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现状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 共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和识字教学四类。

【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顺学而导)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解读: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
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
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
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
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
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
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
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 ——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
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
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
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
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
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
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背诵情况;
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
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
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
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
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第一,该**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第一,该**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说明:第一,该**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第一,该**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第四,此种**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三、基本**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
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
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
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
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 【习作教学】 一、作文指导课 【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主题。

2、交流材料,指导选材。

(1)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各抒己见) (2)抓住关键(A.可通过“你说我猜”“我说你猜”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三言两语抓住人物、事物、景物等特点;
B.课件出示例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抓住特点的要求,在对比中明确不同写法;
C.表达真情,从例文中明确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 3、第一次口头作文,师生互评。

教师趁热打铁,根据上一环节的指导情况,让学生主动口头作文,共同评议。

4、典型引路,明确要求。

通过学生口头作文发现典型,进一步纠正学生存在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习作方法及要求。

5、小组合作,第二次口头作文。

小组内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交流,相互评议。

6、笔下生辉(教师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创设情景,学生自主习作) (注:由说到写,完成一稿。) 【要求】:1、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不要干巴巴分析要求,A.题目提前告诉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再指导;
B.指导学生正确选材;
C.做到从说到写,要先进行口头作文,自己先尝试,留出足够时间才行,不要几分钟就过去了。2、作文指导要有载体,以口头作文进行指导,提出本次作文要求,学生评不到,教师评。3、评价权力交给学生。4、选材不应面过多,从一至三方面选材即可,如写交通体现没体现家乡变化。5、师生合作评价贯穿全过程。

二、作文评改课 1、激情导入——总评习作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2、赏文懂方法 (1)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重点。

(2)欣赏佳作(课件出示) A.围绕个性化题目进行赏析(作者自己读,教师随机点评) B.围绕优美句子进行赏析(随着课件出示,作者自己读,同学评价,‘你喜欢谁写的?为什么?’) C.生动的句段(作者自己读同学互评) (3)归纳评改要求 3、指导评改(善改更精彩) (1)选取一篇作文(或片段)指导修改 课件出示文章,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评改文章,总结修改方法。

(2)学生互改 (3)反馈评价意见 A.优点、不足之处怎样修改都要反馈;

B.在反馈过程中,点评人可与作者、老师及其他人互动,共同完成评价。

(4)自改 4、美文共欣赏 让学生把自己文章中精彩的词、句读出来,全班共同欣赏。

5、课堂总结 三、作文交流课 1、创设情境,激发交流兴趣。

2、明确交流的要求。

3、交流评价 (1)小组交流习作情况 ①朗读例文,阐述写作意图。

②相互评议,达成共识。围绕立意、选材、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最终确定本次作文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应该加以借鉴或整改的地方。

(2)全班交流,拓展思维。

①小组推选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及达成的共识,朗读有代表性的文章或佳词妙句、精彩片断等。

②师生互评,明确重点。根据小组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今后写作的重点。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观察、构思、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引导。

(3)自我反思 4、课堂小结 ◇◇◇◇◇◇◇◇◇◇◇◇◇◇◇◇◇◇◇◇◇◇◇◇◇◇◇◇◇◇◇◇◇◇ 【口语交际】 一、**一 1、**结构: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由练说——合作交流——评价总结 2、操作提示 (1)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习兴趣;
巧妙导入新课,优化交际心理。

(2)模拟交际实践,创设交际情景;
揭示话题中心,进入话题情景。

(3)围绕交际目的,明确角色关系;
准备交际内容,练说交际语言。

(4)认定角色身份,小组合作演练;
人人参与练习,选手大组练说。

(5)师生共同评点,评价交际效果;
互说交际感受,总结交际经验。

二、**二 “激趣,自主,实践”** (一)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景激情——指导口述——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如口语交际课《爱吃的水果》教学过程: 1.设景激趣 课件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请学生认真看这些都是什么水果,说说它们名称。再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摆在桌面,创设观察情景。

