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思考]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学校凝聚力是一种对学校未来发展远景和学校文化的凝聚,是学校与教职工、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的一种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内应力,它直接影响着教职工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进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凝聚力对学校内部环境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对每个教职工也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在这种控制和约束下,学校的文化得以升华,共同价值观得以形成,共同行为准则得以实施。凝聚力是广大教职工对学校长远发展的希望和信心,是对学校建设和发展成就的认可。

不断增强全校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对于促进我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十年是我校实现超常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与省内外高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实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拥有更强的凝聚力。有了凝聚力,才能使学校各单位和部门、广大教职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围绕校党委确定的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聚沙成塔,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对学校而言,形成凝聚力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需求的满足。这种满足可以转化为教职工师的心理满足,从而促使教职工依靠学校这个组织开展工作。在这方面,我校作了很多工作来满足教职工的物质生活需求,如给特困教师送温暖、解决教职工住房、帮助解决青年教职工子女上学等等。这些工作满足了教职工的基本需求,做到了“雪中送炭”,从而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二是精神需求的满足。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分析,人类在满足基本基本物质需求之后,还需要精神方面需求,按照顺序为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上述需求是递进的,当一种需求满足后,另一种需求随之出现,而前一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力。为了增强激励力,就要不断地满足个体的需求。三是环境的适当压力。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必须履行的职责。我们过去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的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各项制度,都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保证。在学校凝聚力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加强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形成凝聚力的内核。一个单位和部门有无凝聚力,与该单位的领导班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增强凝聚力,首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合力的同时,不断增强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以赢得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坚持精神凝聚和物质凝聚并举,充分认识精神凝聚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学校要拥有较强的凝聚力,根本立足点是要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物质待遇是形成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待遇是不可能凝聚人心的。但是随着物质待遇的逐步改善,人们的需求层次会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之外,精神需求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如果不重视精神因素在凝聚力形成中的作用,就会使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凝聚力产生异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为教职工办实事,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精神境界,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要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传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求。

第三,不断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保持学校凝聚力的长期性、稳定性。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内在因素。学校发展顺利、前途光明,对教职工就容易形成引力。学校要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下,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实现路径,使学校的发展目标不断得以实现,始终保持良好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