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类—— 中国古代文学类——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 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 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 散曲的艺术风格 11、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 修词的艺术风格 22、 金瓶梅人物论 23、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 “三 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 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 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 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 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 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 舍的小说与“京味”9、论巴金的《寒夜》10、论沈从文的〈边城〉 11、论“京派小说 12、论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或啼笑因缘〈金 粉世家〉13、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14、论李健吾的剧作 15、 论胡风的文艺思想 16、论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17、论徐讦的小 说 18、论穆旦的诗 19、论陈白尘的剧作 20、中国当代部分文学 21、 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22、 论秦牧的散文 23、 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24、 论张洁的小说 25、论谌容的小说 26、论王蒙的反思小说 27、论张贤 亮的小说 28、论王安忆的小说 29、论“寻根文学”30、论佘华的小 说创作 31、论“新写实”小说 ‘32、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33、 论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34、论“第三代诗人”35、论沙叶新的戏剧创 作 36、论“京派”对老舍风格的继承 37、论陈忠实的《白鹿原》38、 论巴金的散文创作 39、论 90 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小说 40、论 90 年代的“女性小说”文论与写作类—— 文论与写作类——1、 试谈散文笔法 2 、“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3 、论散文的 诗意 4、 古代文论与当代写作 5 、论“对比”6 、论“渲染”7 、 论“铺垫”8 、论“蓄势 9、 论“线索”10、 论写作角度 11、 短 篇小说人称论 12、中篇小说结构论 13、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 14 、 试论小说与散文的艺术分野 15、 论文学鉴赏 16 、论文学语言 17 、 论文学作品文体的演变 18 、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 19 、论“含蓄” 20 、议论文中的逻辑力量 21 、论“白描”22 、写实与写意 23、 论 “梦境”24 、论“意识流”25 、论散文的审美特征 26 、论小说的 审美特征 27 、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28 、市场经济与当代写作 29 论 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30、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31、 试 论情感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32、 论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思维能力 的训练 33、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4(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 、在作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5 、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 培养 36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37、 论散文的语言美 38、 论写作 聚材的途径 39 、写作人格论 40、 论知识视野与创造思维在写作中 的重要性 41、 论生活功底与审美发现在写作中的地位 42 、论写作 者的语感素质及其培养 43 、写作语言论 44 、写作感知论 45、 写 作思维论 46 、论写作积累的心理机制 47 、论散文的“散与不散” 48、 论散文的意境创造 49 、论散文的诗意 50 、论散文的思想与文 采 51 、论思维与写作 52、 论抽象思想与写作 53 、论灵感思维与 写作 54、 论构思的创新 55 、论情感与写作 56 、论形象思维与写 作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题目:

论加缪《鼠疫 》 的寓言体叙述

现代性危机下的空间战争——论《乌拉尼亚》的空间叙事艺术

论《美丽新世界》的反乌托邦思想

《等待戈多》的“无意义”解读

《苔丝》中的“吉诃德”原则

一个现代多面灵魂的诊断——佩索阿的心灵解读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的人物形象

以《地狱变》为中心解析芥川龙之介小说的审丑意义

西方作家中扭曲的女性意识分析——以《野草在歌唱》为例

论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大江健三郎《性的人》中的边缘意识

索尔仁尼琴劳改营主题小说分析

寻找战胜黑暗的力量——论勃洛克诗歌的现实主义主题

论阿赫马托娃诗歌的悲剧色彩

论爱伦坡诗歌中的荒诞感

拉斯普京农村题材解析

论哈金第二语言书写下的个性表达

**、罪恶与死亡:《鲜花圣母》主题探索

试析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宗教内涵

论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以家庭五部曲为例

论索尔?贝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复调”特征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叙事角度

论奥尼尔戏剧的生态意识

试析《1984》的艺术魅力

《笑忘录》:对“边界”的探索

从身体叙事看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的主体建构

从人性角度分析东野圭吾的黑色幽默

卡夫卡《审判》解读史研究

从经典文学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海边的卡夫卡》中的神话原型探究

解读《钢琴教师》及其自传性

卡夫卡《变形记》解读史研究

古代文学方向题目:

浅论唐传奇《紫钗记》对小说《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论唐宋时期张祜诗歌的接受比较

