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本诗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于1971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 欣赏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九年级学生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已经比较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应该没什么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 听读 朗读 品味 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 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 说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四 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进行教学。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 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五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 首先,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播放余光中在大陆省亲的照片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 (图片的播放是为了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通过音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情。)

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 然后,朗读: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因此,学习这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处理好轻重音和语速。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读的时候要用稍慢且舒缓的语速。四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放音乐)

(三)品味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而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 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品味,最终让学生体会到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无限感慨! (展示板书)

接着,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分鉴赏这首诗的语言 。让学生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如此美的诗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四) 迁移

愁,有乡愁,离愁,国愁,也有家愁,古往今来,愁是许多文人笔下的主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含有 愁 的古句。最好能够说出作者。比如说,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诗歌 愁 这一主题,培养学生欣赏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七 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尽量当堂背诵,寓教于乐,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背诵诗歌。

2、阅读鉴赏席慕容的诗《乡愁》,同本诗进行比较阅读,来更好的把握本诗的主题和语言风格。

最后在歌中结束课文,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八 板书设计:

乡 愁

托物 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主题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 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 普遍家国之思

本诗板书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把握诗歌的结构,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乡愁》这首诗是作者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时,感情所至写下的,30多年后,温家宝总理在访美谈及两岸问题时援用了这首《乡愁》诗。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关系到海峡两岸10多亿人民最大的利益。我们希望两岸关系能一步步变好,明天的团聚、欢乐、美好能够取代昨日的乡愁。

好,谢谢各位!

乡愁原文欣赏:

[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赏: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 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来呵 、 而现在 ,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 乡愁是 与 在这头 在那(里)头 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 小小的 、 窄窄的 、 矮矮的 、 浅浅的 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 一枚 、 一张 、 一方 、 一湾 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 回忆曲 ,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几首诗都是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 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 诵读 品读 美读 解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一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

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诵读法、探究欣赏法。

诵读法: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通过欣赏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

美。(多次感受配乐诗)

探究欣赏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

华。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本诗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美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诵读 品读 美读 解读,指导学生 美美地读 、 美美地品 、 美

美地赏 、 美美地析 。在读中品味诗意,在品味中享受美。朗读贯穿全文的

始末,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3分钟开始播放安东阳的《静夜思乡曲》,活跃课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过的有关乡愁的诗句的回忆,很好的导入余光中的《乡愁》。

  2、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总结主题:乡愁。

(二) 诵读

第一个环节:美美地听 引人入胜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播放配乐诗朗诵

《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

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

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让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感受。

  第二个环节:美美地读

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激

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

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再请一学生朗读,最后齐读。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三)品读

1、 乡愁 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是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情感表现出来的? (意象,借物抒情,板书四种意象)

  2、这四种意象,诗人又是如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这四个时间词可看作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不同的人生阶段,诗人又有怎样的愁呢? (既有思乡之情,又有思国之情,作者的情感逐层深入,浓浓的深情体现在字里行间。)

3、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移,诗人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思乡之情,大家喜欢这首诗吗?

设计意图: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真挚情感。感受本诗的深刻主题。

(四)美读

1、请部分学生饱含感情的背诵这首诗,其他同学听读。并用你细心的慧眼去发现本诗的美所在,你觉得本诗美在何处?请用 乡愁美在 ,例如 的句式表达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具慧眼。)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平等自主合作的探讨它们的意象创设情境。

教师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构思、意境、语言等方面来鉴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五)解读

诗歌是跳动音符,欣赏诗歌就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本诗的意境很美,每一节诗歌都是一幅凄美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发挥你的想象力,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走进诗人的内心,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它描绘出来。

设计理念:锻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六)情感体验

品味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美地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以 乡愁是 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乡愁是一台电话机;乡愁是一座桥梁;乡愁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乡愁是一只洁白的信鸽;乡愁是一轮圆月。

