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事迹材料】

百舸争流千帆竞?? 堡垒坚固党旗红 ——贵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看点分外耀眼? 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硕果,到创先争优活动传佳音,从基层党建品牌不断涌现,到党员创业带富掀高潮……一系列响亮的词语背后,是近年来**党建工作走过的改革创新历程,是全县党建工作亮点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也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县基层党建工作虚功实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园区到“两新”组织,基层党建有了根基、增了活力、强了队伍、固了堡垒。

看点一:支部领航、党员掌舵、群众划船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给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作为**市唯一的“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试点县,**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全面推进”的思路,在全县选择359个实体项目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试点工作(其中党员136户)。县委组织部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能,整合部门资源,在政策上打“组合拳”,积极协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财税、工商、扶贫、农业等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为农村党员创业提供优惠条件;
项目上采取“集团帮扶”形式,县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优先考虑将农业发展、“一事一议”和“以工代赈”等项目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切实帮助解决党员创业带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党员带头创富、部门联动帮富、支部联建共富等措施,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驻进合作社、基地中,通过“支部领航 、党员掌舵、群众划船”的形式,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县**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严文富,以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带领村民发展奶牛产业,建立1个2000头规模的种草养羊项目基地,组建**县惠民种草养羊专业合作社,投放种羊2000只,年纯收入达200万元,带动了68户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县花梨乡翁昭村党员张绍富从“瞄准城市餐桌,增加群众收入、发展蔬菜产业”入手,成立蔬菜协会,带领780余户群众种植2万亩次早熟蔬菜,现已成为供应**,外销**、**等地,年产量达2.3万吨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李景平是**县龙水乡搬迁到**镇的移民,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扶持,成立贵州省**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通过“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免费向当地群众提供茶苗750余万株,带动群众发展茶叶种植1500余亩。**县**乡龙广村返乡党员农民工邵安兵夫妇利用在浙江**打工学到的服装加工技术,成立**县禾丰乡彩蝶民族制衣厂,解决当地5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同时,**县还实行机关干部与创业党员、创业党员与贫困党员、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的“三联结对”制度,通过“一对一”、“多对一”方式,逐渐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赶争的创业局面,唱响了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致富经”。“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实施使 500余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全县形成了“支部领航、党员掌舵、群众划船”,党员创业带富百花齐放,群众追赶谋富齐争共富的好势头、好局面。

看点二: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 “百千万”活动激发党员光荣感唱响服务之歌 为激发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县结合“我是共产党员·我为**增光”活动,创造性提出开展“百千万”(设立百个党员示范岗、千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党员亮身份)活动,要求全县党员在公务活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中佩戴党员标识,亮出党员身份,在艰巨任务前挺身而出,在改革发展中承担重任,在干部群众中引领风尚。

百个党员示范岗,示范带动树标杆。通过单位推荐、组织评审的方式,**县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便民利民服务窗口设立118个“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岗”的设立,树立了学习标杆,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员的光辉形象。为了不误农时,**县**镇三合村便民利民党员服务窗口,根据群众需求主动调整上班时间,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群众在村委办完事后还可以上山干农活,晚上8点半仍旧坚守岗位,群众办事随来随办,利用早晚为群众办实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活动开展中,**县各单位积极拓展活动外延,主动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党员便民利民服务岗、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等,并积极开展“学习练兵”、“技能大比武”、“服务大家评”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比学习、比能力、比服务、比奉献。

千名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促和谐。**县组织46个县直部门1000余名党员走进社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帮扶资金45.3万元、基建项目3个。唐昌笔是城关镇**社区的下岗职工,在进社区的党员帮助下,她参加了厨师培训,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厨师,并与社区10余名无业人员筹集资金12000元组建了“**红鑫家政服务部”,当起了“老板”,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60余人次。家住**县**镇中街的张大妈专职带两个小孙子上学,放学后两个小孙孙就守在电视旁,这让张大妈非常烦恼,在千名党员进社区活动中,志愿服务 双永社区的党员组织成立了一支民间舞蹈队,每天下午6点半,组织社区居民到休闲广场跳舞唱歌。现在,张大妈的烦恼解决了,小孙孙放学后跟着张大妈去跳舞,既呼吸新鲜空间,也锻炼了身体。