因人而变——宋濂散文的描写对象及其技巧

《水浒传》之空白叙事手法研究

宋词中的叙事性因素研究

宋词中的江南

李商隐“断肠诗”意蕴内涵探析

论传奇戏《绣襦记》对唐传奇《李娃传》的改编

杜诗与佛家思想

《浅谈欧阳修词中的女性形象》陈玉兰

论元杂剧《金钱记》对唐传奇《柳氏传》的改编

论《子夜四时歌》的时空意识

复仇文化的传承——从干宝的《三王墓》到鲁迅的《铸剑》

《娇红记》:从元小说到明传奇的改编

《子不语》惩恶模式与《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的异同

论中国古代小说中“镜像人物”的艺术匠心

历代诗僧唱和寒山诗及其文化意蕴

论唐传奇对《搜神记》中异类女性形象的发展

论“杨家将”系列小说中杨门女将形象

浅谈唐传奇中的服饰描写及文化内涵

论《官场现形记》对《儒林外史》的继承和创新

论《藻海无边》中的安托妮特的自我意识

浅析李清照的恋花情结

唐传奇与宋代传奇比较研究

李清照张玉娘诗词意象比较

杂剧与拟话本中范张鸡黍故事的比较研究

论《蜃中楼》对《柳毅传》改编

禅宗与王维诗歌意境

《坚硬如水》的红**缘

《 玉娇梨 中的“金陵情结”》

宋词里的福建

明清章回小说续书结局模式研究

从肉体中出走的灵魂

查慎行晚年心态及其诗歌创作研究

明末清初女性的侠士风气

月无心移水、水无念写月——浅谈王维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

论传奇戏《焚香记》对王魁桂英故事的艺术改造

论元杂剧《黄粱梦》对唐传奇《枕中记》的改编

论传奇戏《绣襦记》对唐传奇《李娃传》的改编

论《板桥杂记》中的娼妓形象

论《误入桃源》对“刘晨阮肇”故事的改编

论元杂剧《金钱记》对唐传奇《柳氏传》的改编

论《皇明世说新语》的文学性

脂批薛宝钗论研究

唐代道教发展对女冠诗人创作的影响

论佛教对刘禹锡的影响

解读电视剧《新水浒传》女性形象改编

从志怪小说中的“洞穴”看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心理

戚蓼生《 石头记 序》研究

禅宗与王维诗歌意境

古人读书方法对中学文本细读的启示

论马祖常游踪及其诗歌创作

迺贤生平及其诗文创作特征研究

论贯云石家族背景与诗文创作特征

论萨都剌诗歌创作的独特性

生命的不同维度——《命若琴弦》《伏羲伏羲》《活着》的对比分析

新感觉派小说的欲望书写研究

论新乐府精神对皮日休《正乐府十篇》的影响

《红楼梦》续书结局模式研究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

南北朝横吹乐府诗典型意象研究

《论 诗经 中植物意象的表现手法与形式

温州文化与林斤澜的“矮凳桥系列”

陈孚咏史诗研究

丘迟诗研究

论戴表元题画散文

从毛评看《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研究

论《后汉书?列传》择传标准

汉语言文字学方向题目:

“拜托”一词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甲骨文“名动合一”现象研究——以祭祀类词为例

汉字字形义与词本义问题

《红楼梦》中的“不是……就是……”句

两岸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之比较研究

“不怕P,就怕Q”的构式研究

明清汉语差比句研究

教材中回指现象的开发利用

冯梦龙《三言》中的俗字研究

温州鼓词语音现状概述

萧山河庄话语音研究

黄岩方言音系

古人读书方法对中学文本细读的启示

瑞安话的元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学报告

《出土文献“上”和“下”的词性考察》

“闺”字词义演变及其原因探究

王筠《文字蒙求》识字教学研究

高中课本文言文注释研究

不一定和说不定的多角度辨析

“砍斫”义词共时分布的历时考察

从常用词角度看《红楼梦》内部语言差异

汉语“玩耍”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箸”(筯)与“筷子”(快子、筷、筷儿)的历时替换

从词汇角度看《金瓶梅词话》第53回至57回的语言性质

近代汉语“给予”义动词替换考

“倒(酒)”义词的现状和历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商榷

世界史方向题目:

