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语文二模

南京中考语文二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14年中考模拟(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8页,共12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7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 蒹葭萋萋,  ▲  。  (《诗经 秦风》)

 (2) 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3) 窗含西岭千秋雪,  ▲  。  (杜甫《绝句》)

 (4)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报君黄金台上意,  ▲  。  (李贺《雁门太守行》)

 (9)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  ▲  ”展现了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 酝酿  ▲  (2)鳞次栉比  ▲  (3)深suì  ▲  (4) 妇rú皆知  ▲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最近,日本右翼分子的举动越来越嚣张,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省也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B. 2014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市委担心届时会形成济济一堂的人流场面,要求交通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C. 2014年央视春晚,在现场数千观众和电视机前数亿观众见证下,时间使者——小彩旗曼妙地旋转了4个多小时,令人叹为观止。

D.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生死疲劳》是他长期文学积淀的总 结,是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成果。

南京市教育局和《金陵晚报》正在开展“汉字南京”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

一:关于“汉字南京”的说明

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汉字南京”是一个旨在 “从汉字的角度解读南京,以南京的文化诠释汉字”的系列活动,含南京、成语南京、诗词南京、名著南京、名胜南京、博览南京六个专题。星期一到星期六,《金陵晚报》都会选择一个专题,刊登一篇由说字、话词、链接三个板块组成的文章。

二:“汉字南京”样稿

shū

书 法

【说字——书】

书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 ,由 、 、 共同组成。

表示抓的意思, 像毛笔, 像砚台。本义是用毛笔蘸着墨水写字,后引申为字体、文字的意思,再引申为著作、信件、的意思。

【话词——书法】

“书法”的意思是书写艺术,多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不 同书体。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载体,讲究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全文的布局等内容。

【链接】

南京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女书法家叫卫夫人。她很小的时候就十分爱好书法 。曾拜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勤学苦练,终有所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是她的徒弟呢。

4. 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南京”栏目各板块的内容

(4分)

【说字】让我们了解汉字的  ▲  等知识。 

【话词】让我们了解词的  ▲  。

【链接】让我们了解这个词背后有关南京的文化知识。

5. 右图是【链接】中提到的卫夫人的一幅书法作品《古名姬帖》。

  下面各选项中的句子,均为古人对卫夫人书法作品所作点评

的译文,你认为其中适合用来点评这幅作品的一项是(  )

(3分)

A. 这幅草书作品一气呵成,行笔潇洒飘逸,就像天上的浮云

一样,笔力矫健就像腾飞的龙一样。

B. 这幅作品中,字的形态十分奇特,非常豪迈,随意而书,神

韵自然,且用笔丰满、肥美、豪壮有力度,宽绰疏朗。

C.这幅作品,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既像插花少女低头的模

样,又像登上高台的女子对着水面欣赏自己的影子。

D.这幅作品点、直、弧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

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形成很自然的椭圆形。

6.看了这期“汉字南京”后,小明同学觉得字不仅要写正确,更要写得美观,可他的字写得不好。请你在下面米字格中,用正楷字体,把他写的内容抄一遍让他模仿。(3分)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6分)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皎白的月色、栖息的乌鸦、冰冷的露珠、湿润的桂花营造了一种  ▲ 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的  ▲  之情作铺垫。(2分)

8.《全唐诗》中收录了本首诗,其中最后一句中的“落”字写为“在”字。请你结合语境,说说用“落”字为什么比用“在”字好。(2分)

  ▲ 

【古文阅读】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①,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②。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③,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④,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⑤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选自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注释】①厉:砥砺,磨练 。

②而已者:文言语助词,无意义。③曩时:从前。  ④兀然 :一动不动,形容专心的样子  ⑤浑浑:深厚的样子

9.用“/”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然 犹 未 敢 以 为 是 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皆不胜己(  ▲  )  (2)其后困益甚(  ▲  )

(3)不遂止于是(  ▲  )(4)不能自制(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

  ▲ 

12. 伴随长久的精读博览过程,苏洵在方面先后有了怎样的良好变化?(3分)

  ▲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 题(15分)

墓 柳

王宗仁

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两大片,杨柳分栽。

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壁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的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荒芜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巴不得让它一夜长成材!