万名党员亮身份,创先争优作表率。党员戴上党徽,一言一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自我要求必然得到提高。**县以戴党徽亮身份为切入点,统一购买、制作共产党员标识、共产党员家庭和共产党员经营户等标牌,在全县万余名共产党员及党员家庭中进行规范佩戴和悬挂,党员在工作和生产生活中主动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自觉性,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工作中来。全县13000多名共产党员佩戴党徽,在农村党员家庭悬挂“共产党员家庭”标牌,个体经营户中的党员悬挂“共产党员经营户”等标识5739块,公布了6300余名党员的基本信息。“一块牌子是一份责任”,“佩戴党徽、悬挂“共产党员”标牌让群众清楚的知道谁是党员,这对于党员们来说无疑是24小时的监督,时刻提醒党员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看点三:光盘借阅点、信息反馈点、沟通交流点,政策宣传点 远程教育“村民服务点”架起党群连心桥 **县县域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集中学习难。针对这一实际困难,**县依托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中心户,采取自愿提供、租借等方式在村民组建立“远教村民服务点”,将远程教育便民利民服务人员的职务、电话及办理事项一并印在“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上,发放到全县108个行政村的群众家中,把信息建在群众家门口,将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民组,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策宣传、课件借阅和需求信息收集反馈等服务,使“远教村民服务点”成为“光盘借阅点”、收集村情民意的“信息反馈点”、密切联系党员干部群众的“ 沟通交流点”、党委、政府有关政策的“政策宣传点”。

**县禾丰乡马头村水头寨组的程义军,2011年初返回家乡,想用在外打工的积蓄在村里开一家农家乐,由于农家乐刚起步,资金很短缺,请厨师的工资很高,于是想自己当厨师,但又不知道到哪里学习,他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上的服务电话,第二天禾丰乡“远程教育村民服务点”的负责人就送来了厚厚的一套光碟,有“百味之王”、“菌类食谱”、“肉类私房菜”等20多张光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程义军的农家乐开起来了,现在每到周末都是满座。他常说:“有了知识就拥有了财富,我要感谢‘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是它给我带来了财富。”**镇白安营村大寨组的杨友芳,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妻子生病住院,花了5000余元医药费。由于没文化,杨友芳不知怎么报销医药费,于是拨通“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上的电话,向村主任潘勇求助,希望得到帮助。潘勇了解他的情况后,立即赶到他家,并用最快的速度帮杨友芳办理了报帐手续,最后杨友芳领到了2000多元的医疗补助费。像杨友芳一样,许多村民借助“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享受到了便民的服务。

目前,**县共建立远程教育村民服务点100个,向群众共发放“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13400余张,接到党员群众咨询3200余次,刻录并下发党员群众急需光碟10000余张,为党员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800余次。“远程教育村民服务卡”的推行,实现了干部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单向服务向双向服务的转变、一时一事服务向全面立体服务的转变。

看点四:弯下腰、扑下身、沉下心 党员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帮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县大力开展干部下基层挂帮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弯下腰,扑下身,沉下心,扎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针对当地山高路陡、交通滞后、群众办事难的情况,利用摩托车灵活机动的优势,组建了一支由乡、村干部构成的开着自家摩托车为农民办事的“便民利民服务车队”,把以前“群众往上跑”转变成“干部向下跑”,从而使老百姓能更畅通地表达诉求,干部也能更灵活地满足群众需求。“便民利民服务车队”不仅帮农民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更拉近了群众和党员干部之间的距离。

秉承“最好的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理念,**县米坪乡在全乡深入开展以干部包户“四帮四促”、干部助农家“民情日记”、便民利民服务牌和“五个一”工作要求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助农家”活动。把全乡2324户群众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分别包保到62名党员干部职工,在全乡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工作格局。要求干部职工每月到责任区工作10个工作日以上,至少联系帮扶1户困难户,至少办理1件实事,主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变群众来找政府办事为工作人员主动去为群众办事,实现“干部在一线服务、农民在一线培训、法律在一线普及、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情感在一线培养、成效在一线检验、干部在一线成长、和谐在一线形成”。

