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语文中考题

篇一: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xt">(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 。 (《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选自《论语》,它是 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 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

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12.

(3分)

秦王将猎→韩生劝止→韩生释疑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D.遇事要集思广益。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①犹如柏林爱乐乐团拥有爱乐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金色大厅一样,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

135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这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②历时6年即将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闹中取静的复兴中路,这儿原来是上海跳水池,为

了与附近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相呼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简朴的陶土作为外立面,建筑顶面配上了柔和

舒展的曲面,让整个建筑从高处看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与音乐厅之名自然贴合。

③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许多亮眼的创意。其中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

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更是巧用空间,

辟出了一条长达80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

④一般来说,建造音乐厅,“看得见的”远远没有“听得见的”重要。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设计都

有严格的声学考量。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震动干扰,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通

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它们建成上海首个全悬浮结构的建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繁华地

段,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的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由两堵25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40厘

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厘米厚度的双层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⑤在两个音乐厅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与声学设计师共同在电脑上进行了100多次声学模拟

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然后他们又以大音乐厅1:10的比例制作模型,特制了安装仿真人体胸腔

的中空假人,作为模型里面的“听众”,巧设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设计师在这个模型中做了4

次声学测试,直至测试结果达到理想数值。

⑥音乐厅除了演出之外,还兼具了录音棚的功能。前几年,上海交响乐团为著名音乐家谭盾录制电影

《卧虎藏龙》的音乐,却苦于没有那么大的音乐棚,只能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这样的历史将

一去不复返。可以设想,功能齐全、声学效果极佳的音乐厅,一定会成为演出和录音的理想之所。

⑦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成,对乐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观众的音乐欣赏品位,对交响乐的

推广和普及,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4.第③段加点词“低调”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第④段画线句的具体含义是 。(3分)

16.第⑤段中,设计师们共同努力,反复进行多种测试的目的是 。(2分)

17.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哪些亮眼的创意?请分条概述。(9分)

(1) ,

(2) ,

(3) 。

18.第⑥段举为谭盾录制音乐的例子,对其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说明了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演奏水平非常高超。

B.说明了上海交响乐园过去的音乐录制条件十分简陋。

C.说明了音乐厅的建成为提升观众的欣赏品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D.说明了音乐厅的建成对上海交响乐园未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

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

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

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说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

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

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

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

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

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上海语文中考题)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

赔着笑说:“车厢晨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

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19.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 。(3分)

20.细读第②—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请把“我”遇挫后的“反应”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第一次:失望;第二次: ;第三次:尴尬;第四次: 。

21.第⑥段中年人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4分)

22.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告诫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不能因人机交流而忽略人际交流。

B.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

C.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

D.劝导我们,即使社会复杂,人么交流方式各异,仍需待人以礼。

23.练习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5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

爱因斯坦与上海有特殊的情缘,他曾在1922年两次到访上海,前一次他

踏上堤岸就获悉自己得到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后一次他在福州路工部局礼堂

演讲“相对论”,这两次抵沪,他都入住在理查饭店,即今天外滩的浦江饭店。

为了纪念这份特殊情缘,让更多市民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2008

年6月,高达2.8米的爱因斯坦雕像(见右图)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揭幕。按原计划,这尊雕像将安放在

上海的摸一个地方。当时有媒体称“爱因斯坦,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从此常住上海”。谁也没有想到,

6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这尊雕像至今仍存放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此事引发了上海市民的热议。

24.假设可以在以下地点安放爱因斯坦雕像,你会选择哪一处?请简述理由。(4分)

A.南京路步行街 B.外滩街心花园 C.东方绿舟智慧大道 D.陆家嘴金融区

选择:理由:

25.请你为爱因斯坦雕像拟一个恰当的名字。(3分)

26.如果还要在这尊雕像底座上写一段简要说明,以下不必写入的两项内容是 (4分) .......

