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地形教学反思

地势地形教学反思

反思一:地势和地形

本周地势与地形的教学内容,有几个亮点:

1、导入有特色。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增加了解,心中已丛生万般自豪!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 西高东低 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 阶梯状 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 中国地形图 ,和沿32 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两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示意图,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3、图文结合,引进竞争机制

平时我都会使用PPT教学,地理图形较多,用PPT教学如锦上添花,在学习地形复杂多样时,出示我国各大山脉图片,学生照图片记忆山脉名称,事半功倍,同时引用尹继暖老师的小号挑战大号竞争机制,使学生热情高涨。

不足之处:

1、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2、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如能播放船舶如何经过阶梯交界处的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反思二: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 探究式 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 西高东低 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 阶梯状 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 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 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 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 提出证据地势特点。把课本中 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 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对比较中加深对 喜马拉雅山 、 横断山脉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 东风不倒,大雨不了 (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系),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 (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

1、导入不具特色。建议以后用歌曲《彩色的中国》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自豪!

2、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较费时)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反思三: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本人觉得有几个亮点:

1、导入有特色。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增加了解,心中已丛生万般自豪!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 西高东低 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 阶梯状 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 中国地形图 ,和沿32 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两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示意图,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2、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如能播放船舶如何经过阶梯交界处的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反思四: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三点:一是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是 地形复杂多样 ,三是 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之后,结合 国培 学习的理论指导,反思如下:

一、处理教学重点方面:

1、学习《初中地理 地图 的有效教学策略》后,我注意帮助学生进行 立体的地形 与 平面的地形图 的思维转换,由地图入手,通过分析分层设色地图的指导阅读,学生对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的内容掌握较快,基本上能理解三级阶梯的高低不同,教学效果明显;

2、根据《初中地理 地图 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地形的特征,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地形的特征,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很快找出五种不同地形类型。

3、让学生制作小模型,注明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学生兴趣浓,热情高,掌握牢。

二、难点突破方面:

1、通过制作模型,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山脉的地形分布中所起的 骨架 作用;

2、学生先掌握了我国地形总体特征后,理解我国五种地形比例,特别是山区面积广大就比较容易,费时较少;

地势地形教学反思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5篇 学优文库

您的写作助手

> > > 正文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5篇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教学发布时间:2015-04-06100%好评

篇一:地形和地势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部分,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东风不到,大雨不了”(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本“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以及要求作图时,没有刻意强调注意横坐标下的经度数,因而当我换了一幅地形剖面图(北纬30度)时,要求学生在图上划出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时,学生划错范围的有不少!

篇二:

本节内容是本学期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5、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上目标基本达成。我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其次学生也准备了很多去外地的照片资料,学生相互认识,了解中国的各种地形。但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也准备得不充分,所以有些同学也掌握的不好。另外我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在层次上也欠考虑周全,对教学本课的内容的教材的理解上也理解得不够,以至于学生效果不理想。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上也组织得不好,教学方法也不灵活,方式很少,所以课堂显得很呆板,不是很活跃。设计的环节也有点不紧凑,显得很生硬。和学生的交流也不自然,。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尽合理,导致两个地方时间不够充分:一是填家乡地形特点的表格的时间不够,二是在学习卡片上填的内容的时间也不够。基于这两个地方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家乡的地形,更好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地形去知道地形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是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篇三:

这是按学校要求推行杜郎口模式教学设计的一堂课。首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一个模块的学习,并试图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懂。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学生个个愿意且自主当好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上台讲课的胆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口才。长期以往,学生就凭着自己的口才也可以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敢于推荐自己,敢于展示自己的优点,敢于接受别人的等等,其情商得#from 本文来自 end#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毕竟人都有惰性的一面,只要监督不严,学生很可能偷懒,只是被动做一个“收音机”,使其学习很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好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或班级的奖惩机制一定要跟上,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平台。真正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篇四: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

地势地形教学反思

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由近及远

例如:本课导入,我以镇江的地形地势为背景,用语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悟出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区别。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

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利用标字母的方式让学生一一对应着找。这样,学生就很快找出来了,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学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答案,便于形成连贯的思维,得出结论。采用“学案”,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得到的启示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篇五: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与不足主要有:

