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提纲

会计学毕业论文提纲

各位毕业生注意啦!YJBYS网小编特意整理了2015年会计专业毕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各位欣赏和借鉴。

一、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题应尽力结合有关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具体业务活动,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应用课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 、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文责自负。

5、论文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条例,注意技术、方法、模式等涉及专利的保密。特别是应用类论文,论文内容应当获得合作单位的许可。

6、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

7、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论文内容有抄袭的一律取消答辩资格,做不合格记录。不能按时参加的作不合格处理。凡是不合格者在下一学年重作毕业论文,参加下一学年的论文答辩。

三、毕业论文的组织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

(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

(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2~3个专题的内容

2、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

3、其他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

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的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

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的组织2~3次报告会。

1、调查报告会和读书心得报告会(第4~5周)

2、专题研究报告会(第8~9周)

其中,专题研究报告会的成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对解决本专题有新的见解,新的论点或思路;

(2)对本专题的问题进行了新分析、新论证或新预测;

(3)对解决某项问题提出了新建议,新方案或新举措。

报告会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心得及经验,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与质量,培养与选拔优秀毕业论文,激发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会由指导教师与相关教师组成评议组,评出报告阶段的成绩,有关负责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四)撰写阶段

在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撰写方案的要求完成论文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等,运用有关素材写成初稿。

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课题名称、目录及页次;

2、中英文内容提要。扼要叙述内容与要求、原理方法,要求文字精练;

3、正稿。包括问题的提出、原理论述和论点说明、研究方法及成果、绘制图表等;

4、结论。总结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特色和新见解,得出结论;

5、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应注明资料的名称、作者、日期、页码、出版社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论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楚,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图、表格和图纸,并装订成册。

(五)定稿阶段

初稿撰写后,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定稿。然后按规定格式,用A4 纸打印。最后送论文指导小组。

四、 时间及阶段安排

毕业论文全阶段需要12周。

毕业论文时间进程表

阶段 内容 时间(周)

1 熟悉课题 1

2 调研、收集资料、翻译资料 4

3 确定写作方案 1

4 写初稿、包括计算、绘图、并修改 3

5 送审、修改 1

6 定稿、调整 1

7 准备论文答辩 0.5

8 论文答辩与评定成绩 0.5

合计 12

五、毕业论文的内容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最终应完成下面几部分内容:

1、毕业论文 约1.2万字

2、调研报告 约3千字

3、读书报告 约3千字

4、资料综述 约3千字

5、外文资料翻译 约1.2万个英文字符

会计学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会计监督当前在我国各企事业财务部 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问题进行思考,采取相关策略,使会 计监督能在各项会计活动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研究会计监督的现状以及其在会计活动中的重要性,通 过分析会计监督在国内各企事业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论述我国会计监 督在各企事业会计活动中存在的模式和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策略, 并运用实例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会计监督 作用 分析 强化 决策 目录 第一章会计监督的含义和分类 1.1 会计监督的含义 1.2 会计监督的分类 1.3 会计监督的目标 第二章会计监督的应用现状和策略研究 2.1 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会计活动中的作用 2.2 会计监督的实行 2.3 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中会计活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 分析 2.4 如何强化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会计活动中的应用 2.5 关于会计监督应采取的策略研究 第一章 会计监督的含义和分类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 计工作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 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

1.1 会计监督的含义 在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会计监督”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而且频率极高。但 是,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其含义却不尽相同,较为混乱。这种现象造成了人们对会计监督概 念理解的歧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会计法规的制定与会计理论的探讨。

对于什么是会计监督,直到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界定。有 的认为,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的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对 会计工作的监督;有的认为,二者兼而有之。这种认识上的不同,其实是由我国经济体制现 实造成的。本文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 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 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 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 会监督的性质。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 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 督”。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已超出本单位,与第十四条规定“对不真 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前后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会计法》指出: 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 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 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 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二十入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 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 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 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 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1.2 会计监督的分类 会计监督主要分为主体会计监督和种类会计监督两大类。

(1)主体会计监督 主体会计监督是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的会计监督。在我国,会 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另 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的这种 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 会计人员要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通常会遇到各方面的压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 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2)种类会计监督 种类会计监督是指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会计监督进行分类。

按会计监督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会计监督、事中会计监督和事后会计监督。事 前会计监督是对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会计监督,事中会计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 动进行的会计监督,事后会计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会计监督。事前会计监督 与事中会计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会计监督便于 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提高会计监督的准确性。在选择会计监督的时 候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监督和成本管理会计监督两个部分。

