚边呼呼大睡,他的这种举动,曾引起许多人的非议。

按当时的礼教,男女之间防范很严,叔嫂之间不可以说话;男子对于邻里女子,也不能直视。

于是,所谓的君子都标榜自己不近女色。而阮籍我行我素,从来不把这些规矩当回事。一次,嫂子回娘家,阮籍大大方方地和她说话,与她告别,完全不理会叔嫂之间不能对话的规矩。

阮籍家隔壁有一酒坊,酒坊里有个小媳妇,长得漂亮,阮籍就经常过去喝酒,喝醉了,就在人家的脚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小媳妇的丈夫也不起疑心。

这样看来,阮籍完全是性情中人,干什么都自自然然的,不做作。他听说有个女孩出身于军人家庭,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可是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与这家人根本不认识,更没见过这个女孩,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去吊唁,在灵堂上大哭一场,对女孩的夭折,悲伤同情;对生命的脆弱,深感惋惜。

他哀悼完了,倾诉完了,觉得心里畅快了,就旁若无人地走了。他的眼泪,不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悼念一个美好的生命。这看起来似乎很荒唐,但崇高与纯洁,也就深藏其中了。一个男人能这样哭,确实是心底无私了。

魏晋时期最讲究 孝 ,统治阶级常常利用 孝顺不孝顺 为标准,给人定罪甚至杀人。尽孝的方式非常繁琐,父母死后,做儿子的要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欲。更有甚者,还得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茅棚,守墓三年。

这种礼教对 孝子 是一种折磨和摧残。阮籍对此很反感。他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下围棋。噩耗传来,对手不下了,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才从别人手中夺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

他,在大悲大痛之前,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继续下棋。这个停顿,等于把封建孝道,冷冷地搁在那儿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但他的内心是很孝顺的,以至于在母亲下葬后,他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了。

阮籍的青眼和白眼

上面已经说过,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 白眼 、 青眼 看人。经他这么一折腾,也就慢慢地有了 青睐 、 垂青 这样的词汇。

细究一下,这里的青色,是指黑色。因为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得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我们现在常说的 遭人白眼 ,就是这个意思。其实,阮籍这样做,是表明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显示一种立场罢了。

你会说:表明态度,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就得了!看官有所不知,阮籍生活的时代,祸从口出的案例很多,不少人因此被判了死刑,所以阮籍也就懒得说话了,只拿眼睛来表达感情,有时竟像鲁迅说的那样: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他的母亲下葬前,有不少名士前来吊唁。其中一人名叫嵇喜,此人的官位和名气都不小,但阮籍不喜欢人家,就拿白眼看嵇喜。嵇喜在灵堂哭拜的时候,按理说阮籍应该陪着哭,但他却披散着头发坐着,不站起来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阮籍完全不守礼法,完全不委屈自己的心态。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不搭理人家。但若是自己喜欢的人,就给青眼,很欢迎。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阮籍就很欢迎,马上迎了上去, 青眼相看 ,因为嵇康和他一样,也是不拘礼法之人。

他活得是真实的!

由此看来,阮籍冲破 孝 的条条框框,来践行真正的 孝 ,只是想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一种爱憎,他只想活得真实、自在。

他的青眼与白眼,他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还蕴含在他的诗文里。他在《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与社会的黑暗,流露了自己的愤懑和痛苦。他还通过《大人先生传》,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先生 的旷达、潇洒和自由自在,对于能拥有自由的生活和心态,表示了热切的向往。

但是,阮籍毕竟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宫廷内部刀光剑影,权力之争异常惨烈;门阀士族相互争斗,名士们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 这些当时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这些如今还活跃在中学、大学课本里的人物,一个个地,或被公开行刑于洛阳街头,或被秘密地杀害于黑夜之中。

这是何等残酷的现实!难怪何晏会说 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 ;难怪嵇康会说 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难怪阮籍会感叹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

这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有 忧生之嗟 ,一方面又找不到出路。于是,阮籍就一个人驾着一辆木车往前走,往前走,他要寻找出路。

但是,他一次次地失望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把木车颠簸得像跳现代舞一样,但那节奏,却是最封建的音符,一声声使阮籍绝望。于是他大哭,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哭!这是史书上说的;有路可走的时候,他还哭!这是我现在推测的 因为从阮籍驾着木车上路之时,他就已经知道,条条道路,都是死路!逼得一个名士束手无策,只有痛哭。魏晋,魏晋,你可伤心?