比较成功方面:

1、知识点衔接过渡处理较好,如由“大河向西流……”这句歌词引出为什么大河向西流,这与我国地势有什么关系,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2、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

3、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 ,把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象呈现出来,简化了知识点的难度,如三级阶梯的颁特征、中国地形图、地势对所候的影响等。

不足方面:

1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未很好的结合,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方面还不足,如何中国地势的优越性方面未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概括。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未很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对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阶梯过渡过水能资源丰富的知识难点未详细讲解,学生似懂非懂。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时间分配合理,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练习和思考的时间偏少。课程内容偏多,如讲了地势特征和地势优越性后,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主要地形区,超过了学生接受能力,易使学生产生疲劳。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由于内容安排过多,时间偏紧,教学方法变成以讲授法为主,读图找规律为辅,使教学活动变得有些单调。在语言组织上不够简练生动,一节课下都是老师在平铺直述,不够生动形象,缺少感染力。

5.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学生对中国地势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地势优越性的这部分知识理解还不够透彻。由于教学内容安排偏多,学生负担有点偏多,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教学反思: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

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相关教学反思: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Powered by - - - - 京公网安备110106100076号

Copyright 2016 gkst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势地形教学反思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 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 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 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 度)地形剖面图改为 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 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 识。把活动2-4 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 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这也是本节课的 亮点部分,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东风不到,大雨不了(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 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 源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 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 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本我国东西向(北纬32 度)地形剖面图以及要求作图 时,没有刻意强调注意横坐标下的经度数,因而当我换了一幅地形剖面图(北纬30 本节内容是本学期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 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4、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5、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上目标基本达成。我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 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其次学生也准备了很多去外地的照片资料,学生相互认识,了解中 国的各种地形。但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也准备得不充分,所以有些同学也掌握的 不好。另外我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在层次上也欠考虑周全,对教学本课的内容的教材的理解 上也理解得不够,以至于学生效果不理想。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上也组织得不好,教学方法也不灵活,方式很少,所以课堂显得很呆板,不是很活跃。设计的环节也有点不紧凑,显得很生硬。和学生的交流 也不自然,。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尽合理,导致两个地方时间不够充分:一是填家乡地形特 点的表格的时间不够,二是在学习卡片上填的内容的时间也不够。基于这两个地方的时间安 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家乡的地形,更好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地形去知道 地形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 见解。第三是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 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 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 更好些。

这是按学校要求推行杜郎口模式教学设计的一堂课。首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一个模块的学习,并试图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懂。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学生 个个愿意且自主当好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上台讲课的胆识, 也培养了学生的口才。长期以往,学生就凭着自己的口才也可以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 敢于推荐自己,敢于展示自己的优点,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等等,其情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但是,毕竟人都有惰性的一面,只要监督不严,学生很可能偷懒,只是被动做一个收音机, 使其学习很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好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或 班级的奖惩机制一定要跟上,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公平公正 的平台。真正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 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 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例如:本课导入,我以镇江的地形地势为材料背景,用语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悟出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区别。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 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 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 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利用标字母的方式让学 生一一对应着找。这样,学生就很快找出来了,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 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 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 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答案,便于形成连贯的思维,得出结论。采用学案,也有利于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1、知识点衔接过渡处理较好,如由大河向西流这句歌词引出为什么大河向西流,这与我国地势有什么关系,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3、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把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象呈现出来,简化了 知识点的难度,如三级阶梯的颁特征、中国地形图、地势对所候的影响等。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未很好的结合,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方面还不足,如何中国地势的优越性方面未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 未很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对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阶梯过渡过水能资源丰富的知识难点未详细讲解,学生似懂非懂。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时间分配合理,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练习和思考的时间偏少。课程内容偏多,如讲了地势特征和地势优越性后,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主要地形区,超过 了学生接受能力,易使学生产生疲劳。

在教学方法上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由于内容安排过多,时间偏紧,教学方法变成以讲授法为主,读图找规律为辅,使 教学活动变得有些单调。在语言组织上不够简练生动,一节课下都是老师在平铺直述,不够 生动形象,缺少感染力。

学生对中国地势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地势优越性的这部分知识理解还不够透彻。由于教学内容安排偏多,学生负担有点偏多,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