乡愁是 (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

设计理念:能力训练。教学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掌握比

喻的修辞手法。

  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乡愁四韵》。

2、比较阅读本诗和席慕容的《乡愁》。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鉴赏诗歌的方法鉴

赏同类的诗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不同的意象在诗中表现

的不同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

本课板(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乡愁说课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板书设计:

小时候 母子别愁

乡愁 长大后 夫妻离愁 家愁

余光中 后来 丧母哀愁

现在 思归浓愁 国愁

前一篇:

后一篇:

乡愁说课稿

《乡愁》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乡 愁》 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 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 愁》 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 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 之情, 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 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 中要求学生能 欣赏文学作品, 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对乡 愁的理解、 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 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 即 听读 朗读 品味 迁移 。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 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 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 学会划分节奏、 重音, 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 愁》 具有 纵的历史感, 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 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学会划分节奏、 重音, 能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 之情, 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 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 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 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节奏美、 情感美; 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 让学生了解古今不同作家就乡 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 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拓充。

这次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二、 说教法 《乡 愁》 是一首新格律诗, 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我准备采用欣赏法、 诵读法、 发现法、 联想法。

欣赏法: 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 和配乐诗《乡 愁》,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 正所谓: 熟读百遍, 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 节奏美。

发现法: 引导学生发现、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 说学法 古人云: 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 美 。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 听读、 朗读、 品味、 迁移, 指导学生 美美地听 、 美美地读 、 美美地品 、 美美地说 。

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导入 1.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 3 分钟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 愁四韵》, 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 录像的播放一方面结合时政, 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歌曲《乡 愁四韵》 是根据余光中《乡 愁四韵》 所谱的曲子, 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乡 愁》 的印象。

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 感受情。

2. 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 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

总结主题: 乡愁。

(二) 诗歌赏析 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 教学环节与学法相对应 即: 美美地听 美美地读 美美地品 美美地说 第一个环节: 美美地听 引人入胜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 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播放配乐诗朗诵《乡 愁》, 让学生仔细地聆听。

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遍听, 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 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 第二遍听, 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第二个环节: 美美地读 声情并茂(本节的教授重点) 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

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配乐范读一遍给学生听, 讲解其中的韵味。

再请一学生朗读, 最后齐读。

接下来以第一节为例, 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从节奏、 重音、 语速、 语调四个方面来处理这四个章节。

(一生试读, 师生评价、 明确) 一读: 读出节奏与重音, 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 把感情加进去。

三读: 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 争取读得更美。

第三个环节: 美美地品 评头论足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请大家从诗的语言、 结构、 情感几个方面, 自选内容, 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四个环节: 美美地说 挥洒诗情 品味了余光中先生的乡 愁, 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美地说这一环节, 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 以 乡 愁是 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 乡 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 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 我走到哪, 它便伴随我到哪 ) 设计理念: 能力训练。

教学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 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 深情朗读, 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 锻炼学生自主, 探究, 合作的精神。

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 从内容、 语言、 音韵等方面引导, 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 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乡愁》 下节课课前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 寓教于乐, 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背诵诗歌, 同时掌握如何完整地背诵诗歌。

在语音、 感情、 流畅度上下功夫。

2. 课后搜集古今抒发思乡 之情的诗歌, 准备下节课共同探讨。

3. 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 发挥想象, 给它补充情节, 写成一篇 200 字左右的散文。

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 乡 愁, 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

想象情节应紧扣邮票、 船票等。

准备下节课共同赏析。

五、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掌握课文, 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板书设计: 乡愁 托物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家国之思 六、 说课结语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 就是其中情深意长、 音调动人的一曲。

对于它的内涵绝非一两节课能够讲尽。

考虑到这些我决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推荐给学生选做。

1、 习作园。

请以大陆小诗人的身份写一首呼唤台湾归来的诗。

2、 收藏室。

收集有关乡 愁的诗词、 散文、 小说。

收集有关台湾地理概貌、 风土人情、 文化教育、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3、 三味书屋。

课后阅读《余光中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