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

 对于我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主要从自我评价、反思问题、课堂重建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实际教学基本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有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这个环节,由于相关视频因设备原因无法正常播放时,我临时调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62页的小资料来了解分数的产生。知识传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反思问题

1、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

(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6)、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

优势进行教学。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在教学分数单位含义后,我发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我及时采取了抢答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重建

1、我的收获和感悟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2、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

(1)、教师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的重点;

(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

(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 ,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 和 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些关键词语。

在认识分数单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随后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通过适当的练习及时巩固学生自学效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欢迎光临,这里是语录频道!位置:>>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发帖时间:2015-04-27 12:49 , 经典网 | 1条回复,363次阅读本文目录《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重点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这样阐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单位“1”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让学生理解是本课的难点,而“平均分”是这个意义的重心。

本课教学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分数的进一步理解、概括和加深。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并不陌生,但分数的意义却不好理解,其主要是单位“1”较为抽象。如果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生容易从表面上去理解单位“1”(即认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多个物体、多个计量单位,而不能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去理解单位“1”。),而且学生的思维还容易被教材牵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课前已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如果还按照课本的思路来上课,这部分学生就不会有兴趣再学习,他们也必将对“分数的意义”一知半解。由此可见,教材对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学生实际,将教材再加工,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使教学生活化。从日常生活中引入,让学生谈谈分蛋糕的方法。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激发他们的思维,还让他们体会到既要有谦让的品质,还要有公平处事的原则。学生在这个生活情境中经历了一次分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其次,使教学开放化。以往,我们大多数时间是让学生按课本要求来操作学具。而在学生“创造”分数比赛的这个环节,每个人都可以动手“创造”分数,突破课本的束缚,使教学更具开放性。无论是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的学生,还是对本课内容一无所知的学生,都对这个环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他们在不只不觉中复习了分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紧扣教学重、难点,合理的选择学习方式。

谈到数学课程改革,看到最多的就是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实数学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特别是教学重、难点进行选择。如:在认识单位“1”之前,让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创造”分数,其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创造单位“1”不同的分数。通过课前调查,这是完全可能的。之后展开的辩论,也是由于单位“1”不同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通过辩论,使单位“1”由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扩充为也可以是多个物体或多个计量单位,最后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上去理解单位“1”。由此可以看出辩论有时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的,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它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这里统计分数,搜集生活中的分数、单位“1”的举例以及抽卡片的游戏等,都是为紧扣教学重、难点的而选择的,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三、联系前后知识,引导自主探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活动时间。为什么教师能从教学的主体地位走出来,其主要是这些新知识和以前的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其实可以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把原有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和创造的过程。学生要加工和创造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原材料”(即:引出旧知识)和加工的工具(即:学习用具),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所以,学生在对分数已有的认识基础上,通过采取操作学具、记录比较、展开辩论、举例说明等方式,自主探究分数的意义也就不会让教师有什么疑虑了。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沙发2015-04-27 12:50 | 作者:经典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通过预习,同学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请看学习目标(一名学生读)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3)掌握分数各部分的意义。

(4)理解分数单位。

二、分组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惑写在答题纸上。

1、小组交流。

2、分组汇报学习收获,解决困惑。

生1:我知道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例如:两个人分一块月饼……师:说得真好,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渗透历史文化)

生2:我通过和小组同学交流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例如:…

生3:我这里有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这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我把它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生5:我这里有一段毛线,把它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生6:我这有6块糖,把它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这样的两份就是六分之二。

师:说得真好,那这样的两份还可以用怎样表示?

生:我可以看作把六块糖平均分成三份,所以还可以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掌声)

………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样的一份的?这样的几份呢?(生汇报,师课件出示一份、几份,帮助学生理解。)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例如:一张正方形的纸,一条线段,六个苹果,全班同学等都可以看作单位“1”,你还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生: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看作单位“1”

生:我们还可以把今天听课的老师也看作单位“1”

生:我们可以把一个西瓜看作单位“1”

生:我还可以把六元钱看作单位“1“

……

师生共同概括分数的意义(板书)

师:现在我们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你还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6:我知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生7:三分之二的分数单位是几分之几?

生6:三分之一

生8:七分之六的分数单位呢?

生9:七分之一

……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同学真是观察仔细,反应敏捷,还有汇报的吗?