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军乐得咧着嘴爽笑,他当下就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开怀一笑:“望柳成荫嘛!”

好有雄心壮志,他要把整个戈壁滩都染绿!将军的笑声揉进了杨柳的躯体里,树又蹿高了一节。

毕竟它们是成长中的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压在它们的枝上,有时暴风粗鲁地撕扯它们的枝叶,常年不息的飞沙把它们浸染得与沙地成为一色。有时,它们索性就被那气势汹汹的飞沙盖住,淹没了。好在,它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顶破沙土,又伸起了腰杆。

就在那年冬天,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就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 它们死了。

有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从死去的柳枝上拧下柳叶作笛,吹出了流行在军营里那首歌《真是乐死人》。慕生忠发现了,狠批那小子一顿:不管你怎么乐,老子我是要哭的。

在戈壁滩,树和人的生命同样宝贵。将军对着三棵死去的柳树,看了好久,说:“它总是为咱们格尔木人绿了一回,让我们这些饥渴的眼睛和到了安慰。它是有功之臣,现在它死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不要把它随便扔在什么地方,应该埋在戈壁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

于是,戈壁滩上就多了一个土丘,埋葬着三棵柳树。人们称之为柳墓。

给柳树举行葬礼那天,十多个人围着土丘默默站立,一个个低着脑袋,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严肃。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戈壁滩上第一个醒来的人是执着的人;第一棵死去的树呢,有心人没有遗忘它。

有人不断地往那土丘上浇水,仿佛这些树也像人一样,躺在戈壁滩上会口干舌燥。浇点水,让它们滋润滋润。也有人把上好的肥料递给它们。水,润泽它受伤的心;肥,烤热它冻僵的脉搏。

谁是浇水施肥人?慕生忠。

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

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三棵柳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是将军用爱心换来的柳!大家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

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折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死里逃生的战士最珍惜生命,也最显本色。它在用双倍的翠绿,减去荒原的痛苦。它继续着它的生命轨迹活着,藐视一切懦弱者地活着。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和墓柳连在了一起,浑然一体。

现在人们早已经分不清哪棵是墓柳了。但是,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 坟丘上长着一棵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的……

  (文章有删改)

13.梳理文中柳树的命运及其与将军的关联,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2分)

(1)那年,将军买了100棵杨柳,栽在无树的格尔木。

(2)第二年春天,  ▲ 

(3)冬天,三棵柳树死了,在将军的提议下被安葬。后来将军坚持给柳墓浇水施肥。

(4)夏天,  ▲ 

(5)多年以后,墓柳已与其它树木连成一片难以辨认,但人们仍记得墓柳和将军。

14.语言品味。(4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

  ▲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 

15. 结合语境,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 

16. 阅读第十六段,概括一下:该段是从哪三个层次写“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的?(3分)

  ▲ 

17.读完全文,说说文章表达 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3分)

  ▲ 

(三)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8—21题(12分)

【材料一】

最近,上海举 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优秀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把语文的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六年级的党子怡同学说:“我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几乎是排满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也被妈妈替我报的数学提高班占用。别说安排时间专门学习语文了,连想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问题确实很严重,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甚至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请假条让老师哭笑不得:“亲爱的老师,我因感冒去看‘衣生’3KU,老师。”很明显“衣生”确实吓到了老师,“3KU”(THANK YOU)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而经过多次纠正以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材料二】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

  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

每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字,不喜欢千古传诵至今的诗词歌赋,茫然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断流一样会凄然感慨,却欲哭无泪。

  -----杨启亮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就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雪雰

我们需要提高英语的能力,是在提高我们使用这一个工具的能力。但是工具跟你的灵魂,你不能把它混为一谈,你的灵魂还是你自己对于汉语的掌握的最深跟最高的境界,才是你的灵魂。  ----龙应台 

