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评课稿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评课记录

">一、张虎老师自评:

今天下午讲了《孔子拜师》这节课,这节课基本的教学思路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节课通过学生集中的“读”“演”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在时间把握上,出现了略短的状况,学生演的不够深入。

二、李敏老师评课:

在这堂课中张老师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孔子和老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品行让人们佩服、敬重?”作为统领性的提问,使学生的探究有了明确的指向,而且得以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自然地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学习氛围浓厚。

三、张冬梅老师评课:

张老师能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理解。在理解“风尘仆仆”时,问学生当孔子赶到洛阳,他身上会怎样,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张老师都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解词方法。

四、李娜老师评课:

张老师把“读”看作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这是本课最大的亮点。整节课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读有层次,如在研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时, 张老师让学生在在体会词语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之后, 然后创设了一个贴切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想象孔子会碰到哪些困难,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五、杨新健老师评课:

张老师把本课主要内容与语言运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读,充分的演,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古代文人,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篇二:《孔子拜师》说课稿

>顺昌实小 刘宏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组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这一课需用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讲第一课时的教学。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了解孔子拜师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教材特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学习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这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孔子、当老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对学生的读进行三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然后我通过“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是否读懂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我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好课文。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2、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如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交流读音是否准确,且课文中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互相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又如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1、初读生疑

上课伊始,让学生结合课后的资料袋交流课前收集有关孔(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孔子拜师》评课稿)子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他资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通过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

3、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品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的人物性格和品德。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词,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并扩词。

(2)读读背背课后的几句孔子名言,安排学生继续搜集、背诵一些孔子的名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一课的板书是这样的:先板课题:孔子拜师,然后在下边板出: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简单明了,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南京市新城实验学校杨 静 许淑俊

内容提要: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而低年级阅读教学是中高年级的基础,语感状况会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学生的语感状况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笔者主要从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情朗读、触发语感;背诵积累,积淀语感;品析揣摩,体味语感;充分想象、拓展语感;说写结合、内化语感。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感、积累、品析、想象、内化

一、语感的定义

什么叫“语感”呢?概括地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这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指出:“一般做教师的特别是国文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① 语感,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1、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面迅速地在大脑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能自然地产生联想、想象活动;

2、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时,能迅即引起感情上的反响;

3、能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

4、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

5、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一个人上述几种能力很强,说明他已经具有敏锐的语感。语感敏锐的人,读到“风驰电掣”,头脑中会很自然地出现电闪雷鸣、狂风呼啸或飞驰的列车呼啸而过等场景。甚至对某些抽象的概念,能习惯地赋予类比性的模拟形象的推想,从而帮助自己更快地理解那些抽象概念。语感敏锐的人,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所读文章的思想感情。语感敏锐的人,对于运用稍不恰当地词语虽可能一时说不清道理,但会立刻觉得不舒服、不协调,甚至如骨鲠在喉,非得设法换上更恰当的词语不可。可见,语感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既是对语言文字最灵敏的感觉,也是对语言文字最丰富的了解。

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了“培养语感”这一概念,把培养语感作为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在总目标中设定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目标。可见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客观上已经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在不同程度上一直为语文教育界一些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郑重地将其列入教学目标之中,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的基础。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 把语感训练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既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继承,也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准确把握。 学习语言绝对是一个渐悟而非顿悟的过程,语感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要靠长期的语文历练。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感受语言,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语言。学生的语感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同时考试模式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改革精神,而僵化了教学模式,也禁锢了教师的手脚,使广大教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仅仅做到让学生记住字词,记住老师讲的课文内容,生记硬背一些知识,完全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无法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来抓,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感悟汉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

(一)、深情朗读、触发语感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入课堂。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天性好动,单一的指导方法效果大多数不理想,因此采用各种各样的朗读指导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示范读

根据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将范读作为引导的一种手段。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教材,然后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学生借助听觉形象披文入情,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像一股甘泉慢慢流入学生的心田,一点点地打动他们,诱发他们心底的感情波澜,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如《春到梅花山》一课,在范读时,以比较紧凑的语速读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比较高昂地语调读出“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晶莹透亮”,最后轻缓地读出“淡淡的清香”。学生都被陶醉了,有的说:“真是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去看看这么美的梅花。”我趁机引导:“你们也想读出这美景吗?”学生被老师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音质所感染,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悦耳的读书声,激发了学生阅读这课的浓厚兴趣,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2、结合经验读

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经验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加以开发利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努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学生各人的理解感受能力不同,语感也各不相同,

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说课稿

t">《孔子拜师》说课稿

执教人:聂小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老师后,却依然拜老子为师,同时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孔子的故事。本课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起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榜样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并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的转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的掌握及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对于课文隐含的内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可以体会孔子不断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思考。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学生能熟练的书写生字,流利的阅读课文。

(2)难点:学生能把握课文内容中蕴含的深刻含意,即孔子的学习精神,并引起学生对虚心学习、勤学好问、终身学习的思想有所思考。

二、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是在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立的,所以,下面我开始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也喜欢表现自己,同时,此时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三、说教法

1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采用故事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体会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多媒体演示中了解更多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信息,这样他们在朗读课文中能更有感悟和感情。

四、说学法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导入

本课我将采用讲故事,图片演示以及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因为通过讲授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故事,以及呈现图片,学生就可以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孔子和老子,这样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新知。

(二)新授

1.初读感知。先让学生浏览并默读全篇课文,找出其中的生字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生字。接着同桌进行对读,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注意力,在倾听中纠正他人的错误。

2.合作交流。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在自由朗读课文后相互交流,共同找出能引起思考的词语或者句子,同时小组学生共同理解和感悟这些词句,并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进行汇报,汇报完后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接着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熟悉课文之后,老师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读字卡片,引导学生依次的认出并读出本课的生字。

4.引导大家一起理清全文思路和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句,并理解词句隐含的深刻含意。

(三)巩固练习

1.通过PPT展示重点字词,以及相关的解释。同时学生大声朗读几遍。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有感情并流利的朗读。同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找出其中读错的地方,或者感情还有待改变的地方。

(四)小结

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他们的总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也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不是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会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业:第一,用今天学习的生字先组成词语,然后造一个句子;第二,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然后写上原因;第三,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资料,比如说名言等,并和爸爸妈妈一起理解和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2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会用写关键词的方式来呈现板书,这样也会比较简明易懂,主要分两部分:

生字:兼 纳 丘 毫 授

知识联系:孔子----远近闻名的老师----拜老子为师---勤奋好学--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思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