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粽香情【淡淡的粽香,浓浓的情】

淡淡的粽香 浓浓的情 江南的五月,温暖湿润。不像春天孩子般的脸,说变就变;
也没有仲夏的炎热与浮躁。她温和而不疏淡,天空沉静,草木欣然。五月的清晨,睁开眼就看见湛蓝的天空,还有微风拂过门帘。最喜欢在这样的早上出门散步了,行至路口,一股淡淡的粽香随风飘来,这准是谁家包粽子过节。或许是太久没吃过家里包的粽子,闻到这清新的粽香不禁垂涎三尺。每年端午都是到超市买成品粽子,形状美观,内容丰富,煮出来却没有这种清香,吃起来却没有童年的味儿…… 犹记幼年,端午前夕,奶奶忙着摘粽叶,机糯米,浸咸鸭蛋。到了初四下午,就开始包粽子。碧绿的粽叶、洁白的糯米、乌黑的芝麻,还有红豆、蜜枣,简简单单的几样,却够我们馋的。搬个小凳,坐在奶奶旁边,也学她将两片粽叶叠在一起,卷成锥状,往里舀两勺糯米,用筷子插几下,放个蜜枣,再舀勺糯米,左折右折,绑上棉线,粽子就包好。我包的粽子远不及奶奶包的好看,不是散了就是粽叶破了。奶奶包的棱角分明,整齐利落。可这丝毫不影响我包粽子的热情。因为陪着奶奶一起,边包粽子边听她讲旧社会的苦难史,她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包好一部分,奶奶就放到锅里蒸,知道我们这些小馋鬼等不急。屋内的粽香越来越浓,我再也坐不住,围着灶打转转。等到粽子出锅了,我们顾不得热气烫手,边呵气边剥开粽叶,晶莹的糯米泛着油光,加上黑芝麻的点缀,锥形的粽子实在是美极了,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唇齿留香,实在是人间美味。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就在灶台边用手擦汗,看着我们狼吐虎咽的馋样微笑。

伴随着这样的粽香,我们一年年长大了,外出求学,异地就业,端午节再也没有回来陪奶奶一起过了。可奶奶仍旧年年盼,年年包,回去不了就让爸妈捎几个给我们。可毕竟远在他乡,不能年年吃到奶奶包的粽子。可是每年端午,我都会想念奶奶的粽子,想念奶奶看着我们吃粽子时微笑的样子。几经辗转,终于回乡工作,才得以陪奶奶过节。

回到家时,奶奶一个人坐在厨房里包粽子,空旷的堂屋,落寞的背影,我忍住眼眶里的泪水,上前去给奶奶打招呼。奶奶看到我们,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么多年,都盼着你回来呢。在奶奶转身给我倒水时,我分明看到了奶奶眼中闪烁的泪花。奶奶依旧康健,只是在灶头忙上忙下时,两鬓的银丝在汗水的浸渍下愈发耀眼,瘦小的身躯越来越佝偻,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了。奶奶共生育六子二女,可是在这端午节前夕,竟没有一个能提前回来陪伴,帮忙准备过节的食材。我想这大概是人到中年,为生活奔波忙碌而常常忘了“回家”,两个老人在家里忙里忙外,只为让子女孙儿吃上一顿团圆饭。

陪着奶奶包粽子,话家常,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只是奶奶已经两鬓斑白,我也有了家庭。可家庭成员的壮大并没有给奶奶带来太多天伦之乐。父辈们早早地搬出了小村庄,为了各自的小家庭奔走四方,忙于生计;
我们忙学业、工作或者养育子女也离奶奶越来越远了,无法抽空回乡看望他们时,却忘了他们已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离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在世,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在一推再推之后,能承欢膝下的时间也随之流逝。有多少人感慨祖辈父母在世时没能好好孝敬,到离去之时才悔恨莫及。“人生最怕的就是阴阳两隔,去任何地方都可以回家,唯独去了那里,就再也回不来了。”在三叔去逝的时候奶奶哭着喊的这句话我永远都记得。

时光易逝,在我们还有机会尽孝时,莫要再等待,趁长辈们还健在,常回家看看吧。

一剪梅? ** ? **脚下鄱湖畔,渊明故里,百里画廊;

千年文化蕴深藏,**郡府,理学之邦。

山清水秀重环保,生态**,鱼米之乡;

勤政为民谋发展,对接**,五城同创。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