(1)财务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 权,对特定主体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察和督促。监督会计账簿,监督实物以及款项,监督财 务报告以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正确、相关、可靠以及可比,对于违反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还应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监督,还应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成本管理会计监督。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专门方法对 企业各项费用的发生和生产经营成本的形成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一 种管理活动。成本会计监督是:会计主体内部按照自己的管理标准,对其经济活动过程进行 的监督和督促。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三大部分。

按监督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会计监督和技术性会计监督。政策性会计监督是 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着眼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技 术性会计监督是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务会计的核算技术要求,着眼于经济活动的 准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

1.3 会计监督的目标 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监督的目标也是为实现 会计目标服务的。因此,会计监督的目标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可靠性;会计监督实施的主体是单位会计人员、社会审计机构人员、国家有关执法部门人员。

会计监督的对象即会计监督的客体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会计进行监督只限于单位内部发生 的经济业务,而不能对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是否依法设置会 计账簿,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 和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等。会计监督的依据是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包括财经法 律、法规、规章、会计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等;而会计监督的方式则是通过反映来进行 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反映过程中完成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 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会计监督的应用现状和策略研究 2.1 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会计活动中的作用 会计监督是金融监督的基础和信息来源,由会计信息所直接或间接生成的统计信息是实 施金融监督的主要依据。会计监督,监督的是各种会计信息,包括会计论文发表负债会计信 息,资产会计信息,收益会计信息,资金往来会计信息等。存款的一收一支,贷款的一放一 回,利息的一收一付,资金的一来一往,都会在会计信息中得到系统反映。会计信息的内容 愈丰富,形式愈多样,信息的真实性愈强,金融监管的依据就愈充分,监管的效果就愈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监督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会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各金融机构中都有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表现藏着很 大的金融风险,任其发展会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

根据各企事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体现: 1.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 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 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 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 “关口”。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 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 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经 济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代商业》2008 年第29 期就“如何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进行了探讨。长期以来,实 践证明会计监督的作用在各单位中一直不尽人意。会计改革以来,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强化会 计监督,而事实上会计监督却呈现出低效率、弱化势态。虽然国家财政部门制定了相关的规 定,但效果不明显。如何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会计界乃至全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会计监督 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 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案和 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 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监督是特定主体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对客体的行为进行 监察和督促。监督需要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 不会产生和存在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经授权”概念,因为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只有经授权才能进行 体现授权者意志的会计监督。

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最终结果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后果,这就是会计 监督的作用。会计监督的作用是实现会计监督职能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也是检验会 计监督实施效果并籍以评价会计监督机制优劣的根本标准。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以及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类型等,会计监督的职能都是相同的,而发挥会计监督的 作用则各有不同。因为,会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程度,保 证会计信息达到“规定要求或符合某些特征”作为他们的共同需要,是永恒不变的最 低要求,而实现会计监督目的的作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乃至社会经 济的影响或后果,自然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企业组织形式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2 会计监督的实行 会计监督不同于其他经济监督,除了监督对象的广泛性、监督内容的特殊性以外,会计 监督主体的多元性更是其突出的特点。会计监督不仅包括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单 位负责人,还包括单位之外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尽管《会计法》对这些执法主 体的职权范围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认识不清,处理不当,仍有可能发生重 复查账、推倭扯皮等问题。要有效实行会计监督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

一、单位负债人与单位内国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关系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由本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 日常会计工作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会计监督。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单位负责人起主 导作用,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则是非主导作用。这是由于在单位内部,单位领导人与会计 机构、会计人员在职权上是不平等的,单位负责人能够驾驭、辖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单 位负责人在事实上有权决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能否实施会计监督(对会计人员的聘任), 怎样进行会计监督(职权及制度安排),以及对会计监督结果如何处理。而会计机构、会计 人员尽管处在会计监督最前沿,并掌握实施会计监督的技术手段;尽管他们在对会计资料的 监督中,客观上形成了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然而这些都改变不了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在执法地位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要各 负其责,认真遵守《会计法》有关规定,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会计监 督的职能作用。

二、外部会计监督与内部会计监督的关系 外部会计监督指政府有关部门(财政、审计、税务等)和社会中介组织对各单位经济活 动依法进行的监督。内部会计监督是外部会计监督的基础,外部会计监督是对内部会计监督 的补充和再监督。如果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严密而有效,则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概率将大为降 低,可预防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贪污腐化,可以提高外部会计监督的效率。但内部会计监 督也存在局限性:它是站在本单位立场上进行的监督,易产生小团体利益驱动的不法行为; 它是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行的会计监督,因而在影响单位利益的情况下,受单位领导 的影响,其强制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在单位负责人的不正常干预下,可能会使会计监督 的正面作用失效,甚至转化为针对外部会计监督的反监督力量。