生:我通过学习还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意义,如三分之二,分母表示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几分,分子表示取了这样的几份,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一生质疑:我明白了,四分之三就表示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这样的三份,但有一点我不太明白,为啥分子在上面分母在下面?你能给我解释吗?(该生无法解释)

一男生起立:我可给你打个比方,这个分母就像母亲,分子就像儿子,你小的时候妈妈托着你不就像这样吗?(一阵笑声)

师:你的比喻真的很形象,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就发明了这样的写法,一直沿用至今。刚才这位同学的举例,单儿子长大的时候也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时候就不是母亲托着儿子了,妈妈就要放下儿子了,如:五分之六,这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讲到。

三、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就带着你们的收获一起走进智慧园。

出示练习题

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希望本文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能解决您的问题。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的相关栏目网友推荐的经典语句最新发布的语录最新发布的帖子本文相关搜索Copyright 2006-2015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 |

下面是由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欢迎阅读,更多关于教学反思的文章,请关注栏目。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一)】

分数的意义 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四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之前,我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在原来的框框里出不来,只停留在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样的认识中。学生仅认为一个就是单位 一 。对什么是分数并没有过深入理解,而只是浅显表象的理解,而对一些事物等都可以当作单位一时,很疑惑,而这也让我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到十分困惑。这堂课我应该教个孩子些什么?本堂课的重点究竟是什么,我要如何突破重点?

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并通过各种渠道搜索有关本节课的课堂实录和案例设计及分析。最终明确了 分数的意义 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分数的产生学生都知道在进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 1 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 1 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1、导入,突破单位 1 的认识。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的禁锢,理解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单位 1 。我在教学开始设计了 说一不二 的游戏。(游戏规则: 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 1 ,不允许用除了1以外的其它数。)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是几?(一个手指)这是几?(5个手指)错,游戏规则,只能用 1 来描述,换个说法!1只手。这是?(一双手)

请1名同学起立。(1个人,1名同学)(请第1名同学的同桌也起立)此时呢?(1桌同学,1组同学)

咱们班24名同学(1班同学)

借助 说一不二 这个游戏,在课前活跃了课堂紧张的气氛同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了,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也可以用 1 来表示,学生们对自然数1就有了新的认识,此时顺势让学生:通过我们今天的小游戏,你对1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得出 今天我们认识的1很特殊,所以要给它加上引号,称它为:单位 1 。从而,对单位 1 的认识这一教学难点,就这样很轻松的突破了。

2.亲身体验,在活动中认识分数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 分糖 的活动。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12块糖可以怎样平均分,请你们利用手中的12颗棋子代表12块糖平均分一分,好吗?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创造分数:

(1)把12颗棋子平均分一分、摆一摆。

(2)填写记录单。

(3)同桌互相说说记录单中的内容。

②思考提示:(学习记录单)

我把()看做单位 1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份,其中的1份是单位 1 的,有()个棋子,()份是单位 1 的,有()个。

在这个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充分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能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分糖反馈,在欢乐中拓展延伸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今天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决定把这12块糖分给大家?请同学根据老师说出的分数来取糖,拿对了把糖带走。

请一名女同学,拿出这些糖的1/4(3块)

师:老师很公平,这名同学拿了3块,这名男同学也只能拿3块,他应该拿剩下这些糖的几分之几?1/3(3块)一个人拿了1/4,一个人拿了1/3,都是3块呢?

(单位 1 不同,即使分数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可能相同)

(3)请一名同学拿剩下这些糖的1/3,问:他拿的对吗?为什么她刚刚拿了1/3是3块,他拿了1/3却是2块?

(单位 1 不同,即使分数相同,所表示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

师:老师这里还有糖,关于分数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去探究,老师这些糖就留着你找我交流时在送给你!

数学教学并不应只是只停留在一课时的教学,应是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的欲望的激发、诱发的过程,为此在本堂课即将结束之时,我通过这一分糖的环节,再次激起学生们的热情,渗透了分数中 整体与部分 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分数的积极性。

以上是自己对这节课收获的一些感触,同时不可忽略的,这节课我还有许多不足应加以改进,比如: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学生说分数的含义说不准确不够不完整时,教师表现比较急躁,对于第一个学生汇报时,对其语言表述没有进行纠正,导致多个学生在表述语言都不够准确;平日教学中教师表述问题说半截话,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要完整的要求不严格,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运用手中材料分别表示1/4的含义(小组合作:分一分、圈一圈,涂一涂,画一画)。通过动手操作、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揭示分数的意义,完成了对单位 1 的认识。

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人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看了刘全祥老师的文章,我汗流浃背。自己在上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本没有认真地去梳理。还是刘老师精辟的分析与拔高地 解读 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鼓起勇气,谈谈自己在上这节课时的一些想法。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一直以来备受专家和教师的关注,信手翻阅各种杂志、点击小学数学教学网站,有关本节课的案例设计和分析各有特色。特别是看了《小学教学》2010年第一期张殿宙先生关于《 分数 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数学问题》有一些感悟,产生了一些想法。

首先,分数怎样定义?

