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教学反思

排列教学反思

篇一:《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681字)

这节课是在学习搭配规律的基础上来学习排列的规律,在学生在经历对几个事物的排列过程来探索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去应用规律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新课标》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解决符号所代表的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后,直接提出问题:“三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排,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中三人分别扮演小军、小明和小红,另一人就负责指挥,刚开始学生的表演还有挺有序的,可是到后来,学生开始乱了,不知道哪种是排过了,哪种没排,此时我正好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来说说还有什么情况没有排,如果是你上来表演,你有没有办法表演的更好,这时学生就争相回答了,一般同学都会想到去固定最边上的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寻求,再交流中感受符号表示的简捷与方便。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符号所代表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2、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规律后进行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简单规律的练习,如“排数规律”“比赛中的规律”“打电话中的规律”“寄贺卡的规律”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符号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体会这些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摆数、寄贺卡与元素的顺序有关是排列问题,而比赛和打电话跟元素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为今天找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篇二:《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970字)

本节课,我是始终围绕着以下教学目的在进行教学: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到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学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画和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很自然的明确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了。

其次,操作探究,学习新知。这也是我本节课在教学中的亮点之处。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进行:(1)看一看,说一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发现了几种搭配方法?你是怎样搭配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基础上,进行第二环节。(2)想一想,摆一摆。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搭配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这其实也是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在学生的汇报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让小组学生合作,到黑板前进行板演,并说出是怎么搭配的,有没有遗漏和重复,经过集体订正,让同学们明确有六种搭配。(3)试一试,连一连。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组合搭配,是为今后学习简单事件的排列做好了铺垫。通过学生的展示,学生明确了,用连线能做到快速的搭配,而且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4)教师做适时的小结。借助与学生的板演及课件,让学生真正掌握用连线进行搭配的好处,以及组合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当学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后,紧紧围绕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早餐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道纯数学性的知识,意在让学生知道,搭配不仅与生活密切相关,还在数学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字抽拉卡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有序的运用两种方法拉出九个两位数。在合理的练习中,真正掌握知识的重点——有序的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让本节课达到了高潮。

篇三:《简单的排列》的教学反思(1230字)

《简单的排列》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习搭配规律的基础上来学习排列的规律,在学生在经历对几个事物的排列过程来探索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磨完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反思:

一、强调数学的“生活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为他们构建生活原型。因此我从孩子的生活引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展开探究,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过程。如我创设拍照情境导入新课,我帮三位同学拍照留念,并由拍照的过程中引出排列问题,就为孩子们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排列的意义理解就更形象了。接着组织了同桌通过摆摆数字卡片进行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并拿几个不同顺序的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合作探究后,我还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经历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孩子们的思维过程逐步地“数学化”。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轻松地理解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强调数学的“数学味”。

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因此,在本课中,我首先通过“拍照”创设情境,引出排列问题,并以此理解排列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演一演”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对排列的意义的理解得到深化,孩子们的思维过程逐步地“数学化”。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不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完学生的发言再做评价。当时站在讲台上,只怕学生说不到自己设计的那方面,所以抢学生的话,没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让学生在说完后,自己再发表意见,起到主导作用,即使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设计说,发生了小错误也不怕,也许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以后得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在错误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通过这次磨课,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堂,不应该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课堂的与众不同,而在设计时追求教学设计的花样。我们应该克服这种倾向,组织有效而真实的数学活动,走生活化之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篇四:《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571字)

我在二(5)班上了《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这节课,首先要感谢王美芳老师、陈爱嫦老师和陈泳余老师的光临指导。通过她们在我备、上、评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对这门课有更深刻的了解。

“排列”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二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学生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两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其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留出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对于一些起点低的同学,是否可以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再去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这次的课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不足的地方吗,在调动课堂气氛上,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具体要求学生做任务上,这些我是在课堂上欠缺的。在今后,我需要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争取把上课中的缺点改进,努力上好课!

排列教学反思

通过对这节课的多次教学实践,证明了这样设计与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唤起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情感体验, 能很好地让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此课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反思成功的原因有: 一、创设情境,生活取材。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我在尊重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 加工,创设了一个主题式的情境“游玩数学广角” ,来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

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 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数学学习的材料是“应当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节课中,我剪辑的材料 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如:聪明屋排数,握手游戏,衣服的搭配,买东西等。学生一见就有 亲切感,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并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 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 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 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 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如:学生独立排由 1,2,3 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 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 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在此过程中,也更好地体现了以下 2 点: 一)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 ,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 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 。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我首先都为学生创设 了一个感兴趣的, 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用 1、 2、 3 这三个数字, 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 、 “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 “帮数学小精灵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 一条裤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 “买本子,5 角一本, 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 ,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 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 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就显得犹为重要了。本节课,我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一想法:第一层次,用 1、2、3 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 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独立思 考――“用 1、2、3 写(摆)两位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 知,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 ;交流 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 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 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 ,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