外部会计监督的特点在于:它是代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所进行的监督,具有强制性和 权威性,同时还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相对于内部会计监督,它的特殊作用是:对内部会 计监督有弥补作用,可以弥补内部会计监督在强制性、权威性上的不足,及其受管理水平、 会计业务水平所限而发生的监督不力的情况。再监督作用。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由于小 团体利益驱动尤其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所形成的违法违纪事项可实行再监督;可以为内 部会计监督创造出更有利的执法环境,促进内部监督。

三、社会监督与目标监督的关系 社会中介组织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接受有关单位的委托,对其 经济活动依法开展的会计监督。它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一种受托行为,即根据与委托人签 订的委托合同来实施监督。具有有偿性。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

我国企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只凭政府门的会计监督难以满足需要。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又缺乏社会公证功能。因此,必须大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对会计监督的作用。但目前,社会 中介机构在进行会计监督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仅靠行业自律性的监管还难以解决。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四、政府各有关会计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根据《会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监委 等部门有权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行使普 遍检查权,在会计监督范围上几乎没有限制,是面向各单位实施的监督。审计、税务等部门 行使的是专业检查权,其检查的范围应在有关法律的界定之内,不是面向所有单位的。处理 政府各有关部门会计监督权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依法行政,各司其职,避免重复检查,协调 “法条竞合”(即某一事项既违反会计法而又同时违反其他法律的情况)。具体来说,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重复查账。原则上讲,各有关部门所实施的会计监督,都是有关 法律规定的,是必要的,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但各有关部门会计监督的共同指向却都是特 定单位的会计资料。为避免重复查账,《会计法》规定:“监督检查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 资料实施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作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 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复重查账。” 五、财政部门内部各监督机构的关系 财政部门内部有权实施会计监督的机构目前有会计管理机构、财政监察机构、预算管理 机构、企财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等。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作 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决定,必须以本部门名义进行,不得以内部科室等名义进行。有权 代表国家行使这种职权的,只能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不能是这些部门的内部办事机构。

这就要求财政部门要理顺内部各机构的监管职权,否则,可能导致重复查账情况的发生,严 重影响财政部门执法主体的形象。要处理好财政部门内部各机构的执法职权的关系,一方面 可通过有关规章明确分工,另一方面应正确认识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的区别。

会计监督的实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

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 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保证会计凭证或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对自制原始凭证或外来原始凭证,在传递程序中各联都有相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大小 写数字一致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帐证一致。

(3)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对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如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会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 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信息质量。

(4)进行财产清查。

通过财产清查,不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并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财产清查制度是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

(5)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 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 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2.2 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中会计活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会计监督是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是受法 律保护的;二、 会计监督是全过程监督,会计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 中和事后监督;三、会计监督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为了保证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各单位除了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内部会计监督 外,还要接受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即接受国家财政、税务、上级主管部门等的监督和注册 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

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对 单位会计监督的规定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包括对原始凭证的真 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二是对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督, 做到真实、合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三是对财产物资的监督,严格建立并严格执行财 产清查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四是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控制非正常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二、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中会计活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会计监督越来越重要,《会计法》 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监督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 监督不力。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 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 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 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目前的《会计法》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忽视了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监督。所有者和债 权人是企业的利益最相关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必须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 是,《会计法》中却没对其做出相关规定,再加上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企业“内 部人控制”等原因,使得其监督权弱化。虽然在《会计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还作了相关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有关会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监督,并且受国家法律保护。但 是从“经济人”假设及其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对自己没有利益的监督是不现实的 2.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 监督来自三个方面:政府部门监督、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

计监督体系中前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仍有待改进,有 很多不健全的地方。

(1)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界定不清,基本机制不合理。

相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 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其实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 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 推诿。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职能和责任不偏差;二是威慑,即通过对违纪 行为的重罚,使被监督者不敢轻易违规。而现行的会计监督采取普查式、一对一的监督方法, 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直接也应当是最有效的监督方法,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避重就轻、轻 打轻罚的现象,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2)内部会计监督薄弱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 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主动的,由会计人员承担。其主要任务是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 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提供合法、 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多年来,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直在经济监督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而在促进单位内部强化管理、保 证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 础,所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在政府监督方面,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政府会计行为还未完全摆脱传统计 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具有管理对象广泛性和对财政行为依附性的特征,政府直接介入微观 会计运行过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 中的信誉度基础相当脆弱,习惯于“人治”社会模式的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并不十分了解,处 在“离不开,信不过”的尴尬境地。