(一定的情景是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诱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 2.指导口述 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水果,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眼看、手摸、口尝、耳听、嘴问、心想等,然后设计不同的句型,让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 1)我最爱吃,它的样子??????? ,果皮???? ,果肉???? ,让人越吃越爱吃。( 2)我爱吃的水果有???? 、???? 、???? ,最爱吃的要数?????? 。它的样子????? ,咬了一口又???? 又???? ,真???? 。

(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掌握观察、说话的顺序,教师应作具体的指导,让学生规范表达表达。) 3.合作探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自己喜欢的水果,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爱吃的水果的特点。

(从心理学上讲, 人本身就有一种渴望交往的需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树立学生交际的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4.自主交流 (1)请学生上台介绍。(2)给自己的同桌或小组成员介绍。

(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勇气,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增长见识。正如萧伯纳所言 “: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互相交换, 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二)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景激趣——合作探究——多向交流——拓展实践 如口语交际课《购书, 谈体会》的教学过程: 1.设景激趣 在讲台旁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几本书,仿佛书店的一角;在另一侧放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好像家庭的一角。

(模拟生活实际,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交际的欲望。) 2.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小组练习后,选代表到**表演,组织评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进入交际情境,进行点拔、引导,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3.多向交流 让学生模仿“营业员”、“我”、“爸爸”, 围绕购书展开对话,并交换角色进行交流。

(交换角色、多向交流能让学生明白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4.拓展实践 课后让学生到书店去购书, 或到书店看看别人购书。

(让学生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 与他人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养成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 (三)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设景激情——合作交流——自主评议——拓展实践 如口语交际课《家乡的变化》的教学过程: 1.设景激情 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图片、照片、统计图等。播放专题片,让学生看看家乡风景,感受家乡变化。

(利用图片、录像为学生创设出语言练习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说”的欲望。) 2.合作交流 让学生按调查的内容分组交流、讨论、补充。如家乡的住宅、交通、通讯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人的穿着和精神风貌的变化等。

(学生有自由选择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的权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 3.自主评议 分组交流后,进行全班性的口语交流,并组织评议。教师进行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口语表达的规律。

(在自主评价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发展,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交际的兴趣和信心)。

4.拓展实践 布置学生课后找自己的亲戚、朋友说说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学以致用。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 【阅读识字教学】 一、总体要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集中识字课,一种是阅读课中的识字。无论哪种课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中,借助于图画、拼音和词句,才能对要学的生字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为更进一步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识字课中,教师要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借助图画与拼音充分认读词语;
在阅读课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多种途径(可借助拼音、查阅字典、伙伴互助等)进行识记。

二、基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知课文,随文识字——深入理解,品读感悟——积累应用,拓展延伸——指导书写,练习反馈 三、具体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以用幻灯、投影、录像、挂图、音乐、录音等音像手段或语言描绘、问题激趣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感知课文,随文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的读识字。

2、生汇报自己刚刚认识的字,师生共同随文识字。

3、出示词语,检测。

4、游戏识字。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句含义等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1、精读课文,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渗透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得方法。(这个环节切忌不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2、指导学生用情朗读。在讲读课文的同时,主要用示范的方法指导朗读,注意文章的基调,各部分情感的变化,语气、语速、韵律、节奏、停顿、重音等。(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读,切忌一字一顿,千文一调。朗读时要求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中,用心去感受课文,想像再现课文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能力。这时的“读”可用男女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边表演边朗读等形式。) (四)积累应用,拓展延伸 1、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可用比较法体会文章用词造句之精妙, 背诵精彩片断。(可以参照板书背诵、按关联词背诵、边看图边背诵、边表演边背诵、看图复述等。) 2、引入相关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依据课文特色,仿词练句,复述课文、续编故事等拓展学生思维,读写结合。

(五)指导书写,练习反馈 1、学生尝试运用同音字辨析法、基本字加偏旁法、部件拆析法、联想法等口头分析字形,找出记忆的最佳方法,并口头扩词、部分词口头造句,以加深对字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字词活力。

2、老师对难点加以讲解、强调、范写。

3、学生练写。

4、学生尝试默写生字,找出不会的地方,再集中精力学习。

5、适当安排适合课型特点的随堂练习。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