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教学反思

古文二则教学反思

《古文二则》

课后反思:本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教材的取舍上,基本上能体现教学重点。课前有布置练习题,以收集有关课文的材料为主,其次是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从学生预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能比较准确地翻译课文,能译好重点文言词,基本上能掌握翻译的技巧,但是在课外资料的收集方面,普遍做得不理想,可见学生的量极少,知识面非常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供学生查阅的资料不全,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其次,学生不关注时事动态,在列举现代贪官题中,人物和事例单一。

再次,对中华民族的古典书籍不太熟悉。

之于以上几种原因,今后的文言文教学除以文言词的掌握为教学重点外,也应像现代文教学一样,注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习惯。重视古代典籍的导读指导,同时也应多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

古文二则教学反思

《 古 文 二 则 》 教 案

语 文 版 九 年 级

《古文二则》教案龙台中学初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字音词义,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 课文内容,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梳通课文,理解内容,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四知”、“私心”的寓意。

学情分析:学生已积累相关文言常识,多尝试让学生自已动脑动手动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还说: “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 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文学作品常识 1、解题: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

2、作者作品:范晔,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 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 “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 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 未及完成) ,为我国史学名著。

《后汉书》作者范晔,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 《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 、 、 、 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 。

,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 ,共195年的史事。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另志十卷选自司马彪的《续汉书》 , 北宋后合本。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骘(zhì) 邑(yì) 谒(yè)涿(zhuō) 2、熟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

2、老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并指正。

五、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后转诼郡太守”:写杨震拒金。

) 第二层( “性公廉”到结尾) :杨震拒为子孙留清白。

六、理解课文 1、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揭示了什么内容?——“性公廉,不受私谒 ” ;写出了杨震是一个 廉洁自律、不会贪赃枉法的贤臣。

2、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侧面描写,突出杨 才能突出,非常贤明。

3、 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课文并未交待他这样做的原因,你想他会无缘无故给杨震送 礼吗?为什么? ——不会。

王密这么做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钱财) ,就是为了升官。

4、王密送金会成功吗?为什么?——肯定不会成功。因为,一是他没有真正了解杨的清廉正直执笔人 徐明兵(学习《四知》) 的为人,二是杨是一个廉洁自律的贤臣。

5、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刻画出杨 震是一个廉洁自律、拒绝贿赂的坚守态度 6、为了表现杨震廉洁自律这个形象特点,课文还举了一件什么例子?——杨震拒为子孙“开产 业” 7、文中为什么写是杨的老朋友来劝的,而不直接写杨的子孙来要求?——从老朋友的角度,说 明杨的朋友都看不过去了,杨应该为子孙后代造点福利;此外,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杨震廉 洁自律这个主旨。

8、杨震是怎样教育后代子孙的?——“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七、小结课文 1、中心思想: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 尚品格。

2、写作特点:对比手法——王密送金与杨震拒金,为子孙开产业与为子孙留清白,两组对比, 衬托出杨震廉洁自律的品质。

3、此文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二课时 (学习《私心》 ) 一、导入新课 包拯铁面无私,永耀史册,被誉为“包青天” 。同学们知道吗?东汉还有一位大公无私的人,他 就是第五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私心》 。

二、简介第五伦 第五(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古文二则教学反思)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 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三、正音读课文 1、正音:辄(zhé)悫(què) 征辟(bì)便(biàn)宜 2、熟读课文 四、梳理课文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用铅笔将课文翻译在文中空白处,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

2、老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并指正。

五、层次划分 一、 (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二、 (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六、理解课文 1、为什么以“私心”为题目?——大公无私是对伦的高度赞美; “私心”是他对自己的深刻反 省。以此为题,反向立意,表现力更强,给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2、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出什么内容?——统领全文;写出伦奉公守节,公正无私。

3、第一层是怎样来表现伦的形象特点的?——斥驱儿子、上报利国奏折、本性诚实清白、人比 古贤、对人公正和不注重自身仪容等逐渐突出伦的奉公守节,公正无私的特点的。

此层属于什么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伦毫于私心。

4、但当时人认为伦公正无私时, 他认为自己在哪两方面有私心?——对故人的友情和对儿子的 亲情两方面 如何来看待伦的这两方面的私心?——这些 “私心” 实属人之常情, 他并没有 什么不对的地方, 只是由于他严于自律,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敢于剖析自己灵魂深处的小小私心。由此也可看出 他在其他大的方面没有私心了。

5、文中写伦的私心有什么用意?——这里运用反衬手法,用伦的有私心来反衬出伦真正大公无 私,奉公守法,清白廉洁;同时使伦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6、第二层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六:小结课文 1、课文主题: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 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2、写作特点:正侧结合 板书设计: 杨震 留清白 正面 第五伦 侧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两点私心 公正无私 奉公守法 公正无私 反衬手法 四 拒 金 廉洁自律 知 范 晔 今日推荐

81份文档

160份文档

20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