阮籍找不到出路,就大哭;刘伶找不到出路,就喝酒!看,他提着一壶酒,身后跟着一个人,拿着铁锨。他扭头对那人说: 死便埋我! 于是,他拼命地喝着酒,走出了洛阳城。

第12篇 2009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大集萃宝典3500字

一个普通人说道: 也许我们注定终身吃苦,但也要活得精彩 。

隔阂

墙隔断了空间也隔断了时间,世上没有永远屹立墙也没有穿不过去的墙。

潜力

汉时名将李广喜爱打猎,一天黄昏时分,朦胧不清,忽然看见草丛中蹲着一只猛虎。李广大惊,情急中立即拉弓搭箭向虎射去,正中虎身。殊不知,哪里是虎,竟是一块酷似虎形的大石,而箭头已深深地射进了石头之中。

每个人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没有人没有才华,不才者是那些不善于或者懒于发挥自己才能的人。

磨练

朋友递给我一根火柴说: 你能让它在你手里烧完吗?

嗤 ,我把火柴擦着了,火苗从火柴头开始沿着火柴杆慢慢地向前,我的手指不断后退,最后终于无路,火苗烧痛了我的手指,我一哆嗦,未烧完的火柴杆掉在了地上。

朋友笑一下, 看,应该这样。

他右手拿着已烧到一半的火柴,左手捉住了那已经烧得焦黑,在隐隐中有些猩红余火的火柴头,整根火柴就这样全部烧完了!

结论是:如果总是停留在舒适的一端,人的潜力便难以发挥。

期待

过去,结核病是一时难以治愈的疾病,没有什么特效药。为了有效地大面积地治好这种病,在德国的一所治疗结核病医院里,一位颇有名望的叫马切的医生郑重而神秘地宣布: 德国发明了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不久就能运来。

患者果然大受鼓舞。几天后马切医生又宣称:药物已运到,并开始用于治疗。果然,没多久许多患者的精神和表情明显地好转了,有的人竟声称病已痊愈,出院了。接着奇迹出现了,该院久治无效的若干老病号自我感觉良好,都说已经康复。实际上,马切医生说的是谎话。他给患者注射的并不是什么特效药,而是普通的蒸馏水。但马切医生的谎话,确实使病人消除了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增强了病人的抵抗力。

期待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倾注全部心血和感情,精心制作了一位美丽姑娘的雕像并钟情于她,诚心希望雕像能够成活。在长期的热望中,雕像竟获得了生命,复活了!心理学家运用这种效应,说:只要有信心、热情的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创造

日本人具有水一样的思维,即 液态思维 。这种思维无形态、无定势,以其柔性来紧贴现实的硬性,随形就势,富有灵性,善于变通,在经营中往往能达到从地上捡根草绳就能牵出头牯牛的效果。阿联酋气候干燥,淡水奇缺,每年都要花费大笔钱来解决淡水,前往该国运载石油的日本三菱公司灵机一动,顺便将日本的雨水运往阿联酋。在日本毫不起眼的雨水成了三菱公司源源不断的财源。雨水能换回钞票,孩童也可赢得巨额利润。近年来,日本服务行业又突出奇招 出租孙儿,即让稚气未脱的孩童去陪伴膝下无子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夫妇,让其享尽天伦,每小时收费5万日元。此项业务开通以来,生意十分兴隆。雨水和孩童实在是太普通了,而日本人却能化平凡为神奇。

操守

高天梅和柳亚子

高天梅和柳亚子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1923年6月的时候,曹锟 逼宫 ,驱逐总统黎元洪下台。然后曹锟则以五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贿买诸议员,让他们在选举中投他的票,并最终当选总统。不久,东窗事发,举国哗然。孙中山下令讨伐曹锟并通缉贿选议员,高天梅便是其中之一。当初,他拒收贿赂,可家人一再怂恿,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收下了厚贿。柳亚子闻讯后,给高天梅发去一电: 骇闻被卖,请从此割绝二十载旧交。哭君无泪,可奈何! 高天梅无颜以对师友及弟子,自闭于一室,不久便命归黄泉。

国家

一家哭 与 一路哭

《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庆历三年十月,中书分枢密院为整顿吏治,决定逐路(路,行政区划名称)选拔转运使,不称职者皆罢去。为此,范仲淹在审查名单时,把那些庸碌无能的转运使的名字,都一笔勾掉。富弼见勾掉甚多,很为不安,便劝范仲淹说: 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 范仲淹回答: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仍然坚持勾掉。

罢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会造成其一家哭。但是,如果留用这样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却会导致一路百姓的痛哭。

一家哭 与 一路哭 ,孰轻孰重?

