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年级上册语文书 [语文情景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语文情景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实践模式。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当下课堂转型的核心。但许多课改学校,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动态,学生围坐,“兵教兵”形式,学生展示交流。而语文课堂的“动”的核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动”,更是思维、情感的“动”。情景教学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呢?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上导入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情景导入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一堂课要享受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从上课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使之投入到学习中去。譬如,我讲诗歌单元《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表达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深切的热爱与思念之情。在这堂课起始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景:首先,我播放了一首学生熟悉的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很容易感受到对祖国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从而间接地触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此时,老师便引入了对这篇课文的学习;
接着,我开始饱含激情地范读,并配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伴奏,再次让学生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此后学生在朗读时,充满激情,感情澎湃……在课堂的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忆《骆驼祥子》中20年代老北京的状况,并简要介绍20年代的中国的状况,有意给学生留一些自己回味思考的内容:这样的旧中国,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热爱与思念呢?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这堂课中,优美的旋律和适宜的朗读创设出与作品相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很容易地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一节成功的语文教学课,不仅要有能吸引人的开头,也要有让人回味的结尾,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生活再现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生活再现情景就是选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某一社会或自然场景,教师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通过让他们对生活情景的观察和感受,了解和体会有关的学习内容,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了抽象的语文概念和知识点,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这就更有利于情景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植根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人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语文学习中的生活因素,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相接触,坐在教室里一味接受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肯定收不到好效果。例如我曾经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的设计愿景,分头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上,我首先让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设计分工,共同制作本组的风筝,并为风筝起个名字;
然后,我带领学生到操场,让学生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最后回到课堂,我请学生说说本次制作、放飞风筝的过程和内心体验。由于是亲身经历,又是刚刚发生,同学们把整个过程的小插曲、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去收集风筝资料,上网查询风筝历史,调查风筝的种类等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积极主动,明白了风筝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放风筝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一。学生感受到了通过脑力劳动获得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教学情景的创设,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学得愉快,知识收获也很多,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鲜活的生命就会在课堂上“动”起来了。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感知材料,而且让他们明白了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三、表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现代的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对新鲜事物极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他们爱表现、喜表扬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他们查找语文资料,获取语文信息,共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不断自我创新。如我教《晏子使楚》时,由于是文言文,我先让学生通过教辅材料疏通课文大意,然后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个剧本,我就和学生们共同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人物的角色、语言、动作、心理)编成课堂短剧让学生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整理、重组和再现,经历了一个“文字—表演—文字”的过程。通过学生们的表演,全文内容都在短剧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学生参与表演的方式把课文内容简明化、生动化、新颖化,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的透彻,深刻感受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这样的情景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表演艺术潜能,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四、画图演示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画图主要是指让学生根据语言训练情景的需要,把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手中的笔画出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故乡》“雪地捕鸟”一段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边读边想,以便产生“内心视像”,而后将头脑中出现的画面,用铅笔在白纸上画下来,接着拿着画到四人小组中去交流(每人说自己的构想,别人提出不足,根据是课文中的词句),最后选出优秀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看。通过画图演示情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作者情感的体会。在学习古诗时,通过朗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学生动笔为古诗配上一副表达诗意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配上抄写工整的古诗,改写精美的小文,进行对照,做到图文并茂,在脑海中又把图画变成了文字,于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达到了加深理解古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继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的情感,从中得到了美的启蒙、美的陶冶和美的感受。

五、多媒体再造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教学材料中,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或给人以丰富的启迪,或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文学世界,让学生走进作品中去想像,去领悟。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再造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新情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比如说,学习朱自清的《春》,可放映春草、春花、春雨等相关照片,从而更好地理解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通过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片断,从而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彻悟了鲁达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
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引入曹可凡老师的铿锵朗诵,这就使学生在视听感受上受到极大的刺激。在《奇妙的克隆》中借助有关科技录像,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缩短盲目想象的时间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用于深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再造语文教学新情景,由此使学生在耳闻其声、目睹其形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高度注意的情境之中, 学生情绪振奋, 思维活跃, 通过“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等途径达到掌握所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们的思维随情境而向四方发散联想和想象,自由而不受束缚,或者曲径通幽,或者触类旁通,或者纵横有致,其教学效果显然远远优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以及课堂上共同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以此尽量达到教与学的共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通过情景教学,为学生们搭建 “活动的舞台”,营造师生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脑动、心动、情动,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