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说明文重点

篇一: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

t">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说明文阅读文

(一)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多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们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烧烤或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保存较长时间。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限。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 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来的分子构成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除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阻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氢化油的摄入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存体内细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Ⅱ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

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精炼植物油等字样的食物。22、概念理解:文题说“植物奶油少吃为佳”。读了本文,请告诉大家:什么是“植物奶油”?(2分)

23、内容概括:第⑤段说明了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哪些危害?(2分)

24、分析语段:具体分析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25、品析语言: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氢化油的摄入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6、活学活用:向喜欢吃冰淇淋、巧克力、炸薯条、炸鸡肉等食物的同学进一言(提供意见)。(3分)

(二) 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2月15日遭遇陨石侵袭,在当地造成巨大恐慌,经济损失预估达10亿卢布(约合3300万美元)。事件发生后,如何“保

卫地球”未来免遭“天外来客”之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并提上了俄、美等国的议程。

说到天体防御,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陨石落下?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颗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并以每秒30千米的宇宙速度绕太阳旋转的星球。除地球外,水星、金星等七颗行星也分别沿不同轨道绕太阳旋转。在太阳系这个浩瀚的空间里,还有无数小行星、彗星、其他碎块和细小颗粒也在绕着太阳运转,它们1秒钟就能飞驰几十千米。当小行星和其他碎块与地球相遇时,就会以宇宙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并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产生高温发热发光的火球现象,小行星及其他碎块在空中未“烧完”落到地面的部分,就是陨石。

陨石大体上分为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三大类。每年较大陨石落到地球约有500

次,其中绝大多数都落到了海洋和人烟稀少的陆地上。因此,陨石直接打中人的概率极低。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通过计算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被陨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甚至略低于一个人一生中遇到一次空难的概率。

迄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绝大多数陨石的落下尚难以预测。一方面是因为地处北半球的望远镜难以观测到南极上方的天空,给小行星的监测留下盲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小行星往往都较小,在飞近地球以前,只是十分暗淡的小星星,难以被观测到。当然,要观测到它们也并非不可能。2008年10月,天文学家就成功预测了10月7日发生在非洲国家苏丹北部上空的陨石撞击事件。沿着当时火流星飞行轨迹的下方,人们找到了47块陨石。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与大地震和严重的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事实上,早在1967年,美国科学家就首次提出要对人类能否有效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此后约50年里,科学家们虽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一直未发现特别有效的解决途径,现有措施根本无法完全有效地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已在对近地小行星的搜索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并开始构建国际联测预警网。据悉,美国科学家目前已研发出一套新的应对天体威胁方案,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激光束,射向来袭天体,令其运行轨道发生偏离,或直接让天体在空间“蒸发”。不过,此法能否行之有效,尚待验证。

22. 本文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遭遇陨石侵袭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

23. 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与大地震和严重的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

24.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 人类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3分)

(三)黑匣子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很多天了,各国救援船只现在都在客机可能坠落的海域进行搜索,但马航波音777客机仍杳无音讯。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再次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实在太落伍。业者建议,黑匣子的数据,应该实时传回地面,这样无需在出现事故之后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寻找。

所谓黑匣子,就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的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件,都使得事故调查员们可以在飞机失事后很快地找到记录仪,特别是当飞机坠落在水上时。为了承受飞机坠毁时的猛烈撞击和高温烈焰,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耐热防冲击保护材料。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黑匣子”是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大多数的飞机上安装的黑匣子有两种。一是称为飞机数据记录器的黑匣子,专门记录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如飞行的时间、速度、高度、飞机舵面的偏度、发动机的转速、温度等,共有30多种数据,并可累计记录25小时。起飞前,只要打开黑匣子的开关,飞行时上述的种种数据都将收入黑匣子内。一旦出现空难,整个事故过程中的飞行参数就能从黑匣子中找到,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另一种称为飞行员语言记录器的黑匣子,就像录音机一样,它通过安放在驾驶舱及座舱内的扬声器,录下飞行员与飞行员之间以及座舱内乘客、劫机者与空中小姐的讲话声,它记录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录完后,会自动倒带从头录起,若发生空难,之前的两个小时会被完整保留,并持续发出讯号,直到断电为止。

22.选文开头由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3. 根据文章内容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2分)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黑匣子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

25.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

26.时至今日,历时两个月的搜索,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黑匣子仍未找到,从中可以暴露出现在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的黑匣子存在着一些弊端,请结合内容说说这些黑匣子在使用上还存在什么问题?(3分)

篇二:八年级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t">班级: 姓名:

(一)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

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⑴ ;⑵ ;⑶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答: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12分)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持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⑥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⑦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13.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物质?(4分)

