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教学反思

扁担教学反思

反思一: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因为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比较辛苦。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我让大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 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 一道 、 一块儿 这两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 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 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反思二: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

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反思三: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师来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

喜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 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 八个字? 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喜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忧一、基础。在指导会写的字 扁担 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

忧二、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反思四: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着重使学生通过质疑,让他们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力争当堂解决,为精读课文内容再次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扫清障碍。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想想哪些地方不懂。也许是我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都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然后我再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比如打上小问号)。孩子们边读边做记号,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孩子们的书上小问号满满的,提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比如词语:一、词语类。不理解的词语有:井冈山、会师、坚守、粉碎、围攻、储备、茅坪、山高路陡、草鞋、斗笠、翻山越岭、不料、连夜、敬爱。二、句子。1、为什么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了?2、红军为什么要储备粮食呢?3、为什么大家要争着去挑粮?4、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5、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 朱德记 三个字呢?6、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

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我给予了表扬,虽然像 井冈山 、 茅坪 这种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为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依旧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重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因为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培养质疑能力,这是我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梳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首先是看图理解。比如 草鞋 、 斗笠 等词语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会理解。而 会师 、 粉碎 、 坚守 等这些词语学生根本不懂,我只好结合课文故事的背景去讲解,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地明白。其次是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比如 储备 、 山高路陡 、 翻山越岭 等。而 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 朱德记 三个字呢?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 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弄懂,虽然没能深刻地感悟出课文的主题,但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反思五: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

可是 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

争 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 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 扁担 ,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中的 不远处 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 因为 所以 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 去挑粮容易吗? 让学生理解 山高路陡 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 一道 、 一块儿 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 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 在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又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此时,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

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可在课堂中,正在为这些词语怎样引入学生的视野中而犯愁,却发现课堂预设之外的惊喜不断涌现。

课堂中,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因为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比较辛苦。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我让大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 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 一道 、 一块儿 这两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 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 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