A.雕像设计者和立像时间、单位B.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

C.爱因斯坦生卒年份 D.爱因斯坦与上海的情缘

E.雕像四周的环境特点 F.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四、写作(60分)

27.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

一、文言文(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竹喧归浣女

3.往来无白丁

4.沙鸥翔集

5.此日中流自在行

(二)(4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8分)

8. (2分)为学(1分)儒(1分)

9. (6分)第一空:②(3分)

第二空(3分)评分量表:

篇二: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txt">(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考试细则

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

2)试卷的总分: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试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六年级下】

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六年级下】

3. 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七年级下】

4.,锦鳞游泳。(《岳阳楼记》)【九年级上】

5. 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八年级上】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沙鸥翔集3、竹喧归浣女4、此日中流自在行 5、往来无白丁

【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一定要背诵且默写。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2、考纲分析:

(1)考查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分为上下句续写。

(2)给分标准:错别字出现则零分。

(3)题型:今年为三诗两散,应该是考虑到古诗词鉴赏考了词这一块,在此减少词的默写比例。

(4)复习提示:a、由于平时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给上句答下句练习,鉴于考试中给上句答下句、给下句答上句的题型都有,我们应有意识地多练习给下句答上句的题目。

B、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多字少字。每次在默写练习时应默写完一字一字对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年级上】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 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答案】6、为陈亮(字同甫)写共勉的词用来寄给他

【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本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题的意思,这种题型在之前的中考中没出现过,可能在平时复习时也重点关注过。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该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背景、作者情感都有较好的把握。在做题时,如果实在毫无把握,我们可以结合对本词内容的了解,把这道题当作翻译来做。

7. “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7、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本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词的作者情感。本题要求理解,不要求鉴赏,只要掌握出题范围内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情感即可。在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诗词的分类来掌握一系列诗词的基本情感,如送别诗体现的情感主要是“依依惜别之情”,这样我们对李白的《送友人》的情感就有基本的把握了。

【诗歌鉴赏总结】从2010年到2014年的诗词鉴赏的体裁来看,是按照唐诗、宋词、元曲的顺序来安排的,形式有单首诗词鉴赏和同类诗词的对比鉴赏两种形式,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今年没有了以前的字词解释和表现手法的考查,全部采用的是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也由局部理解改为整体理解。根据考纲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重诗词的内容、作者情感、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在复习时还应有归类的意识,多做比较阅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 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 》;乙文选自《论语》,它是________ 家经典。(2分)

【答案】8、为学,儒家

【本题解析】考纲考点:文言文部分“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个考点要求的是对课文涉及中国文学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中国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和中国各学派,学习时应对中国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多加重视,注意积累。

9. 甲文与乙文第 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 。(6分)

【答案】9、二;思学结合,学思关系,学习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本题解析】考纲考点:能概括文章的中心。今年的考题比往年的出得比较难一些,用的是比较阅读的形式,要求我们理解两段文章的内容,并分析文章的异同。这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用主题的形式打通文章与文章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界限,对所有要求掌握得文言文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

【课内文言文总结】课内文言文考查的文学常识、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这要求在复习文言文时应注重这几方面的内容,切切实实地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文言文。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

【答案】10.喜爱,生病

【本题分析】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初中文言实词的考查虽然是150个,但通过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来看,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也就十几个而已,而且常常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现。我们平时做练习时就应有意识地积累文言实词,文中出现的实词都应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把此词的几个基本意思都列出来,最好还能把同义的其他文言实词列出,这样方能系统地掌握实词。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答案】11.你凭借什么知道这件事?

【本题分析】考纲考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本题的翻译重点在虚词“以”“之”和倒装句。

【翻译技巧】

(1)翻译的基本要求: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对译、字字落实,重点落实“采分点”的解释,采分点主要体现在150个文言实词内、常见文言固定短语和不是150个实词内但阅读一般浅显文言文经常见到的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特殊句式和句子的语气。

(2)翻译之基本方法“留、换、调、贯、增、删”————翻译“九字诀”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增”,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 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答案】12.百姓徙避,宫卫问故

【本题分析】考纲考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本题采用填空题的形式,要求我们对文章的各个情节都有较好的把握。做题时可根据已给出的三个情节,将其对应到文章内容中,然后概括空白处对应的内容。

13.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 D.遇事要集思广益。

【答案】

13.B

篇三:2015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最新,附答案)

ss="txt">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

2.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3.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 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

5.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 。

丙句: 。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大苏泛赤壁大苏指(人名)

词语解释水波不兴 兴:

句子翻译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6分)

A 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 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 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 D 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11. 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 常找高手过招B 观摩他人下棋

C 善于知识迁移D 善于思考领悟

E 坚信天下无敌

12. 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

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約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báshè

14.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15. 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6分)

16.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

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小学三年级时, ; ?十多年后, 。

19.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和(3分)

20. 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21.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 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

(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

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

【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23. 板报栏目一 弄堂游戏我介绍(4分)

弄堂游戏的特点:?? ?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弄堂游戏的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