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 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 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 之要有“据” 、思之要有“理” 、思之要有“序” ,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 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 要性。

三、符号刻画,数学建模。

数学教学中,学会“符号运算”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以往的 教学不承认学生经验中的“符号世界” ,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à学生个性化 的符号表示à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课标解读》指出:符号化的问 题已经转化为数学问题,随后就是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最后得到结果,这就是数学建模的 思想。

这节课中有好几处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地把具体事例进行逐步抽象概括,让他们学习用简 单的数学符号语言去刻画复杂的现象。如“请小朋友们为小精灵搭配衣服,一共可以搭配几 套?”这一问题,学生采用的方法有: 方法 1:图示法 连方法 2: 或列表法或图示法 用各画两衣服和裤子,用 1、2、3、4(abcd、甲乙丙丁、△□○☆等)来思考 这样, 学生运用数学符号、 图形、 语言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逐步做到有条理性、 逻辑性,对学生的数学思考又进行了提升,让课堂焕发生命了的活力。

当然,我不满足 于现状,课后我又寻思:这节课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 不够到位。比如:怎样有序的取出 5 角钱,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就没有很好的反馈,还比 如有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如何及时捕捉利用的问题,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应多 反思,多注意的篇二: 《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 duanjing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拓东二小:段 婧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 这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考评我抽到的题目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简单 的排列》 。与原来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分别将排列与组合渗透其中,为了 让学生学得更好、更透,我这节课单独教授例 1,努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 过程,掌握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方法。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排列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 有益载体。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以学生喜欢 的动画情景,设计了以“解救美羊羊”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活动 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什么是排列及排列的方法。整 课节始终用创设的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将排列问题趣味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二、深挖教材,教学设计有层次 本节课在新课部分一共设计了三组问题,问题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 推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第一组猜老师的年龄情境, 由于老师的年龄是由 9、 2 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非常简单, 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字组合的奥妙,为后面的教 学做好铺垫。

第二组问题是在第一组问题的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想要进入城堡就要输入正 确的密码,而密码是由 1、2、3,这三个数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 到自由发展的空间。小组讨论又使学生主动去挖掘排列背后的秘密。

第三组问题三人玩照相的位置排列,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这道题没有给出具体 的数字,给出的是直接让学生来排列,这样难度就加大了。这就激发学生用之前学过的有序 思维的方法来尝试解决问题。把卡通人物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同时是 3 个数排列不同 3 位数 的情况,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也意识到必须有序思考,按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不重复、不 遗漏。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让练习体现出不同的层次。第一道练习是让学生从 3 个数中 选出 2 个数, 组成电话号码的后两位, 有多少种不同的组法。

这道题和例题的难度是一样的, 但是之所以设计,是因为例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让学生能结 合生活中的例子,把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遍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道题也让学生初步体会 到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道练习题,设计了用 4、0、7 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不能重复。在完 成了照相问题后,出示这道练习,目的在于一 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排列数,让学生掌握了序思考普遍规律的同时,也 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在组数时,0 不能再最高位。

正因为把握好了问题和练习设计的梯度,才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 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排列组合中的规律: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三、巧妙利用学生生成资源突破重难点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包含了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质疑、想法??,捕捉和利用课 堂教学中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改进学习方法、开发课堂教学的深度具 有重要意义。

1、巧用“错误”资源,激发思维的深度空间。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 “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 习时刻。

”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更 要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课堂, 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 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学生的机智和智慧就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 形成和积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深度空间。

在这节课当中,我就收集了学生写遗漏和重复的作业单,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从中 发现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巧用“想法”资源,激发创新的深度空间。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首先教师应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

要知道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并不是用完全相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的想法,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的一些非同寻常的想法,往往可能蕴涵着创新的 思维、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用 1、2、3 组不同的两位数时,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她采用的虽然也是固定十位的方法,但是她这样的表示方式看起来更直观,也更容易掌 握。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方法,我放弃了自己之前预设好的写法,重点介绍了她这种方法。在 后面的练习中很多学生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而且速度也很快。

还有一位同学在解决 3 个小朋友照相有多少种不同排法的问题时,她是这样做的: 篇三:排列组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排列组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淄川区实验小学 白先锋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 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 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 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 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 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 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 1 通过 2 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例 1 给 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摆 卡片的体会: 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 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 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 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 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 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 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纸牌 )大家认识这是什么吗?现在呢,老师和大家利用这些纸牌一起变一个小 魔术,这张纸牌上写着几?(1)这张纸牌上写着几?(2)那用数字 1、2 你能拼组出哪些不 同的两位数?谁想上来试一试?还能拼组成其他的两位数吗?咦,刚才还是 12,你是怎样又 变出 21 的?(交换位置)真棒,你是一名真正的小魔术师。

