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_片断模仿形式作文写作方法

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下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低,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取了“模仿”写作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同学们的作文基础和写作兴趣,通过几年的时间和摸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模仿:就是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而具体到同学们的作文训练,就是模仿好的文章,或词语,或句子,或段落,或篇章,或主题,或构思。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模仿来这种模式来训练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模仿,是人类获得知识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的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模仿,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茅盾先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但是,模仿不是抄袭,因为抄袭是不做更改,不动脑的生搬硬套,而模仿却是照葫芦画瓢,是经过了自己的领会深化之后的再学习,聪明的模仿就是在读了优秀的文章之后,能够联系自己要写的东西,再经过深入的分析,哪一些可以拿来为己所用,哪一些可以通过变化发展之后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并且用得自然贴切,不露痕迹,这就是模仿要达到的目的。

构成文章的各种要素很多:如立意造材,谋篇布局,造词造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段等等,那么,模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就谈几点做法。

一、词句模仿 我们看文章时,往往会为文中的精彩语句拍案叫绝、玩味无穷,文章中的好句,就有如文章的眼睛。眼睛擦亮了,文章才会有深刻的主题。对于这些,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稍作变化,甚至将个别原句也用上。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百草园斗三味书屋》中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进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有个同学在《我的家乡》这篇作文时,在写自己的家乡美景时就作了这样的模仿:“村外是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水,荔枝、龙眼花上蜂飞蝶舞,天空中的鸟儿飞上窜下,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色啊!”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有个同学在写《消灭错别字》时这样写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东西,牢牢掌握,正确使用汉语,等于拿起了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金钥匙。” 词句模仿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的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加强课堂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量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仿句,不是单纯的模仿句子的形式,而是从语境,情感延伸,使学生领会到模仿的好处,为自己所写的整篇文章服务。

二、结构模仿 同学们大多反映,作文开头难写,那么,如何通过模仿,使同学们更易于作文的开篇呢?有一次,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我爱鸟》,有个学生就模仿了老舍先生的《养花》这篇文章的开头:“我爱鸟,因此也喜欢养鸟。”这样就很自然地开了好头,接下来文章也就容易写下去了。因此,由模仿而总结出来的文章开头的写法:记叙性开头,用陈述性的句子引出下文,与记叙性的开头并列的,有描写式开头和议论式开头。描写式开头就是从对一个场面、一种景物的描写入手进行写作,往往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注意;
议论式开头就是先阐明自己的感想,开篇明旨,突出中心。

结构的模仿,除了模仿文章的开头,还可以模仿倒叙、顺叙、插叙等叙述方法的运用。

有的文章立意新奇,我们便可以模仿它们的立意。

这样看来,模仿在学生写作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读得要多,才有东西可以模仿,正如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个“偷”,就是模仿立意了,又如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了必须多读,积累素材的道理。

二是想得远,才会由“模仿”而有得。正如贝鲁泰斯所说:“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作文,也就是学生想象的产物,学生通过模仿,从而张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才能在创作中翱翔,才能产生源头活水,模仿得多了,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我们就敢于突破别人的模式,突破“模仿”的框框,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别具一格的文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