【材料三】

  全球“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深层次分析

近来,数家西方大通讯社和主流媒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长篇报道,聚焦全球范围的汉语热现象,掀起一波介绍汉语热的热潮。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开汉语课的中小学更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外发布了近5年来外国赴华留学生年增两成的消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层面的。十年前,外国人学汉语,也许大多是为去中国工作做实际准备;今天,他们学汉语,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相信汉语作为强势语言的未来地位,以期搭上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经济发展 的快车。

其次,是文化的期待。中国经济20多年来以GDP年平均增长10%的高速发展,堪称奇迹。但须知:经济奇迹的背后,必有文化的支撑。只有以汉语为工具,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依托,才能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先机。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补上文 化课,堪称当务之急。

18.请给【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加个小标题(4分)。

  ▲ 

19.阅读【材料三】,请问第二段、第三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 

20.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2分)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

  “近水楼台”是指  ▲  ,“先得月”是指  ▲  。

21.读完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汉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有哪些认识?(3分)

  ▲ 

三(50分)

22.

静下心来看一树花开,感受悦目美景;静下心来听一首歌曲,感受心的共鸣;静下心来闻一本书香,感受古今哲思……静下心来,你定会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以“静下心来”为题写一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27分)

1.(10分)(1) 白露未晞 (2)悠然见南山(3) 门泊东吴万里船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 天街小雨润如酥(6)自缘身在最高层(7)山河破碎风飘絮(8)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4分)(1) niàng(2)zhì(3)邃(4)孺(每空1分)

3.(3分)C 

4.(4分)字的构成、演变、意义等知识;词的意思和相关知识。(答对一空得2分)

5.(3分)C

6.(3分)正确1分,工整1分,美观1分。

二(43分)

(一)(16分)

7.(2分)冷寂(凄清、冷 清等)  思乡(怀人)

8. (2分)“落”字使人仿佛使人看到:人们举头望月所产生的秋思,随着明月的清辉,绵绵不尽地洒向人间。(意近即可,1分)与“在”字相比,画面感更强∕更形象生动∕有动感∕给人更丰富的联想∕更耐人寻味。(1分)

9.(2分)  然 ∕ 犹 未 敢∕ 以 为 是 也(每处1分)

10.(3分)(1)超过(2)更加  (3)这(4)控制(每小题1分)

11.(3)好像人家的话本来就该是这样的,然而,我还是不敢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加点处为得分点)

12.(3分)读久了,胸中豁然,却“未敢自出其言”;言语积累越多,“不能自制”而写;再后来,“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意对即可,可用自己的话说,一点1分。)

〖参考译文〗

我苏洵年轻时不学习,活到二十五岁,才知道要读书,和有学问的人一起交往学习。年龄既已老大了,却又不去刻意严厉付诸行动,期望自己效仿古人,但看到和自己同列的等辈,又都不如自己,于是觉得自己可以了。后来困惑得更加严重,就拿古人的文章来读,开始觉得古人所论,与自己的有很大的不同。常常反省自己,自觉一己之才能,又好像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于是把旧时所写的文章几百篇悉数烧掉,而拿起《论语》《孟子》、韩愈以及其他圣人贤士的文章,正襟危坐,整天都阅读它们,花了有七八年时间。刚开始,读进去只觉惶惶然,广博地观览于其外,则又害怕得惊叫起来。时间长了,读得也更精细了,胸中豁然开朗似的明白了,好像人家的话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但我还是不敢提笔也这样写。时间更久了,胸中想说的话更多了,不能克制自己,便试着把它们写出来。以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它们,只觉得文思泉涌,好像写出来是很容易的,然而还不敢自以为是啊。

(二)(15分 )

13.(2分)(2)柳苗发芽、生长,将军为两片树林命名。  (4)柳墓上长出新柳,这是将军的爱心换来的。 

14.(4分)(1)用夸张、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柳苗在春天蓬勃生长的情景,表现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1分)。

(2)运用神态、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将军对柳树之死的难过和不舍(1分)。

15.(3分)内容上:写将军不忘记、不放弃柳树(1分);结构上:承接上文将军凝望柳墓(1分),引出下文将军给柳墓浇水施肥(1分)。

16.  (3分)它充满刚气和力量的外形;它在风沙打击下顽强挺立;赞美它顽强生存的精神。(一点1分)