作秀

成克杰

贪官成克杰为掩盖其贪官嘴脸,时不时地表演一把, 作秀 一番。他在广西任职时,作报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一想到还没有脱贫的乡亲,我这个主席连觉都睡不好 。那诚恳劲儿,就和真的一样。然而,后来真相大白,他睡不着觉不是惦记乡亲们脱贫,而是在琢磨怎样多捞不义之财,然后和情人一起过 好日子 。

于志安

武汉有个叫于志安的人,他绞尽脑汁编出一个 10-1=0 的公式,说 领导干部如果用十分之一的权力谋私,也会丧失全部威信 ,并印出来让干部们学习。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背地里用公款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很快找机会叛逃了。

个性

大书法郑板桥的书法造诣很深,独树一帜,很有风格,但在成名前他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揣摩、探索前代书法名家的字帖。功夫用得很深,虽无甚突破,仍练笔不止,以至睡觉时竟入神地在妻子的背上写来写去。其妻问道: 你在干什么? 郑板桥回答: 在练字。

练什么字? 其妻怒道: 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是在别人体上缠什么? 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言惊醒梦中人 。郑板桥听后恍然大悟。从此,抛开别人的碑帖,脱颖而出,独创了自己的风格 板桥体。

成材

有人曾对球王贝利说: 你的儿子现在长得很壮实,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

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 这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的竞争意识,而我自幼非常贫困。

第13篇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韩信500字

十二.韩信

韩信(? 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一)人物事略

1.胯下之辱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 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并当众侮辱他说: 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2.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3.离楚归汉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4.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 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

萧何说: 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

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5.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 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 韩信说: 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

刘邦又间: 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说: 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6.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7.断水塞流,大破联军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8.四面楚歌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第14篇 2009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大集萃宝典14500字

草间偷活一钱不值

秦桧卖国,虽已历千载,人犹骂之;周作人附敌,虽一代文学大家,也难抵消公众所不齿的污点。二毛子、皇协军、黑狗子等败类,也无一不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仕清,做了贰臣后,不敢愿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其绝命诗中有云: 追往昔,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之旗下的战栗。

她丧失了人格国格

据《瞭望》杂志1994年6期文章报道: 在某地一家 三资 企业,外商到属下的工厂检查,看到几个青年女工在聊天。他很快走到一位正在说话的女工面前,二话没说就扇了她一个耳光。事后有人告诉这位老板,今天机器大修,工人本可以不上班,那几位女工留在工厂,是想看看有什么帮忙的。第二天,外商把挨耳光的女工叫到办公室,也不说话,递给她一封信便让她出去,女工见到400元人民币,心头窃喜。女工的姐妹对外商也没有义愤,反而羡慕被扇耳光的女工,认为她捡了便宜。

这种丧失人格国格的现象令人作呕。

勇敢

勇敢意味着付出,有时是金钱,有时是地位,有时是名誉,有时甚至是生命。这付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和义无反顾,因为勇敢的基础是胆识,先有识,对人对事对前途对命运的独特的见解,然后产生 胆 。太胆小是懦弱,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勇敢不同于激情中的不顾一切,它是根植在心中的稳定持恒的人生品质,如经冬不凋的松树,四季常青。勇敢无所谓大小,凡是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行为都是勇敢的行为。这种人也即是勇敢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战士是勇敢者,在事业中开拓进取与困难作不懈斗争的人是勇敢者,在成长里与自己的阻碍进步的观念欲望进行坚决斗争的人是勇敢者。流星也许稍纵即逝,但它能划破夜空,给人类带来光明。愿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奏出人生的最强音。

格言名句

勇敢是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俞吾金)勇敢不在臂上,而在智慧上。(中国谚语)

我们应该不仅把那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把那对自己的欲望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德谟克利特)

太胆小是懦弱,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塞万提斯)

出于虚荣心,好奇心,或者贪心去冒生命危险的人,不是勇敢的人。(列夫 托尔斯泰)

勇气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勇精神是向往崇高目标的人的财产。(福尔多乌西)

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柏拉图)

尽管无所畏惧的狂妄乃是无知愚昧的产儿,但是却总能迷惑并左右许多愚人。甚至这种狂妄的盲勇有时还能吓住许多智者 当他们意志不够坚强的时候。(弗 培根)

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拿破仑一世)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红楼梦》)

尚勇的美德

中国人民对勇琥强悍的崇尚,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勇士。《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李逵,都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所喜爱的英雄人物。更值得惊喜的是,在《太平广记》一书中,竟辑录了几十位骁勇之士,有 一身都是胆 的赵云,有 不探琥穴,安得虎子 、 呵叱而前,当不能禁 的吕蒙,有 少有胆气,跳走如飞 的杨大眼,有 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于万众之中,人马俱倒 的秦琼,也有 着白衣,握戟橐鞬张弓大呼,所向披靡 的薛仁贵 这些骁勇之士,也都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英雄。