首先,我们要问,分数怎样定义?一般地有以下四种:

定义1(份数定义):分数是一个单位平均分之后中的一份或几份。

定义2(商定义):分数是两个数相除的商。

定义3(比定义):分数是q与p之比。

定义4(公理化定义):有序的整数对:(p,q),其中p 0.

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的定义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样定义的好处是直观,明白易懂,强调了 平均分 ,特别是对 几分之几 做了贴切说明,对理解以后的分数运算也有重要的价值。

但是,用份数定义分数,也有一些问题。首先,一份或几份的说法,仍然和自然数靠得很近,没有显示出这是一种新的数。其次,平均分一个月饼之后的的一份或几份的说法,常常会误解为分数总小于1(比一个月饼小)。最后,由于份月饼或其它直观图的思维定势,不能适当选择单位,形成思维上的僵化。

分数的真正来源,在于自然数除法的推广。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三份,得到有确定大小的一块。对于这个客观存在的量,依除法的意义,应该看做1 3所得的商。可是这种除数大,被除数小的的除法,如果运用以前的知识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 分数 这个新朋友就闪亮登场了。这样,就突出了数系扩张的本质。因此,分数的份数定义可作为教学起点,但是,不宜过分强调,应该迅速向更抽象的分数定义转移。

在备课之初,我努力想摆脱 份数 的定义,努力向除法和比的意义靠拢,但这样做似乎在行进的过程中竟然 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是什么了 (魏彬),因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认识在五、六年级都安排了专题进行学习。于是,我又把教学目的进行适度回归,重新回到 份数 的定义上来,只不过突出强调学生借助直观的操作和数线模型,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单位 1 的理解,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其次,分数的定义怎样演绎?

分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数学家史宁中教授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一书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了 如何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它代表一件事物的一部分,其本质意义是它的无量纲性。分数无量纲性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事物许多不可比的状态变为可比的状态。

在过渡到分数的本质意义时,张殿宙先生指出: 分数是相对于整体 1 而言的。在数射线上的0和1之间,标出、、等,乃是认识分数关键的一步,及早进行,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数线是一个半抽象模型,它是 圆模型 和其它平面模型的 再抽象 ,可以充当分数的 份数模型 像 除法的商 定义过度的几何载体。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分数的大小。无论是一个,还是一些,都是单位 1 。这样表示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它的单位是抽象的 1 。虽然与圆片、三角、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相比,较抽象,但任然是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分数的含义。其次,这是数轴的雏形,学生早在学习自然数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这样就很好地沟通了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先从一个月饼(自然数1)到,再从一组月饼(单位 1 )到,突出分数意义的相对性。然后以此为起点抽象到数线上表示,体现分数意义的无量纲性 仅仅是一个新数而已。

最后,效果如何?

至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来检验。上完本节课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也许是因为苏教版教材学生在前面已经安排了两次学习,对于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其实已经出现过,所以在涉及分数的 份数 意义理解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用数线表示分数的优越性(譬如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抽象性、以及0到1之间分数个数的无限性)没有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在数线上出示整节课所学的分数后,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深为遗憾。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今天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作为考核课,由于要进行课题研究,供大家参考,所以短短的四天,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学具都要到位。由于本身心里还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备课、制作课件时,总是很犹豫,一些地方不知该怎么处理,虽然在集备时大家给了许多意见,但意见也不太统一,只有等上课后,大家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 1 、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平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 1 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 一个物体 、 一些物体 、 一个整体 、 平均分 、 若干份 、 一份 、 几份 ?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7、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数学不只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3、如何让学生能说,会说,想说?概念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得到概念,并能归纳出概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讲求策略。

出现的问题:

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 核心 。

求同比较:

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比较:

①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②分一个物体和分多个物体的数量明明不一样多,为什么每个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两层比较,突出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四分之一。

存异比较:

由于教材在揭示分数意义之前只有一个四分之一这一个例子,所以我想让学生先完成 做一做 ,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体会分数不同的原因在哪?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就不同。

在这种找不同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 1 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数不同,是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不同――从不同中,更加强调了分数的这几方面要素,体分分母表示把单位 1 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正是因为运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运用存异的方法,从反面强调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我认为才是有效的。

5、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生,与老师的讲授。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尽快在得到本组同伴的帮助、建议后,能有更好的改善。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二)】

对于我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主要从、反思问题、课堂重建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 1 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实际教学基本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有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这个环节,由于相关视频因设备原因无法正常播放时,我临时调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62页的小资料来了解分数的产生。知识传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反思问题

1、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

(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6)、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

优势进行教学。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在教学分数单位含义后,我发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我及时采取了抢答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重建

1、我的收获和感悟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在认识单位 1 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 1 ,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2、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

(1)、教师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的重点;

(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

(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和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理解 分成若干份 和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这些关键词语。

在认识分数单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随后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通过适当的练习及时巩固学生自学效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心。

本文来源:/a/275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