企业负责人会计意识薄弱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会计就 是记账,任何人都能胜任,其实这种观点的错误的。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不足,无法认识到 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能 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 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造成这种局势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会计为由,将造成虚假会计 信息的责任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羔羊,来推卸货摆脱自己的责任;其二是企业管理者的短期 行为,指使会计人员制假,以实现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其三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人约 束机制。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民,部 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使会计信息质量 得不到保障。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人 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守法、执法,不能分析、理解。领会法律的内涵, 有意无意制假,而以不知情为由,不能真正完成会计使命;第二: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 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第三:会计人员 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的形式下,会计人 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且按照《会计法》规定持证上岗,适应新形 式的需要。

影响了监督的效果。监督的基本原理,一是制衡和牵制,即通过上下左右的相互制约以及 时纠正多企业中,会计监督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将从三方面阐述我国会计监督中存 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5.会计监督主体确认不清 企业人员受聘于企业经营者,要求他们对握有自己“就业权”的企业经营当局所决定的 财务收支实施监督,既不符合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基本要求,又缺乏应有的可行性,因而使 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限制和制约。这种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对称,必 然形成监管目标无法实际地得到实现。另外,从我国当前的企业权益结构中,企业会计人员 的个人利益保障极大地依赖于企业经营当局而较少决定于企业所有者,因此,如果会计监督 活动有悖于经营当局的利益,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有效监督导致的收益将主要归于企业所有 人,而监督活动的风险则有会计人员承担,此种监督收益和监督风险的不对称性,显然形成 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实施监督的主动性、自觉性。如果实施监督行为的主体缺乏主动精神,监 督弱化的状况当然难以避免。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企业会计人员无法胜任代表企业所有者 利益的内部监督主体。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会计监督部门,理论上是完全独立与企业经营者、企业所有者 以及社会相关各方的。“完全独立”就意味着不受任何一方的制约,反过来也没有任何权力 对任何一方有所制约。只是在接受任何一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委托来对企业进行会计信 息的审计、核查时,因委托关系的存在而负有代理监督主体的责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 有哪部法律法规对民间会计监督部门出具虚假报告的连带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这种监 督收益与监督风险不对称性的情况下,民间会计监督部门会倾向于给与更多经济利益的一 方,因此出现民间会计监督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与企业经营者勾结进行暗箱操作的现象。尤其 当民间会计监督部门接受国家或社会公众的委托时,因没有明确的监督主体,而不能代表监 督主体的利益而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2.4 如何强化会计监督在各企事业会计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社会公众对会计 监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经过我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取得 长足的发展。2000 日实施的新《会计法》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都是《会计法》的核心。

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企业对此认识不够,在一些方面仍然难以适应经济条件 的变化,出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管理松懈的现象。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 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无视会计制度。企业经营者以权压法、肆意更改企业核算基础,甚至要 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出据虚假财务报告。一些会计人员,因受聘于企业经营者, 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 能真实地被反映出来,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 正常运行。随着审计风暴的开展,会计监督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 会计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加强我国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我国会计监督的发展 1、提高会计监督地位,加强法制建设 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使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 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 会和政府去监管。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基层,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货准 则,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 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 曝光并给予处罚;同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并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 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强化法人会计责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使会计监督落实到位,发挥作用。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严格进行财产清查,定期进 行检查和审计等措施。并在实施电算化后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更新控制措施,保证会计信息 质量,加强会计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 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这样可以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 用,并且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 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 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 彻底根治,使会计监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保障会计监督实施。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 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 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3、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 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 法制观念,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第二,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 的会计职业道德、讲诚信、说真话,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三,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为之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及时更新知 识,适应形式,将新政策、规定武装到会计从业人员头脑;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 识。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将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 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 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法 规,充分把握风险,才能做出理性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且做好会计监督。

4.加大职能部门监督力度 国家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职能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 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 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税务监督是政府部门 对各企业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 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财政监督应当以 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 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5.加强和规范社会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社会监督应该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为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 使得会计监督不再仅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约束进行,而是成为一种有社会独立审计 中介机构和政府官员参加的有保障的制度,也使得这种监督得以长期卓有成效地维持下去。