美、法的第二次女权运动

浅谈华盛顿与拿破仑的异同

16世纪葡萄牙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日本艺妓生活中的文化探析

清末民国年间基督教对贵州彝族的传播

17世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礼仪

《贝弗里奇报告》与英国现代福利制度建立

北美独立运动兴起原因新探

19世纪后期美国政府在排华运动扮演的角色

试论南北战争爆发对美国政党的影响

20世纪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华人家庭模式的演变

美国黑人问题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中排华问题研究

浅谈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及其社会地位概况

略论唐代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世纪英国贵族妇女地位的变化与动因

元明时期阿拉伯文化对青花瓷的影响

浅论西欧中世纪的骑士精神

葛洪《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中对儒家思想的取舍

论唐代妇女参政情况

喀喇汗王朝时期天山地区伊斯兰化进程探究

鞠氏高昌时期统治者的佛教崇拜

杜鲁门与美国黑人民权

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中黑人妇女的角色定位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基于美国精英的视角

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与总统——以克林顿时期为例

岸信介与日美安保改订

罗马法的三个分支及其影响

冷战初期美国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行动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成功原因探析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赫尔与美国对日政策

论杰斐逊扩张主义的动因

美苏建交前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分析

艾奇逊与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解决

联邦德国阿登纳时期的对苏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经济

文艺学方向题目:

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识

论《罗摩衍那》中的优美与崇高

茅盾“农村三部曲”的作家意识与左翼回归

论《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张艺谋女性形象的塑造

外国幻想小说叙事研究——以安房直子为例

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叙事研究

微博的文学表现技巧探析

纳西民间故事传播特征研究

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神秘蕴含

新世纪打工歌词的艺术性分析

试析张婉婷电影中的“移民”形象

当代欧美非洲题材电影研究

小说《天浴》的电影改编研究

不同艺术媒介形态下的《洛丽塔》研究

1990年代王朔小说的女性形象建构

花灯剧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意义

民间信仰中的多元化宗教信仰---慈溪地区一个小村庄的民间信仰调查

论前柏拉图哲学思想在尼采悲剧理论中的体现

从加、减、乘、除看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个案分析)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之精神分析

历史或重大社会事件的文学电影艺术还原:对电影《高考1977》的研究

《黑客帝国》的空间模式

皮克斯动画短片的叙事艺术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旺卡角色分析

中国民间童话的现代阐释

五四时期乡土叙述感伤美

《浮生六记》的叙事艺术研究

论小说《小王子》与电影《岁月神偷》的视角比较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母亲形象的重构

浅析《红高粱家族》的动物意象

沈复《浮生六记》作为小说的写作特点研究

安房直子童话的话语研究

内心的真实 ——先锋时期余华小说的仿梦式叙述特点

《恶之花》女性意象生成研究

论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轮回”式叙述

童诗作家任溶溶作品研究

现代湘西的生存困惑——论沈从文《长河》的现实批判意识

论《红楼梦》对凌叔华女性主体小说的影响

《二十四诗品》与老庄哲学

唐诗中的“物是人非”抒情模式探究

繁钦及其定情诗研究

现当代文学方向题目:

论新时期文学审美的三个向度

80—90年代性叙事的三个维度

现代语境下直面女性生活状态

先锋文学叙事三维度

新写实小说生存命题探究

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叙事的个性化书写

继承、批判、超脱——论新时期文化传统文化叙事的三重价值取向

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多种生存斗争景象

《寂静中的惊奇》主题分析

动画《Fate/Zero》的故事结构探析

动画《虫师》中的旅行

以《蒙多的故事》、《金鱼》为例分析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流浪意识

《海贼王》中的狂欢精神

图文之间的话语博弈——几米图画书图文关系探究

论《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白鹿原》的电影改编研究

浸润在泪水里的美丽——试论《边城》中的悲剧

中日新生代女作家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创作风格比较研究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弱智化叙事

白先勇小说中暗示手法的巧妙运用

铁凝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论小说叙事改编到电影影像中人物形象的再塑——以《飘》为例

