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

本节课教学《十几减几》,要求学生在经历他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的基础上,能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为了体现课标所倡导的“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充分发挥教材提供的《小猫观鱼》图的作用,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还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整体观察主题图,并与同桌交流,题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在反馈时,大部分学生说“有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这当然是正确的,因为这两条信息最直观,但与本节课的要求不符合,这点我早就预料到了。所以在学生交流时,我早已把图中的条件以两个层次出现在黑板上了。(1)鱼缸中有花金鱼和黑金鱼共13条,其中花的有8条。(  )(2)花金鱼和黑金鱼共13条,(  ),(  )。我首先引导学生解决(1),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都举起了小手,异口同声的说:黑金鱼有多少条?当学生列式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由于算法多样化在我班学生中难以得到体现,本节课我打算加大引导力度,其目的不是为了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算,是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学生很自信的举起了手,我点了几个平时不太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他们都能很熟练的说出“因为8加5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5”,我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读皱着眉头,似乎很为难。好!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我给予肯定:说得好。但从学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学具演示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学生明白了,都开心笑了,还给这种方法起了好几个个名字,都还像那么回事,我告诉他们,这种方法叫“破十法”,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我趁此机会继续启发:还有别的算法吗?又有一个学生说,我还可以先算13-3=10,再算10-5=5.,我竖起了大拇指:说的好,这种方法叫“连减法”。看来学还是有潜力的,只是我启发不到位而已。

解决完问题(1)后,我指着(2)中的一个仅有的条件,说,这个题缺少什么?你能补充完整吗?没想到,学生不仅补充了条件,还根据条件提出了问题,并顺利的解决的问题,并在计算13-5时,对刚才学习几几种算法进行了巩固。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在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时,又有一大收获:我让学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除了说这两道题都可以想“8加5等于13”,还总结出: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还知道其中一个加数,要我们求另一个加数,都是用减法计算。一年级的学生啊,不简单吧 !

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十几减几》。因为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有了上学期的减法基础,以及这节课之前刚学过的十几减九,所以我想如果做好适当的铺垫,并加以引导的话,这节课应该很简单很容易上的。但是上完之后觉得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拿捏到位,在这做一个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将什么情况下用减法、10以内的减法计算用的几种方法以及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做了简单的复习,从学生们回答问题来看,大家对前面学过的内容掌握得还比较可以。然后用“小猫看金鱼”情境导入。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说出: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几条?列出算式:13-8= 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汇报时,大部分学生很自信的举起了手,我点了几个平时不太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他们都能很熟练的说出“因为8加5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5”,我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都皱着眉头,似乎很为难。终于有学生举手了: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我给予肯定:说得好。但从学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课件演示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又想出了:13-3-5=5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由于在教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我教过学生用加数减几的方法(比如:6+7= 6和4凑成十就用7减4,十位是1),我在本节内容的时候也想给学生这种方法(比如:13-6= 6和4凑成十就用个位的3加上4),其实这种方法跟我们刚总结过的“破十法”差不多,只是我将“破十法”简化过程而已。但是后面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察觉到学生对于这些方法有点混乱,尤其是用应该用减的时候用加,用加的时候却用减了。经过仔细思考,个人觉得虽然计算的方法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是方法过多的话学生容易混淆,其实博而不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方法多样性的同时,我会主教一两种方法。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必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需采取有效的途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5、4、3、2一: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习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习本课新知做好铺垫。新课时,我出示例题: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片刻之后,好几个同学,都举起小手汇报说计算完了,我赶紧走到这几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身边巡视,结果让我惊讶,几个同学错误现象居然如出一辙:

  12-5=7  11-4=7

  12-4=6  11-3=6

  12-3=5  11-2=5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 想加算减 或 破十法 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 想加算减 、 破十法 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 。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本来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既然这节课出现了这一问题,那我就只好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 的关系。

  巩固练习中在做练习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希望在下一节练习课中,这种 想减算减的联想 计算方法能有所突破。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二:

  今天学习了《十几减5、4、3、2》,与学习《十几减8、7、6》时的状态相比,发现学生在利用迁移方法解决新知的过程中显得大为轻松,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计算速度有点慢),真是让我高兴。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但是也有令我烦恼和做的不足的地方。有一个环节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下面的算式:

  11-2  13-4  12-2

  11-3  13-5  12-4

  11-4  13-6  12-6

  我是让学生先做,再仔细观察每一组,你发现了什么?我是希望学生能说的比较完整,如:减号前的数一样,减号后的数每次增加一个,那得到的结果就每次少一个,其实每一组只要算第一道算式,下面两道根据第一道的得数直接写出得数。可是我发现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总结这样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数是一样的,第二个数越来越大,学生还能说出来,其他的就很难表达了。所以当有学生这样说全了后,我就 逼着 学生强行 吸收 ,结果是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还是按自己的方法一道一道算。后来在网上找了些教案,发现他们对这一题的要求是强调 减的多了,剩的少了 ,而且还出了两道针对性很强的题目,如12-4和12-6, -4和 -2在不计算的情况下哪个结果大?一比较就明显看出我对学生提的要求太高,使得学生有挫败感。

  想到这样一句话 不要用少数人的顿悟来掩盖大多数人的茫然,不要用少数人的一知半解来掩盖大多数人的迷惑不解 ,我想这对我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启发。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三:

  今天教学了《十几减5、4、3、2》一节课,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 想加算减 、 破十法 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几道十几减9、8、7的口算题,在最后的一题中我让学生用 想加算减 、 破十法 这两种方法来计算,引出算这类20以内退位减法题的方法。然后直接过渡到《十几减5、4、3、2》这个新课中,我觉得这样的过渡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是采用书中给的六道口算题,让孩子分别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计算的。我觉得这点还能有再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对第一道题12-5用多种方法计算,用这一道题把所有计算十几减5、4、3、2的方法吃透。然后再让孩子做其他题的时候串一下,应该是比较凸显教学重点的。

  另外我觉得我这节课中比较出彩的地方是后面的数学小游戏,我把做出的算式卡片发给孩子,然后在说 开始 以后让他们找朋友(找和自己卡片算式得数一样的人),这样孩子为了找到自己的 好朋友 就需要把全部的算式都算一遍。

  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训练口算的时候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孩子用手势打出算式的结果,或者老师说算式,学生站起来抢答。这些都能够让每个孩子都练习到。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四:

  《十几减5、4、3、2》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大量练习基础上教学的,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

  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 想加算减 、 破十法 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在让学生说计算过 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几道十几减9、8、7的口算题,在最后的一题中我让学生用 想加算减 、 破十法 这两种方法来计算,引出算这类20以内退位减 法题的方法。然后直接将六道题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并且试着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计算的。然后找学生汇报12-5=几的方法。学生依 次说出了 破十法 和 想加算减 这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