17. (3分)对“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绿化荒原的执着、坚忍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对高原恶劣环境中柳树顽强生命力的崇敬 和赞美;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珍惜。(一点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三)(12分)

18.(4分)【材料一】学生汉语学习状况堪忧【材料二】名人谈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意近即可,每小题2分)。

19.(3分)不能。因为(1)第二段阐述的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是经济层面的,第三段阐述的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是介绍文化层面的,这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来写的;(2)这样安排也和上文“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相照应(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0.(2分)“近水楼台”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因为生在华侨华人家庭,与祖国文化有比其他国家青年更多的接触和熏陶;“先得月”是指“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依托,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抢占)先机”。(意近即可,一点1分)

21.(3分)1.要重视汉语学习,能够用汉语正确、流畅、优美地表达。2.汉语是母语,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学习汉语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意近即可,一点1分)

三(50分)

(—)从内容、表达、结构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项  目

卷  类 内  容 表  达 结  构

一类卷(50-43分)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畅。

无病句。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分段恰当。

二类卷(42-35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顺。

病句少(1-2句)。 结构较完整。

条理较清楚,

能够分段。

三类卷(34-27分) 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观点基本正确。 文体基本规范。

语言尚通顺。

病句多(3-4句)。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尚清楚,

分段不恰当。

四类卷(26-18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 ,观点有偏差。 文体不够规范。

语言不通顺。

病句多(5-6句)。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五类卷(17分以下)

 文不对题,观点不正确。 文体不合规范。

语言极不通顺。

病句很多(7句以上)。 不成篇。

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w.5 Y k J.COm相关试题: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南京中考语文二模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 (26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 分) (1) (2)晨兴理荒秽, (3) (4) (5)斯是陋室, (6) (7)等闲识得东风面, ,不亦说乎? 。

,虫声新透绿窗纱。

,千树万树梨花开。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论语》 陶渊明《归园田居》 刘方平《月夜》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陋室铭》 范仲淹《岳阳楼记》 朱熹《春日》 ”的离愁;而李白在《渡(8)面对月亮,人们常常有不同的心情。李煜在《相见欢》中有“ 荆门送别》中却用“ “,云生结海楼”表现洒脱的豪气;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悠然赏月的欣喜。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 ( . )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 xiá( )想。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 ( . 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 yán( 侵蚀 ( . ) xiá( )想 )着的台城…… 酝酿 ( . ))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蜿 yán(3.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句子。

(3 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1 / 10▲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4.对下列名家书法作品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祭侄文稿》《兰亭集序》A. 第一幅作品是颜真卿的作品,秉承了颜楷的阔大方正、结构端正的特点。

B.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文中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 21 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

C.颜真卿在著“天下第一行书” 《祭侄文稿》时,书法尤为率意,但率意显真情,无刻意之迹,实为妙绝。

D.第二幅作品为草书法帖,后人评价“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重读南京寻访团” 是一群热爱南京的 80、 90 后发起的民间文化团体。

起初, 他们在 “西祠胡同” 、 “豆瓣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交流,现已得到南京市委宣传部的认可与支持, 《环球日报》 、 《扬子晚报》 、 《金陵 晚报》均给予专栏报道。他们通过寻访历史遗迹、阅读传世名著、拍摄微电影、聚会畅谈感悟等方式抒发对金 陵古都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与南京相关的“传世名著”种类庞杂,有南京王爷写的微博体《世说新语》 , 有世人皆知的《西游记》 ,有把吃喝当成雅事的《随园食单》 ,还有民国“最小说” 《丹凤街》 ,当代南京籍作家 毕飞宇的《推拿》 、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等。

材料三:网友对“重读南京”有不同观点: 小颖:比起陪朋友去逛南京 4A 景区,我更愿意带他们去一些具有南京本土文化风韵的地方,感受属于南京 的文化魅力,而这些在书中都有相关介绍。