14.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第②中加点词语作简要分析(3分)

15.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16.、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等问题频发,面对这些现象,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谈谈你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看法。(3分)(不少于30字)

材料一:今年两会,食品安全依然是热门话题,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到了食品添加剂上,玉米馒头加柠檬黄,红心鸡蛋加苏丹红,水豆腐加吊白块,为何在各种重拳之下,食品添加剂滥用依然严重。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于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高发领域作出具体的安排。其中,根据安排,将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地沟油”“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并加快制定保健食品监管条例。

(三)

⑴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⑵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⑶“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⑷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⑸“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用自己的话对第⑵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2分)

2.第⑶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说明 了的道理。(4分)

3.第⑷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 。(2分)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2分)

(四)从地震波到预警(13分)

⑴我们脚下的地面是会移动的。随着构造板块在地球表面漂移,一些大洲互相摩擦碰撞,就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相撞一样。地壳,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外层,是有弹性的,但这种弹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的。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会弯曲变形,直到应力过大超过承受极限为止。此时,地壳便会突然断裂,过去几十年存储的能量穿透地球表面,震动它的传播途径中遇到的一切。

⑵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地震发生。幸运的是,大多数地震很小,没有灵敏的地震检波器的帮助,我们是无法察觉的。在每天都会发生的地震中,断层面只会发生3-6英寸(约7-15厘米)的滑动,人们是感觉不到震动的。里氏5.0级的地震,大约有一两英里的断层面断裂,人们很容易感觉到移动,但现代的建筑物能够承受得住。而一次8.0级的地震将导致数百英里的跨断层面的破裂,而且能够延伸到地表,将一座建筑裂成两半。

⑶通过监测地震间的应力积累,地震学家了解到,许多地区的地壳接近于破裂。但地表以下深部断层的具体结构,仍然在地震以及地震破裂传播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这个结构无法直接取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地震学家不相信可以建立一二预报系统,能在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个小时内做出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最多只能做到快速检测大地震,并发出警报。

⑷地震的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将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感觉到的震动实际上是

分阶段到来的。能量从地壳破裂处传到地球表面分为两种形式:P波和S波。这两种波同时从断层面上发出,这也是它们唯一的相同点。P波类似于声波,是一种压缩波,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不会携带很多能量。再一次地震中,你会感觉P波就像一个突然、垂直的跳动。S波更像海洋上的波浪,移动更缓慢,并携带大多数能量,带来强烈的震动,使地表垂直和水平运动。建筑物在它的冲击下,就像是波涛中的一支小船。

⑸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波都是相似的。他们有不同的波形,这取决于滑动区域的大小。较小的滑动发出的P波相对振幅较低、频率较高,是一个小而尖的脉冲。较大的地震则会造成更大区域的断层破裂,并产生更大的滑动,所以这种P波具有较大的振幅和较低的频率。两种P波得差异类似于小鸟吱吱的叫声与灰熊的咆哮。

⑹单独一台地震检波器(seismometer)就能基于上述信息估计出地震的震级。任何具有高振幅和低频率的P波都将触发警报。这种单一台站报警方法给震中区域发出速度最快的警示。但是地震断裂的特征千变万化,并不是所有的5.0级地震看起来都相同,地震检波器下面地底的一些特殊的沉积物也会改变P波。这些变化将增加误报(当没有地震时发生警报)和漏报(当破坏性地震来临时没有发出警报)的风险。 1.第⑵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2.第⑷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述说加点词“独一无二”的表达效果。(3分) 答: 3.选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3分)

答: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技能训练

班级: 姓名:

参考答案

1、1.⑴地质条件⑵暴雨或强降雨 ⑶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2、13.防腐保鲜功能,改善食品外观和口味的功能,防病抗病功能,调整食物营养结构的功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信息的提取的能力。只要锁定段首中心句就容易找到。一点一分。共4分

14.示例一:“极少数”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少,“几乎”从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含添加剂的食品种类很多,“近”从数量上加以限制,它们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或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示例二:“极少数”、“几乎”和“近”都起了限定作用,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运用的问题,答题时先要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然后再从语言的准确性答题。

15.第④段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食品添加剂具有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的特征。【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辨别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不同说明方法的不同作用,回答时结合具体的语境,针对说明的事物答出事物的特征。

16.略【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的扩展。解答此题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有合理的依据。 3、1.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2.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3.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4.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4、 1.分类别和举例子、列数字 分类别按照地震破坏性和人们的感知度把地震分为无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三大类来分别说明。

2.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独一无二”正确的概括了上文所介绍的地震特点,为后文详细介绍地震波做铺垫,引起读者注意其特点。