**县毛云乡成立“党员助农保姆”服务中心,构建乡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联动的“党员助农保姆”服务网络体系,百名“党员助农保姆”沉下身子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广大党员干部弯下腰,扑下身,沉下心,下基层扎实为民办实事,改变了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加深了党群之间的鱼水情。

看点五:有能人、有责任、有能力、有保障 “选管培激”四字诀配好班子建强队伍 在村级班子建设上,**县围绕“干事有能人、有责任、有能力、有保障”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村干部选任、培训和管理机制。

围绕干事有能人,在“选”字上下功夫。在选准配强村级班子中,**县不断创新选拨任用方式,不拘一格选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党员群众进入村级“两委”班子。一是结合第八届村(社区)换届工作,采取“公推直选”等方式,公开选拔农村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
二是积极动员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原县民宗局局长姚家宏同志毅然放弃正科级实职领导岗位,到禾丰乡穿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三是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挂职,2011年10月,全县选派了136名县直有关部门干部到村挂职,实现了所有村(社区)都有挂帮干部;
四是大力开展“一村一大”和大学生村官工作,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目前,全县共有“一村一大”66名。

围绕干事有责任,在“管”字上严要求。制定出台《**县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健全村干部档案资料和信息管理机制,规范村级干部选用机制和考评标准,积极推行党建项目制、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评议制,加强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围绕干事有能力,在“培”字上添措施。依托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大专院校等阵地加大村、社区干部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履职能力和政治素质。2011年3月底,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县第八届新任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村(社区)干部123人。2011年4月,县远教办分片区对全县108个村,13个社区的乡(镇)、村远教管理员进行了轮训,实现村(社区)换届后村(社区)干部培训全覆盖。各基层党组织创新干部群众教育培训方式,加大对村级班子的培训,米坪乡创办了首家乡(镇)党校,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体干部群众进行轮训。据统计,近 3年来,我县培训村(社区)干部累计1000余人(次),大大增强了村(社区)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围绕干事有保障,在“激”字上做文章。制定完善村干部报酬及养老保险等制度,积极配套财政专项资金,将村干部的平均报酬从330元提高到了920元。积极支持、帮助、鼓励村干部报考乡镇公务员、副科级领导岗位,全县共有6名村干部考取乡镇公务员,6名村干部考取乡镇副科级领导职位,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从“选、管、培、激”四个方面入手,**的村干部创业能力和带富作用明显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党员干部说话更管用了,更有了号召力,老百姓真正把村干部当做致富引路人,拿主意的“主心骨”。

? 看点六:“手机课堂”、“五比五看”、“民情日记” 特色品牌载体催生基层堡垒活力迸发 **县注重抓创新、抓亮点、抓精品,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名片”。

“手机课堂”双向互动通民意。以中国移动通信为技术支持,开设“党员手机课堂”和“农村党务课堂”,利用中国移动飞信快捷方便、简易操作、零成本等特点,开展局域“飞信党建课堂”,通过短信平台向全县广大党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实事等,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晓。一方面,通过这个系统,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政策信息等,及时发布给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组工干部、村(居)干部和广大党员同志,使他们通过手机就能经常听到党的声音,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 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组工干部和党员干部利用这个系统,可向县委、县委组织部反映基层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比五看”比学赶帮超增比进位。广泛开展“农村比发展,看争先进位谁最快;
社区比和谐,看文明礼貌谁最优;
企业比贡献,看投入产出谁最多;
干部比作为,看干事创业本领谁最强;
部门比服务,看优质高效评价谁最高”为主题的“五比五看”活动,在全县形成“比、学、赶、帮、超”和增比进位的浓厚氛围。全县涌现出科级实职干部姚家宏申请到农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创业带富的优秀村支部书记严文富等先进个人典型。

“民情日记” 联通千家万户。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县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开展“民情日记”工作,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将老百姓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本上,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民情、办民事、连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本小小的“民情日记”,让群众的困难和合理愿望得到解决和满足,让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反馈、有答复、有措施,不仅成了基层干部了解民情的“晴雨表”,也成为了密切党群关系、为民办实事的纽带和桥梁。自从有了民情日记,群众和党员干部见面的次数多了,话多了,谁家有个什么难处,都会去找党员干部帮忙,民情日记成了老百姓的“知心日记”,暖了老百姓的心! ? 1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