小童:95 年出生的我,看文言文也会睡着,没必要阅读那些所谓的传世名著。

5.结合材料,为寻访团完成一则宣传标语。

(2 分) 寻一处历史遗迹, ,抒发热爱之情。

。2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 6.《西游记》中有一处写到孙悟空在五庄观犯了错,急于去蓬莱仙境、方丈仙山、瀛洲海岛三岛求方,请问他 为何要求方?后来是谁解决了这一难题?(2 分)7.针对材料三网友的争论,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赞同以上哪种说法以及理由。

(3 分)二(39 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 —12 题。(13 分) 胡服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 、有蹀躞 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 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 北时皆见之。虽 王庭亦在深荐 中。予至胡庭日, . . 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 、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 去蹀躞,而犹 存其环,环所以 衔蹀躞,如马之鞧根 ,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

. .. 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 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故事一,北宋沈括著) 【注释】①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②长靿 yào)靴:长筒靴。③蹀躞(dié xiè):一种北方少数民族 特有的装饰物。④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⑤帉帨(fēn shuì):佩巾,手巾。⑥鞧(qiū)根:套车时拴在 牛马大腿后面的一种环。⑦褒博:宽大。

缭绫 白居易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 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 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节选自乐府《缭绫》 【注释】①昭阳舞人:原指赵飞燕,此处借指唐宫中能歌善舞、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秦王使 人谓安陵君曰/予使 北时皆见之 . . B. 虽 千里不敢易也/虽 王庭亦在深荐中 . . C. 虽败犹 荣/而犹 存其环 . . D.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环所以 衔蹀躞 .. .. ( ) (3 分)① ⑦ ⑥ ⑤ ④ ① ② ③3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2 分) 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11. 《缭绫》 “ “”一句从侧面生动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又用 ” 一句突出了缭绫的价值。

(2 分)12.说说上面两篇诗文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赞美了胡服和缭绫的什么特点?(4 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

(13 分)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着急 之前有过一篇文章,风靡各大社交网络——中国人,你急什么?让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速成往往伴随 速朽,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慢的艺术。其实,在“着急”的中国人中,最“着急”的恰恰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们!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怀旧。年方二三十岁,已经在追忆似水年华,这似乎成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一 个 “通病” 。

或是回忆小时候的青山绿水, 或是追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月, 仿佛当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 “文艺范 ” 。

... 青年人正值最美好的年纪,却沉溺于故人往事中不可自拔,止不住地追忆过往,感慨曾经的似水年华。仿佛只 有怀旧才能彰显自己的成熟和阅历,但是青年时期的怀旧,未免都有一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意味,因为真正成熟的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经过了岁月的沉淀, 早已不再把哀愁挂在嘴上,而是消化在心里。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成熟” 。有些人看到明星们的恋爱分分合合,于是宣称“不再相信爱情” ;看到 社会纷争喧嚣,于是不再相信公平公正,是真的目空一切看破红尘了,还是消极面对、逃避现实呢?未来还很 长,充满了机会和可能,你若不放弃生活,生活也定然不会放弃你。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刚刚初入社会,迅 速掌握了官场、商场的“厚黑学” ,学会了社会的“潜规则” ,变得投机取巧、圆滑世故,以为这就是成熟干练, 就可以无往不利,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怀揣梦想,充满激情,敢 于突破陈规,勇于挑战难题,努力突破自我,犯错才能进步,失败才能成长,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这才 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愤怒” 。年轻人容易愤怒,呼之欲出的情绪随着荷尔蒙而暴走,对国人的“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之情统统化作了愤怒,仿佛只有这样激烈昂扬的词句才能将人骂醒改变现状。但是,请先收 敛心中的愤怒,因为愤怒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 海啸,怒潮翻滚。人动怒就会心情浮躁,面对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可能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 一塌糊涂。要知道理性和客观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保持理智,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应自主思考, 追求事实真相。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成功。青年时期是充满希望却又一无所有的年纪, “出名要趁早” 、 “一夜暴富” 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但是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之路也没有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4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 流,无以成江海。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的丰收,与其好高骛远,不如着眼当下,先将自己锻 造成一个优秀的人,而后再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否则,即使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 你也会被这财富和名誉毁掉。