●(边演示边强调)这位同学先拼组成 12 接着有拼组成了一个新的两位数 21,是采用 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一个新的两位数 (交换数字位置) , 通过交换数字位置的方法得到了一个新 的两位数。大家还想不想再玩一个类似的游戏呀? (二)探索排列组合规律 1.探索排列规律 (1)2 个数字可以拼组出 2 个两位数,那请大家猜一猜用 3 个不同的数字最多可以拼组 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了, 那我们就摆摆看。

注意: 每个桌上老师都准备了 3 张数字卡片, 大家在摆两位数时只能从这 3 张卡片中选取。并且在摆数字时首先要思考一下,怎样摆才能 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那我们该如何去完成这项任务呢?指生读要求“请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记 录摆出的两位数, 看哪组摆出的又对又快。

” 哪个小组完成了就请坐正, 老师就知道了, 开始! (师巡视,找典型。) ●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摆并板书→起名称 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 ) ,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 (提问其他的答案) ,为什么 xx 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 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师:谁能给这个方法起一个名字呢? ●谁还有其它的方法要介绍给大家?(分别找用交换,固定十位,固 定个位的方法的同学汇报。) ●象这样因为数字的位置不同而拼组出了不同的两位数, 这样的问题 (2)刚才我们借助卡片共同找到了 3 种数字排列的方法,你最喜欢那种方法呢?(3 生 说)那现在不用卡片你能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按要求排出数 吗?(课件)师读要求“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看 3、5、7 最多可以拼组出几个不同的两 位数?” (两优生板演,集体订正说方法) (3)小结:刚才的 2 组数字,我们都排列出了 6 个不同的两位数,是不是任何 3 个不相 同的数字都可以排列出 6 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猜猜看(课件)可指学生回答。请大家在练习 本上写出用 0、1、2 排列出的不同的两位数。

2.探索组合规律 (1)为什么用 0、1、2 只能排列出 4 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为什么 01,02 不行,找一生 回答, (0 占最高位没有意义,0 不能占最高位) 很棒!老师要和他握握手。大家看,我在和他握手,他也在和我握手,不管我们的位置 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的手不松开我们两个人就是只握了一次手。

●那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猜猜看(点击课件) ●到底我了几次手 呢?师指三名同学(两组)到前面汇报表演一下,然后课件演示。师:咦老师有点不明白, 排数时用了 3 个数字我们排列出了 6 个两位数,握手是 3 名同学,都是 3,为什么却只握了 3 次手呢。像握 (2)现在,老师这里有三朵花,想拿出其中的两朵花奖给本节课听讲最认真回答问题最 积极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想想我有几种拿法?大家说老师有几种拿法?这是属于数学上的 那个知识?(组合)谢谢同学们帮老师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

(3)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难题, (课件)也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帮他吗?今天 是小红的生日,妈妈给他买了 2 件上衣和 2 件裤子,那他有几种穿法呢?请大家在课本 101 页上连一连。之后让学生展示讲解。

(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一条裤子也可以配两 条不同的上衣) 师:真棒大家利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小红解决了难题。

(课件)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数学知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你细心的观察,用数学的头脑去认真地思考,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排列 组合的问题,下课后找找看。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新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 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 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 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了小魔术(用纸牌排列数字)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 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 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篇四: 《排列与组合》的教学反思 《排列与组合》的教学反思 小学部 冯亚莉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 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 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排列教学反思)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 数和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组织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的活动,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 测, 实验等活动,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为此,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 决问题。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 全面学习相关知识, 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 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于这 样的考虑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 组织教学。

创设 “游数学广角” 的故事情境, 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 (数字搭配) ——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游游戏乐园(跑道问题,词语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内容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 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 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 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 9、 3、7 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 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 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 再通过小组交流, 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 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 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即是否能够让学生初步感 知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区别呢?篇五: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 习数学的实际,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通过课件演示、 动手操作、 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 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 ,课一开始,老师就创设了和三只小动物参观数学乐园,充 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知识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整堂课教师就是围 绕这个大情景来教学的。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 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课的 设计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关注合作 促进交流 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同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 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 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3、练习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知识,如抽奖游戏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教后反思: 1、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有效参与。

2、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不够具体,如在抽奖游戏过程中,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板演,或说出自己的想法,草草收场。

3、教师语言不够精练,放手不够到位。如排列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摆法。

4、今后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排列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

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有趣味性,所以,每次上这部分内容都想把它当做来让们一起参与,这周讲课大比评,我特意选了简单的排列,希望孩子们能轻松愉快的接受本课重难点。

