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情感把握和传达的艺术_村行中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学期论文 ?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题??? 目:语文教育中情感把握和传达的艺术 姓??? 名:邹 丽 娜 班??? 级:文学院2009级10班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200902141038 联系方式:18990874225 语文教育中情感把握和传达的艺术 ?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十分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和传达。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作者灌注在文章中的情感,并准确的将情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和文章的作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既是由语文课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更是由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过程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关键词:语文教育;
情感把握;
情感传达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不像数理化那样,凭借着理性的思维,要对题目条分缕析,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语文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对文章的解读,永远没有尽头。可以说,没有最好的分析,只有更好的诠释。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去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鲁迅先生在《<降洞花主>小引》中说的那样:“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而这也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为什么在一千个观众心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 我想这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经验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所得到的情感体验就会不同。而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灌注其中,而也只有那种蕴含着自己真实情感体验的文章,才会成为名篇,才会是不朽。

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正是一篇篇优秀的、不朽的、有感染力的文章,因此,如何将这些文章中所蕴藏的情感讲出来,是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每一个老师,可以将语文的知识点讲的很清楚明白,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将文章诗词中的情感讲得淋漓尽致,而后者也正是评价和考验一个教授水平的关键。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语文更是一门艺术。

同样一篇文章,由不同的老师来上,其效果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的。有的老师可以将美到极致的《春江花月夜》将的干巴巴,毫无美感可言,听后让人昏昏欲睡;
而有的老师却可以将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讲得即重点突出,语言优美流畅,又可以让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语言,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而只有做到了后者,我认为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成功。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呢?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老师,应该保证自己对文章有一个很准确的情感把握。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者写作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创造心境等因素,帮助自己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定位。

而最重要的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概念,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要不断给自己一些压力,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培养自己对文章的一个敏感的感知和反应。

与此同时,我们老师还有注重联系现实,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老师应该注意让自己的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仅走进课文,更要引导他们走出课文,走进社会,学以致用;
而引用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例子,更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其次,老师要用各种方法将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感悟到、体会到。我们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们身边的例子,通过例子来讲解知识点,让学生会知识点在一个感性体会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记忆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比起直接将干巴巴的知识点,条条框框地传达给学生,效果会好一些。

比如在讲解小说《祝福》叙述上“倒叙”的好处和作用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让学生体会:
同学们,鲁迅在小说的一开始就让祥林嫂死了,这是一个倒叙的手法,那倒叙有什么艺术效果呢?大家想想,我们在看柯南破案动画片的时候,故事的一开始就死一个人,是不是很吊人胃口?我们是不是很想知道到底谁是凶手?所以倒叙的一个艺术效果就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

再如,在讲解“以乐景写哀情”这种反衬的艺术效果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有很好的体验和把握:
同学们,你们想想,当你们考试没有考好,下面哪一种情景会让你感到更难过:第一,你身边的同学考的也不好,他也很郁闷,很不高兴,你们两个难兄难弟在一起,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第二,你身边的同学考的都很好,大家笑嘻嘻的说着自己不应该错的地方,而你一个人在旁边看着这种快乐的情景。

再次,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同学自己表达出他们体会到的情感。而这也是老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怎样引导学生将他们体会到的课文中的情感外化出来呢?我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从最简单的做起。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而“读”也可以有多种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之后再由老师范读;
可以直接由老师范读;
可以播放课文的录音等等……总之,通过“读”这个手段,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体会。

之后,我们就要进入细读阶段。我们必须知道,作者的一些情感,往往是蕴藏在一些细节中的。因此,对细节的把握和解读,就是我们理解作者情感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对细节的解读,我们要充分跳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都大包大揽的解决,而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自己认为文章中哪些细节写的很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也要根据学生自己说出的理由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理,让学生的体会和感悟进一步的加深和准确。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课后思考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外化为文字或者文章,要鼓励学生将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落实在纸和笔上,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当然,语文课的课文类型是很多样的,有散文、小说、诗歌、新闻、杂文、议论文、文言文、说明文等等。对于散文、小说、诗歌和一部分新闻来说,对于文章中蕴藏着的情感的把握是相当重要和必须的,也是我们老师教课的重点和难点;
而对于议论文、文言文和说明文来说,我们教学的重点可能就不是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和理解了,而是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这类文体的知识点的把握和讲解上,要让同学通过对这类文体的学习,会看,会写,会分析。

但就像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即使是讲解一些很理性的知识点,我们也可以通过举例子等方式,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而这也恰恰需要我们老师对所讲的知识点有一个很深刻把握和理解,之后,我们才能做到深入浅出,通过最简洁的语言和最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快乐和体悟中学知识,长见闻。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真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努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将情感灌注于其中,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 参考资料:
1.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程丽蓉、周晓林、翟启明主编.2010版。

注:本文只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