青年们,请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会给你,无需着急,因为你终究会成为你所着急成为的人。

请相信,只要努力,当初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将成为你经历过的云淡风轻。

——摘自《中国新闻网》 13.联系语境,解释第二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文艺范”的含义。

(2 分)14.阅读第三段,简要概括青年不成熟的两种表现。

(2 分)15.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16.仿照示例, 从 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为第五段“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的丰收”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 分) 示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初的单词开始,日积 月累,勤奋学习,最终写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鲁宾逊漂流记》 、 《热爱生命》 、 《名人传》 17.简要分析这 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3 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0 题。

(13 分) 我们家的树 我时常怀念我们家的那些树,那些连同我的童年消失在岁月长河里的树。

那个我土生土长的小村子,流淌着一条潺潺的小河。通往镇上的马路傍着小河蜿蜒下去,稻田便随着河流 和马路的弯曲分布两边;房屋三三两两地聚集在稻田的左右,屋后是连绵的山。通往某座山的山脚,有一块略 高的平地,我家便坐落在这块高地上。

我家的泥砖瓦房背山而建,除去房子所占的面积,门前还有一大片平地,我家的那些树便围绕在周围。

因为是山脚的一块高地,自然是有条小路盘旋上去。在这条小路开始的地方,长着一棵修长挺拔的李子树。

果实成熟时,常常一阵暴雨过后,地上便是青的、红的、半红的李子滚落一地,躺在蓄满雨水的草地上,小模 样十分可爱。这些李子个头都不大,含在嘴里咬下去青脆可口,甜里面带着酸。长在高处向阳边的李子更加红 润光滑,也更甜。只是后来,李子树被砍掉了,却在原来的位置旁新长出一棵来,依旧是挺拔修长的树干,依 旧是小小的果子,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什么都变了。5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 与李子树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株相依的芭蕉树,长得粗壮高大,树干是一层层脉状表皮包裹行成的,拿 根小木棍便能戳个印子。芭蕉是可以入菜的,吃起来如莲藕一样会牵出丝来。巨大的芭蕉叶低垂下来,跳起来 扯住,拽下能拿回家给妈妈包粑粑吃。我曾一度垂涎树顶的“香蕉” ,费尽心机弄下来一把,却是剥不开皮完全 不能吃完的。芭蕉树早已不在,我亦很多年没有吃过芭蕉。

顺着路往上走,位于小路的中间地段,是一颗粗糙扭曲的石榴树,却能开出一树红如火的花朵,在六月燥 热的天气尽现美丽。耀眼了夏天的石榴树到了结果的秋天却往往不及花朵的一半。若成熟时的天气够晴朗,就 能摘到裂开了嘴的石榴,用手就能扳开。如今的石榴树只剩下一个落寞的树墩,那一片如火的景象再也看不见 了。

带给我最多欢乐的恐怕是那颗大枇杷树了。我家有三颗枇杷树,最雄壮威武的那棵在上平地的转角处, Y 字型偏向小路的悬崖边呈散开状。枇杷花总是藏在大枇杷叶之间,像极了害羞的小姑娘。真正引人注目的自然 是结出的枇杷果了。夏天的枇杷一团团结满了枝头,黄澄澄勾得人直流口水。此时的我便按捺不住开始摩拳擦 掌上树摘枇杷了。别看我小胳膊小腿,不管怎样伸长手臂也无法怀抱住它的大树干,上树倒是挺利索。先垫起 脚尖把小竹蒌扔到树叉中,再踢掉鞋子,抱住树干,两脚分别踩到树上的节疤,然后蹭蹭两下就爬上去了。拿 上竹蒌顺着树干往上去,找个好位置,简直如履平地般轻轻松松摘枇杷。还可以躲在树荫里,吃着新鲜枇杷, 听悦耳的蝉鸣,听凉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这醉人的盛夏午后。偶尔再叫上村里的小伙伴,一边摘一边吃, 还嘻嘻哈哈地聊着天。那时候的夏天有说不完玩不尽的新鲜事,永远不会无聊犯困。随着我一年又一年的长高, 现如今的枇杷树已不是当年的威武强壮。它正徐徐老去,不再青葱茂密,结出的果子一年不如一年,也无法带 给我当初的欢喜,我也再没上过树。