孔子论勇的真义

中国人并不欣赏那种匹夫之勇,那种鲁莽之勇,那种蛮横之勇,而是赞赏智、仁、勇相结合的勇。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由于他们塑造出 奋不顾身,拔刀相助 的武侠。这些武侠人物,对贪官污吏、对不鸽理的黑暗现象进行奋力反抗,不承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主持正义,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可以牺牲生命。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智、仁、勇的统一体。

不同的是,一般百姓仅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去欣赏英雄,而思想家们,则从理性的高度去思考 勇 ,从理论上去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勇。

孔子把勇作为高尚完美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之一。他说: 君子道者三,我无经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在他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仁德之人是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迷惑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三者之中,仁是核心,知(智)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 宪问》)。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议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仅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荀子析勇

对勇进行与更为细致分析的,是战国时儒家另一位著名学者荀子。他首先提出了 上勇 、 中勇 、 下勇 三个概念,并具体分析说:上勇、中勇、下勇,是三个层次不同的 勇 。天下有正道,有治理社会的准则,为了捍卫这种原则,敢于挺身而出;先王有治世之道,敢于按先王的意旨而去实行;对上不因循于乱世之君,对下不随从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之分;仁之所亡,无富贵之别;天下人了解他,便与天下人同苦乐;天下人不了解他,则岿然独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样的人,就是上勇。这样的上勇,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智、仁、勇的统一。

礼貌恭顺,心意谦逊,重视信誉而轻视货财,对于贤人敢于把他推举上去重用,对于不肖之人,敢于把他撤下来去其职,这样的人,就是中勇。

轻视人身而重视货财,安于在祸患,而不管他人死活,也不管是非和对不对的实际情况,只是希望取胜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下勇。

荀子在另外的地方,又提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争夺饮食不知廉耻,不知是非,不躲避死伤,不畏惧众强,贪得无厌,两眼只看到饮食,这是猪免狗之勇。做事只为获利,争夺货财,不知辞让,果敢而凶狠,凶猛贪婪而暴戾,贪得无厌,两眼只盯着利,这是商人盗戝之勇。不怕死而凶暴,是小人之勇。这三种勇同,实际上也就是上文所说的 下勇 。为了捍卫仁义即社会公德,不屈服于权势,不顾及自己的私利,举国一致反对,他也不改变观点,虽然爱惜生命,但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之勇。这样的勇,也就是 上勇 。荀子崇尚的是 上勇 ,反对的是 下勇 ,因为下勇的人虽然智慧通达,但不符合社会的法令制度;虽然明察善辨,但行为放肆邪僻;虽然勇敢而果断,,但不按社会礼义去做,所以是 君子之所憎恶 的勇。

荀巨伯见义勇为

东汉时期有一位

第15篇 2009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大集萃宝典8500字

话题: 最高贵的 品德

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降清,做了贰臣后,不敢原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其绝命词有云: 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

竟一钱不值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的正义之旗下的战栗。O;

分析:人们对失节者的痛恨自古皆然。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失节者也会在这杆秤前战栗不已。]T?Uj

话题: 失节者的战栗 忏悔 %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分析:贝多芬的拒演,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06

话题: 人格的尊严 自尊与他尊 !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C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分析:维护国旗,也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话题: 尊严与人格 国家与个人 AFfw

1932年,陈独秀被捕,在上海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开庭前,作为同国民党斗争的一种手段,陈独秀曾挥笔疾书,写下了洋洋数千言的《辩诉状》。他指出: 共产党之终极目的,自然是实现无剥削、无阶级,人人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的自由社会。

他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朽统治,抨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表示只要 一息尚存,予不忍眼见全国人民辗转悲号于外国帝国主义及本国专制者两重枪尖之下,而不为之挺身奋斗也。

$u"r

分析:从陈独秀的《辩诉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为民族的解放和富强而孜孜以求的忠贞爱国心。

话题: 心声 革命的激情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第16篇 2009高考优秀作文素材大集萃宝典7500字

积累

鲁迅说: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 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 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作文素材ML*Wt.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论坛--~s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 虞常事件 ,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 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 北海 ,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S:

话题: 爱国 忠贞 *VN

1911年的 三二九 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

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

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du

分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G%

话题: 诚信 执着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 致远 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 致远 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 吉野 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 致远 舰连连发射鱼雷, 致远 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 太阳 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eii:P

分析: 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J

话题: 爱国 视死如归 wl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hK+清风有意难留我,Y]O@明月无心自照人。#p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0e

分析: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话题: 气节与情操 高贵与低贱 9hW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 朋友之交 ,下联是 淡淡如水 ,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pG

分析: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Nk;nEw

话题: 人的品格 自尊与他尊 N~{.,o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gZ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 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F\O{c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xSD

话题: 品德与气节 人生的追求 A, pJd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 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 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2

分析: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千古,激励着无数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