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可以规范会计秩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纠正会计 信息差错,提高会计信息信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新闻媒体监督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监督形式。由于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 道,具有导向作用,所以能够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在我国,新闻媒体监督日渐成熟, 许多会计造假事件就是由新闻媒体揭露出来的,体现了媒体监督的威力。因此政府监管部门 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信息传递所带来的便利优势,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从而更好 地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全方位地实施会计监督。

从宏观上来讲,合理地利用会计监督,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排除 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必要的阻力,也能推进廉政建设,节约使用资金,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 序化,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至少可以起到 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 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有利于企业节约开 支,提高经营效益。由此可见,会计监督权利的履行对国家和企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5 关于会计监督应采取的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社(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会计学毕业论文提纲)会公众对会计监 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经过我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取得长 足的发展。2000 日实施的新《会计法》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都是《会计法》的核心。

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企业对此认识不够,在一些方面仍然难以适应经济条件 的变化,出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管理松懈的现象。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 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无视会计制度。企业经营者以权压法、肆意更改企业核算基础,甚至要 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出据虚假财务报告。一些会计人员,因受聘于企业经营者, 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 能真实地被反映出来,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 正常运行。随着审计风暴的开展,会计监督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 会计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加强我国会计监督的对策。

可以说,会计监督因会计信息的存在而始终贯穿在企业决策的整个过程,从企业决策的 准备阶段,在相关会计信息的核算、汇总、加工、分析等环节中,会计监督就已经介入,通 过各种手段保证原始会计信息本身的可靠性、相关性;在企业决策的形成阶段,会计监督又 在决策者行为和决策程序上参与把关;在企业决策的实施阶段,会计监督又渗透于涉及决策 实施的各个部门、各种信息来源;在企业决策的调整阶段,又是会计监督为使信息反馈系统 的快捷有效保驾护航。

二、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时期,会计监督尤为重要,《会计法》为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目前在很对称,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监督的基本原理,一是制衡和牵制,即通过上下左右的相互制约以及时纠正多企业中,会计监 督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将从三方面阐述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会计监督主体确认不清企业人员受聘于企业经营者,要求他们对握有自己“就业权”的企业经营当局所决定的 财务收支实施监督,既不符合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基本要求,又缺乏应有的可行性,因而使 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限制和制约。这种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对称,必 然形成监管目标无法实际地得到实现。另外,从我国当前的企业权益结构中,企业会计人员 的个人利益保障极大地依赖于企业经营当局而较少决定于企业所有者,因此,如果会计监督 活动有悖于经营当局的利益,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有效监督导致的收益将主要归于企业所有 人,而监督活动的风险则有会计人员承担,此种监督收益和监督风险的不对称性,显然形成 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实施监督的主动性、自觉性。如果实施监督行为的主体缺乏主动精神,监 督弱化的状况当然难以避免。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企业会计人员无法胜任代表企业所有者 利益的内部监督主体。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会计监督部门,理论上是完全独立与企业经营者、企业所有者 以及社会相关各方的。“完全独立”就意味着不受任何一方的制约,反过来也没有任何权力 对任何一方有所制约。只是在接受任何一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委托来对企业进行会计信 息的审计、核查时,因委托关系的存在而负有代理监督主体的责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 有哪部法律法规对民间会计监督部门出具虚假报告的连带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这种监 督收益与监督风险不对称性的情况下,民间会计监督部门会倾向于给与更多经济利益的一 方,因此出现民间会计监督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与企业经营者勾结进行暗箱操作的现象。尤其 当民间会计监督部门接受国家或社会公众的委托时,因没有明确的监督主体,而不能代表监 督主体的利益而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 监督来自三个方面:政府部门监督、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

计监督体系中前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仍有待改进,有 很多不健全的地方。

(1)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界定不清,基本机制不合理。

相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 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其实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 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 推诿。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职能和责任不偏差;二是威慑,即通过对违纪 行为的重罚,使被监督者不敢轻易违规。而现行的会计监督采取普查式、一对一的监督方法, 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直接也应当是最有效的监督方法,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避重就轻、轻 打轻罚的现象,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2)内部会计监督薄弱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 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主动的,由会计人员承担。其主要任务是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 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提供合法、 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多年来,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直在经济监督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而在促进单位内部强化管理、保 证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 础,所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在政府监督方面,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政府会计行为还未完全摆脱传统计 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具有管理对象广泛性和对财政行为依附性的特征,政府直接介入微观 会计运行过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社会监督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 中的信誉度基础相当脆弱,习惯于“人治”社会模式的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并不十分了解,处 在“离不开,信不过”的尴尬境地。

会计监督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