后来的后来,我一天天地长大,我家也从高的平地上搬下来住进了新房子,从前的泥砖瓦房只剩下一堆黄 泥土。爷爷不在了,那些带给我欢乐陪伴我成长的树也不在了,所有的所有都只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18.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填空。

(3 分) 哪些树 李子树 芭蕉树 石榴树 枇杷树 什么特点 修长挺拔 ⑴ 花红如火 雄壮威武 哪些趣事 品尝又酸又甜的李子 拽下芭蕉叶包粑粑吃 ⑵ ⑶19.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 分)20.品味语言。

(4 分) (1)分析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今的石榴树只剩下一个落寞 的树墩,那一片如火的景象再也看不见了。

..6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2)赏析下列句子。

枇杷花总是藏在大枇杷叶之间,像极了害羞的小姑娘。21.文题“我家的树”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 分)(55 分)22.修改作文(5 分)年轻的景致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生活因为青春,变得波澜壮阔。年轻的景致是美丽的。

年轻的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初中的生活尽管忙碌,但因我们的朝气而充满生机。班会课上,有跳舞的, 脚步轻盈,舞姿灵动,舞者犹如一只蝴蝶,一扇翅膀便散发一阵芬芳。有唱歌的,甜美的嗓音倾吐着如梦如岚 的故事,或侧耳倾听,或和乐轻哼,或闭眼细品,面带沉醉,无一不鼓掌赞叹。年轻的景致,因为青春的律动 更加多彩。

年轻的我们,是坚强的。升入初中的第一课是军训,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站在太阳底下,我们咬紧牙 关。列方阵,走正步,我们练得一丝不苟,挥铁拳,出重脚,我们做得极其到位。训练场上,尽管挥汗如雨, 但我们精神抖擞,喊声震天。年轻的景致,因为汗水的浇灌更加美丽。

(1)第二段画线句是病句,请将修改好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1 分)(2)第三段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1 分) 将( )号改为( )号(3)这个作文片段结构安排不合理,请提出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

(3 分)23.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 分)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大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 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

要求:根据上面文字所揭示水的一个特点,或就自己对于水的某一特点的领悟,以“ 如水”为题(如“大度如水” 、 “温暖如水” 、 “时光如水”等) ,补全文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7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2015 年中考模拟试卷(二)1. (1)学而时习之。

(2)带月荷锄归。

(3)今夜偏知春气暖。

(4)忽如一夜春风来。

(5)惟吾德馨。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万紫千红总是春。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shí 遐 niàng 蜒 月下飞天镜 庭下如积水空明3. 书写较差得 1 分,书写规范端正得 2 分,书写美观漂亮得 3 分 4.B 5.了解本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读一部传世名著(拍一部微型电影)注意:短语的结构类型以及(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南京中考语文二模)与材料的关联。

6.因为悟空在五庄观推倒了人参果树(写拔了、弄死了等也可以,意对即可) 后来是南海观音用净瓶中的水救 活了果树(直接写南海观音、观音菩萨、观音大士也可) 7.我赞同小颖的观点(1 分) ,把南京的景观与阅读相结合,能更好地感受南京城的文化魅力(1 分,意对即可) , 至于小童提出“看文言文会睡着” ,我们会发现在材料二中推荐的“传世名著”并不难懂,有的很有趣,有的世 人皆知, 有的与生活紧密相连, 还有的不是用文言文写的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 1 分) , 所以我赞同小颖的观点。

8.A(3 分) 9.开元之后/虽仍旧俗/稍褒博矣。(2 分,每处 1 分) 10.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喜欢 茂盛的草地,常常居处 (生活/吃饭睡觉)在其中。