首先,我出示视频数学广角,并告诉孩子们,今天想带孩子们去数学广角参观一下,那里不仅有有趣的数学问题,还有精彩的表演,但是,要想进去必须要先破解门上的密码才行,激趣,设疑,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猜密码。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事要有条理,我先让孩子们了解破解密码的必须条件,第一,这个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第二,个位十位不能一样。并且,在这个环节我做了提问,要想破解密码必须注意什么?让他们在了解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再认真思考,这样,孩子就不至于盲目的乱猜和瞎猜。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排列,所以,这个密码在孩子那里不是难点,但是,在这个环节估计会出现两种密码顺序,一种会按照交换位置的方法猜出密码,另一种会按照固定十位的方法猜出密码,也许还会出现一种忘记二年级所学乱猜的孩子。所兴在众多举手的孩子里我提起一个孩子后,她按照的固定十位的方法依次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了可能是六个密码。这样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顺利了许多。我把这个孩子叫到讲台上,让她把她的想法用数字卡片一边摆一边说出来。这样形象生动地演示,会给下面的学生很好的做一个示范,学生在无形当中会学习和记忆。然后在这里,我提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回答,这样做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当然孩子们顺利地打开了数学广角的大门。

接着,我说,孩子们,现在我们看遇到的就是数学广角里第一道有趣的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新知,简单的排列里多了一个0,为了降低难度,孩子们接受起来容易且能够保证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掌握,我首先出示了用0、1、3三个数学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在孩子们从数位表上写之前,我还是先让孩子们齐念这句话后说说在这句话里要注意什么?个别提问,个别回答,然后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明白关键。学习新知这个环节上,因为在二年级学习简单的排列里已经动手用数字卡片体验了排列的方法与过程,所以,在这里,我没有让学生动手去摆,而是在复习环节复习方法,在这个环节直接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几个数。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能用固定十位的方法写出4个两位数,也有百分之十的同学用交换位置的方法写出了这4个两位数。因为数字少,所以,孩子用不同的方法都写出了这4个两位数,但是,在这里我有一个疑惑,当展示学生写出来的数位表时,出现了固定十位的方法与交换位置的方法,那么,在这里我是否需要比较一下选择哪种方法更简便一点?我问,孩子们,你们都写出4个数吗?当学生都说是的时候,我顺势提问:刚才我们用3个数组成了6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怎么现在我们也是用3个数,却组成了4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这里不是难点,孩子们都能说出,因为0 不能放在十位。

接着,继续学习新知,又揉进了巩固练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刚孩子们已经能用0、1、3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现在要用0、1、3、5四个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新知的学习,又是新知的巩固。通过刚才的适度降低台阶,孩子们已经能很快地写出12个两位数。我便又找了一位同学板演,一边摆一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我觉得让个别同学板演,既能让已经学会的同学做一下复习巩固,又能给没有掌握的同学做一下重新学习,而且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接着又问,用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觉得有什么好处?再次让学生们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接着,出示一个密码箱,只要打开密码就能看到数学广角里的精彩的节目表演,这句话,再次激发学累了的孩子们打起精神解决问题。密码箱上有两个孔,每个孔里都可能是0--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让孩子们算,一共有多少个密码?这道题既想考验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没,又想考验孩子们是否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因为刚我们说0不能放在十位,而现在,00 、01……能做为密码吗?在孩子们算出一共有100个密码,00也能做为密码时,我适时总结,生活当中,我们不仅要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问题,而且还要能做到全面的思考问题。

当然孩子们一定完成了这个任务,也一定看到了我课前准备的小节目,让孩子们在脑力劳动后能够放松一下,让孩子不觉得上课是一个负担,尽量地做到不枯燥不乏味。

反思

课后,我自我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练习巩固环节,我出示了密码箱后,直接让孩子们算出密码有多少个,没有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以至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跟上不老师的思维,一半的同学不彻底。

第二,设计问题没有层次性,一下子给孩子们的台阶太高,新知与巩固环节出现了断层,以至于一部分同学被留在了新知的台阶上,虽然后来经过我提示孩子们似乎也接受了,但还是没有他们自主思考出来让人觉得那么舒服。

第三,觉得二年级已经学了简单的排列,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只不过增加了一点难度,孩子们应该会,没有了解学情便设计了只写不摆,下来之后,还是不知道合适不。

困惑

第一,学习新知的部分是否应该让学生动手摆。因为虽然二年级学过了,但因为时间的原因肯定会有忘记的同学,是否应该让学生亲自摆回忆与经历思维的过程。

第二,在学生排列完0、1、3,和0、1、3、5后,是否应该设计同类的题再次巩固与练习。

第三,我们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变得更加合孩子们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