从少年的孤寂到中年的沉思——冯至诗歌风格流变原因

古典诗学传统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新变

飘泊中的反抗与坚守——论路翎小说中的流浪者形象

浅议正面双亲形象的缺席——以张恨水张爱玲的小说为例

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关系研究——以陈染作品为例

从“家族”叙述到“家庭”叙述——以《玫瑰门》、《笨花》为例论铁凝小说对家族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论王安忆小说 叔叔的故事 中的反浪漫主义》

《 围城 中的女性》

绚烂与苍凉——张爱玲小说的色彩研究

顾城诗歌意象研究

《试论 额尔古纳河右岸 动物意向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的现实呼应——“目连戏”在《白夜》中的叙事功能

阎连科小说中的权力批判

论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特征

“80后”青春文学的“反青春”写作---以笛安《西决》为例

从接受角度看余华《活着》的“经典化”

“间离感”: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情感分析

阎连科小说中的权力批判

从读者接受角度看余华《活着》的经典化

空间,时间和传奇——沈从文《边城》的悲剧呈现

论《朝花夕拾》的回忆世界

《论史铁生作品的自我书写》

论冯至《十四行集》之借鉴与创制

竺可桢与浙大

被“社会隔离”的红卫兵——以《一百个人的十年》为中心

浅谈《儿童杂事诗》中的儿童与民俗

乞力马扎罗的雪:面对死亡和净化心灵

浙东文化与艾青的诗歌特色

无怨的青春以箭为翅——席慕容、简嫃诗文风格对比研究

边缘人的孤独感——盛琼小说《老弟的盛宴》

鲁迅小说中的灰色人物研究

浙西文化与茅盾的小说创作

巴金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矛盾研究

浙西文化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鲁迅小说和魏晋精神

《论温情的先锋者余华》

80—90年代女性小说身体书写的表意内涵

论《小团圆》的自传性

新时期文学中的时间问题研究

论延安时期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书写

论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形象

宗教枷锁下的悲剧生成——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宗教和悲剧意识

解读张悦然《樱桃之远》的回忆式叙述

张洁小说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分析

论陈染《角色累赘》见女性自我的缺失与建构

论张翎小说中跨越疆域的“追寻”主题

从“小姐”到“宝贝”:王安忆与卫慧的“上海女性形象”比较

新时期女性的叛逆和出路——论方方小说中女性的命运

论王安忆的精神世界对作品《米尼》的影响

从“小姐”到“宝贝”:王安忆与卫慧的“上海女性形象”比较

论都市意象中《长恨歌》的女性群相

刘慈欣科幻小说中“挑战—应战”主题研究

王蒙《这边风景》中的新疆书写

规训和疏离之间——论穆旦五十年代创作

《平凡的世界》浪漫主义现实化的手法

新疆经验与王蒙的新疆书写

维吾尔作家加拉力丁?拜克热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个人小他与社会大他者尖峰对决——《小城之恋》的矛盾与反抗

谈丰子恺儿童故事**美体现

莫言《檀香刑》的叙事风格

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胡适传记文学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功用

论《万寿寺》中权利模式的构建

现代女性作家笔下父亲形象探究比较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

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学科教学论题目:

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东佳书院述论

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明代义乌兵探析

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大禹文化研究

大禹文化研究

浙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论江浙地区元代旧官吏与朱元璋政权的合作

论《全唐诗》中的怨妇形象

海禁背景下的海商反抗——以王直为例

汉末至东晋时期佛教在浙江的发展

清代科举中的冒籍现象

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魏晋志怪小说中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

试论严子陵归隐的原因与影响

明清漕运与水次仓

明代军士月粮折银制度浅析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过程和原因探析

明清赋役货币化与财政体系研究

明清自封投柜与基层社会

从《夷坚志》看宋代科举梦兆

宋代沦落女子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金华的书店、出版社述略

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沦落女子的交往

从婚嫁角度看唐前期妇女的地位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妇女婚姻问题研究

板凳龙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探析——以群联桂花明堂村灯会为例

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方向题目:

宁波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近代东海危机的发生发展研究

略论上海道台吴煦

士绅与晚清浙江社会研究

李鸿章与戊戌变法

论汪康年的改革思想

武昌起义梁启超的因应之道——以梁袁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论彭玉麟与长江水师建设

共和国重大事件口述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