3.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能够认识它。

参考答案

1、1.⑴地质条件⑵暴雨或强降雨 ⑶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2、13.防腐保鲜功能,改善食品外观和口味的功能,防病抗病功能,调整食物营养结构的功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信息的提取的能力。只要锁定段首中心句就容易找到。一点一分。共4分

14.示例一:“极少数”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少,“几乎”从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含添加剂的食品种类很多,“近”从数量上加以限制,它们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或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示例二:“极少数”、“几乎”和“近”都起了限定作用,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运用的问题,答题时先要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然后再从语言的准确性答题。

15.第④段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食品添加剂具有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的特征。【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辨别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不同说明方法的不同作用,回答时结合具体的语境,针对说明的事物答出事物的特征。

16.略【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的扩展。解答此题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有合理的依据。 3、1.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2.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3.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4.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4、 1.分类别和举例子、列数字 分类别按照地震破坏性和人们的感知度把地震分为无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三大类来分别说明。

2.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独一无二”正确的概括了上文所介绍的地震特点,为后文详细介绍地震波做铺垫,引起读者注意其特点。

3.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能够认识它。

篇三:八年级上 说明文阅读训练

"txt">一、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二、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三看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或短句。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成因、原因、条件等等),即对象加内容。

三、说明方法

1、举例子:标志词——“例如、如、举个例子……”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性。若例子是个故事则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列数字:标志词——无论大写小写的数字,不分确数、概数,只要这个数字起到说明的作用,它就属于列数字;某年某月类的数字一般不属于列数字。 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打比方:标志词——像、好似等比喻词。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形象的说明某个事理,使事理、原理由复杂难懂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作比较:标志词——用“比”“相比”“与……一样”“在当时最(高、大、好、早、晚……)”等。作用: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分类别:标志词——“一种……另一种”“一方面……另一方面” “包括……和这×类” 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文章的结构也更清晰。

6、摹状貌:特点——换个角度说,摹状貌其实就是描写中的外形描写。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的外形特点,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作引用:标志——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作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同时也有增加文采,渲染诗情画意,吸引读者阅读,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

8、下定义:判断方法——句式多为判断句,××是××,××叫(称作)×× 。不含修辞、描写,而是直接地正面地说明。可以把主宾换位,依旧成立。作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语言科学严密周全。

9、作诠释:说明文全文都在作诠释,此种不在考察之列。考察的类型有两种,一是解释某一概念,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解释;另一种是回答设问句的话,作为支撑句,支撑中心句。作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或对××的成因、原因、特点、过程等进行解释说明。

10、画图表:标志——表格、箭头图、图形等。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特点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或建筑物的结构。用词标志,如上下、远近、左右、周围、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生产的流程(程序)。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 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找说明顺序,要注意区别,全文、局部、某段各有各的顺序,不应混同。

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或具体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5)去掉后就表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过于绝对。(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然后再按照类型2、类型3的方法去答题。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候还要分析含代词的句子是承前还是启后。承前句,代词指代内容上前文找;启后句,则上后文去找。

验证:(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八年级说明文重点)一般情况下,将指代的内容换到有代词的句子里,句子通顺且不改变原意,则证明是找对了;反之,则是找错了。

六、说明内容

类型:1、直接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段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对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找过渡句。 逐段清理,注意段首句、段尾句、过渡句。事理说明文重点关注标题或采用段意合并法

七、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科学准确,突出科学性(概念、分类、原理等)

生动说明:形象有趣,突出文学性(比喻、拟人、举例、引用、描写等)

八年级上 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30%。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有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合金。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臵,该装臵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爱国者”的另一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M1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选自《意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选文的标题拟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2.第③段中“点石成金”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3.第④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5.中国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是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方面任选其一谈谈你的做法。(3分)

(二)迷雾探踪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

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1、第4层的内容。(2分) (说明内容)

2、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分) (说明方法)

3、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说明顺序)

4、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3分)(说明详略或主次)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分)(说明语言)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三)多彩的动物语言

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鸡鸣狗吠,虎啸猿啼,莺歌燕语,蝉噪虫喧……都是动物的语言。这种语言种类繁多、千差万别。据说鸟类的语言就达二三千种。

动物的语言,听起来似乎很单调,如狗吠是“汪、汪、汪”,公鸡叫是“格、格、格”……其实,这些语言各有各的含义。同是一种动物,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求偶的语言,有觅食的声调。如雌猫,在春天寻找配偶时,往往发出一连串凄切的哀声;但当它同狗争食时,却会吹胡子、瞪眼睛,发出强烈的抗议声。长尾鼠报警的信号很有趣,发现地面上的狐狸,便发出急促的叫声;发现空中的飞鹰,便发出单调而冗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