(意思相近即可)(2 分,每 .. .. 句 1 分) 11.转侧看花花不定;春衣一对直千金。(2 分,每空 1 分) 12.(1)作者从款式、颜色、搭配(衣裤、长靴、腰佩等)方面突出了胡服简便(方便、利于骑射、行走)的 特点。(2 分,角度和特点各 1 分,意近即可) (2)作者从“织” “染” “裁剪” (图案、色彩、花纹、样式)等方面极力描绘了缭绫华美(精美、漂亮)的特 点。(2 分,角度和特点各 1 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8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 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便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或红或绿的短上衣,长筒靴,有 装饰蹀躞的腰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袖子窄瘦便于驰射,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 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其间,我出使辽国时都曾亲眼看到,即使他们的王庭也在深草之中。我到辽 国王庭时,正碰上刚下过雨,此时过草地,衣裤都沾湿了,只有辽人都无沾湿。他们腰带上所缀的蹀躞,大概 是为了佩带弓剑、手巾、算袋、刀子和磨石之类东西的。后来虽然去掉了蹀躞,而仍然保存着蹀躞的环。这种 环是用来衔着蹀躞的,就像马车上络马股的革带上的套环,也就是现在腰带上的銙。天子的腰带必以十三环作 为分节的装饰,唐初武德、贞观年间也还是这样。开元年间以后,虽然因袭了旧的习俗,而腰带变得稍稍宽大 起来。但带钩还是在腰带前端穿孔固定的,而本朝添加分等级的挞尾,表示礼制文明的意味就更浓厚了。

13. (2 分)答案示例:这里指青少年时代的天真、美好、清新、浪漫(写出其中一点得 1 分) 14.(2 分)一种表现:目空一切、看破红尘(或消极面对、逃避现实) ;另一种表现:投机取巧、圆滑世故(写 出其中一点得 1 分) 15.(3 分)答案示例: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天庭之怒” “大地之怒”来比喻人之怒(1 分) ,形象生动地 论证了“愤怒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的观点(1 分) ,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1 分) 。

16.(3 分)必须是备选名著的事例,并且概述事例要紧扣观点句展开,能写到因“积累、勤奋”等而获得成功。

示例: 《鲁宾逊漂流记》——鲁宾逊流落荒岛,他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想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 粮食、养牲畜……积累了一个又一个生存条件,最终战胜困境,获得生命。

(意思基本吻合得 2 分,语言流畅得 3 分) 17. (3 分)首先引出论题“着急的中国青年” (1 分) ,然后从“不要急着去怀旧” “不要急着‘成熟’ ” “不要 急着‘愤怒’ ” “不要急着去成功”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分) ,最后总结得出结论“青年们,请不要着急” (1 分) 。

18. (3 分) (1)粗壮高大(2)摘到裂开了嘴的石榴并扳开吃(3)上树摘枇杷并吃着新鲜枇杷。

(写出其中一 点得 1 分) 19.(3 分)结构上照应标题(1 分) ,引出下文对那些树的回忆(总领全文) (1 分) ;内容上表达了对那些树的 怀念之情(1 分) 。

20. (4 分) (1) (2 分)写出石榴树被砍掉枝干后只留下树墩的孤零零的情景(1 分) ,表现了作者的失落心情(1 分) 。

(或 “落寞”既指石榴树被砍掉后的孤单(1 分) ,也指作者的心情很失落(1 分) ,一语双关,含义丰富。

) (2) (2 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枇杷花娇小、不张扬的特点(1 分) ,表达了作者 对枇杷花的喜爱之情(1 分) 。

(写出一点得 1 分) 21.(3 分)包含了对那些树的的喜爱之情(1 分) ,对那些树消失的留恋、惋惜之情(1 分) ,对故乡(1 分) 、 对童年(1 分)的怀念之情。

(一点 1 分)9 / 10 南京惟越教育中学(初高中)课外辅导中心 22.(1) (1 分)在“或”前面加上主语,如“同学们”、“大家”。

(2) (1 分)把“一丝不苟”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3) (3 分)将 2、3 两段文字交换次序,或将第 3 段放到第 2 段前面。因为按照叙事的时间顺序,军训应该在 初中生活前面。提出修改意见 1 分,写出理由 1-2 分。

23.依据南京市中考作文判分标准。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