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篇一:评课稿

"txt">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单位换算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到知识分享的乐趣。

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并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这

一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小组准备4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谈话引入:“分”是什么意思?在数学中有一种分法,要求分的公平合理,这种分法叫什么?和平均分有关的运算叫什么?和平均分有关的数叫什么数?既然除法和分数都与平均分有关,那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师:你能不能举出一个分数的例子,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意义?

二、讲授新课:

1、情境导入:

(1)讲故事

故事开始了: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是辛苦。一日,他们又赶了大半天的路,又累又饿。于是,唐僧命悟空和八戒去找些吃的。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还真找着食物了。看:(出示课件)有8个桃子,4个梨,1个大西瓜,还有3张饼。看到这么多食物,这可乐坏了沙和尚,刚想伸手去拿,唐僧“慢——”,沙和尚只好把手缩了回去。唐僧这时还没有想好怎么分呢。

(2)出主意

同学们,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一样一样地分。)

A、先分桃子:

师:这个主意不错。谁能列式?

生:8÷4=2(个)

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

生:平均分的问题,一般用除法。

师:说的真好。接着?

B、分梨:

生:4÷4=1(个)

师:很好,谁还能帮他们接着分?

C、分西瓜:

生:1÷4=

师:谁会求出商?( 生:0.25;1/4)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白色的圆片,它就代表那个大西瓜,小组内的四名成员就代表师徒四人,在小组内分分看。(生操作)

师: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想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分法?

组1:我们把这个圆片对折,再对折,然后(按折痕)展开。

师:真聪明。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D、分饼:

师:饼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3÷4=

师:为什么用3除以4?

生:因为师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

师提问: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1张吗?商用什么数表示?(生有的喊分数,有的喊3/4)

师: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张,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呢?

2、动手操作,验证答案。

师:每个小组都有三张彩色圆片,就代表这三张饼。小组四人先商量商量怎样分才公平,然后确定出一种方案,一起动手分分看。(小组操作)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展示自我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交流) 组1:我们组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

每人得3块。

师: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将自己得到的饼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请一生将自己所得的饼拿到黑板上拼一拼。)这是多少呢?

生:3/4张。

师:真不错。你们同意他们组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师概括:每人分得3个1/4张,就是3/4张饼。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真不错,真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将每人得到的饼,分别拼在一起看看各是多少?

生:

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也是3/4张饼。

师概括: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试想:如果正准备分饼时,遇到了一个饥饿的老奶奶,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想象一下怎么分?

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列算式解答。

一生交流想法和算式。(教师板书:3÷5=3/5张)

4、概括提升: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指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2: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分子和分母;

师:同学们说的很到位。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那么,除号相当于分数里的什么呢? 生:分数线。

师:是呀,它们都象征着平均分。那么商呢?

生:分数。

师:真聪明。 因此,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除数 = 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

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板书:(b≠0)

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师:你真善于思考。是呀,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分数是一个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篇二:小学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三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后两节课,都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紧扣了这次数学教研专题。我觉得上午的课有以下共同点:

一、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方法。

如段佳老师的《分数与除法》,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利用3个小圆片平均分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3个块就是3133块,而3块的相当于1块的,也就是块。 444414

像周凌鹤老师的《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三个典型的已知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小结出了求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般方法,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

再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一句“你会看统计图吗?”,点燃起学生想尝试看图的欲望,接着出示三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统计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会告诉你,他是从哪里看到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标题、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内容,总结也看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再看横轴,后看纵轴。

我们知道,内隐的思维过程需要外显的语言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正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表达。

二、扎实了“四能”。

四能指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去我

们的教学往往重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如拿到一道题目,首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但周老师在教学例4(厨师帽)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在取近似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不得不分析按实际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所以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然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有时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挖掘得不够,比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在第一个环节,当问到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学生的回答是:可以先量最矮的,再量最高的,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可能教师原先预设的答案是:可以制成统计表。当动态生成的资源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有点着急,以致于过早出示统计的学生身高,甚至都忘了交待学生填表。其实教师可以接着追问:那除了量最矮的和最高的,还有什么方法?一句话,轻轻带过,很自然地引回到学生填表这个环节来。

篇三:真分数和假分数评课稿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真假分数的意义、特征,能正确辨认真假分数。从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来看,她真正能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紧围绕“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这一关键要素,通过小组合作,借助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1、部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致,比较全面、具体,而且教学目标都比较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2、部老师对教材非常熟悉,能够灵活地驾奴教材,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重难点来展开,较好地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设计清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有梯度

1、部老师的课件设计很有实用,虽然不是很华丽,但很坦然、实在,这样的教学设计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让学生分心,每一步的教学环节都已经预设好,而且没有纰漏,想点哪里就点哪里,没有一点儿的出错。

2、部老师从复习旧知到转入新知识的学习,过渡非常地自然、衔接,一例接着一例,一练接着一练,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重难点。

三、采用了研究式的学习活动和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部老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例1、例2时,当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各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以后,翁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谁大谁小呢?让学生独自探究,然后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得出真假分数的概念。翁老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很好地将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分。翁老师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己得出应用的判断和结论。再引导学生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较,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节课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并能充分采用自学探究、集体交流的形式,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习方式。 ⑴整堂课,部老师始终都十分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每个教学环节都指名学生填一填,分一分,说一说,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⑵在数形结合方面,部老师出示的图形很直观,让学生很容易找出比1小的分数、比1大或等于1的分数。

(3)注重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部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中抽象出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教学过程突出“标准”在分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是真分数、

假分数的分类标准这一点贯穿全课,经过多次的看、想、说、做,以1为标准将分数分为两大类的概念已深入学生的头脑之中,在课堂练习的多次运用反馈和课堂小结的知识梳理这两个环节中,又从运用和说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生借助已有知识,颇有兴趣地参与和体验上述实践活动。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完整的分数概念。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保证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